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秋沙鴨,鴻雁,鴛鴦,小天鵝??冬季來臨,從北方遷徙重慶開州區漢豐湖多達3萬餘只候鳥在此安家,形成一道冬日壯麗的景觀。11月24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開州區文化旅遊委獲悉,開州區溼地公園的水鳥和彩林最佳觀賞時間已到,漢豐湖水中彩林成為了候鳥們喜愛的棲息場所。在這個冬天來臨之際,不妨抽出時間與這些候鳥小精靈一起共度一段美妙時光。
冬季,漢豐湖的清晨是在鳥兒的鳴叫聲中開始的,啁啾的韻律像天籟之音響徹湖畔。這時,是湖中識鳥、會鳥、親鳥的最佳季節。初冬時節,天氣漸冷,三峽大壩蓄水後,漢豐湖水中彩林開始出現,也因此吸引了大批候鳥棲息此地。
有人說,漢豐湖的候鳥是冬季裡最為壯美的景象。紅嘴鷗、綠頭鴨、鸕鷀、蒼鷺等等,可都算是開州漢豐湖冬日裡的常客了。這些"小精靈"大多來自中國東北、甚至是遙遠的西伯利亞,選擇在美麗的漢豐湖築巢安家,分布在漢豐湖各段區域,成為漢豐湖冬日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令人嘆為觀止!
它們吵鬧著、爭搶著、嬉戲著,平靜的湖面被它們蕩出一層層波紋,翅膀掠過的地方,透過陽光,多情的鳥兒像是在訴說醞釀了一路南飛的情話。儘管冬季的漢豐湖沒有了夏日的明亮色彩,但因有了這群可愛的"小精靈",更多了些流動的生機,充滿了活力。
「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漢豐湖成為鳥的天堂。」開州區林業局負責任告訴記者,現在每年入冬開始,漢豐湖溼地以及周邊已發現的鳥類達270多種。候鳥種類有30餘種,如中華秋沙鴨、鴻雁、鴛鴦、小天鵝等冬候鳥鳥類,多達3萬餘只從北方遷徙漢豐湖的候鳥在漢豐湖「安家」。同時,還發現重慶市新記錄種鳥類8種,如紅胸田雞、藍胸秧雞、鐵嘴沙鴴、蒙古沙鴴、斑背潛鴨、赤頸鶇等。
不僅如此,鳥類觀測人員甚至發現,前來過冬的候鳥逐年增多,部分候鳥也慢慢變成了留鳥,把這裡當成了「成家立業」的沃土。
好生態環境
這些遠道而來的候鳥為什麼選擇在漢豐湖越冬?
「這得歸功於當地生態環境的大幅改善。」開州區林業局負責人告訴記者,開州將全區生態系統劃分為森林生態、農業生態、城鎮生態和水生態四個子系統。同時,守住生態底線,嚴格產業準入,拒絕環境汙染。「我們將繼續加大環境保護、生態治理和修復力度,為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作出應有的貢獻。」
據了解,伴隨漢豐湖的出現,開州形成包括漢豐湖和澎溪河兩個區域、總面積達43平方公裡的溼地,開州在澎溪河溼地4000畝的消落帶上種植了抗水淹性強的桑樹等經濟植物,創建了「桑田」人工生態屏障。「冬觀滄海,夏賞桑田」再現了傳說中千年一遇的壯麗景觀。
漢豐湖目前已獲批國家級溼地公園建設,正向「世界級溼地公園」的目標邁進。
水位調節壩上的風雨廊橋是漢豐湖的標誌性景觀,與三峽小壩融為一體,調節水位,傳承文化,既是漢豐湖的保護神,更是一件廊橋藝術的珍品。
為充分體現全域的親水優勢,開州環繞漢豐湖建起了濱湖公園。公園規劃建設全長41公裡,主要濱湖景觀帶。公園內設計有親水棧道、親水平臺,在人行步道、草坪上還設置了舒適的座椅,遊客可在這裡休息散步,賞花香鳥語,在公園任何一個地方都可實現零距離親水。開州已成為三峽深度體驗、休閒度假的旅遊勝地。
"候鳥之約"
候鳥的來臨,讓漢豐湖的冬景多了一道風景線——觀鳥風景線。除了絡繹不絕的遊人,還引得無數攝影愛好者前來採風創作。尤其在早晨或傍晚,耀眼的光芒灑向大地,候鳥們也被金光照耀著,形成飛鳥與日出日落輝煌共舞的壯麗場面,堪稱一絕。如此美景,讓人不敢眨眼,生怕一不小心就錯過……
湛藍的湖面上彩林錯落層疊,與鳥嬉戲成趣,就像一幅林在水中生,魚在樹下遊的美麗油畫,美醉!
"候鳥·天堂",人與鳥、自然和諧共處在一片藍天下,共同成就了冬日裡這一抹溫暖、絢麗的景色
如果你覺得在2019即將步入尾聲的時候,回想過去一年發現沒有值得留戀的溫暖瞬間,那麼,來開州吧,和這些"小精靈"一起,帶著希翼走向下一站!
觀鳥小貼士
地址:開州區溼地公園觀鳥臺
路線:萬開高速(開達高速)開州出口下道—迎賓街—濱湖中路—石龍船大橋—北環路—迎仙山大橋—豐厚路—往厚壩方向行駛約2公裡後右邊下道800米到河邊觀鳥臺
水鳥最佳觀賞時間:11月底——次年2月中旬
彩林最佳觀賞時間:10月底——12月底
溫馨提示:進入觀鳥區域,腳步要輕,拍照時不使用閃光燈,不可採集鳥蛋、捕捉鳥類,文明觀鳥。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譚柯 實習生 薛琪 開州區文化旅遊委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