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編在此恭候多時了,感謝您閱讀小編今天給您帶來的文章「有一種中藥材,名字霸氣,坐過神舟號,農民種它每畝純收入6000」。如果您喜歡的話,請您點上方的藍色字體關注清閒農事,謝謝。
今天小編跟大家聊一下中草藥牛蒡的種植與經濟效益。當今牛蒡被大家讚譽為可藥可食的蔬菜之王,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將牛蒡稱之為大力子,這個名字夠霸氣吧。早在2016年10月,神舟十一號飛船搭載20克河口鎮提供的牛蒡種子返回後,「航天牛蒡」就在河口落戶了。河口鎮「航天牛蒡」種子用於高質量產業的發展,並進行推廣。同時,開發了牛蒡宴、牛蒡酒、牛蒡飲料等20多個新品種。
牛蒡茶是以牛蒡的根部為原料的純天然茶品,它盛行於日本帝國主義殖民臺灣時代,臺灣南部曾經大面積種植牛蒡用來專供日本的皇室使用。臺南牛蒡的特點是根深、葉肥、皮粗、肉厚,上等的牛蒡直徑超過四公分,長度在一點五米以上,是市售白牛蒡的數倍大。由於牛蒡根部深入地底,更能吸收土壤中的養分,因此營養價值特別高。
牛蒡茶具有一面排除人體毒素,一面以營養成分進行滋補和調理的特點,符合中醫「一消,必有一補」的理論。此外,牛蒡茶中含有大量牛蒡甙和木脂素,其中牛蒡甙元是抗癌活性物質。可與人參媲美,故此,牛蒡又有有「東洋參」的名稱。
目前我國種植的多用於出口日本、韓國等國家,由於咱們國內的宣傳力度不夠,導致很多人對牛蒡的了解程度很少。近年來,在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了它的營養價值和可食用性之後,國內種植牛蒡的面積也有了大規模的增加。比如山東等地就有許多的牛蒡種植基地,這裡也是我過牛蒡產品對外出口的主要產地,那麼種植牛蒡的經濟效益和種植前景如何呢?
我國北方產區新鮮的牛蒡批發價在約在2元左右,加工之後在6-10元左右不等。而南方地區則普通的大體都在4元左右,按品質來說好一些的10元以上。近幾年來市場的需求量一直在增加,牛蒡的種植前景還是比較樂觀。由於我國牛蒡種植開展較晚,田間管理等技術水平相對較差,造成了當前種植牛蒡的畝產不穩定,產量高的能達到畝產6000斤,一般情況下畝產平均在4000斤左右。種植成本每畝約在2000元左右,市場最低收購價格為2元,按平均畝產再減去投入成本,每畝的淨利潤就是6000元。如果配合粗加工,利潤能增加7成達到萬元,綜合來看經濟效益還是不錯的。
發展農業和如何利用農業提高經濟效益是擺在我們每一個靠土地生活的農民面前的問題,很多年來的粗放生產經營和外來因素也使很多農民逐漸失去了對種植的興趣,有太多的農民走出了農村去城裡打工賺錢,大面積的土地被閒置。轉化思路,嘗試在土地上種植適合本地區的其他經濟作物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同時也希望廣大農民朋友利用好國家的惠農政策,在土地上做出一番事業來。親愛的讀者,您說呢?
本文中的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圖片的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為作者百家號首發,未經許可,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