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依託「三綠一紅」推進茶產業轉型升級見聞

2020-11-24 人民網貴州站

「今年3月以來,我的茶園每天都有100多個工人採茶,採摘期達到120多天。」日前,前來參加全省茶產業「三綠一紅」品牌推進會的貴州省江口縣梵園農業綜合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忠華十分興奮,「這樣算下來,今年整個茶園將實現產值280萬元,比2013年增長近6倍。」

而過去,外省茶商來張忠華的茶園只要明前茶,採茶工人就忙清明前後20多天,大量的夏秋茶腐爛入土,1000畝茶園年產值總在40至50萬元之間徘徊。

張忠華茶園產值的變化,正是得益於貴州省「三綠一紅」品牌戰略的推進。

「今年以來,我們通過和貴茶公司籤署『綠寶石』加盟協議,將茶葉進行初加工以及無公害檢測後,給貴茶『綠寶石』做原材料供應,讓我們不再受制於外省採購茶商。」張忠華說。

一直以來,貴州茶雖然品質獨特,但由於深加工能力不足,缺乏附加值和品牌優勢。據張忠華介紹,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客商每年從貴州以每公斤60元至80元的價格收購綠茶,然後經過加工,附以品牌價值,售價高達上千元。

今年年初,《貴州省茶產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年)》出臺,提出要依託貴州低緯度、高海拔、寡日照、多雲霧的地理優勢,大力實施黔茶品牌戰略,即綠茶以「都勻毛尖」、「湄潭翠芽」、「綠寶石」,紅茶以「遵義紅」(簡稱「三綠一紅」)為重點品牌;大力扶持「梵淨山茶」、「鳳岡鋅硒茶」、「石阡苔茶」、「瀑布毛峰」等品牌建設。

自此,一艘以「三綠一紅」為「母艦」,「梵淨山茶」、「鳳岡鋅硒茶」、「石阡苔茶」、「瀑布毛峰」等為「護航艦」,全省上千家茶園為「供給艦」的黔茶「聯合戰艦」吹響了轉型升級的集結號。

以貴州貴茶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緊抓貴州省茶產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的機遇,今年以來,投入資金加大「綠寶石」茶品牌宣傳,又進口1條綠(紅)寶石兼用標準化生產線。

「目前,公司兩條生產線日加工鮮葉各10000公斤,而且所有『綠寶石』加工廠均採用國產標準化生產線,實現了規模化和標準化生產。」貴州貴茶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清爽說,公司今年上半年茶葉銷售產值達到5120萬元,同比增長101%,預計全年將突破億元大關。

如今,在「綠寶石」這樣的「母艦」帶領下,貴州茶產業在集聚發展中附加值得到不斷提高。

數據顯示,目前,「三綠一紅」覆蓋面積129萬畝,僅佔我省茶種植總面積600多萬畝的22%,而「三綠一紅」今年的預計產值將達到41.13億元,為去年我省茶園綜合產值152億元的27%。

按照計劃,到2016年,我省將建成茶園面積700萬畝以上,其中投產茶園500萬畝,培育加工企業3000家以上,茶葉年產量27萬噸,使茶產業綜合產值超過500億元。同時,打造2個以上全國知名品牌,培育5個以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

隨著黔茶產業「聯合戰艦」的崛起,我省正加快迎來從「茶葉面積大省」向「茶葉品牌大省」的轉型升級。(楊豐源 唐勝)

