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實名購票、網絡預約入園……秋日時節,黃果樹景區「老粉絲」——來自四川的李先生重遊故地,感慨頗深。
「還記得第一次來黃果樹,都是20多年前了,變化真的太大啦!」李先生不由感慨,「現在,景區實行全封閉管理,遊客統一乘坐觀光車進入內部道路,公廁等基礎設施大幅提升,還能通過運用人臉識別等設備,提高檢票效率,以前滿街跑的『黃牛』再也看不到了。」李先生笑著說。
遊客是景區發展中最忠實的見證者。這位四川遊客口中的黃果樹景區的變化,正是自旅遊開發以來的幾十年裡,以黃果樹風景名勝區為核心的黃果樹旅遊區不斷自我革命中不斷擦亮品牌,成長為安順市乃至全省旅遊產業靚麗名片的一個發展縮影。 1978年以前,喀斯特地貌顯著的黃果樹旅遊區,地形破碎、土層淺薄,傳統小農思想影響下的老百姓「為吃而種」,靠著微薄的土地收益艱難生存。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拂遍神州大地。擁有壯美黃果樹大瀑布的黃果樹景區率先成為國家首批重點開發的風景名勝區之一,緊接著,龍宮景區申報進入中國第二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行列……安順旅遊業的種子由此萌芽。
經歷了上世紀80年代「黃果樹」三個字因大瀑布成名;到上世紀90年代初因生態原因,申遺失敗;到2013年完成半邊街生態移民搬遷,申遺之路重新揚帆起航;到2016年,黃果樹旅遊區整合黃果樹、龍宮、屯堡旅遊資源正式掛牌,開啟全域旅遊發展時代;再到今年景區實行全封閉管理,提升旅遊配套服務設施等,「黃果樹」這張金字招牌在持續革新閃閃發光。 如今,不止是黃果樹景區,黃果樹旅遊區各個景區日新月異,國內外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擴大,持續呈現出了增量提速、環境優化、品牌凸顯、效益提升的良好發展態勢;景群之間的規模聯動效應不斷強化,全域旅遊的新業態、新格局正在形成。 數據顯示,2018年黃果樹旅遊區接待遊客2239.3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23.27億元。其中,黃果樹景區接待遊客1973.09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99.72億元;龍宮風景區接待遊客266.26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23.54億元。 70年滄桑巨變。從上世紀80年代的320國道到今天的G60滬昆高速、屯堡大道,如今,四橫五縱的交通網絡如同一根根主動脈將黃果樹、龍宮、屯堡等景區連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從一瀑獨幟到百景爭豔,「天下大瀑布,世界度假村,中國黃果鄉」的發展目標,正為黃果樹這片熱土注入發展的勃勃生機。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金秋時 吳兵
編輯 胡彪
編審 胡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