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開州赴一場候鳥之約!3萬多隻「冬季的客人」漢豐湖安家

2021-01-09 騰訊網

中華秋沙鴨,鴻雁,鴛鴦,小天鵝??冬季來臨,從北方遷徙重慶開州區漢豐湖多達3萬餘只候鳥在此安家,形成一道冬日壯麗的景觀。11月24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開州區文化旅遊委獲悉,開州區溼地公園的水鳥和彩林最佳觀賞時間已到,漢豐湖水中彩林成為了候鳥們喜愛的棲息場所。在這個冬天來臨之際,不妨抽出時間與這些候鳥小精靈一起共度一段美妙時光。

冬季,漢豐湖的清晨是在鳥兒的鳴叫聲中開始的,啁啾的韻律像天籟之音響徹湖畔。這時,是湖中識鳥、會鳥、親鳥的最佳季節。初冬時節,天氣漸冷,三峽大壩蓄水後,漢豐湖水中彩林開始出現,也因此吸引了大批候鳥棲息此地。

有人說,漢豐湖的候鳥是冬季裡最為壯美的景象。紅嘴鷗、綠頭鴨、鸕鷀、蒼鷺等等,可都算是開州漢豐湖冬日裡的常客了。這些"小精靈"大多來自中國東北、甚至是遙遠的西伯利亞,選擇在美麗的漢豐湖築巢安家,分布在漢豐湖各段區域,成為漢豐湖冬日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令人嘆為觀止!

它們吵鬧著、爭搶著、嬉戲著,平靜的湖面被它們蕩出一層層波紋,翅膀掠過的地方,透過陽光,多情的鳥兒像是在訴說醞釀了一路南飛的情話。儘管冬季的漢豐湖沒有了夏日的明亮色彩,但因有了這群可愛的"小精靈",更多了些流動的生機,充滿了活力。

「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漢豐湖成為鳥的天堂。」開州區林業局負責任告訴記者,現在每年入冬開始,漢豐湖溼地以及周邊已發現的鳥類達270多種。候鳥種類有30餘種,如中華秋沙鴨、鴻雁、鴛鴦、小天鵝等冬候鳥鳥類,多達3萬餘只從北方遷徙漢豐湖的候鳥在漢豐湖「安家」。同時,還發現重慶市新記錄種鳥類8種,如紅胸田雞、藍胸秧雞、鐵嘴沙鴴、蒙古沙鴴、斑背潛鴨、赤頸鶇等。

不僅如此,鳥類觀測人員甚至發現,前來過冬的候鳥逐年增多,部分候鳥也慢慢變成了留鳥,把這裡當成了「成家立業」的沃土。

好生態環境

這些遠道而來的候鳥為什麼選擇在漢豐湖越冬?

「這得歸功於當地生態環境的大幅改善。」開州區林業局負責人告訴記者,開州將全區生態系統劃分為森林生態、農業生態、城鎮生態和水生態四個子系統。同時,守住生態底線,嚴格產業準入,拒絕環境汙染。「我們將繼續加大環境保護、生態治理和修復力度,為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作出應有的貢獻。」

據了解,伴隨漢豐湖的出現,開州形成包括漢豐湖和澎溪河兩個區域、總面積達43平方公裡的溼地,開州在澎溪河溼地4000畝的消落帶上種植了抗水淹性強的桑樹等經濟植物,創建了「桑田」人工生態屏障。「冬觀滄海,夏賞桑田」再現了傳說中千年一遇的壯麗景觀。

漢豐湖目前已獲批國家級溼地公園建設,正向「世界級溼地公園」的目標邁進。

水位調節壩上的風雨廊橋是漢豐湖的標誌性景觀,與三峽小壩融為一體,調節水位,傳承文化,既是漢豐湖的保護神,更是一件廊橋藝術的珍品。

為充分體現全域的親水優勢,開州環繞漢豐湖建起了濱湖公園。公園規劃建設全長41公裡,主要濱湖景觀帶。公園內設計有親水棧道、親水平臺,在人行步道、草坪上還設置了舒適的座椅,遊客可在這裡休息散步,賞花香鳥語,在公園任何一個地方都可實現零距離親水。開州已成為三峽深度體驗、休閒度假的旅遊勝地。

"候鳥之約"

候鳥的來臨,讓漢豐湖的冬景多了一道風景線——觀鳥風景線。除了絡繹不絕的遊人,還引得無數攝影愛好者前來採風創作。尤其在早晨或傍晚,耀眼的光芒灑向大地,候鳥們也被金光照耀著,形成飛鳥與日出日落輝煌共舞的壯麗場面,堪稱一絕。如此美景,讓人不敢眨眼,生怕一不小心就錯過……

湛藍的湖面上彩林錯落層疊,與鳥嬉戲成趣,就像一幅林在水中生,魚在樹下遊的美麗油畫,美醉!

