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個統一」: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根本遵循

2020-11-28 光明思想理論網

  作者:安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 吳家華

  我們黨在領導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過程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和規律性認識,為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提供了寶貴資源,同時也有一些重要問題需要進一步思考和解決:如何正確把握灌輸性教育與啟發性教育的關係?如何正確把握思政課的政治性與學術性、價值性與知識性的關係?如何正確把握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關係?如何正確把握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關係?如何正確把握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與實踐性教學的關係?如何正確把握統一性要求和多樣化方法、個性化發展的關係?如何在傳播真理、傳播崇高價值的基礎上發揮好馬克思主義的批判功能?等等,回答好這些問題,對我們在新時代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意義重大。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講好新時代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做到「八個統一」: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這「八個統一」圍繞一個主題,就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八個統一」貫穿一條主線,這就是守正創新,也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沿用好辦法、改進老辦法、探索新辦法;蘊含著一個科學方法,就是唯物辯證法,「八個統一」直面思政課的八大矛盾和問題,運用矛盾分析方法深刻闡述矛盾雙方的相輔相成的關係、主要與次要的關係、一般與個別的關係。這「八個統一」是對思政課建設長期以來形成的規律性認識和成功經驗的科學概括,是對思政課的重大問題和廣大教師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的深刻回答,是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根本遵循。

  「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反映了思政課的本質屬性,是思政課的根本要求。思政課是意識形態鮮明的課程,是區別於其他課程的主要根據。思政課與其他課程一樣,要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升素質,但思政課傳授的不是一般的知識,主要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培養的不是一般的能力,主要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解決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的能力;提升的不是一般的素質,主要是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這是人的素質的核心。同時,思政課不是單純的政治說教或政治宣傳,它有自己的學科歸屬和學理支撐,要用學術講政治,用真理、邏輯、規律講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因此,思政課既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又具有深厚的學術性,政治統率學術,學術支撐政治,二者相互聯結,不可分割。

  「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反映了思政課的基本目標,是思政課的基本要求。思政課也是觸動心靈的課程。思政課當然要傳授知識,這是培養能力、提升素質的基礎。但思政課更重要的目標是塑造學生的價值觀。思政課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幫助學生在紛繁複雜的社會思潮和社會事件中分清真善美和假惡醜,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知識是載體,價值觀是目的。既不能局限於知識的死記硬背而忽視價值觀引導,也不能離開知識的基礎而成為空洞的價值觀說教,要在知識傳授中注重發掘其中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內涵,將價值觀引導和塑造滲透於知識傳授之中。

  「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是唯物辯證法的否定觀的運用,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規律。唯物辯證法在本質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真理與謬誤相比較而存在,相鬥爭而發展,相交鋒而傳播,這是真理發展的一般規律。思政課要傳播真理、講清道理,明晰事理,給人以真善美,這是主線。在此基礎上,還要敢於交鋒、善於批判、勇於鬥爭,同一切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否定改革開放的政治思潮作鬥爭,同各種歷史虛無主義、文化虛無主義作鬥爭,同一切假惡醜的東西作鬥爭。同時要善於進行自我批判,對黨和國家事業中的問題、矛盾、失誤進行反思、討論,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情、國情。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提高明辨是非對錯的能力和水平,自覺地堅守真理、忠於人民、追求光明。

  「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原則的內在要求,是增強思政課說服力、親和力和針對性、實效性的根本途徑。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一刻不能沒有理論思維。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理論性,要把基本概念、重要問題、主要觀點、理論邏輯、思維方法講準確、講透徹、講明白,提高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同時,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區別於其他理論的顯著特徵,這決定了思政課的理論性是與實踐性高度統一的。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就是要用科學理論培養人,重視實踐教學,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鬥者;就是要貼近現實、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思想實際,用生動具體的典型事例說明馬克思主義的客觀真理性和崇高價值性,對豐富生動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做出深入的理論闡釋和理論說明,對學生的思想迷茫、理論困惑、情感衝突、價值選擇進行釋疑解惑和引導;就是要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新經驗進行理論的總結和概括,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這種「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態度,是「有的放矢的態度」,是「實事求是的態度」,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態度,是增強思政課實效性的科學態度。

