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城鄉青山工程小開荒還林綠了荒山富了山鄉

2020-12-08 中國園林網

中國園林網5月15日消息:進入春天,我市城鄉青山工程全面啟動,小開荒、超坡地還林等生態恢復工作緊鑼密鼓,截至目前,我市小開荒還林已完成6.93萬畝,退坡地還林1.36萬畝。

5月8日,記者走進撫順縣峽河鄉,山坡上不時可見植樹的農民;村屯、溝谷間片片新植的樹苗吐出簇簇新綠。從去年11月起,峽河鄉提出在全縣率先啟動青山工程,發動群眾5000餘人,鄉財政落實資金1000餘萬元,作為苗木購置、工程補償、工作獎勵等專項資金。在充分調研和廣泛發動的基礎上,小開荒還林工作全面展開,僅用12天時間,7310畝小開荒還林任務全部完成,栽植落葉松、刺槐、寒富蘋果等苗木249.6萬株。

在青山工程中,市森林資源保護局堅持「誰開墾、誰還林」的原則,要求各縣區政府制定相關還林政策,強化工作措施,確保全市完成7.03萬畝「小開荒」還林還草和1.4萬畝超坡地的還林任務。各縣區加強政府引導和監管,制定激勵和約束機制,落實封山禁牧和「小開荒」退耕還林的責任主體。清原滿族自治縣向全縣發布了《小開荒退耕還林告知書》,明確要求歷年小開荒一律還林,並對拒不還林的處以行政處罰、毀林情節嚴重的追究刑事責任;同時,還對小開荒內栽植用材樹種或經濟樹種的每畝補助200元;在疏林地內補植樹的每畝補助100元。目前,清原已全部完成市裡下達的小開荒還林3.3萬畝、退坡地還林0.7萬畝的任務指標。為了鼓勵和調動農民小開荒還林和超坡地還林的積極性,新賓滿族自治縣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如農民在小開荒上發展綠化苗木,縣林業局將給予每畝300元的苗木補助。目前,新賓2.4萬畝的小開荒、0.4萬畝的退坡地還林任務全部完成。

市林業局負責人對記者說,預計到年底將全面完成小開荒還林工作,到2015年,對全市已破壞的山體實現全面整治,小開荒林地、25度坡以上的耕地全部還林,實現植物全覆蓋。

推薦閱讀:

重慶璧山:合力守護綠土 助推產業造富百姓

山西呂梁創建造林機制 富民增收添綠

浙江:富陽以「創森」為載體打造杭州的西郊生態公園

育苗專家科技富民——記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王剛

(來源:撫順傳媒網)

