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野生」助力赤峰市中草藥產業邁向更高層次

2020-12-05 騰訊網

原標題:「仿野生」助力我市中草藥產業邁向更高層次

作為農牧業大市,農牧業發展提質增效始終是內蒙古赤峰市各級黨委、政府重點抓好的工作。近年來,赤峰市委、政府加快推進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脫貧攻堅進程,中草藥種植業異軍突起,各地充分立足土地資源優勢,將中草藥作為特色富民產業培育,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栽培技術和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生產經營方式不斷創新,原料產品的初加工、深加工能力不斷增強。特別是「仿野生」中草藥種植模式的不斷推開,極大提升了赤峰市中草藥產業的增收富民效益水平,助力該產業逐步向基地標準化、品種純正化、產品道地化、加工科學化的更高層次邁進。

目前,赤峰市中草藥產業已形成南部以喀喇沁旗牛家營子鎮為輻射帶動的水澆地中草藥種植區,擁有成熟、輻射全國的中蒙藥材交易市場,並發展起來具有一定規模的中蒙藥材深加工企業和中草藥生產機械研製生產企業;北部以林西縣、克什克騰旗、翁牛特旗為輻射帶動的「仿野生」中草藥種植區,同時培育出工藝先進的中蒙藥材深加工企業。全市中草藥產業的特色主導地位正逐步確立。

今年,喀旗中草藥種植面積達9萬畝,佔耕地總面積的12%,年產值7億元以上,其中牛家營子鎮種植達7萬畝。全旗種植中草藥27個品種,主要以桔梗和北沙參為主,兩個品種的種植面積達6.4萬畝。旗裡還對貧困戶種植中草藥給予每畝1000元的補貼,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全旗現有中蒙藥材加工企業、合作社31家,年帶動季節性務工2萬人,其中貧困人口2400人左右,人均打工3個多月,務工收入可達1萬餘元。

目前,赤峰牛家營子中蒙藥材交易市場是赤峰市唯一的中蒙藥材流通企業,市場總建築面積2.8萬平方米,有120餘家藥商入駐,經紀人隊伍千餘人。經營品種包括北沙參、桔梗、蒙古黃芪、黃芩、甘草、防風、赤芍等20多種地產中蒙藥材,同時還有種子種苗和中蒙藥飲片加工。年吞吐地產、野生中蒙藥材8萬餘噸,年交易額達10億元,與國內28個省區市建立營銷業務,是我國東北及內蒙古東部重要的中蒙藥材集散地。優質的地產中蒙藥材產品從這裡銷往河北安國、安徽亳州、廣東清平、四川河花池、甘肅文峰等國內各大中蒙藥材市場及中蒙藥製藥企業,遠銷香港、臺灣、澳門,並出口到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

克什克騰旗鑫地種植專業合作社是赤峰市較早發展「仿野生」中草藥種植的合作社之一。該合作社理事長、內蒙古鑫奇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飛,是赤峰市最早探索「仿野生」中草藥種植的「拓荒人」。王飛告訴記者:「『仿野生』中草藥種植就是在仿野生環境的旱坡地上種植中草藥,像黃芪、黃芩、防風、牛膝、蒼朮等凡是能在水澆地種植的,都可以在旱坡地上種植。一般3年生或3年以上採挖,不需要人工水源澆灌,也不需要特別的田間管理,屬於投入小、省工省力的『懶漢子』產業。」合作社從2013年開始搞「仿野生」中草藥種植,逐步實現了從種到挖全程機械化作業。畝均種植及田間管理成本控制在1000元左右,機械起挖畝均費用1500元左右。以5年生黃芪為例,第三年和第四年打籽就能收回全部投資,第五年起挖畝均純收入1萬元以上。

目前,合作社年繁育黃芪種苗百餘畝,發展「仿野生」中草藥3000畝,最長的已經生長7年。帶動旗內農戶發展「仿野生」中草藥30000餘畝,合作社還積極為林西等周邊旗縣區代種「仿野生」中草藥60000餘畝。

今年63歲的林西縣新林鎮五星村3組農民張清豔,2018年種植「仿野生」黃芪320畝。今年起挖了200畝,畝產鮮黃芪600多斤,市場價每市斤6-8元,扣除投入純收入可達四五十萬元。「我種這300多畝『仿野生』中草藥,都是撂荒三四年的山坡地,以前種蕎麥雨水好的話畝產200斤,雨水不好就得賠錢。現在種『仿野生』中草藥,雨水不好也不怕,只要出了苗就贏著了。」張清豔說。(記者 陳明 曲方)