  「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是唯物辯證法關於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統一原理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具體運用,反映了黨和國家的統一意志和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的有機結合。統一性存在於多樣性之中,沒有多樣性就沒有統一性;多樣性包含統一性,受統一性統攝。思政課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關鍵課程,事關國家的政治和意識形態安全,事關中華民族前途命運,在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教材使用、教學管理等方面必須有統一的要求,不能各行其是,「我的地盤我做主」。但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重點、考核方式等方面,又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鼓勵多樣化探索,把統一的「漫灌」和精準的「滴灌」結合起來,滿足不同學段、不同專業學生多方面的需求,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反映了思政課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定位及其關係,是順應時代潮流、適合青年學生心理特點和成長規律、調動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積極性的教學要求。思政課是傳道、授業、解惑的課程,離不開教師的主導,在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觀塑造方面,教師的教育和引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政課又是學生認識規律、追求真理、認同價值觀的課程,學生是認識主體和價值主體,要把握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讓學生從教學活動的客體變成教學活動的主體,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並不意味著教師的責任減少、要求降低。學生主體作用發揮的程度和效果,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教師主導作用發揮的程度和效果。教師要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提出要求、做出規劃,進行畫龍點睛、恰如其分的評價,鼓勵和引導學生在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夯實理論基礎、鍛鍊思維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律,是思政課教學與時俱進、守正創新的要求。灌輸性教育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它重視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強調完整準確地講授思想理論的重要性;啟發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它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通過教師的疏通、引導,培養學生的自主選擇、自覺內化、外化踐行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本質上是理論灌輸,是教育者將先進的思想、科學的理論、正確的價值觀傳授給教育對象並內化為教育對象的知識、能力和素養的過程。只有通過理論灌輸,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工人階級,才能把工人階級從自發的階級轉變為自為的階級,把工人階級自發的革命實踐發展為自覺的革命運動。但理論灌輸不等於填鴨式灌輸,更不是簡單生硬的強迫,而是要依據教育的規律和學生的特點,運用理論講授、問題研討、主題活動、參觀考察、現場體驗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不斷啟發中讓學生水到渠成地得出結論。因此,科學的灌輸性教育不僅不排斥啟發性教育,而且把啟發性教育看作實現理論灌輸之目的的重要方式,這是「灌中有啟」;同樣,啟發性教育注重引導、轉化、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但其目的仍然是把知識、方法、價值觀念等灌輸到學生頭腦中,這是「啟中有灌」。

  「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反映了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的關係,體現了發揮思政課主渠道作用同發掘其他課程與教育方式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相結合的要求。思政課屬於顯性思想政治教育,其他課程和活動屬於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課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學校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陣地,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保持學校馬克思主義最鮮亮底色的重要標誌。思政課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責任重大。要旗幟鮮明開設思政課、理直氣壯講授思政課。同時,要做好隱性教育,發掘其他課程和教育方式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把思想引導和價值觀塑造融入每一門課程教學和每一項工作中,推進課程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網絡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資助育人、組織育人,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

[ 責編:萬霽萱 ]

