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麻江:新式種植「嫁」進林 綠了山頭富了民

2020-12-06 百姓視訊

導語:產業發展是脫貧攻堅成效最有效的檢驗標準,產業規模成片發展不僅帶活一方資源,更帶富一方村民。麻江縣壩芒鄉樂坪村緊抓產業「牛鼻子」,大力發展林下仿野生天麻種植,並積極引進新式種植技術實現產業增產增效,使得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有了新動能,村民致富淌出一條新路子。

新式天麻種植技術的材料堆土進入發酵期

天麻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抗風溼、鎮痛、補虛等功效,藥用、食用兩相宜,經濟效益特別高。在樂坪村罩子洞的環山密林裡,沉睡多年的深山資源被喚醒,當地村合作社通過發展林下仿野生天麻產業,助推村民早日擺脫貧困。

村文書學到仿野生天麻種植技術後笑得合

「一平方米最少能產10斤,一斤能賣8到15塊錢,5500平方米的示範種植就是60餘萬元,沒賣地、沒外包,村集體一下子就有了幾十萬的家底。」正在扒拉著碎木段的村文書陳龍林滿眼喜色,「這就是我們村賺錢的一條好路子,也是我們留給子孫後代的金飯碗。」

天麻入種後等待著豐收的喜悅

在蔥鬱的闊葉林下,20多個村民正在排線、起壟、培土,每個人都拼勁的幹,趁著好天氣,村民們要將村合作社早些運來的蜜環菌棒和碎木段子提前放入土中,待菌棒和碎木段子進行兩個月的充分發酵後,正好趕上天麻的最佳種植期。

樂坪村擁有著豐富的山林資源

「我們村森林資源豐富,林裡長了許多的野生天麻,每年都有很多村民上山採摘拿去賣,但是山林又密又陡,採摘不了多少,導致天麻不能形成規模化、產業化。」陳龍林指著身後的山林說道。

擁有著多年天麻種植經驗的宋祖瓊也參與到村合作社的種植中來,一邊務工,一邊學習種植技術

樂坪村因獨特的森林資源、肥沃的土壤和適宜氣候,成為了野生天麻生長的「樂園」,這讓從小就愛上山「搗騰」的村文書陳龍林看到了村致富發展的門路,加上歷年來樂坪村民都有採天麻、種天麻的習慣,擁有著豐富的天麻種植經驗。陳龍林在和村支兩委商議考察後,決定由村合作社帶頭發展仿野生天麻種植。

工人正在準備新式天麻種植需要的發酵碎木段子

「不打一滴農藥,不施一粒化肥,全部引用從河南考察學習回來的種植技術,用蜜環菌棒和木棒段子發酵種植,除了每年的種植和採收需要人工費外,之後再無管理投入,種下天麻,明年我們就能打一個漂亮的經濟翻身仗,咱們村再也不能說是村集體經濟空殼村了。」陳龍林激動地說道。

天麻種植至關重要的蜜環菌棒

樂坪村,山多地少,丘陵地薄,該村一度被5000餘畝山林桎梏了發展的腳步。2014年,全村1021戶4019口人,建檔立卡貧困戶佔了一半以上。為了讓村有所發展,給村民們謀一條可持續脫貧的致富之路。村支兩委帶頭學習,從河南引進新式仿野生天麻種植技術,在山林樹下見縫插針,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產業。

工人們正在排列天麻入種的發酵材料

「成本低,不佔新地,加上天麻種植不需要農藥和化肥,避開經濟效益不談,發展仿野生天麻種植也有利於涵養水土,對於村今後的發展來說也是一本萬利的。」在點上務工,擁有多年天麻種植經驗的村民宋祖瓊自信滿滿地說道。

在樂坪村的仿野生天麻種植示範點,平整的水泥路蜿蜒山上,林間還依稀可見幾株野生天麻身影。按照天麻的生長規律,今年種下的天麻,明年就能進入豐產期並採收,實屬生長周期短,收益見效快的朝陽產業,加上路的通達和新式種植技術的催化,樂坪村滿山的「綠葉子」將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紅票子」。

務工村民們正在基地排線、起壟、培土

「全村整體實現脫貧需要的是時間,發展仿野生天麻種植打的也是長譜。」村主任羅康軍介紹到,村合作社進行的仿野生天麻種植,不僅在種植技術上有保障,在產量上也是比傳統種植產量翻倍,由於其仿野生天麻和真正的野生天麻藥用、食用價值大同小異,市場價格也與野生天麻收購價相近,樂坪村採取「合作社+公司」的模式進行示範種植,擁有專門的收購公司進行保底回收,入種一年產生效益後,可由原來的「合作社+公司」的發展模式拓展到「合作社+公司+種植大戶+農戶」的模式,有意願的村民和大戶可參與種植,實現帶產帶業帶富的良好局面。

