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五號飛船

2020-12-07 華夏經緯網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它於2003年10月15日9時發射,將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返回。這個飛船標誌著中國成為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

     基本信息

     發射時間

     2003年10月15日09時整

    發射火箭: 新型長徵二號F捆綁式火箭,此次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71次飛行,也是繼1996年2003年10月以來,中國航天發射連續第29次獲得成功。

    飛行員:楊利偉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9分10秒,船箭分離,「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返回時間:2003年10月16日06時23分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

     飛行時間/圈數:21小時/14圈

     搭載物品: 除了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外,「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內還搭載有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國國旗、一面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旗、一面聯合國國旗、人民幣主幣票樣、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紀念郵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紀念封和來自祖國寶島臺灣的農作物種子等。

     試驗項目: 神舟5號將儘量減少機艙內的實驗項目及儀器,以騰出更多空間來供航天員活動並執行科學觀察任務,可以說這一次的任務主要是考察航天員在太空環境中的適應性。

     新技術應用: 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動檢測系統和逃逸系統。其中設定了幾百種故障模式,一旦發生危險立即自動報警。即使在飛船升空一段時間之後,也能通過逃逸火箭而脫離險境。

     意義:這次的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詳細介紹

     「神舟」五號飛船是在無人飛船的基礎上研製的中國第1艘載人飛船,乘有1名航天員---楊利偉。飛船在軌道運行了1天。整個飛行期間為航天員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條件,同時將航天員的生理數據、電視圖像發送地面,並確保航天員安全返回。

     在2003年10月15日09時00分00秒,負載著「神舟」五號的長徵2F火箭發射。

     9時10分,船箭分離,「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飛船以平均每90分鐘繞地球1圈的速度飛行。

     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推進艙和附加段組成,總長8860 mm,總重7840 kg。飛船的手動控制功能和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分系統為航天員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飛船由長徵-2f運載火箭發射到近地點200千米、遠地點350千米、傾角42.4°初始軌道。實施變軌後,進入343km的圓軌道。飛船環繞地球14圈後在預定地區著陸。

     「神舟」五號飛船載人航天飛行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的願望,是中華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國航天事業在新世紀的一座新的裡程碑。

     技術進步

    「神舟」:中國天地往返運輸的優良工具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張慶偉指出,從1999年到2003年,我國先後成功地發射了四艘無人飛船和一艘載人飛船,突破了載人飛船再入升力控制、應急救生、軟著陸、GNC故障診斷、艙段間分離、防熱等13項關鍵技術。作為我國高技術領域的跨世紀工程,「神舟」飛船總體性能優越,達到了20世紀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

     「神舟」飛船「三艙一段」的結構與總體方式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神舟」飛船起點高,一步到位,智能化程度較高。雖然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起步較晚,但並不是從「加加林」時代的飛船起步:先搞無人飛船,再搞單人飛船,最後才是多人飛船,而是一步邁過美蘇的四十年發展歷程,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神舟」飛船第一步就可載三人;第一次載人飛行,蘇聯加加林只繞地球飛行一圈,艾倫·謝潑德只進行了亞軌道飛行,而中國航天員卻在近地軌道飛行了一天。國外載人飛船是從搭載小動物開始試驗航天員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的,我國則採用了先進的現代裝置——模擬假人,模擬「航天員」所消耗的氧氣與二氧化碳,通過先進的地面醫監臺測試「航天員」的生理信號變化。

     「神舟」飛船適用性強,可一船多用,飛船軌道艙既能進行留軌對地觀測,又能作為未來空間交會對接的一個飛行器。國外發射飛船一次是連續發射兩艘,而我國的方案中是先發射一艘,其留軌艙與下一個飛船進行交會對接。即為實現交會對接,國外的發射是2N次,而我國的飛船發射是N+1次,只要發射次數N>1,以N等於5為例,國外需發射10艘飛船,而我國只要發射6艘飛船,如此以來我國發射的飛船總數量就少於國外,既節省了巨額的發射費用,又可利用空間留軌開展科學試驗。中國走著一條低成本高效益的載人航天發展道路。

