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這位嶽陽人挑起「嫦娥五號」神舟飛船遨遊星空的大梁

2020-12-04 嶽陽日報客戶端

讓神舟飛船遨遊浩瀚星空

——記中國科學院院士、嫦娥五號總設計師楊孟飛

圖為楊孟飛。

楊孟飛,中國科學院院士,1962年出生,嶽陽市湘陰縣人。1982年從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現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後,考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空間計算機應用專業,獲碩士學位。1985年留所工作後,歷任該所星載計算機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長助理、副所長、所長及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五院)副院長。2015年7月,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2017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楊孟飛現任「嫦娥五號」探月工程三期探測器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十三屆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委員。

從撥拉算盤珠到愛上計算機

在湘陰湘江邊上長大的楊孟飛,自小浸潤在山清水秀的鄉野風光裡,吸取著大自然的熾熱和靈氣。父親是村裡的會計,常年撥拉算盤珠,噼裡啪啦的聲響將他也「薰陶」成了一個打算盤的高手。

對從小迷戀數字的楊孟飛來說,走入計算機世界是他人生新的開始。自從他開始廣泛涉獵計算機書籍,美國計算機領域的重要人物DonaldE.Knuth,就成了他未曾謀面卻相當崇拜的偶像。DonaldE.Knuth寫於上世紀60年代的經典著作《電腦程式設計技巧》,解決了計算機中的許多難題,他本人因在計算機軟體方面的貢獻而獲得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圖靈獎。這些「元素」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正值青春歲月的楊孟飛。

痴迷加勤奮加鑽研,從大學本科生到碩士研究生,七年的計算機專業讀書生涯,使他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憑藉在專業技術領域深厚的功底,楊孟飛在衛星姿態和軌道控制計算機研製方面具備的出色才能很快顯現出來。1992年夏天,工作剛七年卻已被破格晉升為「小高工」的楊孟飛第一次來到衛星發射場。他在我國新一代返回式衛星控制系統上設計的三機冗餘TMR/S可變結構高可靠控制計算機容錯方案將要在實踐中得到檢驗。這個方案已經進行過大量分析、計算,又通過了原理樣機的實驗,因此楊孟飛在衛星研製領域雖屬「新兵」一個,可他卻對自己的設計方案充滿自信,沒有任何心理負擔。8月9日下午,晴空下的戈壁發射場,火箭呼嘯升空。目送衛星直上藍天的楊孟飛,相信自己的方案終將會經受住「上蒼」的考驗。這次飛行試驗表明,這種採用軟硬體結合手段實現的三機可變結構的容錯系統,具有較強的瞬時故障處理和恢復能力,方案先進,可靠性高。

突破難關創新高精度遙感衛星控制方法

楊孟飛經過刻苦鑽研,反覆探索,提出軟體表決硬體仲裁的三模冗餘容錯方法,實現了我國空間首臺強實時高可靠三模冗餘/單模變結構控制計算機容錯系統結構。為滿足我國神舟飛船雙故障情況下可靠安全運行需求,他提出三機熱備份加一機冷備份的混成容錯方法,負責研製神舟飛船控制計算機,應用於神舟一號至11號飛船。

在神舟三號飛船制導導航控制系統的研製工作中,楊孟飛以創新突破一個又一個難關。為解決實時性以及計算量大的問題,楊孟飛提出了採用前後臺處理機任務分組、並行流水線工作的計算機結構,進一步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與可靠性,系統的主要技術指標達到或優於國外同類產品水平,為「神舟三號」的成功發射又立新功。

面對再入走廊窄、初始導航精度要求準及首飛風險高的難題,楊孟飛夜以繼日地不斷鑽研與創新,構建了由服務艙和返回器組成的雙平臺協同運行飛行器系統,創造性地提出多學科系統設計方法、繞月自由返回軌道方案、高軌衛星導航定位方案和控制系統在軌聯合標定方法,實現再入角偏差優於指標近一個數量級的躍升。

