畝產上萬元!油茶樹套種中藥材種出致富路

2021-01-07 澎湃新聞
畝產上萬元!油茶樹套種中藥材種出致富路

2020-11-21 18: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油茶樹生長緩慢,到第五年才開始見回報,雖然種油茶前期投入大,但我可以通過在樹下套種中藥材實現一些收入,以短養長。」11月16日,在檀溪鎮會龍橋村浦江志紅油茶專業合作社基地裡,看著一株株長約60釐米的七葉一枝花已長出了紅紅的果實,負責人陳彩霞臉上露出了笑容。

陳彩霞是檀溪鎮會龍橋村村民,8年前,她在承包的山林裡引種了350餘畝油茶。「選擇種油茶樹,是緣於油茶的生態和產出效益。」陳彩霞告訴記者,茶油是我國特有的珍稀木本油料,品質天然、營養豐富,被譽為「東方橄欖油」。到盛產期,油茶樹每畝可榨20公斤茶油,目前賣價150元/公斤以上,效益十分可觀。

然而,新栽油茶生長緩慢,至少需要4~5年才能掛果,且早期豐產性不強,經濟效益不明顯。陳彩霞說,在這期間,合理套種低矮的中藥材,可以在改良土壤肥力的同時達到以耕代撫、以短養長的作用。「2016年11月份,我跟隨林業局去磐安考察,看到他們當地在林下套種三葉青,效益很高,在了解了種植技術後,我就決心要發展林下經濟。」

(套種在油茶樹下的黃精)

三葉青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腫瘤等功效,被譽為「植物抗生素」,種植三年便可以採收。2017年年初,陳彩霞從磐安購入1萬多株苗,經過一年多在山下培植,三葉青苗適應了當地氣候,而此時的油茶也已經開始繁茂,正好能替喜陰的三葉青遮擋掉陽光,陳彩霞把它們套種在油茶樹下。「林下套種省下了人工,因為本身油茶要管理,就可以一帶兩便,而且種植之間沒有衝突,三葉青喜歡陰涼的地方,油茶樹剛好給它們遮陰,我們採用仿野生的種植方式,種出來的三葉青品質好、易管理,到明年就可以採收。」陳彩霞說,一公斤三葉青鮮品按照200元計算,估計1畝地收入能達幾萬元。

(七葉一枝花)

與此同時,陳彩霞還在山上套種了100畝黃精,2018年4月份她又從建德購買了2畝左右的七葉一枝花苗,進行培育。記者在山下的大棚裡看到,這些用無紡布栽種著的一盆盆小苗就是七葉一枝花,它又名重樓,有清熱解毒、涼肝定驚之功,適用於多種熱毒瘡瘍,咽喉腫痛,對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我去市場考察過,現在七葉一枝花市場價格穩步上漲,種植前景廣闊,所以我又購買了8萬左右的苗,來提高土地利用率。」陳彩霞說,七葉一枝花經過兩年的山下培育,明年上半年就可以移植到油茶樹下了,此次種植,豐富了套種中藥材品種,提高了林地綜合效益和土地利用率,彌補了油茶生長周期長、見效慢的缺點。

(七葉一枝花經過林下兩年的培植,明年就可套種到油茶樹下)

經過8年的發展,現在陳彩霞的志紅油茶專業合作社開始進入收穫期,油茶逐漸有了收入,到明年,三葉青也可以產出經濟效益。看著滿山的茶林和中藥材,陳彩霞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經過前期大量投入,很多人都堅持不下去了,我相信有付出就有回報,現在我的油茶產量每年都在翻一番,林下套種的黃精、三葉青、七葉一枝花也快要出效益了,一畝山萬元錢的模式即將實現,堅持就會成功,我對未來充滿期待。」

