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推薦 | 他的作品曾三次搭載神舟飛船遨遊太空

2020-09-19 寶藏天下藝術館10

從古至今有多少的藝術名家,他們的作品或者收藏在博物館中,或者保存在民間藏家手裡,但又有幾位藝術家有這樣的榮幸,讓自己的作品搭載著神舟飛船,遨遊在太空之中呢?



九年前,「神舟八號」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滿載著中國人民的自豪。開艙儀式上,開艙人員總共取出8大類123種搭載物品。83歲的王揮春老先生帶著滿臉激動的笑容,神採奕奕,舉著歸來的包裹向全國人民祝福,手捧搭載歸來的鮮紅的中國結大「福」字,祝福祖國繁榮昌盛。他充滿喜悅,高興地與航天工作者及著名科學家錢永剛等親切握手併合影留念。


錢學森之子――科學家錢永剛和航天工作人員在航天城合影


錢學森之子――科學家錢永剛和航天工作人員在艙門口合影


搭載本次「神舟八號」遨遊太空的其中一間物品就是王揮春的一幅《秋韻吉安圖》。這是他的繪畫作品第三次搭載「神舟」飛翔神秘的太空。此前他的作品《騰飛中國龍》、《一行白鷺上青天》分別隨「神舟三號」和「神舟七號」飛出地球。


秋韻吉安圖


王揮春以一名藝術家的身份與航天工作者一起,參與並見證我國航天科技事業發展的偉大成就。對一名藝術家來講這無疑是極其罕見,至高無上的榮譽和成就!


王揮春作品搭載「神舟」號證書


王揮春(1929--),筆名濤石,別號翔雲齋主,著名重彩花鳥、山水畫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畫院專業畫家、一級美術師,世界美術家聯合會執行主席,北京湖社畫會會長、名譽會長,齊白石藝術研究會常務理事。


早年拜汪慎生先生、中央美院教授陸鴻年及謝藝飛先生為師,並在徐悲鴻先生素描工作室系統學習素描,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拜藝術大師劉海粟為師,並成為磕頭關門弟子。



王揮春致力於重彩花鳥畫的創作與研究,自新世紀始,數次從國外出訪歸來,繪製了數批重彩寫意花鳥、山水精品,他的作品均以精煉的造型,純青的筆墨,精工兼寫的典雅風格為尚。尤其他專長的&34;,用筆道勁雄闊,墨色淋漓酣暢,氣韻恢弘生動,情感真誠激揚。既保留了傳統文人畫的意趣和精神,又取得富有開創性和建設性的藝術成就,是中國現當代重彩寫意花鳥、山水畫壇的標誌性畫家之一。


作品&34;、&34;、&34;等被天安門管理委員會、毛主席紀念堂、中央檔案館、中央文獻出版社、劉海粟美術館、北京市政府會議中心等重要場館收藏。


作品欣賞:

