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報國攀高峰 創新做引擎(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重溫囑託看...

2020-12-06 北青網

「我是村裡的第一個博士,也是第一個出國留學的,總書記當時聽了特別高興!」當年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生李軍配,如今學成後選擇創業報國之路,研發出打破壟斷的創新產品。

突破量子世界的前沿奧秘,探求人體抗癌的關鍵機制……今年以來,中科大的高質量學術成果「井噴」,已有10篇論文登上國際三大頂尖學術期刊。

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中科大。「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我們要增強使命感,把創新作為最大政策,奮起直追、迎頭趕上。」他的殷切囑託為學校發展指明了方向。

一大批志在報國的人才脫穎而出,多個科技創新「制高點」被成功登頂。三年來,這所大學的科創輻射力躍出校園,成為驅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強勁「新引擎」。

定方向、擔使命,學生立志報效祖國

8月23日,記者來到中科大採訪。1800多名新生陸續報到入學,校園裡喜氣洋洋、朝氣蓬勃。

一個寫著「我是科大人,定當不負青春,學得文武藝,在時代大潮中奮勇前行!」的「留影框」最受新生歡迎。新生們在這裡排隊拍照,紀念大學生活的開端。

「他飽含深情的勉勵,讓所有人熱烈鼓掌!」已經畢業的李軍配回憶3年前在學校圖書館見到習近平總書記的情景,仍難掩激動。

如今李軍配從英國留學歸來,回到合肥創業。他創辦的科技公司專注於研製「大分子著色劑」,已申請20多項專利,推出了一款打破國外壟斷的環保型染料產品,是油漆、皮革、橡膠等行業的核心原料,可解決掉色、汙染等問題。

當年與李軍配在同寢室的3位學生,分別去了美國、新加坡和韓國留學,大家約定都要回來報效祖國。「出去是為了更好的回來!現在我們4個人已回來了3個,還有一個也快回來了。」李軍配說。

「科研並不是一帆風順,經常努力了很長時間才發現某條路走不通,就會情緒低落。」中科大教授石發展說,每逢這種時刻,想起習近平總書記勉勵青年人不忘初心的話語,又會重啟信心尋找新路。

現今的中國大學,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將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中科大制定了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有作為、有品質、有修養的「六有」大學生培養方案,構建起「教、學、管」聯動的育人新模式。

近年來,在國家「青千」「優青」等青年科研人才評選中,中科大以較小的招生規模,實現入選人數名列前茅,育才報國之路越走越寬。

闖前沿、攀高峰,科創熱情如潮奔湧

「過去我們磁共振成像是毫米級,現在可以看見小於10納米的肝癌細胞,解析度提升了5個數量級!」在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中科院院士杜江峰介紹,實驗室的細胞成像水平已達到世界領先,有望用於癌症早期診斷。

近期,實驗室做到了多項國際第一:首次實現「既快又準」的時間最優量子控制,首次在室溫水溶液環境中探測到單個DNA分子的磁共振譜,首次在室溫固態體系中實現絕熱量子質因數分解……

「這幾年,我們積極推進科研儀器研製,加快科研轉化速度。」杜江峰帶領的實驗室成立了量子技術公司,打破國外壟斷,去年發布了我國首臺商用脈衝式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已實現銷售額近億元。

在被認為將是下一代信息科技核心支撐的量子科研領域,中科大連續刷新制高點。2016年發射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2017年開通世界首條遠程量子通信網「京滬幹線」,2018年實現創世界紀錄的18個量子比特糾纏。今年,首次研製出24比特的高性能超導量子處理器,首次實現高維度量子「隱形傳態」……

「邊研製邊應用」「學生自建實驗平臺」「建立大學創新工廠」……走在中科大校園裡,不斷能聽到新概念、新點子、新思路,讓人耳目一新的創新流如春潮湧動。

新產業、促發展,高校提速地方經濟

「總步數99.25億步,總裡程690.9萬公裡。」8月22日中午,在合肥高新區內的華米科技公司的統計屏上,實時顯示著當天全國所有小米手環用戶的運動成績。

「總書記對創新的重視,是我們發展的指路標。」華米科技副總裁章曉軍說,這家由中科大畢業生創辦的企業,3年來已發展成全球知名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廠商,去年成功在美國紐交所上市。

一批批前沿成果加速轉化,中科大釋放出的科創輻射力,已越過大學圍牆,成為驅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堅持源頭技術創新的科大訊飛公司,去年以來共獲得13項國際語音合成比賽的冠軍,年銷售額從20億元增長到百億元。

