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與書法有異曲同工之妙,「書法郵票」經典之作比比皆是

2020-12-05 北晚新視覺網

中國有關「郵」的歷史極其漫長,故事很多。號稱「中華第一郵」的大龍郵票誕生於1878年,是由清政府發行的第一套郵票。

早在西周時期,就通過烽火來實現信號聯絡。給後世留下來的「烽火戲諸侯」,無疑是升級版的「狼來了」,拿國家信用開玩笑,到最後死無葬身之地。江蘇省有一個市就叫高郵。秦始皇嬴政於公元前223年在此築高臺、置郵亭,故名高郵,別稱秦郵,華夏一郵邑,神州無同類,是中國兩千多個縣市中唯一以郵命名的城市。

古代最早的郵遞員叫驛使,負責傳遞公文、書信。李自成原是一名驛卒,因為裁減人員,失業後,變成了起義軍領袖。古人設立驛站作為中轉站,用來接待來往的官員。一方的官員要向朝廷匯報工作,必須一級一級地向各地驛站傳送信息。一般每20裡就有一個驛站,官員的信件沒有什麼大事就用平常的馬,有要緊的事就必須用好馬,像800裡加急這種信件必須要用最好的馬。過去的郵路不暢,所以才有「家書抵萬金」的感嘆。

讀到「一騎紅塵妃子笑」,明白了只有皇家才有能力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三國演義》當中,有姓無名喬國老,有名無姓貂蟬,其中另有無名無姓者,即督郵,漢時位輕權重,凡傳達教令,督察屬吏,案驗刑獄,檢核非法等,無所不管。

現代人已經不習慣寫信,過年過節的寫幾個字的賀卡也省略了,只有微信等電子問候。即使郵寄材料,為了追求速度,也只會用快遞,不習慣慢速,也用不上郵票。於是,郵票也漸漸消失在各種的視野當中。

儘管如此,郵票並沒有完全消失。郵票雖然「實用性」範圍不斷縮小,但是「藝術性」仍然保存,郵票依然得到不計其數的收藏者的青睞,品種、花色和樣式爭奇鬥豔,應有盡有。從這種「二重性」來看,和書法是多麼相似!書法同樣兼有實用性和藝術性。郵票之所以被稱為「方寸之間有大千世界」,也在於其藝術性,是一種重要載體,世界萬物可以濃縮於此,盡情展現。以書法為主題的「書法郵票」,就是其中一種非常重要的形式,獨一無二,真草篆隸行五體皆有,歷代名家皆位列其中,各類經典之作比比皆是,蔚然大觀。

不禁想到余光中先生《鄉愁》中的名句: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書法郵票承載的是文化記憶,是文化鄉愁,是中國文化精神家園的濃縮。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10