相關焦點

  • 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需要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的根本原則
    >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八個相統一」,其中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居於之首,蘊意著統領之意,成為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根本原則。[1]378闡明了思政課改革創新要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與學生成長規律的基礎上,把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內在邏輯,準確回答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政治性與理論性之間的邏輯關係,從實踐中總結經驗、把握規律,提升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前瞻性和科學性。
  • 以「八個相統一」為根本 推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必須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價值性和知識性、建設性和批判性、理論性和實踐性、統一性和多樣性、主導性和主體性、灌輸性和啟發性、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這「八個相統一」為根本遵循,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不斷增強其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與親和力。
  • 深刻把握新時代思政課「八個統一」的建設規律
    ,更為新時代思政課的改革創新提供了基本遵循。這「八個統一」是思政課建設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系列規律性認識和成功經驗的科學概括,更為新時代思政課的改革創新提供了基本遵循。「八個統一」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發展的內在規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提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推出一系列重要措施。
  • 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八個相統一」
    【摘要】「八個相統一」是對思政課建設長期以來形成的成功經驗的系統總結,進一步深化了對思政課教育教學規律、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等一系列規律的認識,為不斷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科學化水平,與時俱進地推進理念思路、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的創新提供了重要遵循。
  • 堅持「八個統一」明確思政理論課課程定性
    「八個統一」的具體要求,為思政課的改革創新指明了方向。辦好思政課,需要與時俱進,向改革創新要動力。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在「八個統一」的指導下,我們歷經一年的實踐反思,基於前「五個統一」,更加明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定性。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學理解析的政治課。
  • 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牢牢堅持八個「相統一」
    作者: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安娜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他還具體提出了八個「相統一」。
  • 講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應有的精彩
    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的要求,系統闡述了思政課改革創新中需要堅持的八個「相統一」,揭示了思政課有效教學的關鍵,是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應當遵循的方法論。落實好這些要求,需要我們的教學在深、實、新、活上下大功夫、下足功夫。  一是在「深」上下功夫。
  • 教育部關於印發《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的...
    ,進一步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我部研製了《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
  • 新華社評論員:堅持「八個統一」 創新思政教學
    「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八個統一」的具體要求,為思政課的改革創新指明了方向。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辦好思政課,需要與時俱進,向改革創新要動力。
  • 教育部社會科學司關於2020-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項目申報...
    《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推動新發展階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作用,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擬設立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項目(2020-2022年),現將申報工作通知如下。
  • 堅持「八個統一」 改革創新思政課
    思想政治理論課既是一門學習知識的理論課,又是一門幫助學生扣好人生扣子的實踐課。以什麼樣的教學內容施教於學生?如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種子種在學生心裡?實踐的社會歷史性告訴我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內容和方法不可能一勞永逸,要緊跟新時代前進的步伐,堅持和把握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八個相統一」,積極實踐思政課的改革創新。一是堅持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思政課教學要充分講社會主義理論,在增進對社會主義理論的理解力、說服力上下功夫。
  • 教育部社會科學司2020-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項目申報通知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推動新發展階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作用,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擬設立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項目(2020-2022年),現將申報工作通知如下。
  • 切實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
    以「八個相統一」 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盧黎歌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堅持「八個相統一」。「八個相統一」具有豐富內涵,涉及思政課的具體事務層面、思想意識層面和內涵屬性層面,是思政課改革創新的重要原則,要辦好新時代思政課,就必須貫徹落實好這八條指導性原則。
  •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在吉林...
    大家紛紛表示,座談會為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指明了前行方向,對如何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我們將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堅持「八個統一」 上好思政理論課
    「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在2019年3月18日舉行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八個統一」的具體要求,為思政課的改革創新指明了方向。
  • 踐行「八個相統一」打造新時代思政「金課」
    原標題:踐行「八個相統一」打造新時代思政「金課」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指向及成效分析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深刻闡釋了辦好思政課的重大意義,深入分析了思政課的戰略地位和教師的關鍵作用,強調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 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01).]。
  • 如何實現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體化,聽專家們怎麼說
    華東師範大學常務副書記王宏舟在致辭中強調,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創新要正確處理好政治性、時代性和規律性三者辯證統一的關係。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建設,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與其他學科協同發展;既要加強學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小課堂」建設,又要加強社會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大課堂」建設;既要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的內容講清楚講明白,還要把社會熱點問題講清楚講明白。
  • 雲南大學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
    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要深刻認識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理直氣壯地開好思政課,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之中。二要進一步加強黨的領導。
  • 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中怎樣堅持八個「相統一」?
    今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推動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要堅持八個「相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