疫情、政策等多重因素催生中藥材漲價潮 野生動物類或全面漲價

2020-12-05 騰訊網

新京報訊(記者 王卡拉)每年的秋收季也是中藥材的產新高峰期,今年受疫情及市場供需關係等影響,部分中藥材出現價格上漲。新京報記者從多家涉及中藥種植、中藥飲片及中藥批發、中成藥生產的企業獲悉,今年受疫情、政策等多重因素影響,確實有很多中藥材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漲價,尤其是野生動物類藥材漲幅大,有企業已提前預估漲價品種並做好儲備。

專家分析,監管趨嚴導致企業生產成本提升,加之疫情影響了中藥材的種植及進口,推高了部分中藥材的價格,也不排除個別品種有商家囤積居奇。

數十種中藥材價格漲幅較大 部分創歷史最高價

中藥材產業信息門戶網站——中藥材天地網的全國中藥材價格指數(綜合200)顯示,今年1月1日,綜合200指數為2257.21點,自9月2日以來,該指數呈現上漲趨勢,尤其是從10月19日開始,指數同比去年增幅超7%,隨後逐步攀升,截至11月10日綜合200指數為2451.76點,同比去年增長9.34%。

河北安國中藥飲片生產企業聚藥堂藥業董事長馬佔江告訴新京報記者,公司1400多個品種中有213個品種價格上漲,其中漲幅超20%的有97個品種。聚藥堂藥業主營中藥飲片等,據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初,公司1400多個中藥材品種中,有116個品種的收購價漲幅在20%以內,其中最貴的是冬蟲夏草(優),每公斤價格從11萬元漲至11.8萬元,漲幅7%;刺蝟皮(優)從原價245元/公斤漲至300元/公斤,漲幅18%。

「實際上我們公司1400多個品種中,每年都會有一些漲價或降價。」在聚藥堂藥業董事長馬佔江看來,如果收購價的漲幅超過20%,就算比較大的漲價。公司219個漲價品種中,漲幅超過20%的品種達到了97個,尤其是優等的鼠麴草、魚鰾、紅曲、木槿花、芫花、花蕊石、分心木、禹餘糧以及蛤蚧(約13cm)的漲幅均超過了50%,漲價幅度最大的是動物類藥材蛤蚧(約13cm),從每公斤17元上漲至75元,漲幅達77%;魚鰾(優)價格漲幅也有51%。礦物類中藥材禹餘糧、花蕊石的每公斤價格漲幅也分別達到了73%、60%。

數據來源:聚藥堂

因市場上貨源較少,貨源主要靠進口的白豆蔻(統)的市場價格自10月以來不斷刷新歷史高峰,11月10日,亳州藥市每公斤的最高價達到360元,比9月1日的165元上漲195元,而年漲幅更是達到了271.13%。

因為新冠疫情,與疫情相關的20多個中藥材價格也曾出現大幅上漲,如板藍根、金銀花、連翹、黃芩等,有的漲幅能翻一倍甚至兩倍。但新京報記者從聚藥堂藥業統計的漲價清單中看到,除了優等連翹(青翹)的價格仍有12%的漲幅,每公斤從65元上漲至74元之外,上述疫情相關藥材均不在漲價之列。馬佔江表示,隨著新貨入市增加,這些藥材的價格此後逐步回落,已基本回到正常價格範圍內。

「連翹是植物類中藥材中漲價的代表品種,今年受氣候影響,基地的連翹減產約60%,加上連翹又是疫情相關藥材,我們預估其價格會創歷史新高。」振東製藥旗下公司山西振東道地藥材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利峰表示,影響植物類中藥材的因素很多,包括大氣候、國家政策導向、疫情等,作為公司主營品種的連翹是野生撫育,公司擁有全國最大的連翹基地,但今年倒春寒導致連翹座果率低,整體減產60%,而實際影響將更大。另外,新版藥典頒布實施,對連翹的要求也大幅提高。為此,胡利峰預估,連翹的價格將會創造歷史最高點。

企業預估:野生動物類中藥材將全面漲價

江西樟樹市三都蟲草燕窩參茸行主營貴細藥材,經理熊福民最大的感受是,今年野生動物類中藥材價格漲幅較大,基本都在30%以上,如金錢白花蛇,由於總體貨量少,從每公斤約50元上漲至約100元。「藥廠感受到的漲價幅度可能更大。」

