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開創多彩貴州新未來」系列報導之二】

2021-01-20 多彩貴州網

  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以來,年均減貧100多萬人,貴州書寫了中國減貧奇蹟的貴州篇章。經濟增速連續34個季度位居全國前三,貴州從人均經濟總量長期掛末的「經濟窪地」奮力趕超。

  深入實施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持續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易地扶貧搬遷、產業扶貧、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四場硬仗」,貴州牢牢掌握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主動權制勝權,盡銳出戰、務求精準。

  「牢記囑託、感恩奮進」在貴州深入人心、深得人心,成為新時代貴州的最強音,凝聚了決戰決勝的強大力量。

  展望明天,為大力培育和弘揚「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幹實幹、後發趕超」新時代貴州精神,堅決奪取脫貧攻堅、同步小康的全面勝利,多彩貴州網從8月3日起推出「開創多彩貴州新未來」系列報導,敬請關注。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劉竹寒)盛夏時節的多彩貴州,氣候宜人,綠意盎然。

  安順西站,伴隨著一陣"滴滴"鳴笛聲,一列貴州景區高鐵直達旅遊專列駛出站臺,天南地北的旅客正式開啟貴州之旅。

  7月12日,貴州開啟安順西至硃砂古鎮的景區直達高鐵後,這班列車幾乎趟趟滿員。

  銅仁梵淨山遊客中心,工作人員每日上午循例發布門票限售通知,7月20日起,景區天天「爆滿」,「高熱」不退。

備受遊人青睞的梵淨山景區

  近年來,貴州旅遊持續井噴,2015年開始,年增長40%以上,2018年接待遊客突破9億人次,旅遊綜合收入超9000億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真實可感,而這,只是貴州「生態紅利」的一部分。

  翻開貴州的成績單:顏值和實力同樣搶眼,全省生產總值增速連續8年位居全國前三,2017年、2018年連續居第一位,其中,綠色經濟佔比超過40%。2018年,全省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7%,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優良率保持100%,縣城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平均達98.2%。

貴州赤水,滿眼皆綠

  這一切來之不易。

  貴州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的省份,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喀斯特地貌佔全省總面積的62%,生態環境脆弱,一旦遭到破壞,修復極為困難。正是這種「不堪一擊」,給貴州的發展帶來了嚴峻的考驗。

  2014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貴州代表團的審議時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讓綠水青山充分發揮經濟社會效益。

  這一系列重要指示,成了貴州省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後發趕超、全面小康的科學指南。貴州緊抓富與美這兩個關鍵點,在發展中跳出邏輯怪圈,牢牢守住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闖出了一條有別於東部、不同於西部的發展新路。

  探索,立足生態抓生態

  上世紀80年代的畢節,是生態惡化的「近義詞」,到處開荒種糧,山林植被遭受嚴重破壞,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加劇,森林覆蓋率僅為14.94%,陷入了越窮越墾、越窮越墾的怪圈。

  在畢節海雀,「春種一大坡,秋收一小籮」是當地村民生產的真實寫照,至1988年,海雀村人均年收入僅33元。換算下來,每天9分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認定,這裡不適宜人類居住。

  已故老支書文朝榮當年的心願,是讓海雀人永遠吃上飽飯。他想到了種樹,「只要山上有樹,就可以把風沙擋住,山上有林就能保山下,有林才有草,有草就能養牲口,有牲口就有肥,有肥就有糧。」樸素的話語裡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1987年到1989年,文朝榮在山上過了3個春節。連續3個冬天,全村30多個山坡,11600畝荒山全部種上了漆樹松,村民的房前屋後種下1萬多株樹苗。

  1995年,海雀村被全國綠化委員會評為「全國綠化千佳村」;2018年,海雀村人均年收入將突破萬元。如今,大家用「林茂糧豐」「綠水青山」形容海雀。

  從自然生態環境的修復和治理開始,海雀村終於掐斷了「越窮越生、越生越墾、越墾越荒、越荒越窮」的惡性循環。

如今的海雀村,青山環抱,一片綠意盎然。(本網記者 趙曌/攝)