相關焦點

  • 「三綠一紅」十大領軍企業
    旨在記錄貴州茶產業轉型升級的堅實步伐,系統總結茶產業發展的經驗,宣傳在茶葉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先進典型,促進貴州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本次評選共有13項,按「綜合評比、大眾評比、現場評比和專家評比」四類進行。
  • 貴州省網絡扶貧公益廣告——「三綠一紅」貴州茶打出致富牌
    近年來,貴州大力推行綠色產業發展,綠色經濟快速崛起。如今,貴州綠水青山的形象已深入人心。要在保護青山,開展退耕還林的情況下,打好脫貧攻堅的硬戰,種茶成了兩全其美的選擇。貴州屬於亞熱帶高原季風溼潤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雨熱同季。
  • 貴州發布「三綠一紅」品牌茶葉質量最新修訂標準
    貴州發布「三綠一紅」品牌茶葉質量最新修訂標準 2018-05-07武敏 攝   中新網貴州湄潭5月7日電 (石小傑)5月6日,在2018中國·貴州國際茶文化節暨茶產業博覽會開幕式上,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新修訂的《貴州「三綠一紅」品牌茶葉質量標準》,該標準將於2018年11月1日正式實施。
  • 貴州在推進乾淨茶產業體系上邁出堅實步伐
    讓消費者喝上一杯乾淨茶、放心茶、安全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凸顯了質量優勢,積蓄了良好口碑。貴州茶產業探索走出了一條以茶助脫貧、以茶促增收、以茶保生態的高質量發展新路。產業體系從小到大,從大到強的發展成就,抒寫的是新時代黔茶騰飛新篇章。堅持政策引導,構建有力的政策支持體系。
  • 聽說過貴州茶裡的「三綠一紅」嗎?知道中國第一大產茶縣在哪嗎?
    貴州是世界茶樹原產地之一,也是全國唯一兼具低緯度、高海拔、少日照、多雲霧、無汙染的全省域高原優質茶區。作為貴州傾力打造的五張特色優勢產業名片之一,如今貴州茶產業品牌鵲起,已成為脫貧奔小康的優勢產業、富民產業和綠色產業。
  • 貴州「三綠一紅」茶葉質量新標準發布
    該標準將充分發揮標準對茶葉產業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引領性作用,增強貴州茶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近年來,貴州以市場為導向,充分整合產、學、研各方面人才和技術資源,持續不斷制定、修訂標準,編制了由81項標準構成的《貴州茶葉標準技術規程》,覆蓋了從茶葉種植、加工、衝泡等從茶園到茶杯的全產業鏈、產品的全生命周期,形成了協調配套、系統完備的茶葉技術標準體系。
  • 貴州「甕安歐標茶」暢銷海內外
    為更好推動茶產業的快速發展,甕安縣提出「盤活存量,擴大增量,提高效益,助民增收,做強做優」的發展戰略,明確了茶產業發展目標與定位,從基地建設—廠房—基礎設施—品牌打造等全方位給予扶持,同時大力扶持行業協會、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生產經營主體。截至目前,甕安縣共有茶園20.81萬畝,投產產園17.62萬畝,茶葉生產加工企業67家。
  • 胡繼承:茶葉已成為貴州第一大出口農產品
    據統計,貴州現有茶園700萬畝,連續七年排名全國第一;全年茶葉產量40.1萬噸、產值451.2億元,同比分別增10.7%、14.5%;茶產業輻射帶動356.1萬人,其中貧困戶34.81萬人,實現脫貧17.46萬人,涉茶人員年人均收入10699.08元,其中涉茶貧困戶人均年收入5722.79元。
  • 貴州乾淨茶產業體系從小變大由大到強
    ——依託大數據優勢,在全國率先創建了全程可追溯的貴州省茶葉質量安全雲服務平臺。——全面開展病蟲害綠色防控,大力推廣「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的生態建園模式。——國內高端茶葉營養供應商的貴州磷化集團推出定製化特種功能肥「茶之福」。
  • 水火相濟賦動能 轉型升級展活力
    構建高質量電力供給體系 電力清潔高效發展,轉型升級是關鍵。貴州具有水火相濟的能源優勢,能源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在一系列強有力舉措的推動下,2019年,貴州省清潔高效電力產業總產值完成1734.7億元,在十大工業產業中排名第一;全年完成電力投資370億元;全省電力裝機容量突破6500萬千瓦;全省發電量2257億千瓦時,全年貴州電網統調機組發電利用小時數為3669小時,同比增加308小時,其中火電4328小時,同比增加397小時。
  • 全國茶產業標準化高峰論壇召開
    6日,由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中國茶葉學會、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聯合主辦的全國茶產業標準化高峰論壇暨標準化工作年會在安溪縣召開。從茶園有機生產到茶葉一品一碼建設,安溪縣在產業發展中始終堅持推進茶葉標準化建設。同時表示,當前我國茶標準體系尚不完善,與國際有機標準接軌相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茶產業的快速發展,本次會議在安溪召開,對推進茶產業標準化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希望來自全國茶業界的專家學者共商茶事、共話發展,為中國茶產業標準化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 找準兩化融合「突破點」 推進電網向能源網際網路轉型升級