在約180個足球場大小的寬闊廠房裡,一塊塊巨大的玻璃基板在全自動生產線上緩緩流動,被切割、製作成用於65英寸、75英寸乃至更大尺寸電視的液晶屏幕……這是記者在合肥京東方公司看到的場景。

「我們已經在全球顯示領域成為領跑者!」京東方科技集團副總裁張羽介紹,公司2016年啟動建設全球最先進的10.5代液晶生產線,去年投產拉動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晶屏供應商。目前,京東方在合肥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吸引了70多家配套企業聚集,有力帶動了經濟發展。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現在的安徽,平均每天獲授44件發明專利,新登記註冊企業925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對工業的增長貢獻率從62.3%提高到65.1%。今年上半年,安徽經濟呈現「加速跑、趨向優」態勢,生產總值增長8%,增速居全國第六位,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別居第三位和第四位。

(新華社合肥9月6日電記者徐海濤、王秉陽、董雪)

■記者手記

創新創業正當時

採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相關企業,能感覺到一種昂揚向上的氣勢。這來源於攀登科技高峰的崇高目標,來源於科教報國的遠大理想,也來源於國家的支持與投入和民眾的擁護與推崇。

在我國發展新的歷史起點上,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吹響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對科研工作者和科技創業者來說,個人的抱負與國家的夢想從未如此吻合,全方位的鼎力支持前所未有,黃金般的發展機遇前所未有。新時代,創新創業者必將有更大作為。

責任編輯:劉琰(EN004)

