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武漢海創公司元器件與飛船配套

2020-12-05 荊楚網

湖北日報記者梁均貴見習記者陳熹通訊員周法寧

過去武漢人耳熟能詳的武漢市無線電元件廠,現在是武漢海創電子有限公司。正是這家企業,先後五次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飛船提供配套元件。他們研製生產的元器件,在神舟五號的控制系統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海創公司,成了武漢人的驕傲。走進海創公司會議室,許多錦旗、獎牌,分外引人注目,其中一些是由中國航天系統送來的,特別是神舟飛船及運載火箭鍍金模型十分耀眼,模型上寫著「感謝為神舟發射所作貢獻」。這是解放軍總裝備部部長、神舟載人飛船總指揮李繼耐接見海創公司領導時贈送的。

舒旺安,海創公司教授級高工,1965年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頻率元器件的研發工作。直到1999年從總工程師崗位上退休。15日,神舟五號飛船上天。他回想往事,激情澎湃:

與神舟飛船配套的頻率元器件的技術參數指標要求非常高:元器件耐衝擊的能力非常強,是以前航天產品的7倍多;同時,耐隨機振動的能力也很高,是以前航天產品的5-10倍。載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啟動以來,直到1996年,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仍未找到符合要求的頻率元器件的研製單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統總指揮黃春平當時很著急。聽說從1963年開始,海創公司的前身武漢市無線電元件廠就定點為軍工配套生產頻率元器件。海創公司具有一定的技術實力,有可能啃下這塊硬骨頭,黃春平立馬和我們接洽。

黃春平等專家一共有7次到武漢考察,作為海創公司專家,主要由我和他們談技術條件。每次考察,專家們都提出了一系列問題,我憑著30多年從事頻率元器件研發的經驗,熟悉國際上有關頻率元器件研發的現狀,清楚發達國家尖端頻率元器件的可靠性指標能達到什麼程度,同時擺出理由證明我們也能做到,從而使他們信服。最後,專家們認為,海創公司有能力為神舟飛船生產配套的頻率元器件。

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海創公司為飛船先後研製生產了四種元器件,分別是溫補晶振、石英諧振器、熱敏電阻器、壓電陶瓷。其中,前兩種屬頻率元器件,在電路中起著關鍵的控制作用;後兩種是敏感元件。由於運載火箭及飛船上溫度變化大,會引起電路工作狀態不穩定,而熱敏電阻器則可使線路趨向穩定;壓電陶瓷則用在運載火箭及飛船的加速度傳感器上,以使火箭在空中飛行時保持狀態穩定。

近年來,海創公司研製生產的電子元器件,連續5次與神舟飛船實現成功配套。為此,該公司多次受到信息產業部、國防科工委、解放軍總裝備部的表彰。神舟五號發射成功後,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於2000年初送來一面錦旗:「鑄神舟攜手同心,開新宇再創輝煌。」