目前,樂坪村5500平方米的仿野生天麻種植示範點已全部引用新式種植技術堆土進入發酵期,9月初即可全部入種,從種植到採收,能有效解決600餘次村民務工難題,村多了一條發展之路,民多了一線致富之機。(作者:歐清蘭 甘宇楓)

相關焦點

  • 麻江:下好林下經濟這盤棋 「沉睡」資源變鮮活資產
    十一月,瑟瑟秋風掃過,萬物開始凋零,有了新的變化,黔東南州麻江縣林下經濟發展也如此。  2018年來,麻江借「林」發力,做足「林」文章,發展中草藥種植、特種養殖等林下經濟,探索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脫貧新路後,每年變化喜人。
  • 海雀振翅:精準扶貧綠了山頭,紅了日子
    親歷過飛沙走石迷眼和暴雨來襲的「黃湯湯」,他格外珍視眼前的這片綠,「要防牲口闖進來、不能有火災、不允許砍樹,林子我要看好,不能讓它變回原來的老樣子。」迎著呼呼而過的風,王光德說道。他自己的15畝地多半用來種了松樹,剩下的也種些洋芋,目前三個女兒已全部嫁出了村,只留了他和老伴生活在村裡,擔任護林員每月能有800元的收入,年底還能參與村裡的各類分紅,七七八八的收入加起來,一年到頭老兩口能將四五萬左右的錢票子裝進口袋裡。
  • 五指山上來科技特派員,綠了山頭富了鄉鄰
    原標題:五指山上來科技特派員,綠了山頭富了鄉鄰 「我們依託科技特派員的力量,加強對高素質農民、返鄉農民工、本土科技人員、大學生村官等人員的培訓,發揮其科技『二傳手』的作用,讓他們逐步成長為依靠科技實現脫貧致富的帶頭人,取得良好的成效。」
  • 廣西:「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綠了山頭 富了口袋
    中國園林網11月12日消息:綠,是八桂大地最醒目的一個招牌,廣西人也孜孜不倦地為自己的家鄉添綠。2010年,自治區黨委、政府發出通知,在全區實施「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以下簡稱「綠滿八桂」工程),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新一輪造林綠化熱潮。近日,記者來到柳州、浦北、三江等地,除了欣賞綠水青山,還感受到「綠滿八桂」工程給老百姓帶來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 撫順城鄉青山工程小開荒還林綠了荒山富了山鄉
    在充分調研和廣泛發動的基礎上,小開荒還林工作全面展開,僅用12天時間,7310畝小開荒還林任務全部完成,栽植落葉松、刺槐、寒富蘋果等苗木249.6萬株。在青山工程中,市森林資源保護局堅持「誰開墾、誰還林」的原則,要求各縣區政府制定相關還林政策,強化工作措施,確保全市完成7.03萬畝「小開荒」還林還草和1.4萬畝超坡地的還林任務。
  • 循化山頭有個「守綠人」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從大山走來,始終心懷對家鄉大山的熱愛與尊崇;守一片初心,默默堅守為美麗循化植綠興綠守綠。20餘載歲月,一個平凡人用深情演繹為家鄉添綠的故事。這背後,是越來越多循化人對家鄉綠化的多年堅守、深切自信,更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 貴州全面實行五級林長制 「兩山」轉換實現美與富
    錦屏縣敦寨鎮雷屯村,徽派建築風格的房屋與苗侗風格建築相互交錯,房前屋後綠樹成蔭(朱守劍 攝)貴州是長江、珠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更是首批3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之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實施方案明確要「健全山林保護制度」。
  • 貴州在建的一條高速,雙向4車道,全長約73公裡,時速100km/h
    貴州在我國所有的省份當中經濟發展的狀況雖然不是非常的強大,但是貴州卻是我國一個非常美麗的省份,經濟之所以發展的不是很好,主要是因為貴州境內的高山太多,道路交通早年間非常的不便,沒有便捷的交通使得貴州的經濟發展不是很理想,但是也正是由於這些高山的存在,貴州境內才有著這些美麗的山水景色
  • 綠博會在即,今天《人民日報》整版關注貴州黔南!
    立足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和資源稟賦,黔南把綠水青山做成了最突出、最響亮的品牌,推動實現百姓富與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一場秋雨洗禮,貴定縣甘溪林場瀰漫著淡淡清香,滿眼皆是蒼翠欲滴的綠。「以前林場靠伐木為生,樹砍了不少,可誰也沒富起來。」46歲的唐廷斌曾是甘溪林場的一名職工,在他印象裡,靠山吃山就是砍樹賣木材,林場職工的待遇上不來,更無力帶動周邊群眾增收。