針對氣動不確定性大、再入熱環境惡劣、落點精度要求高等難題,楊孟飛迎難而上,在技術原創性上苦下功夫,創建了新型氣動力預測方法,設計一種返回器氣動外形,保證全速域、全空域僅有唯一氣動穩定配平點;率先採用新研低密度燒蝕材料,突破輕量化熱防護技術。多項創新成果不僅有效解決了返回器升阻比小、氣動控制能力弱及航程長的國際難題,更實現我國空間技術在氣動、防熱和制導導航與控制(GNC)等領域的重大突破,為我國加快向更遠深空進發鋪平了道路。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楊孟飛加強技術的總結和智慧財產權的整理,形成一系列原創性研發成果,獲2016年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1)、授權發明專利10項、2016年第四屆中國工業大獎。

國內遙感衛星向著分米級地面高解析度和米級高定位精度的目標發展,複雜衛星甚高精度姿態控制方法是其發展中需要解決的重大基礎問題,與空間飛行器結構密切相關,它涉及複雜衛星建模、甚高精度姿態測量、變結構變參數不確定系統的強適應控制和分布式控制等方面。楊孟飛帶領團隊,連續攻關,實現了我國在空間高精度控制領域的重大飛躍,為我國高解析度遙感衛星水平邁進國際先進行列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神舟號飛船發射的日子裡

1999年7月下旬的一天,驕陽如火。一路西行的火車專列將楊孟飛和他的同事們送進了戈壁灘。踏上大西北這片神奇的土地,仰望當空烈日,眼觀無垠沙海,楊孟飛的心頭滾過一股又一股熱浪。即將在這裡擺開的「戰場」,他思緒萬千,熱血沸騰。

神舟號飛船發射以前,他們秘而不宣地來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開始默默地為快要打響的重大戰役做著各種準備。

楊孟飛清楚地知道,在20世紀的中國航天史上,神舟飛船無疑是一項最難、最新、最複雜的系統工程。飛船上採用的許多新技術都是過去在研製衛星時不曾「觸摸」過的。制導導航控制技術就是其中之一。對於研製衛星,行內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衛星難,難在控制。」研製飛船更是如此。

飛船運入發射場時,控制軟體還處在不甚穩定的狀態,需要一邊參加飛行試驗的合練,一邊進行調試,一邊繼續編程,緊張狀態可想而知。作為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帶隊進入發射場的副所長,作為計算機控制系統的操作高手,楊孟飛肩上的擔子十分沉重。眼見發射日期一天天臨近,軟體程序還沒有固定的版本,楊孟飛和大家一樣焦急萬分。

那些日子,楊孟飛白天與專家在一起分析故障原因,晚上伏在計算機前排除故障,他的兩隻手在鍵盤上不停地敲擊、修改、計算,螢光屏上數字、公式不停地跳躍、變換,直到出現滿意的結果。

為提高飛船控制系統的「保險係數」,達到高可靠、高安全的要求,楊孟飛在飛船研製初期就大膽提出採用計算機三機容錯技術,一臺機器出現問題,可以自動轉換到另一臺機器,三臺機器互為備份,兼具自檢功能。不僅可靠性更高,計算速度也更快。

月地高速再入返回是國際公認難題,風險很高,美蘇經多次試驗才取得成功。楊孟飛作為飛行器系統總設計師,帶領團隊加強技術創新,確保了飛行試驗任務的圓滿成功。對於此項重大技術突破,成果鑑定委員會給予高度評價:「月地高速再入返回工程的圓滿成功,開拓了我國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的深空探測新領域,對火星、小天體和載人深空探測具有重要的先導作用,對臨近空間研製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開傘點精度和返回器重量等六項技術指標處於國際領先」。

1999年11月20日,檢驗飛船「大腦」聰明才智的時刻來到了。隨著長徵二號F火箭一聲長嘯,我國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號」太空驚鴻,飛天壯舉引起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全神貫注目睹飛船升空,心隨「神舟」一起飛舞,直到21小時後飛船安全返回地面,在發射基地度過整整120天的楊孟飛那顆高懸太空的心才隨之落了地。

