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雲南又現旱情,嚴重影響當地中藥材的種植和供應,相關中藥價格應聲而漲。昨日,記者走訪泉州中藥材市場發現,目前多數藥店銷售的中藥都是庫存貨,價格還未出現大幅波動。不過業內人士分析,這一「庫存價」支撐不了多久,5月份,新藥材的上市或將大範圍助推中藥價格上漲。
□本報記者 陳雲青
三七批發價年內
每公斤漲110元
記者從中藥材批發網及雲南、貴州等藥材生產廠家的網站發現,三七、紅花、天麻、雲木香、當歸等大部分中藥材價格都有所上調,從年初至今,各種藥材上調幅度為10%—30%不等。
其中,三七最為典型。2009年,三七(120頭)在批發市場的價格維持在100元/公斤以內,受到持續乾旱、三七產量下降等因素影響,從2010年開始一路震蕩上升到了現在。年初至今,三七市場批發價更是從360元/公斤上漲至470元/公斤,演繹一波「領漲群藥」的行情。
據了解,雲南文山州是三七的主產區,去年文山三七產量為470萬公斤,需求量卻達到700萬公斤。現在正好是三七育苗的季節,但因當地嚴重缺水,業內人士預計,乾旱將直接導致三七產量驟降,藥材價格持續走高。
工信部中藥材產業信息監測預警平臺的數據顯示,除了三七之外,當歸也從17元/公斤漲到19元/公斤,漲幅為11.76%;草果漲價8.11%、紅花漲價8.97%。
市區多數藥店
未現大波動
昨日,記者走訪市區幾家藥店發現,三七及其他替代消炎的中成藥產品並未出現大波動。「藥店目前沒有接到調價通知。」市區國大藥房連鎖機構相關負責人林小姐表示,上遊漲價還未傳導至藥店終端,目前泉州的中藥市場價格較為平穩。
「春節後,中草藥進入了青黃不接的時期,這個時期內藥店大多是在『吃老底』,庫存充足。」東街一家藥店的陳先生告訴記者,當前,藥店賣的中藥材大多是去年秋天採購的,藥價也按照當時的價格銷售,目前藥店的庫存大約可以撐到今年四月份。
陳先生認為,依照當前的旱情和中藥批發價看來,到了五、六月份,各種新上市的中藥材必定會漲價。在批發端出現的漲價風波,已經集中影響了一部分庫存量較小的藥店。面對藥材批發市場的上漲行情,小型藥店不敢大肆進貨,只能賣一點進一點。
製藥企業
直接下單種植基地
中藥材的減產預期也讓不少醫藥機構表現出了擔憂。對於中藥材產業鏈來說,更多的損失還是集中醫藥加工企業。因為原材料三七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而藥品價格變動須經過物價部門的審批。
據了解,三七是市民常用的藥材之一,雲南白藥、漳州片仔癀、複方丹參滴丸、血塞通膠囊均是以三七為主要成分中成藥。相比較其他藥材,三七產地相對集中,90%產量集中在雲南文山州,今年的大旱對製藥企業影響不小。
「價格走高,數量上卻很難保證。」一醫藥機構採購人員王先生表示,從目前市場需求來看,多數藥企的庫存撐不了太久。
記者了解到,近期,不少藥品企業採購商相繼趕赴雲南文山州尋找貨源,眾多藥企都在監測市場情況,尋求合理價位買入。此外,為了減少中間環節消耗的成本,不少大型藥企一改過去從經銷商進貨模式,紛紛將訂單直接下到種植基地。
「旱情還在持續,有人已開始囤積炒作。」在陳先生看來,未來中藥材價主要取決於3—5月雲南的降水情況和市場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