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月亮升起的地方是故鄉
你知道月亮是怎樣一點一點圓起來的嗎?我是知道的。
前一段時間,我每天晚上都要站在陽臺上看月亮。那是我因生病閒居的一段日子,覺得每天可以相伴的除了日月星辰,再也沒有什麼可以依賴的了。身體生病的時候,人是脆弱的,幸好母親的電話每晚必到,給我以慰藉。我等母親電話的時候,便靠在陽臺上,抬頭望月。「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簡單至極的詩句,居然有著直抵心靈的力量。
不知不覺間,快到中秋節了。我忽然想起好幾天沒看月亮了,奔至陽臺,發現月亮已然升起來。這輪將圓未圓的月亮,依舊是我熟悉的模樣。可惜的是,我只能在陽臺上看月亮,頗有點「坐井觀天」的意味,覺得視線被遮擋了。所幸,我的思緒可以放得開。
秋夜寂寂,月光溶溶,窗外的風輕輕地來,輕輕地去,帶來清爽宜人之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不知此刻,與我共賞一輪明月的是誰?皎潔的明月,真的是從海上徐徐升起來的嗎?在我的記憶中,月亮是從樹梢上緩緩升起來的。故鄉的院子裡,有一棵老樹,高大繁茂,遮天蔽日。中秋夜,月亮就是從那裡升起來的。
記得小時候,每年中秋夜,母親都會準備很多供品,月餅是必不可少的,此外還有蘋果、葡萄、梨子等水果。母親招呼我們姐弟把方桌擦得乾乾淨淨,月亮升起來之後要「上供」,即「拜月」。中秋拜月,頗具儀式感。我一直覺得,那樣的時刻極其神聖和莊嚴。中秋節為什麼要拜月呢?中秋月圓,意味著團圓,寄託著人們渴盼團圓的心願。中秋時節,正是收穫之時,人們把豐收的果實奉獻出來,表達欣慰喜悅之情,通過拜月祈盼吉祥幸福。誘人的月餅散發著特別的香味,水果鮮亮亮的,我的眼睛緊盯著供品,忍不住口水直流。姐姐總是很淡定地對我說:「別著急,月亮升起來就上供,上完供才能吃呢!」我使勁點點頭,因為母親和姐姐那種嚴肅認真的樣子讓我明白,很多神聖時刻是不容褻瀆的,必須依照規矩完成某種儀式,讓自己內心安定。
我和姐姐用手託著腮,眼巴巴等著月亮升起來。可是,月亮怎麼還沒影兒呢?父親說:「月亮被大樹擋住了,一會兒就升上來了。」我和姐姐立即跑到大樹的另一側,想早一點看到月亮。母親笑了,輕聲說:「別著急,咱家的月亮是從樹梢上升起來的,慢慢等哦!」等啊等,忽然,一輪滿月從樹梢上一躍而出,月亮終於升起來了!院子裡亮堂了許多,清輝滿地,樹影斑駁,秋蟲鳴唱。我們遙望著月亮升起的地方,默默對月祈禱。拜月之後,母親把一塊月餅分成幾份。中秋夜的月餅,必定是人人有份的,即使有人不能回家來團圓,也要把他那份留出來。月亮圓圓人團圓,我家的中秋夜籠罩著歡樂祥和的氣氛。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邊吃東西邊聊天,感覺特別溫馨……
我正沉浸在回憶裡,母親的電話來了。她問我:「過節能回家嗎?」我脫口而出:「能!一定回家!」
抬頭望去,月光如水。此刻窗外的月亮,是我故鄉的那一輪嗎?月亮升起的地方是故鄉,月色朗照的時候,乘著秋風回故鄉……
(責編:郭揚、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