來源|陳好 徐晗昕

編輯|趙哲越

審核|李少俊

廣告合作:13600695466(微信同號)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畝產上萬元!油茶樹套種中藥材種出致富路》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貴州省黔東南州錦屏縣啟蒙鎮發展油茶套種
    日前,在錦屏縣啟蒙鎮高表村大坪子茶藥「聯姻」種植基地裡,20名村民有的在刨土、施肥,有的在補植油茶苗、種植前胡,挖掘機在開挖梯土,一派耕作繁忙的景象。「以前,山坡上單一種植油茶,由於油茶5-7年才掛果,10年後進入豐產期,見效慢,加上沒有產業路,撫育成本高,幾乎無人管理,變成了荒草坡。
  • 新型職業農民:畝產上萬元 小絲瓜種出大效益
    絲瓜本是一種很普通的蔬菜,但在洋泉鎮杉樹村百畝蔬菜種植基地,村民鄒林芳在120畝的基地種上了一種白玉絲瓜,畝產上萬元,年收入近30萬元,把小絲瓜種出了大效益。在鄒林芳的絲瓜種植基地,鬱鬱蔥蔥的瓜棚架上掛滿了一條條潤澤飽滿的白絲瓜,52歲的種植戶鄒林芳正在為絲瓜藤進行側枝、打頂等工作,今年的第三批絲瓜已經陸續上市,工人們也忙著採摘絲瓜,準備送往長株潭及衡陽的大型超市。鄒林芳:一年大概總產值9000元到10000元一畝,一畝地利潤2000元左右,一畝產量能達到5000-6000斤。
  • 致富面面觀:種植中藥材「錢景」驚人
    武康鎮農辦的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鎮力爭通過兩年建設,把山民中藥材精品園打造成省內先進的現代特色中藥材高產高效示範園區,促進全鎮都市型高效生態農業又好又快發展。 甘肅麥積:中藥材拓寬致富路今年44歲的劉存福是個精明的漢子,他還是東岔小紅珠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 這個「泥腿子」農民,種出了單棵產值萬元的葡萄樹
    這個「泥腿子」農民,種出了單棵產值萬元的葡萄樹 2020-09-23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千年藥鄉」宕昌縣 中藥材產業鋪就致富路
    中藥材產業鋪就致富路 金奉乾攝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金奉乾「我家以前除了種地幾乎沒有其他收入,自從到中藥材加工車間打工,我每月都有3000多元的工資。」倉庫裡儲存的大量中藥材 金奉乾攝走進甘肅琦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佔地5.3萬平方米的倉庫,一股濃濃的中藥味撲鼻而來,映入記者眼帘的是一堆堆碼放整齊、貼有國家中藥材流通追溯二維碼標籤的各類中藥材。記者了解到,倉庫裡存儲的中藥材包括當歸、甘草、黃芪、黨參、大黃等10多個品種,多達5萬餘噸。
  • 貴州黎平:林下仿野生靈芝敲開致富門
    一直以來,竹坪村為破解當前形勢下農村發展難、農民增收難等問題,著力探尋一條可持續的致富新道路。  2017年由村黨支部書記周定龍、村主任鄧懷勇等人牽頭成立了祥泰種養殖專業合作社,並引進農業龍頭企業貴州燦榕農業有限責任公司,推行「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發展模式,在竹坪村光勝坡示範種植仿野生靈芝菌50畝1.1萬棒,投入資金28.6萬元,其中扶貧資金16.6萬元,社員入股資金12萬元,覆蓋貧困戶20戶81人。
  • 同樂鄉的兩位致富領路人:一位把胭脂蘿蔔出口到海外,一位養鵪鶉年...
    為解決這個問題,周召蘭藉助整村脫貧項目資金,並整合其他項目資金,在2014年,終於讓村民喝上了自來水。  仁壽村過去以種糧食為主,由於海拔原因,連涪陵的特產榨菜都不適合種植。如何讓村民增收致富?周召蘭一次偶然機會得知,種植胭脂蘿蔔有很好的經濟價值,這種蘿蔔對環境要求非常高,而仁壽村的海拔正好適合它的成長。  「有風險我先上。」
  • 中藥材鋪就致富路
    2018年開始,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進駐繼紅村,駐村第一書記王金波和工作隊隊員依託當地特有的山地氣候,引進中藥材種植項目。2020年,繼紅村種有五味子、貝母、紫蘇、菊花、人參等中藥材2000畝,包括種植示範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內,共有一百餘人加入到中藥材種植產業中,人均增收超千元。
  • 2018年種什麼中藥材品種好?未來幾年哪些藥材值得發展
    河北省安國市中草藥材研究協會對安國中藥材市場行情進行了長期追蹤,並對中藥材價格等數據做了統計分析。本文就2018年藥材總體市場行情做了預測,2018年種什麼中藥材品種好 未來幾年種什麼藥材最賺錢,具體如下:
  • 天柱:鋪就群眾「致富路」搭建幹群「連心路」
    「到坪地鎮之前,我去過很多地方,要不就是海拔、氣溫合適沒有路,要不就是有路但是海拔、氣溫不適合,剛開始來我也很擔心,可不曾想到才過兩年,你看看這裡,道路四通八達。」天柱縣坪地鎮凸屯中藥材種植基地負責人姚玉文說到。
  • 羅田縣平湖鄉古羊山村:產業鋪就致富路