相關焦點

  • 廣州援藏仿野生天麻項目進入市場化推廣
    原標題:廣州援藏仿野生天麻項目進入市場化推廣  科技日報訊 (記者左朝勝)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中醫藥學會等單位聯合舉辦的廣州國際中醫藥大健康服務業博覽會日前在廣州琶洲會展中心隆重召開。在博覽會上,西藏林芝地區一種仿野生的天麻,引起了廣州人的強烈關注。
  • 陳凱先:從仿創到原創,我國醫藥產業如何邁出關鍵一步?
    來源:財經國家周刊原標題:陳凱先:從仿創到原創,我國醫藥產業如何邁出關鍵一步?文|《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張曙霞十多年前,依靠仿製藥的生產銷售,不少藥企賺得盆滿缽滿。不論是以仿製藥為主的傳統藥企,還是新興生物醫藥公司,談及未來,必言創新。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陳凱先看來,過去十多年以來,我國醫藥行業經歷了從「跟蹤仿製」向「模仿式創新」的歷史轉變。接下來,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實力的增強,新藥研究和醫藥產業發展必須向更高的目標奮進,實現新的歷史轉變,即從「仿創結合、模仿式創新」逐步邁向原始創新的新階段。
  • 徐敬彬:把中草藥帶出深山
    賴源鄉地處千米高山,土壤肥沃,氣候涼爽,很適宜百合、七葉一枝花等中草藥生長。資源調查已知賴源鄉野生中草藥120多種,曾被專家譽為「華東地區天然中草藥資源庫」。在這裡,徐敬彬已建立300餘畝七葉一枝花、虎尾輪(石參)生態中草藥園。
  • 在產業扶貧謀富路 林間套種中草藥開啟脫貧「新路子」
    該縣按照黑龍江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戰略部署,緊緊抓住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契機,依託區域內豐富的野生藥材資源和適合發展藥材人工栽培的林地、耕地空間優勢,加強北藥基地建設,打造集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北藥產業鏈及「黑龍江省中藥材基地示範縣」,通過發展北藥種植產業,撐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 隴西:全力打造西部最大中草藥種質資源庫
    &nbsp&nbsp&nbsp&nbsp中國甘肅網8月18日訊 據定西日報報導(通訊員 柴宏文)近年來,隴西縣搶抓甘肅省創建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等各項政策機遇,著眼打造西部地區最大的中草藥種質資源庫及良種繁育基地目標,依託中國藥都
  • 中國生物製藥:首次覆蓋報告:產業變革助力龍頭加速轉型,仿創結合...
    國盛證券9月16日發布對中國生物製藥的研報,摘要如下:本報告的特色:開篇我們從從產業發展趨勢的角度解答關於中國生物製藥的三個核心問題。我們認為從產業發展趨勢的角度看中國藥企未來成長邏輯,優勝劣汰,強徵恆強,龍頭必將佔據更多市場份額。
  • 濰柴集團戰略重組雷沃重工 助力中國農業裝備邁向高端
    濰柴集團戰略重組雷沃重工 助力中國農業裝備邁向高端 2021-01-06 19:50:0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朱延靜 責任編輯:朱延靜
  • 石斛屬植物林下和棚內仿野生種植技術
    石斛屬植物林下和棚內仿野生種植技術石斛屬(Dendrobium)屬於蘭科(Orchidaceae)樹蘭亞科(Epidendroideae)石斛 蘭 族 (Dendrobiinae),是 蘭 科 最 大 的 屬之一,終生附生於樹上或巖石上。
  • 謝少鋒:三方面推動兩化融合邁向更廣範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
    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信息技術發展司司長謝少鋒在發布會上透露,將搶抓新工業革命機遇,從三方面推動兩化融合邁向更廣範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也就是兩化融合,是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應用,是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的「扣合點」,也是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集中體現。
  • 大圍山發現野生天麻