相關焦點

  •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天舟一號,中國航天飛船都在這裡
    神舟一號神舟一號飛船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中發射的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北京時間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時41分,神舟一號飛船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部地區的著陸場。飛船在太空中共飛行了21個小時。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的成功發射與回收,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獲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七號(組圖)
    這個人就是中國載人航天飛船系統總指揮尚志。  他和他的團隊一起成就了中國人的飛天夢想  尚志是從一名普通的研究人員成長為載人航天飛船系統總指揮的。上世紀90年代初,他開始參與了飛船的研究,參加了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四號的飛行試驗工作。「神五」、「神六」飛天時,他先後出任副總指揮和總指揮。
  •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升起了中國夢
    【PConline 品科技】從1999年我國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神舟一號成功發射至今,載人航天走過了從無人到有人,從航天員出艙到兩個太空飛行器組合飛行等多個跨越。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不是簡單的數字疊加,而是中國載人航天發展成熟的標誌,就像小孩子成長在標記身高,神一到神十,就是中國航天的一個個新高度,標記在浩渺太空。從1999年到2013年的14年,神舟系列飛船十次升空,載著夢想出發。
  • 神舟五號飛船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    詳細介紹     「神舟」五號飛船是在無人飛船的基礎上研製的中國第1艘載人飛船,乘有1名航天員---楊利偉。飛船在軌道運行了1天。整個飛行期間為航天員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條件,同時將航天員的生理數據、電視圖像發送地面,並確保航天員安全返回。     在2003年10月15日09時00分00秒,負載著「神舟」五號的長徵2F火箭發射。
  • 「神舟」五號飛船返回艙
    載人航天研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70年7月,「東方紅一號」衛星上天不久,科學家就上報了關於發展載人航天的報告。1992年9月21日,中央正式批覆載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代號為「921工程」。1999年11月20日,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艘航天試驗飛船「神舟」一號發射成功,經過21小時11分的太空飛行,順利返回地球。
  • 背景資料:從神舟一號到天宮一號
    新華網北京9月29日電(記者鞏琳萌)從神舟一號到天宮一號,一圈數字輪迴的背後,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一個戰略階段的跨越。短短12年間,中國,正在以令世界驚詫的「中國速度」飛向太空。
  • 神舟飛天路——「神舟五號」飛船
    神舟飛天路——「神舟五號」飛船 (13/25) 圖為中國首位乘「神舟五號」遨遊太空的太空人楊利偉。中新社發 張桐勝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2003年10月15日9時整,搭乘新型長徵二號F捆綁式火箭於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返回時間:2003年10月16日6時28分;首次搭載航天員楊利偉升空。
  • 【圖刊】神舟飛天路——「神舟五號」飛船
    【圖刊】神舟飛天路——「神舟五號」飛船 (14/32) "← →"翻頁
  • 神舟飛船,中國人的航天夢
    神舟飛船,中國人的航天夢從神舟一號到神州十號,每一部神舟飛船都承載著億萬中華兒女的航天夢,下面為大家介紹神州系列飛船神舟一號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中華人民共和國載人航天計劃中發射的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飛船於1999年11月20日凌晨6點30分在酒泉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 神舟五號實現中國人第一次登上太空,揭秘神舟系列飛船承載的歷史使命...
    神舟五號發射的時候,航天科技集團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系統總設計師白明生正在在塔架上指揮操作工作,當時還有一個航天員進艙前裡面狀態準備,回想當時的那一刻確實特別激動,等於是親手把楊利偉送到我們神舟五號飛船裡面。「神舟五號發射21個小時,我們是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大家一晚上都沒有睡覺,都在通過電話聯繫,關注到天上的數據,關注楊利偉的情況。
  • 【新中國的第一】第一艘無人飛船「神舟一號」
    ,從飛天夢圓到艙外活動,從單船飛行到組合體穩定運行,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系列報導《新中國的第一》今天帶您走進我國第一艘無人飛船「神舟一號」。1992年9月21日,中央決定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馬,工程代號「921」。作為我國空間科學實驗的重大戰略工程之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最終確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 飛天神舟:中國載人飛船
    神舟二號到神舟四號「神舟二號」飛船是我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與「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相比,「神舟二號」飛船的系統結構有了新的擴展,技術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這表明,我國在高科技領域,從基礎技術的研究到精密配件的製造,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中國製造」。「神舟六號」與「神舟五號」不同,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行一天,都是呆在返回艙裡,可「神舟六號」飛船兩名航天員衣食住行都要進入軌道艙。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首先要打開連接兩個艙的艙門。這項技術對中國航天來說是第一次,也是中國隨後一系列載人航天必須突破的焦點。
  •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來看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如何一路走來
    從火箭研製的高標準到飛船設計的高起點,從獨具特色的航天醫學工程體系的建立到先進的航天測控網的形成……  一系列高技術、新創造、新成果,無不是航天人自主創新的智慧結晶。  從神一到神四,搭建了中國人的「登天階梯」。
  • 神舟一號20年·記憶
    飛船順利返回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神舟一號發射升空(資料圖)神舟一號試驗飛船返回艙(資料圖)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飛行標誌著我國在載人航天飛行技術上>有了重大突破更是中國航天史上的重要裡程碑如今,20年過去從無人到載人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空間出艙到交會對接中國載人航天用一次又一次的突破
  • 【夢圓九天】 神舟五號
    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在第一艘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後,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並利用載人飛船技術改裝、發射一個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載人空間站,解決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如今中國人千年的飛天夢想已實現,那麼,這一路是如何走來的呢?
  •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四號(圖)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四號「神舟」一號飛船於1999年11月20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飛船返回艙於次日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這次發射,首次採用了在技術廠房對飛船、火箭聯合體垂直總裝與測試,整體垂直運輸至發射場,進行遠距離測試發射控制的新模式。我國在原有的航天測控網基礎上新建的符合國際標準體制的陸海基航天測控網,也在這次發射試驗中首次投入使用。   「神舟」二號飛船於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在軌飛行7天後成功返回地面。這是我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
  • 「神舟」號系列飛船
    與「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相比,「神舟」二號飛船的系統結構有了新的擴展,技術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與「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相比,「神舟」二號飛船的系統結構有了新的擴展,技術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
  •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四號
    「神舟」一號飛船於1999年11月20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飛船返回艙於次日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  這次發射,首次採用了在技術廠房對飛船、火箭聯合體垂直總裝與測試,整體垂直運輸至發射場,進行遠距離測試發射控制的新模式。我國在原有的航天測控網基礎上新建的符合國際標準體制的陸海基航天測控網,也在這次發射試驗中首次投入使用。
  • 神舟12號換腦歸來!造價10億飛船批產,世界頭把交椅加速易位
    神舟系列載人飛船發展至今總共經歷了三大技術形態,神舟一號至六號是初期試驗技術形態,旨在突破載人航天能力;神舟七號是出艙活動技術試驗形態,旨在驗證空間站建造運營技術;完成軌道交會對接任務的神舟八號則是天地往返運輸技術形態,此一形態也是神舟載人飛船返璞歸真的定型形態。
  • 追隨神舟飛船軌跡:神舟十一號邁入第四階段
    從1999年11月神舟一號誕生到此次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該家族一共產生了11代成員,它們一脈相承,卻又代代出新,正是這個家族成員的不斷更替反映出我國航天事業的進步與發展。  在新成員誕生之際,本版編輯帶領大家走進它們的世界,盤點一下這個家族中的每一位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