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唐雲龍研究員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10月18日,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儀式在浙江溫州召開的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上舉行,10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其中,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唐雲龍研究員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唐雲龍研究員一直致力於低維鈣鈦礦功能材料設計製備及其原子尺度結構特性研究,取得多項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研究成果,對新型鐵電存儲器及光電器件、抗剪切塗層器件等的設計製備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
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弘揚南海精神 逐夢深藍海洋
南海海洋所副所長(法定代表人)龍麗娟表示:「作為我國『南海精神』的主要科技創新貢獻者,南海海洋所肩負著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在我國海洋科學發展史上留下深刻烙印。」「無論是篳路藍縷中的勇於求索,還是春湧神州時的敢闖敢試,南海海洋所始終把論文寫在蔚藍大海上。」
-
海洋所研究員胡石建獲謝義炳青年氣象科技獎
由北京大學組織的2019年謝義炳青年氣象科技獎日前正式揭曉。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胡石建榮獲該獎項,以表彰其在熱帶印太氣候動力學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績。本年度謝義炳青年氣象科技獎評選委員會共收到由全國各高校、科研院所和業務單位推薦的28份申請。
-
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在剛剛舉行的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上,10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被授予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唐雲龍榮獲這一獎項。唐雲龍研究員一直致力於低維鈣鈦礦功能材料設計製備及其原子尺度結構特性研究
-
數學院研究員戴彧虹榮獲第十六屆「陳省身數學獎」
數學院研究員戴彧虹榮獲第十六屆「陳省身數學獎」 2017-10-23 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第十六屆陳省身數學獎和第十三屆鍾家慶數學獎的獲獎名單。
-
中科院南海海洋所新型科考船「實驗6」號下水
該新型科考船被命名為「實驗6」號,預計2021年入列服役,是未來我國海洋事業發展的重要海上科技平臺。據悉,新船下水將極大提高我國深遠海的科考能力,也標誌著中科院南海海洋所海洋科考事業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
中北大學劉有智教授榮獲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在京揭曉。核動力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士祿獲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新增設的光華工程科技特別貢獻獎頒給了為抗疫做出重大貢獻的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另有39位專家獲光華工程科技獎,其中,中北大學劉有智教授榮獲光華工程科技獎。
-
東南大學劉攀教授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近日東南大學劉攀教授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劉攀(右一)工作照近日,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共青團中央聯合發布了關於表彰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者的決定東南大學教授劉攀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
熱烈祝賀潘時龍、朱繼宏教授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2020年10月18日,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儀式在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開幕式上舉行,共有100名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獲獎。我會推薦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潘時龍教授獲此殊榮。同時,第十四屆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獎獲得者西北工業大學朱繼宏教授等也榜上有名。
-
獻給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建所六十周年—新聞—科學網
自此,他們以嶄新的面貌、偉岸的形象、奮進的姿態、創新的碩果,百舸爭流,乘風破浪,在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康莊大道上勇敢向前。 開拓基業 不忘初心 鏡頭拉回到60年前,年輕的共和國即將迎來建國10周年的喜慶日子。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在中科院廣州分院籌備時期籌建,1959年1月7日正式在穗成立。初期暫設在南海水產研究所,1960年初遷至廣州新港路。
-
南海海洋所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新聞—科學網
會上,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被授予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這是該所繼2005年獲得「廣東省文明單位」殊榮後,首次獲評「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標誌著南海海洋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邁上了新臺階。 近年來,南海海洋所堅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紮實開展文明單位創建,將精神文明建設融入科技創新發展全過程。
-
南海海洋所舉辦院第三屆科學節「嗨,科學!」活動
為主題的中國科學院第三屆科學節從10月31日到11月6日持續在全國各院屬單位線上線下結合開展。南海海洋所組織開展了以「南海所2020雲上科學節」的線上部分,以及協辦在華南植物園舉辦的「中國科學院第三屆科學節暨核心植物園青年科學節(廣州專場)」線下活動,獻上了豐盛的「科普大餐」。
-
哈爾濱工程大學海洋領域專家趙玉新教授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2020年10月18日,第16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儀式在浙江溫州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
-
南海海洋所承擔的兩項國家科技專項項目啟動
」和「紅樹林生物資源調查與重要種類DNA條形碼庫構建」項目啟動會在廣州召開,南海海洋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偲致辭。其中,南海海洋所憑藉建所近60年來,專注南海海洋科學考察和研究所積累的海量的第一手原始數據資料、豐厚的研究基礎和雄厚的研究力量,通過聯合國內其他南海研究相關優勢單位,同時申報「南海及其附屬島礁海洋科學考察歷史資料系統整編」和「紅樹林生物資源調查與重要種類DNA條形碼庫構建」兩個項目,並通過專家評審獲得科技部批准立項。
-
廣東省海洋遙感重點實驗室(LORS)第一屆學術委員第三次會議召開
2020年5月7日,廣東省海洋遙感重點實驗室(LORS)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廣州召開。學術委員會主任潘德爐院士、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郭華東院士、學術委員會委員彭平安院士、張偲院士、林琿教授、李忠平教授、施平研究員,依託單位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所副所長(法定代表人)龍麗娟、副所長杜巖,所長助理張長生,LORS主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唐丹玲,相關部門負責人及LORS
-
第十二屆青年地質科技獎評選結果揭曉
第十二屆青年地質科技獎評選結果揭曉49名青年地質工作者獲獎;金錘獎9名,銀錘獎40名 2010年3月26日,經中國地質學會第38屆理事會第十七次常務理事會議審議批准
-
【中國科學報】深耕南海 跨越深藍
均由廣州海洋實驗室供圖 12月16日至17日,由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以下簡稱廣州海洋實驗室)主辦的第二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暨專項學術年會在廣州市南沙區舉行。數十位院士專家、國內海洋領域學者、相關企業代表匯聚一堂,為助力「海洋強國」建設建言獻策。
-
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一行訪問海南大學和中科院南海所熱帶海洋生物站
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一行訪問海南大學和中科院南海所熱帶海洋生物站 時間:2020-01-09 來源: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
-
南開大學展思輝教授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展思輝教授(左二)在實驗室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展思輝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全國共有100名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榮獲此獎。曾獲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優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天津市傑青、天津市「五四」青年獎章、上海寶鋼優秀教師獎、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青年科學家獎金獎和天津市青年科技獎,為教育部國家虛擬仿真實驗項目負責人。
-
北大六人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2020年10月18日,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儀式在北京大學有6人榮獲該獎項,他們是劉若川教授、肖雲峰教授、宋令陽教授、陳興教授、姜長濤教授、郭少軍長聘副教授。頒獎儀式「中國青年科技獎」由中共中央組織部、共青團中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共同主辦,每兩年評選一次,每屆獲獎者不超過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