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論課既是一門學習知識的理論課,又是一門幫助學生扣好人生扣子的實踐課。以什麼樣的教學內容施教於學生?如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種子種在學生心裡?實踐的社會歷史性告訴我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內容和方法不可能一勞永逸,要緊跟新時代前進的步伐,堅持和把握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八個相統一」,積極實踐思政課的改革創新。
一是堅持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思政課教學要充分講社會主義理論,在增進對社會主義理論的理解力、說服力上下功夫。要善於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緊密結合新時代的變化,在擺事實、講道理中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實踐,在不斷豐富思政課教學理論內涵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政治學科素養。
二是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傳統的思政課教學注重知識的簡單講解和背誦,把教學內容作為純粹的知識內容、理論體系來對待,忽視了對主體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我們在傳授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知識時,要把文化自信和大國工匠精神、航天精神等作為價值引領,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
三是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既要講好政治理論,對青少年進行正面引導,又要敢於對社會中各種錯誤觀念、觀點和思潮予以批判,必須講清其錯誤的實質、危害及其根源。在明辨是非中讓學生對理論達到真正的理解和接受,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增強思政課的信服力和感召力。
四是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學校應充分利用地域優勢,挖掘當地潛在資源,建立課程+社會資源的實踐基地,為思政課走出校門、走上社會搭建平臺,用實踐賦予教學以鮮活感、時代感和使命感。
五是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思政課教學要尊重教育規律的統一性和思想領導的統一性。同時,思政課教學更要結合學生特點因材施教,採取分類教學、分類指導;要注重學生的多樣、多元、多層、多變,採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解決學生不同成長階段遇到的思想瓶頸。
六是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明確思政課教師的主導地位,在重大政治問題面前必須與黨保持一致,發揮理論主導和意識引領作用。同時,要明確主體,研究學生成長的階段性規律和接受特點,探索如何調動與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
七是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思政課教學要想達到育人的目的,堅持灌輸性是必要的,「灌輸」在思政課教學中不是應試教育更不是一種強加的思想,更不意味著填鴨式的教學。與之相反,思政課教學要堅持以現實問題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的,用啟發式的灌輸培養學生的能力,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討論,教會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在不斷啟發中讓學生水到渠成得出結論。
八是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既要重視課堂教學中的指明知識來意,也要做好課堂外的實踐轉化,做到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真正統一。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讓學生們走進社區了解基層治理,走進鄉村了解脫貧攻堅,走進博物館了解歷史文化等,把思政課的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把思政課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結合起來。
(作者單位:遼寧省葫蘆島市第一高級中學)
《中國教育報》2019年07月17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