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洋所承擔的兩項國家科技專項項目啟動

2020-11-29 中國科學院

[video:20170622中科院正式啟動兩項調查專項]

  

  6月21日,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牽頭承擔的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南海及其附屬島礁海洋科學考察歷史資料系統整編」和「紅樹林生物資源調查與重要種類DNA條形碼庫構建」項目啟動會在廣州召開,南海海洋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偲致辭。中科院院士陳宜瑜、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德爐等項目專家組成員、特邀專家出席,管理部門負責人、項目科研骨幹等80餘人參會。

  科技部2017年共批准立項14個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項目。其中,南海海洋所憑藉建所近60年來,專注南海海洋科學考察和研究所積累的海量的第一手原始數據資料、豐厚的研究基礎和雄厚的研究力量,通過聯合國內其他南海研究相關優勢單位,同時申報「南海及其附屬島礁海洋科學考察歷史資料系統整編」和「紅樹林生物資源調查與重要種類DNA條形碼庫構建」兩個項目,並通過專家評審獲得科技部批准立項。

  「南海及其附屬島礁海洋科學考察歷史資料系統整編」項目,下設7個課題,10家科研院所及高校共193名科研骨幹參加。項目面向國家經略南海、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戰略需求,系統搶救、收集和電子化整編我國自上世紀五十年代末以來,在南海及其附屬島礁開展大型海洋科學考察所取得的珍貴數據和史料,通過近60年科考資料的比對、分析和研究,全面系統掌握南海及其諸島的資源、環境及變動狀況,既可彰顯我國對南海的管控和開發歷史,更可為滿足國家在新時期、新形勢下維護權益、資源開發、海上安全、減災防災、外交談判、軍事行動保證等經略南海的重大戰略需求提供科學支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紅樹林生物資源調查與重要種類DNA條形碼庫構建」項目,下設7個課題,12家單位近120名科研人員參與。項目面向國家建設海洋生態文明的重大需求、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意在摸清我國紅樹林生物資源和重要種類基因資源家底,為國家紅樹林研究、保護與管理以及資源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基礎數據,為國家島礁、灘涂、海岸生態修復等儲備生物種質資源和基礎資料,為國家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海岸重大工程以及近海漁業資源保護提供決策依據。

  在啟動會上,項目組專家分別聽取了項目首席研究員龍麗娟、王友紹的項目實施方案報告,審閱了課題實施方案的材料。項目組專家肯定了兩個科技基礎性專項項目對自然資源和歷史資料保護的重要性,強調了南海科考歷史資料的珍貴和重要意義以及建立我國紅樹林生態系統資料庫的重要價值。項目組專家還對項目和課題實施方案中研究內容、研究目標、技術路線和方案、考核指標、年度計劃目標等方面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南海海洋所成立於1959年1月,是國立綜合性海洋研究機構。近年來,南海海洋所立足島礁、深耕南海、跨越深藍,全面深入實施「率先行動」計劃和加快實現「四個率先」目標。兩個專項啟動後,南海海洋所進一步聚焦國家重大需求,強化科技支撐平臺建設,貫徹人才強所發展理念,高質量高標準完成承擔的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項目,為國家需求和海洋權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南海及其附屬島礁海洋科學考察歷史資料系統整編》項目啟動現場