  • 窮村莊逆襲「綠富美」
    窮村莊逆襲「綠富美」——探訪饒陽縣王同嶽鎮聖水村振興之路「河北省農村新民居建設優秀示範村」「農村新型社區建設先進單位」「河北省美麗鄉村」……是什麼讓一系列榮譽稱號花落饒陽縣王同嶽鎮聖水村這個小村莊?
  • 貴州發布「三綠一紅」品牌茶葉質量最新修訂標準
    貴州發布「三綠一紅」品牌茶葉質量最新修訂標準 2018-05-07武敏 攝   中新網貴州湄潭5月7日電 (石小傑)5月6日,在2018中國·貴州國際茶文化節暨茶產業博覽會開幕式上,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新修訂的《貴州「三綠一紅」品牌茶葉質量標準》,該標準將於2018年11月1日正式實施。
  • 一山荔枝滿山綠 ——走進光村千年野生荔枝林(配組圖)
    荔枝林裡野花開得正豔。荔枝林裡的林蔭小道。據《今日儋州》消息   千年野生荔枝林(又名荔枝山),位於光村鎮坡坎村的坡坎山上,因漫山遍野的野生荔枝而得名。整個荔枝林面積780畝,野生荔枝896株。       山的下面,是光村鎮的坡坎村,村子有400多年的歷史,住著何、簡、王、李等近百戶人家,小村炊煙嫋嫋,雞犬相聞。從硬化的村路走到荔枝林,只需幾分鐘。
  • 林長制|林長制改革成效顯現
    在全域範圍內逐級設立林長,每一名林長和護林員都有明確責任區和工作要求,每一個山頭地塊都劃片到相應的責任林長和護林員。將森林等資源主要指標納入綜合績效考評範圍,並將考核結果作為幹部考核重要依據。 安徽省林長制改革明確護綠、增綠、用綠、管綠、活綠5項任務,加強林業生態保護修復、推進城鄉造林綠化、預防治理森林災害、強化資源多效利用、激發林業發展動力。
  • 貴州省網絡扶貧公益廣告——「三綠一紅」貴州茶打出致富牌
    近年來,貴州大力推行綠色產業發展,綠色經濟快速崛起。如今,貴州綠水青山的形象已深入人心。要在保護青山,開展退耕還林的情況下,打好脫貧攻堅的硬戰,種茶成了兩全其美的選擇。貴州屬於亞熱帶高原季風溼潤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雨熱同季。
  • 貴州依託「三綠一紅」推進茶產業轉型升級見聞
    張忠華茶園產值的變化,正是得益於貴州省「三綠一紅」品牌戰略的推進。 「今年以來,我們通過和貴茶公司籤署『綠寶石』加盟協議,將茶葉進行初加工以及無公害檢測後,給貴茶『綠寶石』做原材料供應,讓我們不再受制於外省採購茶商。」張忠華說。 一直以來,貴州茶雖然品質獨特,但由於深加工能力不足,缺乏附加值和品牌優勢。
  • 聽說過貴州茶裡的「三綠一紅」嗎?知道中國第一大產茶縣在哪嗎?
    貴州是世界茶樹原產地之一,也是全國唯一兼具低緯度、高海拔、少日照、多雲霧、無汙染的全省域高原優質茶區。作為貴州傾力打造的五張特色優勢產業名片之一,如今貴州茶產業品牌鵲起,已成為脫貧奔小康的優勢產業、富民產業和綠色產業。
  • 貴州「最壯觀風景之一」,峰林被譽為「天下奇觀」,你去過嗎?
    貴州「最壯觀風景之一」,峰林被譽為「天下奇觀」,你去過嗎?我國貴州有這樣的萬峰成林景觀,這裡被稱為去貴州旅行必須去的車站, 被認為是貴州最壯觀的風景之一,電影《爸爸去哪裡》都在這裡拍過, 因為這個景觀在特別的地形上,無論從哪裡來看都會給遊客們帶來完全不同的奇怪景觀, 這樣的景觀被稱為萬峰林, 景色如其名,在這裡確實能看到「萬座」峰林!
  • 富三代嫁富四代,劉鑾雄兒子親自做證婚人,李嘉誠跟特首都到場
    何正德是一個富四代,林恬兒則是一個富三代。這場婚禮豪華的地方,其實不是在於婚禮本身,而是在於婚禮的來賓上面。這場婚禮幾乎是香港有頭有臉的人物都來了,而且不僅限於商界,連政界的大人物都來。李嘉誠跟兒子李澤鉅都親自到場。劉鑾雄帶著全家人都來了,連他90多歲的老母親也到場了,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劉鑾雄跟這個家族的關係非同一般。另外李家誠跟徐子淇,還有許晉亨跟李嘉欣也都來了。
  • 2020貴州旅遊必到景點,來貴州旅遊一定要去的地方
    安安靜靜,不被打擾關鍵是要沒有信號這樣老闆才不會找到我翻遍全網,這神仙地方我愛了萬峰林中國最美的峰林一聽名字就知道這裡山峰很多我在山頭信號肯定不好吧?早上能看見被濃霧籠罩著的山峰青灰色的秀峰如林若隱若現的像是漂浮在雲中黃綠相間的田野成片組合成一副濃墨重彩的山水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