    原標題:找準兩化融合「突破點」 推進電網向能源網際網路轉型升級   以「大雲物移智鏈」等為代表的數位技術與電網技術加速融合,迫切需要電網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帶動
  • 聚焦轉型升級 匯聚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日前,江蘇省泰興經濟開發區召開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現場會。泰興市副市長、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吉勇率隊赴常州參觀,學習借鑑先進做法和經驗,並組織區內參觀及現場交流。泰興市相關部門負責人、開發區相關負責人、開發區相關部門人員以及區內131家企業主要負責人參加。
  • 讓紅色更紅、綠色更綠、生活更美好,陽新龍港鎮—— 奏響紅與綠的...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立足紅,著眼綠,在新時代的發展徵途上,今日龍港紅綠輝映,早已「換了人間」。(一)「龍山記載光榮史 港水流傳幸福歌」,7月12日下午,在夕陽溫熱的光輝裡,龍港紅軍街青石板鋪就的街面上,來往行人從容安詳。紅軍街又稱龍港老街,亦稱革命舊址一條街,全長800多米,有12處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
  • 貴州磷化集團3萬噸無水氟化氫項目成功投產
    3萬噸/年無水氟化氫裝置投料試車成功並產出合格產品,這標誌著貴州磷化集團轉型升級首個重大項目初戰告捷。據悉,貴州甕福開磷氟矽新材料有限公司是貴州磷化集團落實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三個強力推進,四個比重提高」指示要求的重要抓手,是承載貴州磷化集團「一核心五板塊」中氟矽材料化工發展戰略任務的主戰場,也是貴州磷化集團「5251」工程的重要支柱之一。
  • 「轉」出一片新天地——「世界銻都」錫礦山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綜述
    作為錫礦山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工作牽頭單位,婁底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以該市成為國家首批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為契機,始終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精細」的轉型之策,堅持以環境改善、工藝改進、新技術研發和銻產品精深加工為抓手,積極推動一批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的應用升級和新產品的研發創新,助推涉銻產業高新化、集約化、規模化發展。
  • 人民日報關注:貴州磷化工轉型升級
    近年來,貴州推動磷化工行業轉型升級,改進生產工藝,實現資源的梯級利用,減少汙染的同時,提升了企業效益。原刊於《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27日 14 版)■美麗中國 關注工業綠色轉型(下)「再訂30噸磷石膏抹灰砂漿!」最近,每隔一段時間,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的經銷商向濤就會到福泉市建材產業園洽談訂單。  磷石膏是生產磷酸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渣。
  • 井岡山的紅與綠
    天目新聞記者 李翔 攝「紅色最紅、綠色最綠、脫貧最好。」今天的井岡山,這樣的標語隨處可見。井岡山的紅,融在骨血裡,紅得厚重,紅得鮮豔。它是中國革命的搖籃,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是新中國走來的地方。革命年代,井岡山飽受血與火的洗禮,每一寸土地都浸潤著英烈們的鮮血。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來瞻仰的人們為整整四面牆的烈士英名錄所震撼——4.8萬人壯烈犧牲,只留下15744個名字。
  • 全國茶產業標準化高峰論壇在「中國茶都」安溪縣召開
    全國茶產業標準化高峰論壇在「中國茶都」安溪縣召開 2020-11-06 19:57:2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房家梁 責任編輯:房家梁     11月6日,全國茶產業標準化高峰論壇暨標準化工作年會在
  • 「紅」「綠」輝映小康路
    天津市西青區辛口鎮第六埠村曾經「垃圾圍村、臭水滿塘」,近年來保水護綠、厚植鮮亮底色、發展特色產業;轉型謀變、做強紅色氣質、刷新發展模式,走出了綠色產業與紅色教育融合發展的新路,鄉村振興步履鏗鏘。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王明浩、毛振華、宋瑞三河環抱,田連阡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