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五號飛船擁有先進的推進技術和通信手段

2020-12-04 網易科技
  

  新華網北京10月15日電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船系統副總設計師秦文波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神舟」五號飛船裝有52臺發動機,能夠精確調整飛船飛行姿態和運行軌道。此外,飛船採用了多種先進的通信手段,確保航天員與地面指揮控制中心通信聯絡的順暢。

  秦文波說,在太空飛行中,推進分系統安裝的發動機是地面對飛船進行姿態調整或軌道控制的唯一手段。因為飛船的姿態調整和軌道控制要求精度很高,所以,發動機何時點火,持續多長時間,是一項複雜而關鍵的技術。

  秦文波介紹說,「神舟」五號飛船的推進艙安裝有28臺發動機,飛船與火箭分離後,飛船在運行段的姿態和軌道控制任務均由這些發動機承擔。飛船返回艙上的8臺發動機,擔負著調整返回時的姿態和降落速度的任務。軌道艙上的16臺發動機則主要用於其自身運行軌道的控制。「經過前4次無人飛船飛行實驗的檢驗,證明我們的推進技術是成熟可靠的,完全能夠滿足實際需要。」秦文波對飛船上的推進分系統充滿信心。

  在談到如何保證航天員與地面指揮控制中心保持通信聯絡時,秦文波說,「科技人員成功解決了這一難題。安裝在飛船返回艙內的電視攝像頭對圖像信息進行壓縮後傳回地面,地面收到後經過解壓縮,即可看到連續而清晰的電視畫面。同時,傳輸通道還可同步傳送航天員的話音、身體生理信息以及相關數據。為確保航天員與地面的話音通暢,技術人員採取了S波段、短波和超短波等多種通信技術手段。」(記者田兆運、孫彥新)