「我們預估野生動物類中藥材會全面漲價。」胡利峰表示,新冠疫情後,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野生動物保護性政策,導致一些野生動物類中藥材漲價,特別是一些難以養殖的野生動物品種,比如烏梢蛇,去年養殖和野生貨源各半,今年野生的無法捕捉後,價格飛速上漲。

中藥材天地網的價格顯示,安國藥市10月1日的烏梢蛇每公斤價格為680元,到11月11日已經上漲到950元,今年累計漲幅73.43%。而胡利峰預計,烏梢蛇的價格還會繼續攀升。

「野生動物保護政策頻繁出臺,我們認為,某些品種,如全蟲(即全蠍)的價格目前沒有大幅上漲,與執法機構沒有足夠重視,仍有部分人還在捕捉野生的有關,預計明年隨著執法力度加大,野生減產會更加嚴重,從而推高價格上漲。」胡利峰說。

疫情、氣候、政策等多重因素影響價格

中藥材價格上漲,對一些企業的經營造成一定壓力。「每年的中藥材價格波動,對公司經營肯定有影響,尤其是漲幅較大的品種。」馬佔江坦言,公司的中藥飲片直接供給醫院,而公立醫院一般一兩年才會調整一次價格,因此有的品種即便收購價水漲船高,但供貨價不變,導致部分品種賠錢。「我們給公立醫院的供貨中,一般有70%的品種能掙錢,15%不掙也不賠;而15%的品種會賠錢,主要就是因為收購價上漲。」馬佔江說。

業內人士指出,秋冬季的中藥材漲價潮中,全產業鏈布局的企業有望受益。對此,胡利峰表示,公司從中藥材種植/養殖到中藥飲片經營再到中藥、中成藥加工等全面布局,所需品種幾乎能自己供應,而且公司會預估漲價品種並進行提前儲備,因此受到的影響較小,有些品種的儲備效應已經顯現。

對於中藥材漲價的原因,馬佔江認為,今年疫情最嚴重之時正值春耕時節,而疫情管控影響了中藥材的田間種植管理;另外,今年多雨水,也導致一些藥材種植減產。行業還有句俗話,「多了是草,少了是藥」,有些品種的價格與供需關係變化有關,種多了價格便宜賣不出去,就成了不值錢的草。農戶減少種植後又變成「物以稀為貴」,價格會再次提升,這是市場規律,因此今年漲幅較大的品種,基本都是近兩年降價比較大的品種。

胡利峰認為,影響中藥材價格的最核心因素是關注度。某個品種預估其價值高的人多,提前儲備,必然會導致其價格水漲船高,其次是供需關係和國家政策導向影響。

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家中醫藥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鄧勇看來,除了上述企業提及的疫情、氣候對種植的影響以及市場供需關係的變化等因素外,還有政策、進口中藥材受疫情防控影響難入關等因素推高部分中藥材價格。其中,《國家藥品管理法》的修訂,對中藥材的生產、炮製、儲存的標準要求提高,對假藥、劣藥等違規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加大。在法律、政策標準雙雙提升的背景下,企業為了迎合監管要求,必定會提高質量管理,確保藥材達標,無形中增加了成本,推高中藥材漲價。

而疫情影響了一些進口藥材的入關,進口量急劇減少,國內庫存消耗加快,導致供需矛盾加大。同時也因為《動物保護法》的修訂等,政府加強了對動物類中藥材的監管力度,導致了部分品種貨源減少,養殖品種成本提高。