  海雀,成了畢節試驗區的發祥地。

  1988年,國務院批准建立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開啟了以開發扶貧促進生態建設,以生態建設促進開發扶貧的生態文明發展探索。

  31年來,試驗區通過大力實施退耕還林、「長防工程」、「天保工程」、石漠化綜合治理等生態建設工程,生態惡化得到有效遏制,先後被評為「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全國林業生態建設示範區」。

  畢節成功走出了「越墾越窮」的生態惡化怪圈。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普遍貧困到基本小康、生態環境從不斷惡化到明顯改善、人口從控制數量為主,到更加重視人力資源開發的「三個重大跨越」。

  石山變青山,貴州人民發揮「敢想、敢闖、敢幹」的精神,不僅栽出了一片林,更栽出了「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精氣神。

  以陡坡石旮旯地帶種植花椒為主的「頂壇模式」、以石山半石山地種植金銀花為主的「坪上模式」、以南北盤江流域低熱河谷種植早熟蔬菜為主的「者樓模式」以及草地生態畜牧業為主的「晴隆模式」在貴州遍地開花……這些模式和創造留住貴州的青山綠水,改變了喀斯特地貌地區的貧瘠。

  而今,貴州以「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為目標,掀起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推進山地林業結構調整,大幅調減玉米等低效作物種植面積,積極培育刺梨、油茶、核桃、茶葉、木本中藥材等特色種植業,打造生態產品加工、生態旅遊業等特色產業,念好「山字經」,種好「搖錢樹」,促進山區百姓走上增收致富路。

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永安鎮「茶海之心」。陳昌霖 攝

  「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融合併進成為了貴州實現綠色發展的主途徑。

  創新,「跳出」生態抓生態

  2014年3月1日,北京。

  貴州·北京大數據產業發展推介會在位於中關村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展示中心舉行。

  一個經濟欠發達的省份開始討論高端產業、創新領域,並宣告進軍大數據「藍海」。貴州第一次站在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

  五年後,貴陽「生態數谷」的名片已家喻戶曉,這是一次成功的轉型。

每年5月,全球大數據發展進入「貴州時間」。(本網記者 張玥/攝)

  綠色發展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也是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根本之策,貴州深諳這一點。

  於是,因地制宜發展具有技術含量、就業容量、環境質量的綠色經濟「四型」產業成了貴州必然的選擇,以大數據為代表的科技新興產業首當其衝。

  如今,貴州成為了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大數據企業集聚地。蘋果、華為、京東等一大批知名企業紛紛在貴州落地生根;貨車幫、白山雲、易鯨捷、朗瑪信息等一批全國級的本土行業標杆企業應運而生。

  2014年以來,貴州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增加值、軟體業務收入年均分別增長35.31%、30.56%。中國信通院公布的數字經濟白皮書顯示,貴州數字經濟增速連續四年排名全國第一、數字經濟吸納就業增速連續兩年排名全國第一。

  而貴州做的文章不止於此。

  建立大數據思維,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來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的融合,讓數據成為驅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的新引擎,逐步構建出更廣泛、更多元、更立體的經濟體系才是貴州的「終極目標」。

  小小麻花針,長約1釐米、細如鉛筆芯,身材「嬌小」的它被廣泛用於探月工程、北鬥導航、國產大飛機等重大工程。在貴州航天電器股份有限公司,麻花針生產過去主要靠人工。如今,每一個工序都上了「雲」,每一針的鬆緊度等數據也實時上線,「工匠標準」被固化到每根麻花針上。

  「實施數字轉型後,麻花針生產線工作人員從70人減少到20人,月產量則增加了一倍以上。」貴州航天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躍軒說。

  數位化的背後是更高的產能、更低的消耗。

  貴州雅光電子科技公司通過「大數據+智能製造」升級改造生產線使產量提升了58%,優品率提升了33%;貴州發耳煤業投入3600萬元進行智能機械化升級改造,開啟了貴州煤礦綜採工作面的全新模式……

  這些只是貴州大力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的一個縮影。

  2017年,貴州運用大數據開展「千企改造」,對4000多家企業進行了以信息化、數位化為重點的技術改造,實現了一批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和突圍發展;同時,通過實施「大數據+產業深度融合2017行動計劃」,打造了一批產業服務平臺和融合應用技術標準,推動一批傳統產業網絡化、數位化、智能化轉型。

