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是人們所知最古老的科學。然而,正是這般長久的相識,使得我們經常覺得有些天文現象太過於常見而顯得微不足道:比如太陽升於東方而落於西方——恐怕沒有比這更為顯而易見的事情了吧?畢竟它每天都在我們的生活裡自然地發生著。
實際上,真相根本不如人們所想!
日出和日落看起來十分尋常,但其中仍蘊藏著豐富的天文知識。(圖源:Shutterstock)
太陽何時落於西方升於東方呢?
首先,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一年中僅有兩天太陽是恰好升於正東又落於正西的。
日出和日落是由於地球的逆時針方向自轉(從北極上空俯瞰)產生的。而只有當我們在地球表面繞行的圓形軌道恰好被分為兩等分,即一半在光面、另一半在暗面時,太陽才會恰好在正東升起,正西落下。此時,地球的自轉軸相較於它的軌道面傾斜23.5°,而這樣的排列只會發生在春分日和秋分日。
地球的傾斜使得每年只有兩天太陽恰好能從正東升起。(圖源:Wikimedia Commons)
在每一個分點,分離了地球的白晝側、黑夜側的軌道面也會將北極與南極包含在內。在除了春分和秋分這兩個分點以外的任何一天,這個軌道面都是歪斜的。並且,地球自轉的圓形路徑不均等地穿過地球的光照側邊與黑暗側邊。因此,白晝與黑夜的時間長度並不相同,日出和日落在地平面上的位置更是有著很大的差異。
月球圍繞地球運行的軌道與地球的軌道平面形成了一個大約5°的夾角。因此,地球的自轉軸相對於月球的軌道平面傾斜了大約28.5°。同時,當月球在其軌道上運行時,月出也會在正東偏北與偏南之間轉換。
正如地球圍繞太陽運行的軌道是傾斜的一樣,月球圍繞地球運行的軌道也是傾斜的。(圖中非精確數據)(圖源:NASA / Wikimedia Commons)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這種變化的周期並非是一年,而大約是一個月。地球必須在軌道上完整地運行一周,才能使得太陽直射點到達它的極限,即在夏至時從最遠端的東北升起,在冬至時從最遠端的東南升起。月球亦然,它同樣必須圍繞地球完整地運行一周,才會到達月出和月沒的極限位置。
一個有趣的現象:每天月亮升起的時間與前一天不同。(圖源:Astronomy Magazine)
由於地球和月球都在各自的軌道上運行,月出每天都會比前一天更晚發生。正如從北極上方看地球逆時針旋轉一樣,月球也在圍繞著地球逆時針公轉。因此,每一次地球相對於一顆恆星旋轉了360°,即經歷了一個恆星日時(共23 個小時 56 分鐘),月球只在公轉軌道上移動了一小段距離。而當月球相對於恆星每27.32天圍繞地球公轉一周時,標誌著一個恆星月的完成。所以月球在每一個恆星日移動了(360/27.32)度,即大約13°。而地球在每個恆星日旋轉360°,所以月球每天需要多花費13*(23.9/360)小時 ,即52分鐘去彌補這餘下的13°的角度差。也因此,每一次月出都要比上一次晚約52分鐘。
由於月相同樣取決於它同地球和太陽的相對位置,因此其相位也會隨著月出和月沒的時間而發生改變。
月出和月沒的秘密也同樣值得我們探究。(圖源: S&T Online Photo Gallery)
作者: skyandtelescope
FY: 在樹冠層沐浴陽光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