《紅樹林生物資源調查與重要種類DNA條形碼庫構建》項目啟動現場

相關焦點

  • 海洋三所聯合晉大科技啟動國家重點專項助力公衛防護
    2020年9月30日,由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與晉大納米科技(廈門)有限公司共同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助力經濟2020」重點專項《殼聚糖系列抗菌納米防護材料及消毒劑的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正式啟動。
  • 西南交通大學主持的兩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啟動實施
    10月22日,西南交通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潘煒教授和閆連山教授主持的兩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寬帶微波光子信號調控核心器件與技術」(「光電子與微電子器件及集成」重點專項)和「新型光纖傳輸系統架構與關鍵技術研究」(「寬帶通信和信息網絡」重點專項)啟動。
  • 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弘揚南海精神 逐夢深藍海洋
    1973年,南海海洋所開啟南海中、西沙群島及附近海域海洋綜合調查。尤其是「實驗2」號、「實驗3」號投入使用以來,劈波斬浪、深耕南海,活躍在海洋考察一線。1984年,國務院批准設立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南沙群島及其鄰近海區綜合科學考察」,這是中國科學工作者首次系統性開展南沙群島的綜合性科學考察工作。科學認知南沙由此拉開了帷幕。
  • 威海南海新區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藍色糧倉科技創新」重點專項技術...
    2020年10月26日,威海南海新區農業與海洋經濟發展局組織有關專家對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承擔,聯合威海市文登區海和水產育苗有限公司和威海市好慧淦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開展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藍色糧倉科技創新」重點專項「重要養殖魚類優良種質創製與生殖操作技術研究」項目中「重要養殖魚類高效繁育技術
  • 獻給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建所六十周年—新聞—科學網
    該所研究員王盛安課題組受委託建設了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現場流浪潮實時監測系統,系統包括多套海流剖面和波浪監測浮標、平臺波浪和潮位監測單元。系統自2011年在工程作業海區投入使用,至工程結束共連續運行6年多。該所為流浪潮遠程實時觀測系統的可靠運行付出了極大的艱辛和努力,為港珠澳大橋建設提供環境預報保障,為隧道沉管的順利安裝作出重要貢獻。
  • 試點啟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管理專項項目申報
    高校科技進展  12月3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以通告形式發布了《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管理專項項目申請指南》,強調本項目的申請人和依託單位要按照《申請指南》中所述的要求及注意事項進行申報。
  • 南海海洋所研究員龍麗娟榮獲第十四屆廣東省丁穎科技獎
    南海海洋所研究員龍麗娟榮獲第十四屆廣東省丁穎科技獎 2017-12-08 南海海洋研究所 【  龍麗娟是中科院特聘研究員核心骨幹,國家重點研發任務首席科學家,中科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項目負責人,長期從事南海海洋生物資源挖掘、功能利用與生態工程應用研究,主持和參加國家、院、省各級科研項目40餘項,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創新成果,先後獲得家、省、部級科技獎勵5項,2013年榮獲廣州優秀女科技工作者稱號獎。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青年項目啟動會召開
    11月17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青年項目「面向腫瘤精準免疫治療的活體內活性氧自由基動態可視化定量檢測」啟動會以線上會議的方式召開。該項目由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分析科學研究中心劉書琳研究員牽頭承擔。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院士出席並致辭。
  • 「全球變化及應對」重點專項啟動
    8月19日,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全球變化及應對」重點專項項目——「三大洋相互作用機制及其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啟動會暨年度進展交流會以線上會議的形式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焦念志、吳國雄、陳大可、王會軍等院士專家受邀參會。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南海所舉辦建所60周年學術論壇
    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致信祝賀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所)建所60周年。中科院副院長相裡斌出席論壇開幕式致辭,並為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揭牌。  白春禮在賀信中指出,南海所是我國面向開拓南海區域海洋科學事業的第一個海洋研究所。
  • 中科院南海海洋所新型科考船「實驗6」號下水
    該新型科考船被命名為「實驗6」號,預計2021年入列服役,是未來我國海洋事業發展的重要海上科技平臺。據悉,新船下水將極大提高我國深遠海的科考能力,也標誌著中科院南海海洋所海洋科考事業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 【中國科學報】深耕南海 跨越深藍
    勇當省實驗室建設的排頭兵  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中科院主導的科學力量更多地承擔了「引領者」「顛覆者」的重任。2018年10月8日,廣東省科技廳和廣州市科技創新委員會在廣州組織召開「廣州海洋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建設方案專家論證會」。時任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長張偲以《廣州海洋科技省實驗室建設方案》為題作匯報。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重要深海藥源天然產物合成生物學產生體系...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重要深海藥源天然產物合成生物學產生體系構」啟動金羊網  作者:李鋼 徐曉璐  2020-05-06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鋼 通訊員 徐曉璐
  • 南海海洋所等在海洋環流研究中獲進展
    海洋作為氣候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因其大尺度海洋環流在全球熱量、淡水平衡中起關鍵作用。那麼,在氣候變化背景下,海洋環流是否已發生顯著改變?海洋垂直結構變化是否與海洋環流變化同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LTO)王春在研究團隊博士付垚,聯合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德國基爾亥姆霍茲海洋研究中心的科學家,應用觀測數據對以上問題展開研究。
  • 「納米科技」國家重點專項項目啟動會在京召開—新聞—科學網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項目——「納米材料治理水體複合汙染的應用基礎研究及工程示範」項目啟動會在北京召開
  • 南海海洋所復盤抄襲事件經過 涉事報告責任人被停工並啟動問責程序
    &nbsp&nbsp&nbsp&nbsp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調查後發現,徐玉芬在研究所開展調查後提供核查的文檔資料內容,與涉事公示文件有多處變動,並存在與公眾質疑內容頁碼不符。2020年3月31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針對《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環境影響報告書》涉嫌抄襲事件,召開學術委員會。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張合成訪問南海海洋所
    7月18日下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長、黨組書記張合成在水科院南海水產所、珠江水產所領導的陪同下到中科院南海海洋所訪問和交流。所黨委書記、副所長黃羽庭及所辦公室、科研處、工程中心總工辦,廣東省海洋藥物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廣東省應用海洋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熱帶海洋生物標本館等部門負責同志、專家參加了座談。
  • 季華實驗室創造多項「第一」 啟動14個「頂天立地」項目
    啟動三批共14個「頂天立地」科研項目季華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宋志義表示,實驗室要做「頂天立地」的研究,頂天就是瞄準國家重大專項,解決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立地就是瞄準佛山產業共性關鍵技術需求,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並逐步推廣至全省乃至全國。
  • 中國啟動國家重點研發專項 「納米科技」等9個重點率先啟動
    中國科學技術部16日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批重點研發專項指南。在59個重點專項中,「納米科技」等9個重點專項率先啟動。 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從2014年底全面啟動,旨在解決制約中國科技計劃引領帶動創新發展的深層次重大問題。
  • 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8年度指南項目啟動會陸續召開
    2019年3月1日,科技部核聚變中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8年度指南項目」專項啟動會。根據安排,專項啟動會之後,各項目牽頭承擔單位陸續組織召開項目啟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