  2018年,全省「萬企融合」大行動共建設102個融合標杆項目、1050個融合示範項目,帶動融合企業1625戶,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水平達到36.9,正由融合初級階段向中級階段加速邁進。數據顯示,2018年貴陽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指數達45.3,撐起貴州綠色經濟一片新天地。

  在貴州的藍圖裡,到2022年,全省超萬戶實體經濟企業與大數據深度融合,數字經濟增加值佔全省GDP比重將達33%,後發的貴州或以嶄新的姿態站在發展的前沿,為中國和世界提供綠色趕超、綠色引領的「貴州方案」和「貴州智慧」。

  綠色發展,是一種選擇,一種進步,更是人類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實踐中摸索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

  如今,貴州正朝著一個生態文明的新時代開足馬力,未來可期。

  編輯:應騰

  編審:李柏杉

相關焦點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兩彈城」:穿越半個世紀的兩彈精神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兩彈城」:穿越半個世紀的兩彈精神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5月12日 19:49 A-A+ 今天(5月12日)的《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系列報導,我們一起走進這座神秘的「兩彈城」,走近這群幹驚天動地事的隱姓埋名人。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新中國崢嶸歲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並...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新中國崢嶸歲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並闡述中國夢來源:新華社作者:齊聲責任編輯:張詩夢2019-11-23 14: 新華社北京11月23日電(齊聲)黨的十八大召開後不久,2012年11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原子核」裡的硬擔當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原子核」裡的硬擔當 原標題: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  光明日報記者 陳海波  87歲的蘇興普怎麼也不會想到,62年前的那一次工作調動
  • 多彩貴州 奔向新未來
    走「貴州新路」,迎「千年之變」!近期召開的貴州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均明確,保持現有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貴州曾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全省88個縣(市、區)中66個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雲南記憶
    原標題:雲南記憶  70年,於人類漫長的歷史而言,不過是滄海一粟;而對於新中國來說,這70年,是探索的70年,是發展的70年,更是砥礪奮進的70年!  70年的開創奮鬥、崛起發展, 雲南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成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寧夏:化工發展後勁十足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
    寧夏:化工發展後勁十足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 2019-07-06 14: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北京紀實影像周開幕 謳歌壯麗七十年光影記錄新時代
    原標題:第三屆北京紀實影像周開幕謳歌壯麗七十年 光影記錄新時代   第三屆北京紀實影像周8月23日在中華世紀壇開幕。   開幕式上,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司司長高長力向紀錄片人提出「四個謳歌,走向國際」的創作建議:一是要大力謳歌先進的中國共產黨,謳歌黨的首創精神、奮鬥精神和奉獻精神,堅定全國人民聽黨話、跟黨走、向幸福的牢固信念。二是要大力謳歌發展的祖國,同時加強中國歷史題材紀錄片創作,帶給人類「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明天」的智慧。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打開「天然藥物寶庫」!貴州中藥材產業...
    全國中藥材四大主產區之一,貴州素有「天然藥物寶庫」之稱。近年來,我省充分發揮生態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優勢,把中藥材產業作為全省重點發展的12個特色農業產業之一,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探索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新機制、新途徑、新措施。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數字出版產業鏈加速崛起
    圖書的變化映襯著一個國家和時代的變遷。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圖書出版社不足百家,書店不足3000家,出版圖書不足萬種。出版業相對落後的局面擋不住人們閱讀的熱情。文學作品《暴風驟雨》《小二黑結婚》《白毛女》等迅速掀起熱潮,帶給人們思想的啟迪。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長徵系列運載火箭逐夢蒼穹