    今年年初,村裡的黨員林承平成立愛華中藥材種植合作社,流轉荒廢田地100多畝,發展野菊花和苗木生產,帶動貧困戶合作經營,每年就務工一項,可為村民增收20多萬元,苗木和菊花兩個基地年產值達到50萬元。古羊山村是一個高山村,基礎設施薄弱,村集體經濟「空白」,一直以來,村民們依靠土地種植傳統農作物勉強解決溫飽。產業是脫貧攻堅的關鍵。
  • ...田林:小小桐果鋪出致富小康路|桐果|田林縣|百樂鄉|廣西|油桐樹...
    「我們屯基本上每戶都種有一點桐果,少的戶年產量也有兩三千斤,多的戶年產量有三萬多斤。我家種有40畝桐果,收了1萬多斤,賣得了3萬多元。」百樂村平合屯貧困戶黃明堅介紹,有的老闆還來收購桐果渣拿去做肥料,每袋四元,既有收入,又很好地處理了果渣。  據百樂鄉黨委書記潘基毅介紹,種出的果要賣得好價錢,關鍵在於果農掌握技術要領。
  • 小小黃顙魚,鋪開廣東佛山儒溪養殖戶的致富路
    小小黃顙魚,鋪開廣東佛山儒溪養殖戶的致富路2018-01-01 14:2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黃骨魚        瀏覽量: 9198 次 我要評論 小小黃顙魚,鋪開儒溪人們的致富路原創&nbsp2017-12-31&nbsp唐志學&nbsp黃骨魚&nbsp&nbsp&nbsp
  • 太白王家堎鎮:發展蜜環菌 拓寬致富路
    張芳告訴記者,近期,他們一邊抓疫情防控,一邊抓蜜環菌菌種生產,雖然銷售要比往年遲,但收入並沒有受到影響,20萬瓶按現在市場價計算,要收入40萬元左右,她打算這一批蜜環菌菌種銷售完,計劃再生產20萬瓶。據悉,在王家堎鎮像張芳一樣生產蜜環菌菌種的群眾就有10戶左右,全鎮年生產蜜環菌菌種400萬瓶,產值達1000萬元。蜜環菌是種植靈芝等名貴中藥材不可缺少的菌類。
  • 這4種中藥材是極佳選擇,年收入可觀
    小編今天介紹的這4種中藥材是極佳選擇,年收入可觀!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中藥材分別是什麼,長什麼樣!第1種,紅藤,這是一種大血藤,其根莖能夠入藥,有散瘀止痛,殺蟲,痛經活絡的作用,也能用作獸醫用藥,對牲畜誤食螞蟥導致的疾病有一定的療效,在一些農村,就有農民種植這個致富了,賣紅藤果,一年收入可達30萬,其全身是寶,果子能做高檔珠子,藤條可以做椅子等家具,紅藤心可做菜。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桑蠶養殖 重慶黔江致富有「絲」路
    靠桑蠶養殖走上產業扶貧致富路時值立秋,黔江區金溪鎮清水村山間坡地上的桑園一片翠綠,養蠶大戶田建正在蠶棚內忙碌著,田建是當地致富能人,創業多年,帶動周邊幾十戶貧困戶實現增收致富。「我在創業之初既沒錢,也沒技術」。田建說,村裡修通產業路後,政府還為他請來農技員作指導,「讓我發展產業更有信心。」
  • 李永太:致富路上的「點子支書」
    鄧良奎攝驅車沿山路盤旋而上,不知繞過多少個坳口,終於到了四川宣漢縣龍泉鄉羅盤村。羅盤村位於大巴山深處海拔近2500米山頂上,給我們當嚮導的李永太,自2008年擔任村支書以來,將昔日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的高寒窮村,變成了人均年收入過萬元的小康村,被村民稱為致富路上的「點子支書」。當時,羅盤村的路還沒有列入全縣規劃。
  • 民勤:中藥材豐收 藥農收穫忙
    基地負責人焦多明介紹說,基地甘草全部為3年生,畝產在3噸左右,按照現在市場價格,每畝收益可以達到9000元。初冬時節,民勤縣芸豐蓯蓉農民專業合作社員工正在採挖「沙漠人參」肉蓯蓉。同時,全面落實扶持政策,不斷強化科技支撐,大力推行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依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高標準農田建設、中藥材標準化基地建設項目資金,從種到收,大力推廣標準化種植,持續推進區域化、標準化、規模化種植基地建設,提高中藥材標準化、規模化生產水平,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村集體+建檔立卡戶」等方式,以訂單收購、企業用工等途徑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 「苦藥材」結出「甜蜜果」——內蒙古奈曼旗蒙中藥材產業觀察
    近幾年,經過市場調研和分析,該旗依託農業綜合開發調整種植業結構,著力扭轉玉米種植「一家獨大」的局面,把蒙中藥材產業作為種植業調整的重要方向和農民脫貧致富的主要路徑來抓,加快蒙中藥材產業示範基地建設。目前,全旗集中種植蒙中藥材200畝以上的地塊有68個,集中連片種植面積達到3.3萬畝。
  • 同仁堂科技在草原開出「脫貧藥方」 三年投入近3000萬元助千名貧困...
    以高於市場的價格收購500萬元中藥材,100家貧困戶235人實現脫貧;開展規範化種植培訓,讓中草藥種植成為農民致富的法寶;探索增收渠道,讓當地中草藥種植面積由5000畝增加到近20000畝,產業初具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