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村裡的第一個博士,也是第一個出國留學的,總書記當時聽了特別高興!」當年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生李軍配,如今學成後選擇創業報國之路,研發出打破壟斷的創新產品。
突破量子世界的前沿奧秘,探求人體抗癌的關鍵機制……今年以來,中科大的高質量學術成果「井噴」,已有10篇論文登上國際三大頂尖學術期刊。
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中科大。「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我們要增強使命感,把創新作為最大政策,奮起直追、迎頭趕上。」他的殷切囑託為學校發展指明了方向。
一大批志在報國的人才脫穎而出,多個科技創新「制高點」被成功登頂。三年來,這所大學的科創輻射力躍出校園,成為驅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強勁「新引擎」。
定方向、擔使命,學生立志報效祖國
8月23日,記者來到中科大採訪。1800多名新生陸續報到入學,校園裡喜氣洋洋、朝氣蓬勃。
一個寫著「我是科大人,定當不負青春,學得文武藝,在時代大潮中奮勇前行!」的「留影框」最受新生歡迎。新生們在這裡排隊拍照,紀念大學生活的開端。
「他飽含深情的勉勵,讓所有人熱烈鼓掌!」已經畢業的李軍配回憶3年前在學校圖書館見到習近平總書記的情景,仍難掩激動。
如今李軍配從英國留學歸來,回到合肥創業。他創辦的科技公司專注於研製「大分子著色劑」,已申請20多項專利,推出了一款打破國外壟斷的環保型染料產品,是油漆、皮革、橡膠等行業的核心原料,可解決掉色、汙染等問題。
當年與李軍配在同寢室的3位學生,分別去了美國、新加坡和韓國留學,大家約定都要回來報效祖國。「出去是為了更好的回來!現在我們4個人已回來了3個,還有一個也快回來了。」李軍配說。
「科研並不是一帆風順,經常努力了很長時間才發現某條路走不通,就會情緒低落。」中科大教授石發展說,每逢這種時刻,想起習近平總書記勉勵青年人不忘初心的話語,又會重啟信心尋找新路。
現今的中國大學,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將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中科大制定了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有作為、有品質、有修養的「六有」大學生培養方案,構建起「教、學、管」聯動的育人新模式。
近年來,在國家「青千」「優青」等青年科研人才評選中,中科大以較小的招生規模,實現入選人數名列前茅,育才報國之路越走越寬。
闖前沿、攀高峰,科創熱情如潮奔湧
「過去我們磁共振成像是毫米級,現在可以看見小於10納米的肝癌細胞,解析度提升了5個數量級!」在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中科院院士杜江峰介紹,實驗室的細胞成像水平已達到世界領先,有望用於癌症早期診斷。
近期,實驗室做到了多項國際第一:首次實現「既快又準」的時間最優量子控制,首次在室溫水溶液環境中探測到單個DNA分子的磁共振譜,首次在室溫固態體系中實現絕熱量子質因數分解……
「這幾年,我們積極推進科研儀器研製,加快科研轉化速度。」杜江峰帶領的實驗室成立了量子技術公司,打破國外壟斷,去年發布了我國首臺商用脈衝式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已實現銷售額近億元。
在被認為將是下一代信息科技核心支撐的量子科研領域,中科大連續刷新制高點。2016年發射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2017年開通世界首條遠程量子通信網「京滬幹線」,2018年實現創世界紀錄的18個量子比特糾纏。今年,首次研製出24比特的高性能超導量子處理器,首次實現高維度量子「隱形傳態」……
「邊研製邊應用」「學生自建實驗平臺」「建立大學創新工廠」……走在中科大校園裡,不斷能聽到新概念、新點子、新思路,讓人耳目一新的創新流如春潮湧動。
新產業、促發展,高校提速地方經濟
「總步數99.25億步,總裡程690.9萬公裡。」8月22日中午,在合肥高新區內的華米科技公司的統計屏上,實時顯示著當天全國所有小米手環用戶的運動成績。
「總書記對創新的重視,是我們發展的指路標。」華米科技副總裁章曉軍說,這家由中科大畢業生創辦的企業,3年來已發展成全球知名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廠商,去年成功在美國紐交所上市。
一批批前沿成果加速轉化,中科大釋放出的科創輻射力,已越過大學圍牆,成為驅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堅持源頭技術創新的科大訊飛公司,去年以來共獲得13項國際語音合成比賽的冠軍,年銷售額從20億元增長到百億元。
在約180個足球場大小的寬闊廠房裡,一塊塊巨大的玻璃基板在全自動生產線上緩緩流動,被切割、製作成用於65英寸、75英寸乃至更大尺寸電視的液晶屏幕……這是記者在合肥京東方公司看到的場景。
「我們已經在全球顯示領域成為領跑者!」京東方科技集團副總裁張羽介紹,公司2016年啟動建設全球最先進的10.5代液晶生產線,去年投產拉動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晶屏供應商。目前,京東方在合肥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吸引了70多家配套企業聚集,有力帶動了經濟發展。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現在的安徽,平均每天獲授44件發明專利,新登記註冊企業925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對工業的增長貢獻率從62.3%提高到65.1%。今年上半年,安徽經濟呈現「加速跑、趨向優」態勢,生產總值增長8%,增速居全國第六位,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別居第三位和第四位。
(新華社合肥9月6日電記者徐海濤、王秉陽、董雪)
■記者手記
創新創業正當時
採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相關企業,能感覺到一種昂揚向上的氣勢。這來源於攀登科技高峰的崇高目標,來源於科教報國的遠大理想,也來源於國家的支持與投入和民眾的擁護與推崇。
在我國發展新的歷史起點上,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吹響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對科研工作者和科技創業者來說,個人的抱負與國家的夢想從未如此吻合,全方位的鼎力支持前所未有,黃金般的發展機遇前所未有。新時代,創新創業者必將有更大作為。
責任編輯:劉琰(EN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