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全國茶產業標準化高峰論壇暨標準化工作年會在「中國茶都」福建安溪召開。 孫虹 攝
中新網福建安溪11月6日電 (林清鍛 許藝燕 張錦川)全國茶產業標準化高峰論壇暨標準化工作年會6日在「中國茶都」福建安溪召開。來自全國茶業界的專家學者共商茶事、共話發展,為中國茶產業標準化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安溪是全國重點產茶縣、「中國烏龍茶之鄉」、世界名茶鐵觀音的發源地,擁有安溪鐵觀音、黃金桂、本山、毛蟹、梅佔、大葉烏龍等國家級茶樹良種。該縣茶園面積60萬畝,產茶6.2萬噸,涉茶總產值191億元,連續十年位居全國重點產茶縣首位,以1426.86億元位居中國地理標誌區域品牌價值第一位。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2020年「祥有茗」杯秋季祥華鐵觀音茶王賽頒獎儀式。 孫虹 攝
專家指出,在這裡,烏龍茶製作技藝得以傳承弘揚,安溪鐵觀音區域公共品牌建設得到長足發展,離不開安溪對茶業標準化的重視與推動。
從1988年制定省地方標準,開啟安溪茶產業標準化的序幕,到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烏龍茶工作組、有機茶工作組秘書處落戶安溪,安溪始終致力成為中國茶產業發展的先行者和茶業標準化體系的建設者。
「安溪縣在有機茶產業發展方面成績斐然。茶園有機生產到茶葉一品一碼建設,在產業發展中始終堅持推進茶葉標準化建設。」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副會長柯家耀表示,當前,中國茶標準體系尚不完善,與國際有機標準接軌相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茶產業的快速發展;此次會議在安溪召開,對推進茶產業標準化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謀劃「十四五」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標準化工作必當先行。當前,中國基本形成了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為主體,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為補充,覆蓋全產業鏈的較為完善的茶葉標準化體系。
在當日召開的福建省茶產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一屆四次會議、全國茶標委烏龍茶工作組三屆會議、全國茶標委有機茶工作組一屆二次會議,對擬立項的國家標準、地方標準等進行說明,進一步凝聚全國茶界頂級專家智慧,謀劃中國茶產業標準化建設新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劉仲華,中國茶葉學會理事長江用文,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孫威江,福建省種植業技術推廣總站教授級高級農藝師蘇峰,分別作題為《標準化與中國茶產業發展》《標準化對茶葉產業應用實踐-以有機茶為例》《中國烏龍茶標準化發展與展望》《茶莊園標準化建設理論與實踐》的主旨演講,為與會嘉賓帶來新思路、新方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