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30日凌晨,「神舟」四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整船按預定計劃在太空飛行了6天零18小時,環繞地球108圈後,返回艙1月5日晚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準確著陸。
「神舟」四號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艘正樣無人飛船,除沒有載人外,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完全一致。「神舟」四號飛船的成功發射和返回,表明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技術日臻成熟,為最終實現載人飛行奠定了堅實基礎。那麼,沒有載人的飛船上到底搭載了哪些「神秘乘客」?
帶了兩個「模擬人」上天
兩名面帶微笑的「模擬人」在眾多新聞媒體頻頻閃爍的鎂光燈中,搭乘我國「神舟」四號飛船開始了他們的航天旅行,並隨飛船安全返回地面。
「神舟」四號飛船返回艙內坐著的這兩個「模擬人」,擔負著考核飛船艙內環境的適人性任務。「神舟」四號飛船實時傳回的各項數據表明:「模擬人」提供的生理信號和代謝指標正常,飛船安全滿足載人飛行的醫學要求。
「模擬人」為何受到如此關注?因為它是飛船從無人到有人狀態轉變的最關鍵的一個支持系統。「模擬人」,即擬人載荷系統,是在特殊的空間環境條件下模擬人體的相關功能,例如人體的耗氧、產熱等各項生理指標,用來定量考核飛船的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醫學監督系統和飛船的相關系統的功能。它的成功研製為實現載人飛行提供了可靠保證。
獲得多項實驗數據
「神舟」四號飛船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趙光恆介紹,「神舟」四號飛船上裝有實驗設備52件,其中返回艙15件、軌道艙20件、附加段17件。這52件設備中,有33件是頭一次上星,有19件設備曾經上過「神舟」二號和「神舟」三號衛星。
微波遙感———比「相機」更靈活的觀測手段
多模態微波遙感器是這次衛星上的一個「大件」,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試驗設備。「神舟」四號飛船裝載的多模態微波遙感器是由我國自己設計的,這次首次上天進行試驗,它包括微波輻射計、微波高度計、微波散射計三個部分,三部分各司其職,能夠綜合觀測到更豐富的信息。
精密定軌———確定飛船自己的位置
「精密定軌實驗主要是為了配合微波遙感探測器中的高度計。比如,要通過高度計輻射回來的電磁波信號計算海平面的高度,首先要確定飛船自己是多高。」「神舟」四號飛船的精密定軌採用多種手段,包括船載GPS、雷射反射器和無線電應答機。
空間環境監測———繪製太空「安全示意圖」
空間環境及其變化是載人航天十分關注的問題,關乎載人太空飛行器和航天員的安全。「神舟」飛船第四次飛行試驗應用任務中安排了綜合性空間環境的監測。「神舟」四號飛船除了繼續進行高層大氣探測,同時還配置了對航天員和飛船安全至關重要的高能輻射、低能輻射探測,實時監測飛船軌道空間的各種環境參數,為航天員和飛船的安全防護提供重要依據。
微重力流體物理實驗———看一滴油在太空中如何運動
流體物理學研究是微重力科學的重點領域,「神舟」四號飛船進行的這項實驗,研究在太空失重狀態下,流體包括液體、汽體等平衡與運動的規律看一滴油在太空中如何流動、如何維持平衡等。
還有這些「小傢伙」
紫花苜蓿:退耕還草作貢獻
紫花苜蓿只是一種草,飼草,即為牲畜提供飼料的草。種上這樣的草,牲畜就可以改放養為圈養,起到保護植被的作用,有利於退耕還林、退耕還草政策的實施,對保護生態環境意義重大。正是紫花苜蓿的這些特殊性,其種子才會光榮地被科學家選中,當上了驕傲的太空乘客。
紅豆杉·紫杉醇:抗癌治病少不了
世界公認的抗癌新藥紫杉醇需要從紅豆杉中提取,因此,如何人工快速培育紅豆杉,是高效提取紫杉醇的有效方法。將幹種與菌種同時送上天,就是希望通過太空特殊環境的作用,培育生長周期快、紫杉醇含量高的良種紅豆杉,使其在抗癌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沙參·麻黃·五味子:初次登天為藥效
在「神舟」四號搭載的一批中藥種子裡,新面孔最多,像沙參、麻黃、人參、西洋參、五味子、刺五加、冬蟲夏草等,都是第一次上天,科學家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希望以此提高藥效與產量,造福人類。
據有關專家介紹,根據以往搭載的情況看,中藥在太空走一遭之後,其藥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前搭載過的板蘭根、杜仲等,都獲得了明顯的改變,效果大不一樣。
辣椒·玉米·西紅柿:反覆搭載為哪般
水稻、棉花、玉米、辣椒、西紅柿等等,這差不多是太空飛行器搭載的「常客」,為什麼要反覆搭載?經向專家了解得知,每次搭載的品種不同,搭載的單位也不同,所以才會出現這些熟面孔。比如這次在「神舟四號」上搭載的辣椒,品種多達17個,西紅柿有五六種,黃瓜也有四五種。
海河傳媒中心出品
來源:綜合人民網、科技日報、解放軍報
整理:王彥淇
編輯:陳汝寧
覺得此文有用,就點「在看」支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