    1956年10月8日,中央成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研製火箭飛彈。1957年11月16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今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正式成立,至今已有60多年的歷史。60多年來,一代代科學家、工程師接續奮鬥、自主創新,不斷把航天事業推向新的高峰。
  • 9月1日多彩貴州航空新航線將啟!
    據報導,多彩貴州航空公司計劃於2020年9月1日新開凱裡—興義、凱裡—茅臺兩條航線,同時還會加密貴陽—興義航線。此次新航線的開通,使得凱裡—興義—茅臺—凱裡形成三角形的環線,使得在穩固原有發展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三地間的商貿往來,為三地間的經濟發展注入活力,為助力貴州省今年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有力支持。
  • 「壯麗70年——從紅色歷史走進新時代」大型歷史紀實題材系列有聲...
    □本報見習記者 李美霖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版集團數字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版數媒)結合黨中央關於媒體融合發展的戰略部署,經過近兩年的項目籌備和實施,終於在2019年國慶前推出了「壯麗70年——從紅色歷史走進新時代」大型歷史紀實題材系列有聲讀物,並憑藉該項目入圍了國家新聞出版署組織實施的「2019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 探尋榆林...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 探尋榆林治沙成功秘訣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9年04月26日 16:25 A-A+ 站在高處俯瞰,這片近代以來曾深受毛烏素沙地侵害的塞北之地,到處鬱鬱蔥蔥。  由於長期的人為和氣候原因,70年前,流沙曾越過長城南侵50多公裡,超過400個村莊被壓埋,榆林城區三次南遷,全市林木覆蓋率一度只有0.9%。新中國成立7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榆林林木覆蓋率大幅提高到33%,榆林境內的毛烏素沙地全部被林草所覆蓋,這一成就也讓陝西的綠色版圖向北延伸了400公裡。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直掛雲帆濟滄海
    而透過70年的歷史望遠鏡,當1950年羅湖口岸剛剛成為國家對外開放口岸之時,這裡只是邊陲小鎮、荒涼漁村。如今,深圳已經擁有2000萬人口、人均GDP突破2萬美元,成為中國經濟騰飛的先行者。  歲月如歌,滄海桑田;城因水興,港通天下。  七十載風雨兼程,交通人奮楫前行。
  • 「奮力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提供高質量自然資源...
    近日,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於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旅遊產業化建設多彩貴州旅遊強省的意見》。《意見》指出,要著力推進全域旅遊示範省建設;著力推進旅遊產業化發展;著力強化組織、資金、政策、用地、人才等要素保障,推進多彩貴州旅遊強省建設。
  • 衛視精心編排節目 廣電矩陣合力升溫70周年報導
    北京廣播電視臺在聚焦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主題中,圍繞「展現新時代生動實踐」「追憶共和國『進京趕考』」「記錄七十年接續奮進」3條主線謀篇布局,體現了注重百姓視角、著力融合傳播、打通線上線下3個特點,濃墨重彩地進行著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宣傳報導。目前,已策劃推出原創H5產品《聲音穿越70年》,網民可以選擇1949年和2019年兩個直播間場景,錄製自己的聲音,感受70年穿越時空的聲音魅力。
  • 七十年歲月崢嶸 新時代接續奮鬥
    2019年,是中國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和全國人民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一個更加團結、穩定和繁榮的中國正在昂首踏上新的時代徵程,展現出更加光明的發展前景。同時,與「中國之治」形成強烈反差的,是「世界之亂」。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 我眼裡的電視機70年變遷
    經過一年多努力,建立起新中國第一座廣播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即中央電視臺的前身),並於1958年5月1日晚開始黑白電視試播。  同年9月2日,我國第一套黑白電視節目用第二頻道正式開播,開始每周僅廣播兩次,以後逐漸增加到每周四次、六次,最後才保證每晚7點到10點廣播。
  • 奮力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 加快構建旅遊經濟全產業鏈
    省委、省政府日前印發的《關於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旅遊產業化建設多彩貴州旅遊強省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加快完善旅遊產業鏈,優化旅遊發展布局結構,整合跨區域資源要素,加快旅遊產業集聚發展,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以項目支撐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按照「12345」產業鏈推進模式,推動旅遊業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催生新業態、延伸產業鏈,形成新的增長點和增長極。
  • 第六屆活力內蒙古•大學生網絡影像文化藝術節「壯麗70年•...
    自治區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自治區團委、北方新報社、內蒙古攝影家協會聯合舉辦第六屆活力內蒙古•大學生網絡影像文化藝術節,面向全區大學生徵集以「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為主題的優秀文化藝術類作品,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