"候鳥·天堂",人與鳥、自然和諧共處在一片藍天下,共同成就了冬日裡這一抹溫暖、絢麗的景色

如果你覺得在2019即將步入尾聲的時候,回想過去一年發現沒有值得留戀的溫暖瞬間,那麼,來開州吧,和這些"小精靈"一起,帶著希翼走向下一站!

觀鳥小貼士

地址:開州區溼地公園觀鳥臺

路線:萬開高速(開達高速)開州出口下道—迎賓街—濱湖中路—石龍船大橋—北環路—迎仙山大橋—豐厚路—往厚壩方向行駛約2公裡後右邊下道800米到河邊觀鳥臺

水鳥最佳觀賞時間:11月底——次年2月中旬

彩林最佳觀賞時間:10月底——12月底

溫馨提示:進入觀鳥區域,腳步要輕,拍照時不使用閃光燈,不可採集鳥蛋、捕捉鳥類,文明觀鳥。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譚柯 實習生 薛琪 開州區文化旅遊委供圖

相關焦點

  • 開州漢豐湖,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
    受北方寒冷天氣影響越來越多候鳥落戶開州漢豐湖溼地過冬並且物種和數量連續5年保持穩定在公園內,三百多隻頭部呈棕紅色、腹部呈黑色的紅頭潛鴨結伴潛水覓食成群追逐打鬧每到冬季雁鴨類候鳥向南遷徙或到漢豐湖歇腳或留下來就此過冬據統計漢豐湖越冬的雁鴨類候鳥有21種、2萬多隻2020年12月24日《我的新期待》 第三季
  • ...江西吳城候鳥小鎮:唱響「候鳥經濟」之歌 摹繪鄱陽湖生態畫卷
    鄱陽湖是世界最大的候鳥越冬棲息地,每年來此越冬的候鳥數量多達60-70萬隻,種類多達310種,有著「候鳥王國」的美譽。江西吳城鄱陽湖片區的候鳥小鎮便是候鳥每年冬季的一處家園。  未來網11月19日電(記者 凌萌)「鄱湖鳥,知多少?飛時遮盡雲和日,落時不見湖邊草。」一首鄱陽湖民歌,既是對鄱陽湖候鳥自然景觀的真實寫照,也道出了候鳥在鄱陽湖悠然越冬的奇觀。
  • 西伯利亞候鳥再赴「石獅之約」
    從2016年冬首次被本報報導算起,西伯利亞候鳥石獅過冬已進入「第五季」,其足跡也從最初的石湖紅礁,延伸至如今的水頭外線、溼地公園等區域。10月以來,本報記者多次前往水頭外線等地,趕赴與西伯利亞候鳥的「一年之約」。
  • 重慶開州漢豐湖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
    第1眼-重慶廣電消息,受北方寒冷天氣影響,越來越多的候鳥落戶開州漢豐湖過冬。在漢豐湖國家溼地公園裡,三百多隻頭部呈棕紅色、黑色腹部的紅頭潛鴨聚集在一起,即使近距離拍攝,鳥兒們也毫不怯生,仍悠閒自在地巡遊、潛水覓食,成群追逐打鬧。在大群候鳥中,觀測人員首次發現頭部為黑色、腹部是白色的候鳥。
  • 重慶開州:打造長江三峽最美文旅融合城市
    開州要舉全區之力,堅持以全域旅遊發展為方向,以品牌打造提升為重點,以產業融合發展為驅動,不斷推動旅遊業全要素升級增效,有序有力開發漢豐湖、雪寶山兩大重點,培育文旅新業態,實現『後發趕超』。」開州區委書記冉華章如是說。
  • 重陽節首批「候鳥老人」啟程南飛 湖北人多選擇11月或年底去三亞
    此次重陽節前後,北方多地降溫10℃,「候鳥老人」正式開啟「年度南北大遷徙」。幾乎每位避寒旅客,都夢想北緯18°線以南的暖冬。三亞、昆明、北海、廈門、珠海、海口、桂林、成都、重慶、南寧,成2020「候鳥老人」避寒熱選目的地。北京、哈爾濱、上海、瀋陽、長春、蘭州、大連、西安、成都、杭州、鄭州、天津、南京、烏魯木齊、呼和浩特「候鳥老人」,成避寒遊主力群體。
  • 深圳紅樹林魚肥鳥兒多!每年有近百種約10萬隻候鳥在此越冬
    原標題:深圳紅樹林 魚肥鳥兒多每年有近百種約10萬隻候鳥在此越冬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6月9日訊(深圳商報記者 張妍 通訊員 楊凱婷)2020年6月8日是第12個世界海洋日
  • 最美候鳥季!35萬餘只候鳥飛抵江西,快來一睹為快!
    最美候鳥季!35萬餘只候鳥飛抵江西,快來一睹為快!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鄱陽湖保護區」)監測顯示,目前遷徙到保護區的冬候鳥總數達35萬餘只,其中雁鴨類最多,有27萬餘只。
  • 360餘萬隻候鳥「過境」河南 世界稀有的10餘種
    一直從事保護黃河溼地生態和候鳥工作的趙宗英說,每年冬天候鳥來時,他在保護工作中,都會扛著相機,記錄下來我省黃河溼地過冬的候鳥種類。據統計,每年有360餘萬隻候鳥「過境」河南,僅在鄭州黃河溼地過冬的候鳥就有200萬隻,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世界上都很稀有的有10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31種。「志願者們在網上發起要在河南建立候鳥遷徙加油站的倡議,是個好事。」