□凌 輝

相關焦點

  • 牛!這位嶽陽人挑起「嫦娥五號」神舟飛船遨遊星空的大梁
    讓神舟飛船遨遊浩瀚星空——記中國科學院院士、嫦娥五號總設計師楊孟飛楊孟飛現任「嫦娥五號」探月工程三期探測器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十三屆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委員。從撥拉算盤珠到愛上計算機在湘陰湘江邊上長大的楊孟飛,自小浸潤在山清水秀的鄉野風光裡,吸取著大自然的熾熱和靈氣。
  • 神舟飛天路——「神舟五號」飛船
    神舟飛天路——「神舟五號」飛船 (13/25) 圖為中國首位乘「神舟五號」遨遊太空的太空人楊利偉。中新社發 張桐勝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2003年10月15日9時整,搭乘新型長徵二號F捆綁式火箭於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返回時間:2003年10月16日6時28分;首次搭載航天員楊利偉升空。
  • 這個很牛的品牌,曾用在神舟飛船嫦娥二號上,原來是馮鞏爺爺創的
    但很多人不知道,有一個很牛的品牌——燈塔油漆,與馮鞏有關係,是他的爺爺100多年前創辦的。可能很多人對這個品牌還是不太了解。每個人都會接觸到油漆,但真正用過油漆、自己去買油漆的人很少。燈塔是中國最老、也是最知名的油漆品牌之一。燈塔有多牛?
  • 【新中國史】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
    我國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夸父逐日的動人神話、牛郎織女的悽美故事,以及敦煌壁畫中千姿百態的飛天圖景,可見飛天夢一直在華夏民族的血液裡,激勵有志之士去實現。  20世紀50年代,中國百廢待興。1956年2月,著名科學家、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錢學森向中央提出了《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同年3月,中央決定組建專門從事火箭、飛彈的研究機構,中國航天事業由此起步。
  • 神舟五號飛船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    詳細介紹     「神舟」五號飛船是在無人飛船的基礎上研製的中國第1艘載人飛船,乘有1名航天員---楊利偉。飛船在軌道運行了1天。整個飛行期間為航天員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條件,同時將航天員的生理數據、電視圖像發送地面,並確保航天員安全返回。     在2003年10月15日09時00分00秒,負載著「神舟」五號的長徵2F火箭發射。
  • 【夢圓九天】 神舟五號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大漠問天將帶大家一起再了解、回顧神舟家族這些「兄弟們」的神奇之旅…今天我們一起來回顧「神舟五號」飛船。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        2003年10月15日9時整,「神舟五號」飛船載著我國第一位太空人楊利偉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F型捆綁式火箭發射升空,飛船在太空繞地球飛行
  • 阿波羅飛船半世紀前載人登月,嫦娥五號後來居上靠的是什麼?
    公元2020年11月24日凌晨04時30分21秒806毫秒,我國首艘月球採樣飛船嫦娥五號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託舉下零窗口點火升空。 探測器順利入軌後航天科技五院終於公開了珍藏已久的嫦娥五號完全體照片,看著這張高清照片熟悉航天的人們不由得聯想起半個世紀前連續六次載人登月的阿波羅飛船。
  • 【圖刊】神舟飛天路——「神舟五號」飛船
    【圖刊】神舟飛天路——「神舟五號」飛船 (14/32) "← →"翻頁
  • 「將牢記這個讓人自豪的時刻」——探訪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地...
    新華社呼和浩特12月16日電題:「將牢記這個讓人自豪的時刻」——探訪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地四子王旗新華社記者任軍川、於嘉皚皚白雪將內蒙古自治區四子王旗草原覆蓋得嚴嚴實實。15日傍晚,60歲的牧民哈斯與丈夫松布爾巴特爾從儲草棚內抱起一捆捆幹牧草,放進棚圈餵牛。不大一會兒,兩名身著制服的邊境派出所民警來到門外。
  • 【燕趙新作為致敬40年】「神舟五號」:楊利偉上天了!
    一段歷時21小時23分的太空遨遊,讓全世界記住了一個中國人的名字:楊利偉。那是2003年10月15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神舟五號飛船在長徵二號F火箭的託舉下,升騰而起,進入太空!然而直到發射前夜,楊利偉都不知道自己已被選中。凌晨3點,醫生來敲門,第一個叫醒楊利偉,其他兩名航天員立刻知道了答案;他們拿出酒杯,在白開水裡加了一滴幹紅,為楊利偉喝壯行酒,祝他旗開得勝。
  • 長徵、神舟、嫦娥、天宮、東方紅,這些飛行器您分得清麼
    經過60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航天大國,運載火箭、人造衛星、載人飛船、登月計劃、太空實驗室等多個項目成功落地。長徵、神舟、嫦娥、天宮、東方紅,也成為經常在新聞中出現的名字,這些飛行器您分得清嗎?
