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以天然活性物質(內源性生物活性物質和陸生生物、海洋生物、兩棲生物、礦物等活性物質)、生命中的化學問題和藥物作用靶點為主要研究對象,以生物、醫學和藥物化學研究的進展和成果為基礎,研究生物靶分子與人工或天然存在的大分子或小分子的相互識別、相互作用,進行新藥和仿生藥物分子設計。通過多學科融合和綜合研究,達到發現和研製具有新結構、新藥理作用的創新治療藥物和預防藥物的目標。
-
天然藥物活性成分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中藥與天然藥物是我國中醫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化學成分非常複雜,從中發現並製備具有強生物活性的苗頭分子一直都是藥物化學與其它學科交叉創新的重點內容。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西北特色植物資源化學重點實驗室楊軍麗團隊,針對天然藥物活性成分的重複分離嚴重、靶向製備技術缺乏、活性篩選周期長等問題,採用毛細管電泳、比色/螢光分析等技術和方法構建了天然活性化合物的快速發現新策略。研究人員利用多巴胺(DA)對Si NPs溶液顏色和螢光發射光譜比率變化的影響,發展了酪氨酸酶活性靈敏分析及其抑制劑/激活劑篩選新方法。
-
中國藥學會第十九屆中藥和天然藥物學術研討會 在河南中醫藥大學...
,河南中醫藥大學、河南省藥學會中藥和天然藥物專業委員會承辦的「第十九屆中藥和天然藥物學術研討會暨中藥高等教育發展60年高峰論壇」在河南中醫藥大學圖書館第一、第二報告廳召開。》的報告;中科院上海藥物所果德安研究員作了題為《中藥複雜體系化學成分系統分析與表徵》的報告;北京大學藥學院屠鵬飛教授作了題為《中藥活性成分研究與創新藥物的發現》的報告。
-
2017(第二屆)天然藥物研討會免費參會名額,等你來拿!
2017(第二屆)天然藥物研討會將於8月10-11日在杭州召開!你造這個會上可以看到多少大牛嗎?首先,本次會議邀請到了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陳凱先院士擔任大會主席。陳凱先院士196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
-
天然藥物研發成國際新寵
世界銀行的報告則認為2000年世界天然藥物產業約800億美元,2010年達2000億美元,國際天然藥物市場正迅速擴大。 在9月26日結束的第9屆中國國際新藥創製前沿技術與產業化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藥民族藥標準研究與檢測中心主任林瑞超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國際醫藥市場上,天然藥物已突破30%的市場份額,年銷售額高達近500億美元,全球中草藥銷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
-
同步輻射應用國際學術講習班及研討會舉辦
6月22至28日,2004北京同步輻射應用國際學術講習班和中國--歐盟金屬蛋白同步輻射研究進展研討會在高能所成功舉辦。 來自中科院各研究所和全國大專院校的近百位學員參加了同步輻射應用國際學術講習班。講習班邀請9位國外著名專家講授了同步輻射各領域最新進展,為學員帶來譜學和能帶計算等最新軟體以及使用訓練方法。
-
科學網—天然藥物研發成國際新寵
世界銀行的報告則認為2000年世界天然藥物產業約800億美元,2010年達2000億美元,國際天然藥物市場正迅速擴大。 在9月26日結束的第9屆中國國際新藥創製前沿技術與產業化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藥民族藥標準研究與檢測中心主任林瑞超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國際醫藥市場上,天然藥物已突破30%的市場份額,年銷售額高達近500億美元,全球中草藥銷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
-
2016天然藥物研討會隆重開幕
8月19日,由生物谷主辦的「2016天然藥物研討會——探索與發現」在同濟大學隆重開幕。此次會議邀請到天然藥物領域的專家學者,與大家分享天然藥物領域的新發現與新進展。目前有50%的臨床應用藥物來自天然產物及其衍生物,結構多樣,藥理作用獨特,大多數都經過長期的臨床應用,其療效確切,使用安全性高。並且許多結構新穎 的天然產物及其衍生物正處於臨床和臨床前研究階段。因此,從天然產物中尋找高效低毒易得的先導化合物成為藥物研究的熱點,天然產物在今後仍將是新藥的重要 來源。
-
天然活性成分在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中的應用潛力
作者:王恆禹研究表明天然多糖、有機酸、多酚、黃酮、花青苷等多種天然活性成分具有保護視力,預防失明、青光眼、白內障、視網膜出血、改善近視、黃斑退化、糖尿病性視網膜症、色素性視網膜炎、視網膜剝落及夜盲症等功效。糖尿病是目前全世界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危害僅次於癌症,被稱為現代疾病中的第二殺手。