  • 開州漢豐湖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青頭潛鴨
    開州區融媒體中心供圖人民網重慶1月4日電 近日,在漢豐湖國家溼地公園裡,三百多隻頭部呈棕紅色、黑色腹部的紅頭潛鴨,聚集在一起,即使近距離拍攝「大頭照」,鳥兒們也毫不怯生,仍悠閒自在地巡遊、結伴潛水覓食,成群追逐打鬧。在大群候鳥中,觀測人員首次發現頭部為黑色、腹部是白色的候鳥。經過比對,這種候鳥名叫青頭潛鴨,屬全球瀕危物種。
  • 重慶開州的「鐵樹之王」:高3米,樹齡400年,或是渝東北之最
    由於鐵樹生長十分緩慢,所以大家經常在公園看到的鐵樹,多給人一種低矮的印象。鐵樹其實能長高,高大的鐵樹就比較稀有。在重慶市開州區,就有一棵高達3米的巨型鐵樹,今天就來簡單了解一下。這棵鐵樹不是生長在公園內的,也不是近代從外地移植過來的,而是「自古」就長在開州這片土地上,它的位置就在開州區臨江鎮太原初級中學內。
  • 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秋冬季數十萬候鳥過境 5000餘只東方白鸛遷徙來津
    天津北方網訊:從市政府新聞辦日前舉行的「保護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 建設生態宜居天津」新聞發布會獲悉,隨著本市生態環境不斷改善,越來越多的候鳥將天津作為遷徙的必經之地。今年10月以來,本市共監測到5000餘只東方白鸛遷徙至本市。
  • 冬季的辰山植物園,迎來了這些新「客人」
    冬季的辰山植物園,迎來了這些新「客人」 2021-01-08 19: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50餘萬隻候鳥飛臨北大港溼地,誰在守護候鳥天堂?
    現在,正是候鳥南遷的時候,據最新數據,北大港溼地已迎來候鳥50餘萬隻,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700餘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疣鼻天鵝、大天鵝、小天鵝總共約2500餘只,白琵鷺500餘只。在遷徙高峰到來之前,工作人員還會給候鳥備好補給,今年11月以來就投放了萬餘斤鯽魚苗和千餘斤玉米粒,滿足不同鳥類需求。全方位的人防技防和細心的呵護,讓北大港溼地成為候鳥遷徙途中寧靜的港灣。
  • 冬季到洞庭來觀鳥!數十萬候鳥聚會洞庭湖國際觀鳥節
    三湘都市報記者 丁鵬志 實習生 廖靜旋洞庭湖,作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國際重要溼地,不僅是鳥類的天堂,也是觀鳥的勝地。每年10月至翌年3月,有20餘萬隻候鳥在此越冬和棲息。12月7日,第十一屆洞庭湖國際觀鳥節開幕式暨洞庭湖博物館開館儀式,在位於嶽陽市君山區的洞庭湖博物館舉行,國內外鳥類專家學者、環保志願者等共赴觀鳥盛宴。
  • 鄱陽湖:亞洲候鳥天堂
    攝影 | 嚴賢(鳥網·早起的小鳥)江西鄱陽湖亞洲最大越冬候鳥棲息地每年到這裡越冬棲息的鶴類、鸛類、鷗類、鷺類、雁鴨類、鴴鷸類等候鳥多達約70萬隻江西鄱陽湖溼地生態系統為160餘種、約70萬羽越冬候鳥提供安全穩定的棲息環境成為全球矚目、亞洲最大的候鳥越冬棲息地
  • 海南島候鳥老人不斷增多引抱怨 給管理者出難題
    隨著中國老齡化趨勢加劇,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選擇「候鳥式養老」,和黃誠一樣的「候鳥人群」已成為海南島冬季一道風景。海南省政協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初步估計,每年冬季由全國各地「遷徙」海南島的「候鳥人群」超過100萬人。
  • 尋覓平潭藍眼淚,赴一場海洋之約
    文/旅行狂魔馬小蜂去看日月星辰、山川湖海。去看世間萬象、人生百態。每年四到八月份,福建省的一座小城就要引來無數人的目光。也因此,慕名而來的遊客越來越多,讓這座小小城鎮有了許多煙火氣,儘管有些人沒有在短短的路途中邂逅「藍眼淚」,但「追淚」之旅並不遺憾。除了「藍眼淚」外,白日裡平潭的海也美的驚心,碧波蕩漾,白色浪花擊打在腳面,碎成一地晶瑩,像姑娘溫柔的撫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