相關焦點

  • 10年堅守荒山變青山 上慄「當代愚公」紮根深山帶動村民致富
    十年來,他像燕子壘窩一樣,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一點點裝點著家鄉的荒山,開荒復綠,披荊斬棘,用汗水、用心血澆灌出滿山綠色。多年來,易洪元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黨委政府和村民的一致認可,先後被評為「赤山鎮優秀共產黨員」「最美赤山人」「上慄縣十佳政協委員」「上慄縣優秀共產黨員」「最美萍鄉人」「萍鄉市道德模範」,登上「江西好人」榜。
  • 生態三「原」色系列報導之二:青山的呼喚
    「青山」如何化「金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等生態經濟的優勢,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  實踐中,一些地方因發展生態經濟賺得盆滿缽滿,普惠一方,一些地方卻仍在望「林」興嘆:距離金山銀山還有多遠?
  • 廣西:賀州紮實推進「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建設
    中國園林網7月15日消息: 近年來,賀州市採取多項措施大力實施「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改善生態環境,賀州大地呈現出「無山不綠,有水皆清;四時花香,萬壑鳥鳴」的景象。 強化責任領導,科學制定方案。
  • 李青國:讓荒山蛻變「國防綠」
    現在,這裡荒山綠了、生態恢復了,一個充滿生機的國防教育旅遊基地初現雛形。這巨大的變化,是從共產黨員李青國來到這裡開始的。這塊足足填了十幾米深、一百多米長的地方,是以前採石留下的一個大礦坑。李青國打算在這片荒山上,建設一個國防教育與荒山還林相結合的項目,傳承紅色精神,也為子孫後代留下綠水青山。他的想法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 退耕還林 走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如今,延安的山綠了、水清了、人富了,一個綠色、生態、文明、和諧的新延安,正在向全世界詮釋著她的矯健、風韻和豪邁。紅色聖地的綠色奇蹟歷史上,延安曾是「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的繁榮富庶之地。司馬光的《資治通鑑》記載,盛唐時期陝甘地區「閭閻相望,桑麻翳野,天下富庶者無如隴右」。
  • 八桂綠再綠 生態美更美—廣西全面推進國土綠化工程
    2008年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創造性地提出並全面推進「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建設。在加強山上綠化、調整樹種結構、提升森林總體質量的同時,打好通道綠化、城鎮綠化和村屯綠化「三大戰役」。  全民愛綠、植綠、護綠,一處處家園,一片片荒山,一株株綠化大苗落地生根,當年植樹當年成林,改善生態環境立竿見影。
  • 東坡古道 千年銀杏 味道山鄉 梅甜湘溪
    杭州電視臺綜合頻道2020年7月4日播出  東坡古道,千年銀杏,味道山鄉,梅甜湘溪.湘溪村位於富陽區新登鎮
  • 廣西:「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綠了山頭 富了口袋
    中國園林網11月12日消息:綠,是八桂大地最醒目的一個招牌,廣西人也孜孜不倦地為自己的家鄉添綠。2010年,自治區黨委、政府發出通知,在全區實施「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以下簡稱「綠滿八桂」工程),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新一輪造林綠化熱潮。近日,記者來到柳州、浦北、三江等地,除了欣賞綠水青山,還感受到「綠滿八桂」工程給老百姓帶來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 濰坊80後小夥的鄉村振興路:雜草亂石荒山變身花果飄香
    「年輕人都進城打工了,村裡很多老房子沒人住都坍塌破損了;原本就是山地的耕地也鮮有人耕種,很多田地也都荒蕪了,一些梯田也坍塌了,任由雜草生長;如此場景進一步增加了小村莊的凋敝景象。」封閉的環境讓這個小山村發展滯後,卻也為村民保留了青山這一寶貴財富,這也是吸引馬雲強到這裡創業的資本。
  • 三十五年接力種下二十多萬棵樹—— 靳月英 祖孫四代綠太行
    她不識字,可她去過山外,住的地方是綠的。路兩邊是綠的,國家號召綠化荒山,可家門口就是荒山。老太太人不在崗了,心卻閒不住。  真要把樹種活,談何容易?樹是春天栽,秋冬她就刨樹坑。石多,她就把亂石刨松碼成圍堰。土少,她就背著籮筐從石縫裡摳,再一把把填進坑。荒山沒樹蔭,就幹曬硬淋。雨雪來了,她用毛巾纏住額頭,不讓水往眼睛裡淌。太行山冬天風大,她只好跪著幹,趴在地上挖。
  • 甌江時評|綠水青山間 「紅綠」總相宜
    甌江時評|綠水青山間 「紅綠」總相宜 2020-06-19 21: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平度市東閣街道正澗村:青山環繞 王冠上的明珠
    多年來,在政府與上級業務部門的指導下,我們一直大力進行植綠護綠,為子孫後代保護好這一片綠水青山,同時還對村莊周圍生長的古樹進行保護,僅掛牌保護的百年以上古柿子樹就達70餘株。」正澗村支書楊書光介紹說,「除2017年榮獲『山東省森林村居』榮譽後,2019年又獲『國家森林鄉村』盛譽。」
  • 這裡是撫順-高爾山以及遼塔
    漫步山間,可見各式太湖石,大、小;方、圓;或散放,或堆集皆成趣。更有仿古亭、廊、樓殿掩映綠樹叢中,巧繪丹青、琉璃罩頂,平添了幾分古典園林之美。 「高爾山」來歷。 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說法有兩種。 一種是「滿語」說,即「長滿槐樹的山」。此說代表人物為佟達。
  • 林長制|林長制改革成效顯現
    安徽省林長制改革明確護綠、增綠、用綠、管綠、活綠5項任務,加強林業生態保護修復、推進城鄉造林綠化、預防治理森林災害、強化資源多效利用、激發林業發展動力。省級林長帶頭到責任區域巡查調研,現場解決問題,推動泰山、蒙山、嶗山、崑嵛山4個重要生態區域率先完成區域劃界,落實管護責任。各級林長在造林綠化、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等方面靠前指揮。臨沂市把全市21處荒山、19條骨幹道路進行綠化分工,每名市級林長帶1個市直單位啃「硬骨頭」,示範帶動全市荒山造林6萬餘畝。
  • 現代林業為長清崛起注入「綠能量」
    全區宜林荒山荒灘綠化率96.5%  在荒山綠化工作中,長清區4年完成荒山造林近9萬畝,使一座座荒山披上了綠裝,全區宜林荒山荒灘綠化率達96.5%。  發展林業產業是一項重要的富民工程。長清區堅持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結合,增加農民收入與改善生態環境有機統一,按照「示範園帶動、規劃化發展、基地化管理」的原則,全力打造經濟林、用材林兩大商品林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