  • 神舟五號出徵太空17周年,這裡記錄了永恆的一刻
    在中國數代人的不懈努力下,承載著為中華民族崛起的希望與夢想,楊利偉搭乘著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成功出徵太空。「神舟五號「飛船在近地球外太空遨遊了21個小時,最後成功安全返回,降落在內蒙古四王子旗著陸場。這牽動人心的21個小時從此載入了中國航天史冊,「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航天飛行成為了中國科技史上的重大裡程碑,楊利偉也成為中國首位叩訪太空的中國航天英雄。
  • 從神舟到嫦娥,老賈在大草原堅守了30年!
    30年,觀風測雨恪守初心;30年,守護神舟踐行使命。30年如一日,他在草原深處執著不渝、勤奮刻苦;30年如一日,他在氣象觀測崗位嚴謹求實、兢兢業業,他就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搜索回收分隊氣象技師賈長牛。為了時時檢測著陸場區氣象情況,近幾個月來,即將面臨退休的賈長牛準時準點起床,和搜救隊員們進行高空探測工作。通過探測氣球,將探測儀帶到高空,測定該地區大氣層不同高度的溫度、溼度、氣壓、風向和風速等數據,為嫦娥五號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提供可靠的氣象預報和準確的高空氣象資料。
  • 嫦娥五號完成月土採集和封裝!上升對接將展現頂級跟蹤鎖定系統
    12月1日23時,嫦娥五號在航天中心的指令下,成功降落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北緯43.1℃風暴洋呂姆克山脈預訂區域。在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完成月球鑽取採樣以及封裝,速度之快讓人瞠目結舌。嫦娥五號的成功軟著陸預示著中國開啟了載人登月的序幕!
  • 中國首位太空人評價神舟飛船:早期是拖拉機,現在是轎車
    在這段發展歷程中,神舟系列載人飛船的發射為中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突破積累了寶貴的經驗。2003年10月15日北京時間9點,這一時刻對於中國幾代航天人來說意義重大。這一天,中國第一代太空人楊利偉駕駛著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
  • 「神舟」五號飛船返回艙
    1999年11月20日,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艘航天試驗飛船「神舟」一號發射成功,經過21小時11分的太空飛行,順利返回地球。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無人飛船發射升空並於10分鐘後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飛船按照預定軌道在太空飛行了近七天,環繞地球108圈,完成了預定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任務。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發射成功。
  • 神舟六號升空意義風險與神舟五號不一樣(資料)
    今年秋天,神舟六號上天將成為中國航天史又一個新的裡程碑,它的重要意義在於:今後的航天員出艙、建立小型空間站和天地往返系統,進行空間飛行器之間的對接和分離,實施「嫦娥工程」探月計劃等,都將得到穩步推進。
  • 東北歷史:神舟飛船返回艙,為啥藏身長春?
    神舟飛船返回艙什麼是神舟飛船返回艙呢?一個國家的強大,與航天科技的發展是分不開的。當航天員遨遊天際的時候,會讓很多中國人頓生自豪感。在中國的航天事業中,神州一、二、三、四號發生後,是沒有載人的,而神州五號才真正載人,飛翔太空。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天際遨行21小時28分後,神舟飛船返回艙著落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北部紅格爾蘇木草場,航天員安全返航。
  •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武漢海創公司元器件與飛船配套
    正是這家企業,先後五次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飛船提供配套元件。他們研製生產的元器件,在神舟五號的控制系統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海創公司,成了武漢人的驕傲。走進海創公司會議室,許多錦旗、獎牌,分外引人注目,其中一些是由中國航天系統送來的,特別是神舟飛船及運載火箭鍍金模型十分耀眼,模型上寫著「感謝為神舟發射所作貢獻」。這是解放軍總裝備部部長、神舟載人飛船總指揮李繼耐接見海創公司領導時贈送的。
  • 北京冬奧會吉祥物乘嫦娥五號太空遨遊歸來
    12月17日,嫦娥五號在太空遨遊23天之後,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與此同時,這次嫦娥五號探測器上還搭載了國際奧委會會旗一面、國際帕運委會會旗一面、北京冬奧會和冬帕運會會旗各一面、會徽兩對、吉祥物手辦一對、吉祥物徽章兩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