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採收完一批靈芝,正好休息幾天。」初見鄧家鄉,一米七幾的大個下略帶幾分靦腆、羞澀。
鄧家鄉是黔東南州黎平縣竹坪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因殘致貧。自2017年加入該村祥泰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種植靈芝產業,股金分紅和就業增收讓老鄧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來。 「我家裡有三口人,早些年因為腳疾,生活一直過得很緊,自從參與村裡的靈芝種植,每個月有五千元的務工收入,2018年脫貧了。」談及種植靈芝帶來的生活變化,靦腆的鄧家鄉笑了。
發展產業是脫貧致富的重要手段。一直以來,竹坪村為破解當前形勢下農村發展難、農民增收難等問題,著力探尋一條可持續的致富新道路。 2017年由村黨支部書記周定龍、村主任鄧懷勇等人牽頭成立了祥泰種養殖專業合作社,並引進農業龍頭企業貴州燦榕農業有限責任公司,推行「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發展模式,在竹坪村光勝坡示範種植仿野生靈芝菌50畝1.1萬棒,投入資金28.6萬元,其中扶貧資金16.6萬元,社員入股資金12萬元,覆蓋貧困戶20戶81人。
村主任鄧懷勇介紹道:「起初我們是示範種植,如今已形成效益,今年我們已擴種150畝靈芝,產業涵蓋整村13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據介紹,野生靈芝一次種植能持續出產靈芝3至5年,期間平均每椴木總產幹菌1.2斤,每斤售價為130-180元。2018年,50畝1.1萬棒菌棒實現收成714斤,年收入10萬元;2019年菌棒進入盛產期,第二批靈芝收成1800斤,收入25.2萬元。
「進入盛產期後,畝產值增加,效益更大,靈芝已成為竹坪村的致富法寶。」鄧懷勇喜上眉梢。目前,靈芝已成為竹坪村的主導產業,年可帶動3000餘人次就業增收;年實現分紅1.36萬元。 「我在基地做了三年了,菌棒加工、種植、採收我都有參與,採收時雖然累一點,但一個月可掙五千塊,感覺一切都值得。」今年65歲的周換科精神抖擻,幹勁十足。 「靈芝每年五六月份種植,八月採收,種一季可連續採收五年,種植簡單,經濟效益好,產業這條路我們是走對了。」負責基地技術服務的鄧家和如是說道。
為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接續有效銜接鄉村振興,黎平縣堅持以產業為重要抓手,以「兩茶一藥」(茶葉、油茶、中藥材)為主導產業,不斷開良方、補短板,做大做優做強主導產業。 據悉,在中藥材產業方面,黎平縣主要以天麻、何首烏、茯苓、黃精、靈芝等產業作為重點發展方向,截至7月份,全縣完成中藥材種植面積14.46萬畝,到今年底,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預計將達15.5萬畝,產業有效帶動貧困戶7865戶,27204人。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王軍
編輯 劉娟 編審 王璐瑤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