相關焦點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兩彈城」:穿越半個世紀的兩彈精神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兩彈城」:穿越半個世紀的兩彈精神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5月12日 19:49 A-A+ 今天(5月12日)的《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系列報導,我們一起走進這座神秘的「兩彈城」,走近這群幹驚天動地事的隱姓埋名人。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原子核」裡的硬擔當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原子核」裡的硬擔當 原標題: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  光明日報記者 陳海波  87歲的蘇興普怎麼也不會想到,62年前的那一次工作調動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新中國崢嶸歲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並...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新中國崢嶸歲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並闡述中國夢來源:新華社作者:齊聲責任編輯:張詩夢2019-11-23 14: 新華社北京11月23日電(齊聲)黨的十八大召開後不久,2012年11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雲南記憶
    原標題:雲南記憶  70年,於人類漫長的歷史而言,不過是滄海一粟;而對於新中國來說,這70年,是探索的70年,是發展的70年,更是砥礪奮進的70年!  70年的開創奮鬥、崛起發展, 雲南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成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寧夏:化工發展後勁十足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
    寧夏:化工發展後勁十足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 2019-07-06 14: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看《黃大年》有感:一顆報國心 一個大寫的人
    黃大年——一顆報國的心,一個大寫的人  「我們要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學習他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開創多彩貴州新未來」系列報導之二】
    「牢記囑託、感恩奮進」在貴州深入人心、深得人心,成為新時代貴州的最強音,凝聚了決戰決勝的強大力量。  展望明天,為大力培育和弘揚「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幹實幹、後發趕超」新時代貴州精神,堅決奪取脫貧攻堅、同步小康的全面勝利,多彩貴州網從8月3日起推出「開創多彩貴州新未來」系列報導,敬請關注。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 探尋榆林...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 探尋榆林治沙成功秘訣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9年04月26日 16:25 A-A+ 相繼實施了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沙化土地封禁保護試點、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建設等重點工程,尤其是2012年以來開展的「三年植綠大行動」等效果顯著。這些重點工程70年來保持了良好的連續性。  以北部神木市為例,從上世紀50年代,神木就開始實施全民綠化大會戰。到上世紀70年代末,又先後實施了「三北」防護林、防沙治沙、滅荒造林等工程。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70人話70年】天下為公謀大同
    70年來,隨著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中國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在海外作業的十幾年裡,我帶領1205海外鑽井隊艱苦奮鬥,先後刷新了當地42項新紀錄,項目已經覆蓋26個國家和地區,我們正向國際資源創新型企業跨越。
  • 【畢業觀】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努力做新時代的奮鬥者
    師長的致辭,是情理相融的教誨,更是目光灼灼的囑託。聽君一席話,便是將更深妙的人生智慧裝進了行囊。  在這個畢業季的尾聲,光明網與文摘報攜手開設「畢業觀」欄目,每期選取一篇有情懷、有內容的高校畢業演講,為我們的聽眾提供記錄時代思想、把握人生航向的可能。  在山東大學2018屆畢業典禮上,校長樊麗明以《努力做新時代的奮鬥者》為題,為自己的學生加油打氣。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直掛雲帆濟滄海
    7個貨櫃泊位設計年通過能力初期為400萬標箱。  而十幾年前,洋山還是一個不起眼的島嶼。「洋山港區四期工程是港口現代化的標誌之一,也是交通強國建設的重要體現。」今昔對比,在港口工作長達22年的黃鎮東感慨萬千。  創新驅動力無窮。從追趕式發展華麗轉身為領跑式發展,以智能裝卸、無人碼頭為代表的智慧港口,正在推動中國港實現新跨越,標記新高度。  港興通天下。
  • 愛國奮鬥 科學報國|姜沛民在《光明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曲周...
    (三)「曲周精神」深深植根「永久奮鬥精神」和「創新精神」。新中國成立之初,戴芳瀾、俞大紱等一批科研工作者身懷滿腔報國之情,帶領農大人開創「人民的農大」,掀開了嶄新篇章。20世紀50年代,農大一批專家徵戰西藏、西北、東北等邊疆農業資源考察,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永久奮鬥精神」和「創新精神」。
  • 北京紀實影像周開幕 謳歌壯麗七十年光影記錄新時代
    原標題:第三屆北京紀實影像周開幕謳歌壯麗七十年 光影記錄新時代   第三屆北京紀實影像周8月23日在中華世紀壇開幕。三是要大力謳歌奮鬥的人民,走進實踐深處,把人民作為表現的主體,記錄汗水、書寫夢想、讚頌奮鬥。四是要大力謳歌崇高的英雄,展現他們作為無私的愛國者、無畏的奮鬥者、無悔的犧牲者的高大形象,讓他們的故事成為民族共享的心靈密碼和國家永存的精神基因。   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蘇對「我和我的祖國」——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紀錄片(含提案)、短視頻徵集活動的優秀作品進行了發布。
  • 學訓詞、談感悟、記囑託、踐行動
    學訓詞、談感悟、記囑託、踐行動 2020-09-16 1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六屆活力內蒙古•大學生網絡影像文化藝術節「壯麗70年•...
    自治區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自治區團委、北方新報社、內蒙古攝影家協會聯合舉辦第六屆活力內蒙古•大學生網絡影像文化藝術節,面向全區大學生徵集以「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為主題的優秀文化藝術類作品,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 聚焦2019年以來河北省新聞輿論工作:櫛風沐雨砥礪前行 守正創新...
    高舉旗幟,讓主旋律更加昂揚2019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成了歡樂的海洋。一幕幕國慶70周年的高光時刻,通過文字、圖片、網絡、視頻即時傳送到四面八方,讓多少中華兒女心潮澎湃、豪情激越。省直各主流媒體通過報網微端同步推出國慶特刊、特別節目,興起了河北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宣傳高潮。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長徵系列運載火箭逐夢蒼穹
    1956年10月8日,中央成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研製火箭飛彈。1957年11月16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今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正式成立,至今已有60多年的歷史。60多年來,一代代科學家、工程師接續奮鬥、自主創新,不斷把航天事業推向新的高峰。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數字出版產業鏈加速崛起
    圖書的變化映襯著一個國家和時代的變遷。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圖書出版社不足百家,書店不足3000家,出版圖書不足萬種。出版業相對落後的局面擋不住人們閱讀的熱情。文學作品《暴風驟雨》《小二黑結婚》《白毛女》等迅速掀起熱潮,帶給人們思想的啟迪。
  • 愛國奮鬥 科學報國|【學習強國】「農大老師」是知識分子科學報國...
    而在科研成果之外,我們還看到了當代中國知識分子是如何科學報國、服務鄉村振興的。  土地鹽鹼化的曲周是黃淮海平原的一個縮影,而黃淮海平原作為跨越5省2直轄市、有2億多農業人口、耕地和人口均佔全國1/5的全國糧食主產區,土地鹽鹼化顯然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大問題。想要攻克這一難題,顯然待在實驗室裡是遠遠不夠的。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 我眼裡的電視機70年變遷
    經過一年多努力,建立起新中國第一座廣播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即中央電視臺的前身),並於1958年5月1日晚開始黑白電視試播。  同年9月2日,我國第一套黑白電視節目用第二頻道正式開播,開始每周僅廣播兩次,以後逐漸增加到每周四次、六次,最後才保證每晚7點到10點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