校對 李世輝

相關焦點

  • 動物類藥材最少漲五成,中藥材漲價潮來了?這味動物藥材已漲至20...
    @中國新聞網 近幾年,中藥材漲價的聲音總是不絕於耳。近期,一些中藥材品種的價格,再次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少則幾成、多則幾倍。 部分中藥材漲價、動物類藥材最少漲五成 視頻來源: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
  • 中藥材漲價潮來襲,這味藥漲至20多萬元1斤 發生了啥?
    中藥材漲價潮來襲!這味藥已漲至20多萬元1斤!發生了什麼?  近幾年,中藥材漲價的聲音總是不絕於耳。近期,一些中藥材品種的價格,再次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少則幾成、多則幾倍。  這會對中藥材製藥市場帶來哪些影響?記者在國內中藥材的主要集散地河北省安國市進行了調查。
  • 復工伊始,看看哪些原材料漲價了!
    受疫情因素的影響,龍蟒佰利聯集團硫酸法金紅石型系列產品鈦白粉最新報價上調500至16200元/噸。 近期以來,全國各行各業的產品價格都出現了大漲,復工開業的同時,餐飲、出行、休閒娛樂等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行業企業都陸續宣布漲價,疫情當中復工潮後的第一波漲價令人有些措手不及。
  • 尚普諮詢:未來動物類中藥材市場前景看好
    並且隨著養生市場的不斷擴容,養生中藥材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近幾年,中藥材價格連年上漲,尤其是在中藥材中所佔比例不太高的動物類藥材進入了漲價的快車道。由於動物類中藥材稀缺程度及其需求不斷增大,未來,動物類中藥材市場前景將極具發展潛力。    尚普諮詢醫藥行業分析師指出:近期市場上動物類中藥材從最常見的驢阿膠、牛黃到珍貴的藥用蛇價格等都有漲價勢態。
  • 對野生動物交易說「NO」!野生動物類中藥材咋辦?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確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制度。各地出臺政策法規 叫停野生動物食用交易       從此次文件可以看到國家對於野生動物保護的決心,從之前的禁止食用野生動物上升到了禁止養殖。此文件一出,全國各地政府積極響應。
  • 年內第二波漲價潮襲來
    接近年頭,2020年第二波「漲價潮」再次洪波湧起。近日,全國各地糧食、家電、建材、消費電子、輪胎等各行各業都出現了瘋漲。對於新一輪的漲價,通脹的因素是主因,但出口爆單也是推動因素之一。這一輪漲價究竟會瘋到何種程度,值得各行各業提高警惕。
  • 液晶面板價格大幅度上漲,TV市場將迎來漲價潮?
    集微網消息 今年以來,在疫情以及韓系廠商經營策略調整的雙重影響下,液晶電視面板價格出現大幅度波動,從一季度上漲,到二季度下降,再到三季度回暖上漲,液晶面板的價格正如過山車一樣,漲跌此起彼伏。群智諮詢總經理李亞琴也表示,當前面板價格上漲是供需雙方多重因素造成的結果,這將會是一種新的開端。過去2~3年裡,整個顯示產業鏈,尤其是製造廠商其實是享受到面板降價所帶來的紅利,不管是供應量,還是價格談判,終端廠商的操作空間都是非常強,但隨著面板產業格局的改變,我認為整個產業鏈要改變之前的思維模式,同時為這個變化的到來而做好準備。」
  • 電阻原材料大漲15%,被動元件提前漲價?
    而這兩天馬來西亞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潮州三環集團電阻原材料調漲15%,更是給被動元件廠商提供了漲價的火種,新一輪的被動元件漲價潮或許不用等到年後。電阻原材料大漲據臺媒經濟日報報導,日前,電阻上遊材料氧化鋁陶瓷基板龍頭潮州三環訂單爆滿,但面臨招工不易與原料上漲等多重因素,近期正式對電阻等主要客戶調升合約報價逾15%,開出被動元件產業鏈漲價第一槍。潮州三環是全球氧化鋁陶瓷基板龍頭,第二大是日商丸和(Maruwa),第三大是臺廠九豪。
  • 漲價潮襲來股期映射巧布局 連續大漲難以為繼
    股期聯動「漲價」  「受環保風暴及夏季車類銷售旺季到來影響,輪胎廠家紛紛發出漲價通知!」、「20多家水泥企業集體發布漲價函!」、「自7月5日以來,鈦白粉企業紛紛漲價!」……  近期市場上,接連掀起的漲價潮令人目不暇接。資產價格水漲船高。
  • 元器件市場現大規模漲價潮 撥開迷霧找尋背後邏輯