相關焦點

  • 「超級抗原」搭載「飛船」連續四次太空育種實驗
    隨著神舟十號飛船返回艙日前在內蒙古主著陸場安全著陸。返回艙搭載著瀋陽協合集團4個超級抗原生物菌種在太空遨遊半個月之後於7月3日回到瀋陽,這也是瀋陽協合集團繼搭載神舟七號、神舟八號和神舟九號飛船後,連續四次太空育種實驗。
  • 當年「神舟」四號遨遊太空,搭載過哪些「神秘乘客」?
    「神舟」四號飛船的成功發射和返回,表明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技術日臻成熟,為最終實現載人飛行奠定了堅實基礎。那麼,沒有載人的飛船上到底搭載了哪些「神秘乘客」? 獲得多項實驗數據 「神舟」四號飛船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趙光恆介紹,「神舟」四號飛船上裝有實驗設備52件,其中返回艙15件、軌道艙20件、附加段17件。這52件設備中,有33件是頭一次上星,有19件設備曾經上過「神舟」二號和「神舟」三號衛星。
  • 神舟七號搭載的國旗落戶西藏
    9月30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搭載國旗捐贈儀式、航天員陳全科普講座在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行,距離活動開始還有20分鐘,同學們就已按捺不住好奇的心,左瞧瞧右看看,熱烈地開始討論起來。一面「特別的國旗」上午10時,神舟七號飛船搭載國旗捐贈儀式正式開始。
  • 盤點那些載人上過太空的飛船,神舟載人6次,NASA爆炸2次
    這一期內容,我為你盤點曾經載人上過太空的飛船,回顧一下他們立下的汗馬功勞。 1. 蘇聯---沃斯託克(Vostok)又名東方號 第一個上太空的人,相信大家都不會忘記,就是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他於1961年4月12日在沃斯託克號太空艙升空。
  • 宇宙飛船簡筆畫:中國神舟六號
    發射時間: 2005年10月12日9時0分0秒  發射火箭: 神箭--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584秒  返回時間: 10月17日凌晨4時32分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四子王草原秋韻  飛行時間/圈數: 115小時32分鐘/飛行77圈
  • 神舟五號搭載楊利偉,他聽到"敲窗"聲是什麼?飛船上有哪些東西
    神舟飛船是中國自行研製,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達到或優於國際第三代載人飛船技術的飛船。 神舟飛船採用三艙一段,由返回艙、軌道艙、推進艙和附加段構成,由13個分系統組成。與國外第三代飛船相比,神舟飛船具有起點高、具備留軌利用能力等特點。
  • 神舟飛天路——「神舟五號」飛船
    神舟飛天路——「神舟五號」飛船 (13/25) 圖為中國首位乘「神舟五號」遨遊太空的太空人楊利偉。中新社發 張桐勝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2003年10月15日9時整,搭乘新型長徵二號F捆綁式火箭於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返回時間:2003年10月16日6時28分;首次搭載航天員楊利偉升空。
  • 神舟九號飛船
    上太空的新乘客     神舟九號飛船首次搭載活體蝴蝶(卵和蛹)升空。破蛹成蝶和蝴蝶升空代表著夢想的實現與飛躍,北京市教委決定以此為契機在全市中小學生中開展「我的夢想」徵集活動,此次活動的參加者均為太空活體蝴蝶(卵和蛹)的共同認養者。     珙桐、普陀鵝耳櫪、望天樹、大樹杜鵑等4種瀕危植物種子正搭乘"天宮一號"遨遊在太空。"
  • 世界能發射太空飛船的國家有幾個?
    加加林成為世界上第一位遨遊太空的航天員,使蘇聯在與美國開展的載人航天競賽中贏得了世界第一。美國1961年5月5日,太空人艾倫·謝潑德乘坐「自由」七號飛船,進行了一次15分鐘多的亞軌道飛行,雖然是彈道式飛行,沒有進入繞地軌道,但他成為了美國進入太空第一人。
  • 神舟十一號搭載金立M6 中國智造閃耀太空
    原標題:神舟十一號搭載金立M6 中國智造閃耀太空 在經歷了33天的太空遨遊之後,神舟十一號飛船載著景海鵬、陳冬兩名航天員,已經成功返回祖國。很多人跟老冀一樣估計都會很好奇:除了WORD航天員之外,神舟十一號飛船還把哪些東東帶上了太空?
  • 神舟飛船,中國人的航天夢
    飛船按預定計劃,在太空飛行了6天零18小時/108圈。2001年1月16日19時22分,我國第二艘無人飛船「神舟二號」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功著陸。神舟三號飛行過程中進行了培育實驗神舟三號飛船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這次發射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66次飛行。
  • 神舟飛船不能任意搭載——第3217926號神舟三號商標爭議案評析
    2.1999年至今,申請人在多個類別的商品和服務上申請註冊了近70件神舟shenzhou、神舟五號等商標。3.申請人之神舟shenzhou商標自1998年以來持續使用至今。在爭議商標申請日前,申請人共參與研製和發射了3次神舟飛船。神舟商標不僅被噴塗在飛船上,還被廣泛使用在申請人的辦公大樓上以及各種航天展會、國際工業博覽會等場所。
  • 神舟三號飛船
    神舟三號飛船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這次發射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66次飛行。     據有關專家介紹,「神舟」三號飛船在軌飛行4天來,船上各種儀器設備工作正常,空間科學實驗進展順利。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將密切監視飛船的工作狀態,為飛船的順利返回作好準備。    空間試驗     神舟三號已經成功返回。神舟三號是一艘正樣無人飛船,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狀態完全一致。
  • 神舟五號飛船
    它於2003年10月15日9時發射,將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返回。這個飛船標誌著中國成為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     返回時間:2003年10月16日06時23分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     飛行時間/圈數:21小時/14圈     搭載物品: 除了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外,「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內還搭載有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國國旗、一面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旗、一面聯合國國旗
  • 飛船在太空都幹啥 盤點神舟飛船上的空間實驗
    同時,神舟一號搭載了一些農作物種子,包括青椒、甜瓜、番茄、西瓜、豇豆、蘿蔔等,以及甘草、板藍根等中藥材。儘管科學實驗相對較少,但開啟了我國「太空誘變育種」實驗,對後續研究影響深遠。  神舟二號:我國第一個「太空實驗艙」  與神舟一號相比,神舟二號的系統結構有了新的擴展,技術性能有了新的提高。
  • 「神舟」號系列飛船
    「神舟」三號飛船:搭載「模擬人」發射:2002年3月25日22時15分返回:2002年4月1日4時51分「神舟」三號飛船於2002年3月25日在中國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二號F」捆綁式大推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 神舟四號飛船
    神舟四號飛船是在神舟一號飛船、神舟二號飛船、神舟三號飛船飛行試驗成功的基礎上,經進一步完善研製而成,其配置、功能及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相同。神舟四號飛船是第四艘無人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附加段組成。     基本信息    發射時間:2002年12月30日0時40分     發射火箭:新型長徵二號F捆綁式火箭,此次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69次飛行,也是自1996年10月以來,中國航天發射連續第27次獲得成功。
  • 神舟一號20年·記憶
    1999年11月20日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遨遊太空21小時後人體代謝模擬裝置和假人被安置在飛船上以檢驗飛船生命保障系統的功能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資料圖)2002年神舟三號與神舟四號
  • 這位嶽陽人挑起「嫦娥五號」神舟飛船遨遊星空的大梁
    讓神舟飛船遨遊浩瀚星空——記中國科學院院士、嫦娥五號總設計師楊孟飛為滿足我國神舟飛船雙故障情況下可靠安全運行需求,他提出三機熱備份加一機冷備份的混成容錯方法,負責研製神舟飛船控制計算機,應用於神舟一號至11號飛船。在神舟三號飛船制導導航控制系統的研製工作中,楊孟飛以創新突破一個又一個難關。
  • 這位嶽陽人挑起「嫦娥五號」神舟飛船遨遊星空的大梁
    讓神舟飛船遨遊浩瀚星空——記中國科學院院士、嫦娥五號總設計師楊孟飛圖為楊孟飛。楊孟飛,中國科學院院士,1962年出生,嶽陽市湘陰縣人。1982年從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現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後,考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空間計算機應用專業,獲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