     「神舟」試驗飛船與美國的第一艘試驗飛船「水星號」和前蘇聯第一艘試驗飛船「東方號」相比,在技術上有著明顯的進步點。

     「神舟」飛船與20世紀90年代國外的先進載人飛船相比,從再入方式、著陸精度和再入過載峰值等指標上大致與聯盟TM飛船相當,並為航天員的工作和生活創造了更為舒適的環境。

     「神舟」是中國天地往返運輸的優良工具,堪稱擺渡天河的真正神舟。

 來源:百科

 

 

 

責任編輯:程金玉

相關焦點

  • 【圖刊】神舟飛天路——「神舟五號」飛船
    【圖刊】神舟飛天路——「神舟五號」飛船 (14/32) "← →"翻頁
  • 神舟飛天路——「神舟五號」飛船
    神舟飛天路——「神舟五號」飛船 (13/25) 圖為中國首位乘「神舟五號」遨遊太空的太空人楊利偉。中新社發 張桐勝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2003年10月15日9時整,搭乘新型長徵二號F捆綁式火箭於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返回時間:2003年10月16日6時28分;首次搭載航天員楊利偉升空。
  • 「神舟」五號飛船返回艙
    1999年11月20日,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艘航天試驗飛船「神舟」一號發射成功,經過21小時11分的太空飛行,順利返回地球。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無人飛船發射升空並於10分鐘後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飛船按照預定軌道在太空飛行了近七天,環繞地球108圈,完成了預定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任務。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發射成功。
  •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武漢海創公司元器件與飛船配套
    正是這家企業,先後五次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飛船提供配套元件。他們研製生產的元器件,在神舟五號的控制系統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海創公司,成了武漢人的驕傲。走進海創公司會議室,許多錦旗、獎牌,分外引人注目,其中一些是由中國航天系統送來的,特別是神舟飛船及運載火箭鍍金模型十分耀眼,模型上寫著「感謝為神舟發射所作貢獻」。這是解放軍總裝備部部長、神舟載人飛船總指揮李繼耐接見海創公司領導時贈送的。
  • 神舟五號實現中國人第一次登上太空,揭秘神舟系列飛船承載的歷史使命...
    神舟五號發射的時候,航天科技集團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系統總設計師白明生正在在塔架上指揮操作工作,當時還有一個航天員進艙前裡面狀態準備,回想當時的那一刻確實特別激動,等於是親手把楊利偉送到我們神舟五號飛船裡面。「神舟五號發射21個小時,我們是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大家一晚上都沒有睡覺,都在通過電話聯繫,關注到天上的數據,關注楊利偉的情況。
  • 印尼媒體認為神舟五號飛船升空具有多重意義
    新華網雅加達10月15日電 對於中國發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印尼兩家最大的華文報紙《國際日報》和《世界日報》近兩天均給予重點報導,《國際日報》15日在頭版頭條以橫欄大標題大紅字「載人飛船具有多重意義」進行了報導。      《國際日報》報導說,中國首次載人宇宙飛船的發射具有政治、科技、軍事等多重意義。
  • 【夢圓九天】 神舟五號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大漠問天將帶大家一起再了解、回顧神舟家族這些「兄弟們」的神奇之旅…今天我們一起來回顧「神舟五號」飛船。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        2003年10月15日9時整,「神舟五號」飛船載著我國第一位太空人楊利偉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F型捆綁式火箭發射升空,飛船在太空繞地球飛行
  • 神舟五號飛船擁有先進的推進技術和通信手段
    新華網北京10月15日電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船系統副總設計師秦文波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神舟」五號飛船裝有52臺發動機,能夠精確調整飛船飛行姿態和運行軌道。此外,飛船採用了多種先進的通信手段,確保航天員與地面指揮控制中心通信聯絡的順暢。   秦文波說,在太空飛行中,推進分系統安裝的發動機是地面對飛船進行姿態調整或軌道控制的唯一手段。
  • 神舟飛船,中國人的航天夢
    神舟飛船,中國人的航天夢從神舟一號到神州十號,每一部神舟飛船都承載著億萬中華兒女的航天夢,下面為大家介紹神州系列飛船神舟一號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中華人民共和國載人航天計劃中發射的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飛船於1999年11月20日凌晨6點30分在酒泉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 16年後再回首,神舟五號飛船獲北京國際設計周最高榮譽