-
中藥草果中發現新型降糖活性成分
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天然藥物新藥研發團隊發現了中藥草果具有新型降糖活性成分,不但為新型降血糖先導分子的發現提供了化學和藥理學依據,還為拓寬草果的新用途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糖尿病的臨床治療藥物主要包括胰島素類和口服降糖藥物,然而因低血糖風險和各種副作用,亟須研髮結構類型多樣、作用於不同靶標的新型降血糖藥物。」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陳紀軍研究員介紹說。 草果為姜科豆蔻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草果的乾燥成熟果實,是著名中藥和傳統香料,入藥具有燥溼溫中,截瘧和祛痰等功效。
-
【科技日報】中藥草果中發現新型降糖活性成分
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天然藥物新藥研發團隊發現了中藥草果具有新型降糖活性成分,不但為新型降血糖先導分子的發現提供了化學和藥理學依據,還為拓寬草果的新用途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糖尿病的臨床治療藥物主要包括胰島素類和口服降糖藥物,然而因低血糖風險和各種副作用,亟須研髮結構類型多樣、作用於不同靶標的新型降血糖藥物。」
-
草果中首次發現降血糖活性成分
草果不僅能做香料,還具有潛在的降血糖功能!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官網發布消息,該所科研人員在草果中首次發現新型降糖活性成分,對糖尿病靶標具有較好的抑制作用。草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草果的乾燥成熟果實,也是著名中藥和傳統香料,入藥具有燥溼溫中,截瘧和祛痰等功效,市場年需求量在6000噸以上。
-
草果中首次發現降血糖活性成分
草果不僅能做香料,還具有潛在的降血糖功能!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官網發布消息,該所科研人員在草果中首次發現新型降糖活性成分,對糖尿病靶標具有較好的抑制作用。
-
研究發現:中藥草果含降血糖活性成分
內容來源:新華社記者:趙珮然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天然藥物新藥研發團隊近日發表研究成果,發現中藥草果具有新型降糖活性成分,該研究為新型降血糖先導分子的發現提供了化學和藥理學依據,也為拓寬草果的新用途提供了重要科學支撐。
-
研究發現:中藥草果含降血糖活性成分
新華社昆明11月13日電(記者趙珮然)我國科學家在中藥草果中發現了降血糖活性成分,該研究為新型降血糖先導分子的發現提供了化學和藥理學依據,也為拓寬草果的新用途提供了重要科學支撐。相關研究成果已分別在《植物化學》《農業與食品化學雜誌》等國際期刊上發表。
-
離子束功能材料應用國際研討會在山大舉行
[本站訊]8月19至24日,離子束功能材料應用國際研討會(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Ion Beam Applications of Functional Materials)在山東大學中心校區進行。
-
海洋藥物研究發展現狀及展望
現代的化學研究方法與多種生物技術越來越緊密地結合,已成為當今海洋藥物研究發展的主流,並且是今後數十年海洋藥物研究的主要趨勢。 (一)海洋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 1、海洋天然活性成分的發現 海洋天然活性成分的研究是海洋藥物開發的基礎和源泉。海洋生物種類繁多,存在著許多特殊的次生代謝產物。
-
科學網—中國植物化學與天然藥物研發
然而,隨著先進分離方法及儀器、分離材料以及結構鑑定方法的快速發展,如今從植物中發現和認識其次生代謝產物的速度已大為提高,但植物中的次生代謝產物具有異常複雜和結構多樣性的特點,對於某些藥用植物,我們也可能僅僅認識了其主要成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仍將不斷有所發現和突破。
-
昆明植物所創新天然藥物研發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昆明植物所由陳紀軍研究員主持的天然抗糖尿病藥物TRL、抗愛滋病藥物QSL和抗SARS藥物X-61等項目在周俊院士的直接關心和指導下所取得了新的進展。路甬祥院長對昆明植物所在創新天然藥物研發工作方面所取得的進展表示讚許,並指示要給予支持,加快新藥研究步伐,為知識創新工程做出積極貢獻。
-
2019結構生物學專題研討會在港中大(深圳)舉辦
「2019結構生物學研討會」於2019年12月16日在港中大(深圳)成功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