相關焦點

  • 看書法大家的墨跡,領悟墨法之妙
    題記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載:「字之巧處在用筆,尤在用墨。」一語道破了用墨之法對於書法的重要程度。誠然,書法對於墨的要求,沒有繪畫那麼高,而且很長一段時間內,書法用墨的技法比較單純。宋代以前,用墨大多以濃墨為主,到蘇軾這裡,他也主張「須湛湛如小兒目睛乃佳」。
  • 《書法美學》之四——書法的空間美、有力美
    書法的空間美書法的空間美指欣賞作品時所獲得的藝術空間感受。書法裡線條的枯溼濃淡,長短粗細、正斜俯仰以及結體、布局,給人以立體、深度、流動、虛靈之感,造成一種東方情調的空間之美。形美書法藝術造型美的簡稱,指字的結體形態優美多姿。中國書法的創造意識,是博採眾美,因物構思,是在生活感受的基礎上,對字的藝術加工和美化。許慎《說文解字》序中作為造字原則六書之一的依類象形與謝赫《古畫品錄》作繪畫六法之一的應物象形,是不謀而合的。但書法的造型美,不能機械地模仿客觀物象而去描鶴畫龍,而是一種特殊的藝術轉化,是一種無形之相的抽象和造型運動的美。
  • 書法愛好者看過來 青島市博物館「以易貫之——館藏書法五體作品展...
    此次書法展,共展出館藏明清與近現代書法五體佳作30餘件,不乏有文徵明、董其昌、王鐸、劉墉、高鳳翰、康有為、黃賓虹、王獻唐等書法名家的作品,是青博為豐富島城文化生活的又一力作。中國書法是中國文化精神的表徵,在孕育之初,就具備中國經典文化的精神。從漢字的起源來看,漢字的創造是「遠取諸物,近取諸身」,這與中國古代經典《易》中所載八卦起源說一致。
  • 2020鼠年生肖郵票亮相 多款生肖郵品開始預售(圖)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中國郵政集團將於1月5日發行的《庚子年》特種郵票一套2枚,圖案分別為《子鼠開天》和《鼠兆豐年》,生肖同為鼠的韓美林老師再度創作生肖郵票,郵票畫面採用小寫意裝飾畫法,讓靈動可愛、呆萌嬌憨的生肖鼠躍然於方寸之上
  • 「萬物興書齋」王忠敏書法作品鑑賞《思逸神超》
    唐代詩人王勃曾在《九成宮東臺山池賦》中有言:「驟衝情於月道,飛峻賞於煙墟。指山楹而思逸,懷水鏡而神虛」,大有異曲同工之妙。圖片來源於網絡書法以漢字為載體,點線呼應,畫字成篇。節奏有章地提按、頓挫、強弱、輕重、粗細、疾徐,結合用墨的枯溼濃淡,將漢字點畫線條賦予豐富的力度之美。起止適度,或斷或連,承起分明,上下呼應。
  • 現代書法就是無恥書法和白痴書法!
    世風日下,經典的風景正在遠去。達未能兼濟天下,窮也不能獨善其身,中國的知識階層或許當哀書法之亡、筆墨之絕時,方能覺醒麼?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世界文化遺產。「書法」一詞最早可見於宋、梁間古人談藝或書論著作。隨著書寫藝術性的提高,漢唐時,已把單純的寫字這一技藝,上升到很高的境界了。
  • 書法「空白」的藝術
    清代蔣和在《學畫雜記》中說:「實處之妙皆因虛處而生」,如字中空白,有封閉空白,鏤空空白、圍合空白和外圍空白,都講究多樣統一的美學原則,這些空白的藝術處理,一定使一個字的筆畫、結體也達到一種富有變化的美,比如書寫「團圓」二字,外圍空白很容易相同或相似,其實如果一字外圍空白是圓形的,一字外圍空白是梯形的,並使方匡內的空白由封閉空白,變為鏤空空白,就有了一種多姿多彩的感覺
  • 中國第一次石刻七部經典,歷時八年,見識了書法雍容大度之美
    儒家思想對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影響之深不言而喻,而在孔子時代之後,儒家最重要的發展階段就是東漢時期。東漢時期尊崇儒學,有一項標誌性的歷史見證,就是東漢末期出土的中國第一次官定石刻儒家經典的大工程——《熹平石經》,內容上不僅承載歷史文明的傳承,形式上也是書法界的文化瑰寶。
  • 什麼是書法的「墨法」?墨法用得好,書法才有魔力
    真正高妙的書法作品,在各個方面都應該是妙到毫巔的,所以在現有的基礎下,創作者如果能夠加上用墨的技巧,會讓作品有很大的提高。現在的書法高手,一般都是用研墨進行創作,也有很多書法家將研墨結合現成墨汁進行創作的,可以看出他們創作時的講究。在用墨方面,董其昌可謂是高手,他的作品喜用淡墨,營造出淡雅的氣息。
  • 豫劇要上郵票了?是的!《豫劇》特種郵票明年11月20日發行!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瞧 近日,郵政部門傳來喜訊,《豫劇》特種郵票正式列入2021年紀特郵票發行計劃,將於2021年11月20日面市。早在2010年中國郵政計劃系列發行「戲劇」系列郵票開始,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郵政分公司等有關部門就多次組織省內戲劇專家、藝術家進行研討論證,多次向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申報《豫劇》郵票選題。「十年磨一劍」,在省委省政府以及省郵政管理局、省郵政分公司等多個單位和部門的推動下,《豫劇》郵票終於確定被搬上「方寸天地」。目前,該套郵票定於2021年11月20日發行,一套3枚,每枚面值1.2元。