    近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抓總研製的神舟五號飛船再獲殊榮,摘得北京國際設計周活動最高榮譽「經典設計獎」。神舟飛船副總設計師賈世錦代表神舟團隊從主辦方領導手中接過獎盃和獎牌。神舟五號從北京國際設計周徵集的666件評選作品中脫穎而出所獲的經典設計獎是該設計周常設獎項,旨在彰顯創意設計在社會、經濟、民生等領域的重要作用。
  • 飛天神舟:中國載人飛船
    神舟五號2003年10月15日9時整,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飛行員楊利偉成功實現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這是我國進行的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歷史性重大突破,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 「神神」歷史上的十月:「神舟五號」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
    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順利升空。飛船搭載航天員楊利偉於北京時間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次日返回,降落於四子王旗著陸場。神舟五號返回艙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 神舟六號升空意義風險與神舟五號不一樣(資料)
    意義和風險都與神舟五號不一樣  2005年,中國航天最大的亮點毫無疑問是神舟六號飛船載人升空。中國航天有關領導在去年11月份珠海航展開幕式上就對國內外媒體正式宣布:在2005年秋天適當的時候,神舟六號飛船將搭乘兩位航天員,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兩位航天員會在距離地面350公裡的太空軌道上運行、生活和工作多天。
  • 熱烈祝賀神舟五號成功發射
    9時整,「長徵」二號F型火箭載著「神舟」五號點火升空。 發射升空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航天員為38歲的楊立偉。據了解,楊立偉最近兩天已在「神舟」五號飛船上進行了相關的操作和實驗,其主要內容為逃生訓練。 9時10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目前:「神舟」五號飛船工作正常。9時34分,航天員楊利偉報告:「感覺良好。」
  • 「神舟」五號的三個技術性解讀
    今天,我們希望用這篇文章告訴你中國自己的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的秘密,解開這個目前中國最熱門機器的三個問號。為什麼艙內四季如春?載人太空飛行器從起飛到返回地面的整個過程中,都會經歷十分嚴峻的冷熱環境,不斷遭受太陽光的強烈輻射,地球及其他天體的陽光反照,紅外輻射以及空間高能粒子輻射,微流星撞擊等空間環境的綜合作用,處於一種高低溫度急劇變化的環境中。
  • 「神舟」號系列飛船
    與「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相比,「神舟」二號飛船的系統結構有了新的擴展,技術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與「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相比,「神舟」二號飛船的系統結構有了新的擴展,技術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
  • 南方周末: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誕生內幕(資料)
    神舟五號的救生辦法是:火箭頂端的逃逸塔迅速點火,拉著飛船以超過火箭幾倍的速度逃離火箭。逃逸塔上四個又輕又薄不會變型的柵翼格會自動打開,控制飛船穩定飛行。  逃逸塔的作用是火箭點火的前5分鐘到起飛後120秒鐘,也就是飛行高度0公裡至39公裡,幫助航天員脫離危險區。在世界載人航天史上,逃逸塔只被使用過兩次。
  • 【新中國史】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
    基於我國國情及實際考慮,工程從飛船起步,按「三步走」發展戰略實施: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由此踏上徵程。
  • 東北歷史:神舟飛船返回艙,為啥藏身長春?
    神舟飛船返回艙什麼是神舟飛船返回艙呢?在中國的航天事業中,神州一、二、三、四號發生後,是沒有載人的,而神州五號才真正載人,飛翔太空。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天際遨行21小時28分後,神舟飛船返回艙著落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北部紅格爾蘇木草場,航天員安全返航。 當中國研發的航天飛船載人進入天際,之後又安全返回的新聞擴散開來後,全世界都震驚了,為中國豎起了大拇指。
  • 「神舟五號」成功發射,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飛船是在無人飛船的基礎上研製的中國第1艘載人飛船,乘有1名航天員---楊利偉。飛船在軌道運行了1天。在2003年10月15日09時00分00秒,負載著「神舟」五號的長徵2F火箭發射。9時10分,船箭分離,「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飛船以平均每90分鐘繞地球1圈的速度飛行。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推進艙和附加段組成,總長8860mm,總重784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