    你想品嘗正宗的大圍山新鮮野生天麻嗎?本報與大圍山野生藥材公司開展免費品嘗活動,如果你有頭痛眩暈、記憶力減退的情況,請撥湘東熱線13469064000,打進熱線前50位讀者可獲湘東贈送的野生天麻一份。  發現野生天麻生長在雲霧繚繞之處  方圓百裡大圍山,一直有野生天麻出產。
  • 雲南陸良:摸清中藥資源「家底」 助力中醫藥產業發展
    隊員們採集中草藥標本「吃米帶糠,吃菜帶幫;男不離韭,女不離藕;若要皮膚好,蓮藕加紅棗……」在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小百戶鎮楊梅山樣地,孟醫生一邊火眼金睛盯著路邊的花花草草,一邊跟隨行的普查隊員普及中醫藥知識,一路說說笑笑,緩解隊員們採集中草藥標本的辛苦和勞累
  • 從「藏糧於庫」到「藏糧於市」 實現更高層次糧食供需動態平衡
    去年我國糧食市場化收購比重達98%——  實現更高層次糧食供需動態平衡   本報記者 劉 慧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數據顯示,目前南方地區秋糧收購已接近尾聲,東北地區仍處於收購高峰,預計旺季收購4月底結束。新糧上市以來,市場行情較好,玉米購銷兩旺。截至2021年1月5日,主產區入統企業累計收購秋糧1.1億噸,同比增加500萬噸。
  • 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得主費裡德·穆拉德:支持仿製藥的開發
    自從廣藥白雲山18日搶先發布了首個中國版「偉哥」金戈後,「偉哥」原理發現者、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得主費裡德·穆拉德於27日趕赴北京,對目前中國抗ED(勃起功能障礙)市場的仿製藥戰表示支持,並再次提及自己看好中國中草藥的發展情況。事實上,穆拉德博士早已不是中國仿製藥市場的評論者,而是一個參與者。
  • 室外仿野生蠍子養殖方法,蠍子養殖百科
    不過這些蠍子窩都不是原始的蠍子窩,有必定的缺陷,最好的蠍子窩就是塑料大棚蠍子養殖技能製作的蠍子窩,和野外野生蠍子窩如出一轍。蠍子養殖方法。野生蠍子養殖技術大棚蠍子養殖技術待蠍子進入5齡期,可清池換窩消毒一次。
  • 鄉下1野花,外形樸素長勢旺,路邊隨處可見,誰知它是1野生中草藥
    隨著春夏兩個季節的到來,世間萬物都出現了勃勃生機,我們能夠在鄉下野外看見,很多的野生植株在自由的生長出來,其中有很多我們認識的野花野草,比如狗尾巴草牽牛花等等,也有不少我們不認識的,這就是因為我們對於植株知識是比較缺乏的,所以就算是在野外遇見一些野生植株,也很難將其辨認出來。鄉下1野花,外形樸素長勢旺,路邊隨處可見,誰知它是1野生中草藥。
  • 徐錦堂:注重常用野生中草藥的人工栽培研究
    他強調,抓緊常用野生中草藥的人工栽培研究是當務之急。徐錦堂介紹了黃連、天麻、豬苓的藥用價值、分布區域及他所研究出的三種栽培技術。徐錦堂表示,黃連具有瀉火、清熱、燥溼、解毒的作用,像黃連素就是我們家中的常備藥。近幾年,我國藥學家發現黃連還具有很好的降脂降糖功效。
  • 赤峰市翁牛特旗26隻羊遭狼群襲擊
    新華網發新華網呼和浩特1月9日電(楊騰格爾)據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翁牛特旗旗委宣傳部8日發布消息,1月7日下午至夜間,該旗橋頭鎮隋家窩鋪村村民宋國民家中的羊棚圈有狼群多次闖入,經過核實,共有26隻羊被咬死亡。
  • 國內首家用植物工廠培育花果及中草藥金線蓮的企業
    據相關專家介紹植物工廠可通過科學精準的環境模擬,使植物自然快速生長,並最大化進行光合作用,培育出的作物不僅營養價值更高、質量更佳,其維生素A、C的含量與土壤栽培相比也高出數倍。國內首家用植物工廠培育花果及中草藥金線蓮的企業傳承古代,治癒現代,位於江西上饒市的雲田農業是上饒廣信區農業扶貧產業綜合體,一期投資約3億元,擁有首個室內十萬級無菌潔淨廠房的全智能化中草藥培育生產線,是國內首家用植物工廠培育花、果及中草藥金線蓮的企業。
  • 浙江台州:2斤以下仿野生養大黃魚一百塊一斤
    &nbsp  仿野生養大黃魚 有人已在嘗鮮&nbsp&nbsp  □記者 彭日立  2015年1月24日,太陽剛剛下山,在浙江台州大陳馬道頭海域超大型圍網的工作平臺上,台州市恆勝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恆勝水產」)的工人們開始忙碌了起來。他們要把圍網裡仿野生養殖的大黃魚起捕裝箱,以便第二天一早運輸到市場銷售。
  • 神奇的野生蘑菇
    內蒙古四季香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其位於赤峰市敖漢旗金廠溝梁鎮設力虎村老村部內,佔地面積1000平方米,於2019年6月10日註冊成立,此合作社屬於扶貧聯合產業,由北京市四季青鎮投資100萬元建設野生蘑菇深加工廠,主要具備野生菌篩選、烘烤、包裝等生產流水線,充分結合當地自然資源,大量收購、加工和銷售野生菌,具體包括紅蘑、松樹蘑、楊樹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