  • 為什麼說書法不僅僅只是寫漂亮字?三個要點帶你理解書法
    引言「書之妙道,神採為上」——《筆意贊》關於對書法的認識,普羅大眾並不關心它與寫毛筆字有多大區別,也談不上於神採有多少認識。對書法感興趣的書法愛好者也不會刻意做一番探討,雖然近些年為書法復興歡呼的朋友不在少數,但終究只是熱情使然,書法實質上是沒能普及起來。
  • 隔空相邀田蘊章老師共論——什麼是書法及書法是什麼?
    有異曲同工之妙的甲骨文、澆鑄的金文、鐘鼎文、印章篆刻、瓦當文、碑刻等都屬於書法的範疇。細言之,根據手寫稿雕刻出來的雕版版面、活字印刷的單個陽文字體、碑刻、印章等都是原手寫稿的一種生命的延續,一種手寫稿母體基因的繼承,與手寫稿之間是一種子母的關係,所以都是書法的範疇。這也就是為什麼雕版的版面、活字印刷的單字、碑刻、印章等都具有收藏價值和美學價值的原因。
  • 怎樣理解書法八面出鋒
    八面出鋒,是人們對書法大家對米芾的讚譽。其意是運筆自如,能按照書寫要求,在字的任何一個方向(轉筆、折筆、行筆時終以筆鋒一面觸 紙 ) 收鋒出鋒 ,形成「八面出鋒」的藝術效果 。
  • 佛道教給中國書法帶來了什麼
    這些禪語信屈葺牙,令人神思恍惚,加上變奏的狂草書法,使讀者有欣賞霧裡雲煙之感。黃山谷也喜歡以禪喻書,他認為「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 直須具此眼者,乃能知之」。如清初四僧之一的朱耷(八大山人),他的書法用筆「簡」「圓」,呈現出一種褪盡鉛華的樸素之美。
  • 大師風範、國學經典——中國航天藝術家張永金作品賞析
    1985年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現為中國將軍書畫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藝術研究工委會副會長,中國國藝人民書畫院名譽院長,人民藝術書畫院副院長,中國企業報導藝術資本理事會副主席,中國榜書藝術研究會顧問,牛津藝術學院特聘教授,北京百將文化藝術中心主任,《書法字海》和《書法大字典》編審委員。自幼喜愛書法,後投筆從戎,長期在軍委總部機關工作,直至退休。書法宗二王,師名家,擅行草。
  • 廣州書法雙年展之「紅棉杯」青年書法篆刻大賽作品展
    值此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2019—2020「紅棉杯」青年書法篆刻大賽優秀作品集與大家見面了。嶺南書法,源遠流長,既吸收了中原深厚的書法藝術,又凸現嶺南地方的特色,湧現出「白沙書派」、「竹本派」、「康(有為)體」等嶺南書藝的流派和一批功底深厚的著名書法家。
  • 為何設計生肖郵票?唱片如何進郵折?對話新中國首位郵票總設計師
    除了重量級展品,本次展覽還聚焦郵票背後的故事。邵柏林在設計《曾侯乙編鐘》小型張時,開創性地將微型唱片收入郵折中,這張微型唱片收錄的是有2400多年歷史的曾侯乙編鐘演奏的古曲《竹枝詞》。這套編鐘面世後僅有三次演出,這張碟片的灌錄正是其中一次。展覽期間,觀眾將能聆聽到這首古曲。
  • 評委視點丨《中國書法報》特別策劃——「正書」何以「正」?
    北碑的質樸、天趣與唐楷的莊嚴、示範為正體書法的創作提供了寬泛的審美啟示。這也是歷史上那些偉大的書法家創造的奧妙之所在。在雄渾與溫婉間,在天工與匠作裡,陰陽互補,剛柔相濟,最終成就了那些中國書法史上光耀古今的經典作品。這些經典作品的出現,無不是「真情道白」的產物,無不是「心手兩忘」的成果。相比之下,我們當代的正體書法創作,更像是「一技之長」的選拔賽,當然競賽的僅僅是「工巧」。
  • 書法藝術的四要素
    我們細觀中國文字書體的遞變,一脈相傳,發展自然,層層創新,而歷代以來書家輩出,向著藝術的高峰竟進,作品之豐富多姿,真使我們目不暇接。經常有朋友都會問及「書法藝術的學習,人人都說無百日功,看來很不容易,可有捷徑可尋嗎?」
  • 廣州2021辛丑年郵票圖片(高清大圖)
    中國郵政定於2021年1月5日發行《辛丑年》特種郵票一套2枚,郵票圖案名稱分別為:奮發圖強、牛年大吉,全套郵票面值為2.40元。計劃發行量分別為郵票一圖4460萬枚,郵票二圖4280萬枚,版式二250萬版,小本票630萬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