相關焦點

  • 神舟五號飛船
    意義:這次的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詳細介紹     「神舟」五號飛船是在無人飛船的基礎上研製的中國第1艘載人飛船,乘有1名航天員---楊利偉。飛船在軌道運行了1天。整個飛行期間為航天員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條件,同時將航天員的生理數據、電視圖像發送地面,並確保航天員安全返回。
  • 「神舟」五號飛船返回艙
    新中國的航天工業起步於1956年,迄今已經達到了相當的規模和水平。我們建成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研製和試驗基地,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航天科技工業體系,成功研製開發了包括科學試驗衛星、氣象衛星、資源衛星、通信衛星、導航衛星在內的多種應用衛星,成功研製了12種型號的長徵系列運載火箭。
  • 飛天神舟:中國載人飛船
    根據我國的國情和國力,遵照「863」高技術研究發展的指導思想,中國航天專家們一致同意從研製飛船起步,開始發展我國的載人航天事業。同時考慮到我國在運載火箭和應用衛星方面已擁有相當堅實的技術基礎和豐富的研製經驗,以及有可能借鑑國外研製載人飛船的的經驗,我國可一步到位研製第3代飛船,即多人3艙式載人飛船。
  • 「神舟」號系列飛船
    與「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相比,「神舟」二號飛船的系統結構有了新的擴展,技術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與「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相比,「神舟」二號飛船的系統結構有了新的擴展,技術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
  • 【圖刊】神舟飛天路——「神舟五號」飛船
    【圖刊】神舟飛天路——「神舟五號」飛船 (14/32) "← →"翻頁
  • 神舟飛天路——「神舟五號」飛船
    神舟飛天路——「神舟五號」飛船 (13/25) 圖為中國首位乘「神舟五號」遨遊太空的太空人楊利偉。中新社發 張桐勝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2003年10月15日9時整,搭乘新型長徵二號F捆綁式火箭於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返回時間:2003年10月16日6時28分;首次搭載航天員楊利偉升空。
  • 這位嶽陽人挑起「嫦娥五號」神舟飛船遨遊星空的大梁
    這次飛行試驗表明,這種採用軟硬體結合手段實現的三機可變結構的容錯系統,具有較強的瞬時故障處理和恢復能力,方案先進,可靠性高。為滿足我國神舟飛船雙故障情況下可靠安全運行需求,他提出三機熱備份加一機冷備份的混成容錯方法,負責研製神舟飛船控制計算機,應用於神舟一號至11號飛船。在神舟三號飛船制導導航控制系統的研製工作中,楊孟飛以創新突破一個又一個難關。
  • 這位嶽陽人挑起「嫦娥五號」神舟飛船遨遊星空的大梁
    讓神舟飛船遨遊浩瀚星空——記中國科學院院士、嫦娥五號總設計師楊孟飛圖為楊孟飛。楊孟飛,中國科學院院士,1962年出生,嶽陽市湘陰縣人。1982年從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現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後,考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空間計算機應用專業,獲碩士學位。
  • 神舟五號實現中國人第一次登上太空,揭秘神舟系列飛船承載的歷史使命...
    神舟五號發射的時候,航天科技集團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系統總設計師白明生正在在塔架上指揮操作工作,當時還有一個航天員進艙前裡面狀態準備,回想當時的那一刻確實特別激動,等於是親手把楊利偉送到我們神舟五號飛船裡面。「神舟五號發射21個小時,我們是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大家一晚上都沒有睡覺,都在通過電話聯繫,關注到天上的數據,關注楊利偉的情況。
  • 【夢圓九天】 神舟五號
    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在第一艘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後,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並利用載人飛船技術改裝、發射一個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載人空間站,解決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如今中國人千年的飛天夢想已實現,那麼,這一路是如何走來的呢?
  •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武漢海創公司元器件與飛船配套
    正是這家企業,先後五次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飛船提供配套元件。他們研製生產的元器件,在神舟五號的控制系統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海創公司,成了武漢人的驕傲。走進海創公司會議室,許多錦旗、獎牌,分外引人注目,其中一些是由中國航天系統送來的,特別是神舟飛船及運載火箭鍍金模型十分耀眼,模型上寫著「感謝為神舟發射所作貢獻」。這是解放軍總裝備部部長、神舟載人飛船總指揮李繼耐接見海創公司領導時贈送的。
  • 科研人員攻克「神舟六號」飛船多項技術(資料)
    記者從即將開幕的第五屆珠海航展上了解到,我國科研人員已攻克「神舟六號」飛船因多人多天飛行帶來的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等方面的新技術難關。目前,飛船的返回艙、軌道艙和推進艙分別開始艙段間的總裝,發射飛船的長徵二號F火箭也在緊張進行單機生產,年底全箭電氣系統將齊套。
  • 長徵五號B靜待出徵 新飛船逐夢天宮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圖片來源於微博)從1992年開始,我國正式開展載人航天計劃,陸續將神舟一號、神舟二號,神舟三號、神舟四號送入太空。2003年,我國首個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掀開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新篇章。
  • 神舟飛船,中國人的航天夢
    飛船按預定計劃,在太空飛行了6天零18小時/108圈。2001年1月16日19時22分,我國第二艘無人飛船「神舟二號」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功著陸。神舟三號飛行過程中進行了培育實驗神舟三號飛船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這次發射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66次飛行。
  •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目前,天宮二號運行在高度393公裡的近圓對接軌道上,狀態穩定,設備工作正常,推進劑等消耗性資源充足,滿足交會對接任務要求和航天員進駐條件。執行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的各系統已完成綜合演練,航天員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前各項準備已基本就緒。 此次參加任務的酒泉發射場、測控通信和著陸場等系統與神舟十號飛行任務狀態基本一致。
  • 神舟五號發射日子臨近 火箭專家詳細解讀升空4大懸念
    ■神舟五號將搭乘「長徵2號己」火箭升空  ■採用的核心技術屬我國獨有的智慧財產權  ■飛船遇到太空碎片時能機動靈活地避開  ■10月秋高氣爽是適宜航天發射的好天氣  隨著10月份神舟五號升空日子的臨近,這次神舟五號飛船的發射將真正實現中國人千年的「飛天夢想」。神舟五號將搭乘什麼樣的發射器升空?
  • 神舟五號搭載楊利偉,他聽到"敲窗"聲是什麼?飛船上有哪些東西
    北鬥系統更是成為全球定位的先進衛星系統。我國雖然在起步階段遭到了美國人的制裁和打壓,可是中國航天人已經用自己的勤勞、勇敢開闢了一條屬於我們自己的航天探索之路。神舟飛船是中國自行研製,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達到或優於國際第三代載人飛船技術的飛船。
  • 追隨神舟飛船軌跡:神舟十一號邁入第四階段
    14圈,神舟一號飛船考核了運載火箭性能和可靠性,並驗證飛船關鍵技術和系統設計的正確性,以及與測控通信、著陸回收等各大系統的協調性和匹配性,是中國航天史上又一次零的突破。  編輯快評:神舟二號飛船的發射是首次在三九嚴寒條件下實施的,系統結構有了新的擴展,技術性能有了新的提高。它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三部分組成,除沒有載人外,整個載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統「全副武裝」參加試驗,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是我國第一艘無人正樣飛船。
  • 長徵五號B火箭+新載人飛船,中國載人航天"一箭雙鵰"!
    目前,人類正處於服役階段並執行過實際載人任務的的載人飛船只有兩種:俄羅斯的聯盟飛船和中國的神舟飛船。它們都是標準三艙式(推進艙、軌道艙和返回艙)構型,僅能運送3名航天員/太空人、運力有限、一次性使用、功能和拓展性有限,各方面都無法滿足下一步人類載人航天需求。
  • 長徵五號B火箭+新載人飛船,中國載人航天「一箭雙鵰」!
    目前,人類正處於服役階段並執行過實際載人任務的的載人飛船只有兩種:俄羅斯的聯盟飛船和中國的神舟飛船。它們都是標準三艙式(推進艙、軌道艙和返回艙)構型,僅能運送3名航天員/太空人、運力有限、一次性使用、功能和拓展性有限,各方面都無法滿足下一步人類載人航天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