    半導體元器件市場現大範圍漲價潮   具體到細分市場,由於疫情之後需求提振,不過上遊產能卻嚴重不足,有臺灣媒體報導,聯電的8寸晶圓產能持續滿載,同時包括聯電在內的世界先進、茂矽等晶圓廠均傳出漲價消息。
  • 艾媒諮詢: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中藥材行業數據監測季度報告
    數據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藥材價格指數迎來上漲周期。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受動物類等少數品種拉動影響,預計2020年10-11月中藥材指數會持續走高,但是在12月維穩。據調查,絕大多數商戶將會在2021年密切關注行業相關政策、謹慎經營,採取減少壓貨炒作等經營方式。
  • 化工行業:產品漲價潮持續,繼續推薦化工順周期板塊,維持「增持...
    11月30日商務部再次出臺限塑相關政策,可降解塑料概念熱度再起,丹化科技、華信新材、美聯新材等可降解塑料概念標的本周表現強勢。庫存周期推動漲價潮,經濟復甦預期提振市場情緒:本輪周期回升的邏輯是疫情的衝擊持續削弱海外生產力,疊加國內前期供給側改革、環保核查等階段性影響,導致只有國內部分生產力能夠滿足全球需求的庫存周期見底過程。
  • 這一產業鏈漲價第一槍打響
    來源:數據寶 被動元件產業鏈漲價的第一槍已經打響,漲幅15%起跳,多家廠商有望跟進漲價潮。馬來西亞升高防疫機制將進一步縮減被動元件產出。
  • 雲南又現旱情部分中藥材漲價 泉州仍賣"庫存價"
    2009年,三七(120頭)在批發市場的價格維持在100元/公斤以內,受到持續乾旱、三七產量下降等因素影響,從2010年開始一路震蕩上升到了現在。年初至今,三七市場批發價更是從360元/公斤上漲至470元/公斤,演繹一波「領漲群藥」的行情。據了解,雲南文山州是三七的主產區,去年文山三七產量為470萬公斤,需求量卻達到700萬公斤。
  • 光伏人:對不起 漲價太厲害 原定價格裝不了了!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最近行業漲價潮引發行業震動,不少光伏人在朋友圈給客戶致歉:對不起,之前的價格裝不了了!上遊大佬說漲就漲,我們也是沒有辦法……那麼上遊大佬為什麼漲價呢?之前伏妹也告訴過大家,主要下面這些原因:1、兩大矽料廠起火和爆炸;2、疫情影響限制矽料送出;3、26吉瓦競價項目一起上陣;4、大型電投企業集體出手爭購;5、海外合同普遍全款且售價遠高於國內。
  • 瑞薩發布漲價通知,產業鏈漲價潮何時能夠終止?
    近期,日本半導體製造商瑞薩電子(Renesas Electronics)向客戶發送了一封產品提價通知,在半導體產業鏈漲價大潮下,這份文件火速引爆行業圈。 本次漲價函中提到,瑞薩電子本次漲價主要針對模擬和電源產品。
  • 大壁虎牛黃價格暴漲 帶動動物中藥材全線上漲
    舉報   最近一周,蛤蚧受市場供需影響,價格漲幅高達54.28%,今年累計漲幅高達237.5%,從而帶動了動物類中藥材的大幅漲價
  • 鈦白粉又迎來新一輪的漲價潮
    鈦白粉又迎來新一輪的漲價潮。12月2日晚間,中核鈦白公告,公司價格委員會研究決定從即日起,在現有鈦白粉銷售價格基礎上,全面上調公司各型號鈦白粉銷售價格。其中:國內客戶銷售價格上調600元人民幣/噸,國際客戶出口價格上調100美元/噸。
  • 原料價格猛逼 展辰嘉寶莉美塗士君子蘭華隆鴻昌再掀漲價潮
    2020年已接近尾聲,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鈦白粉、固化劑、PE樹脂、醇酸樹脂和溶劑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漲價。此前已有多家塗料企業宣布調價,究其漲價原因,都離不開「原材料」。近日,展辰、嘉寶莉、美塗士、君子蘭、華隆、鴻昌化工等多家大型塗料企業紛紛宣布,如原材料價格持續走強,將在近期調整其旗下產品價格。
  • 疫情導致部分中藥材價格上漲
    【天地網訊】       疫情依然在持續,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國家高度重視,社會各層全面防疫,既然是生病,那些疫情防控的重要物資都備受關注,西藥、中藥、口罩、消毒用品、醫資物品等等,一度出現火爆緊缺的現象,當然最受關注的還是中西藥方面,只有用對了藥,疫情才得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