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法大家的墨跡,領悟墨法之妙

2021-01-18 觀印山房

題記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載:「字之巧處在用筆,尤在用墨。」

一語道破了用墨之法對於書法的重要程度。誠然,書法對於墨的要求,沒有繪畫那麼高,而且很長一段時間內,書法用墨的技法比較單純。宋代以前,用墨大多以濃墨為主,到蘇軾這裡,他也主張「須湛湛如小兒目睛乃佳」。

宋之後,特別是董其昌之後,繪畫上的很多墨法借鑑到書法上,大大的豐富了書法的表現能力。今天我們分為濃墨法、焦墨法、淡墨法、漲墨法,用實際的書法作品,看看各種方法的優劣。

蘇軾 《跋吏部陳公詩帖》

濃墨法

這裡濃墨指濃稠如糊狀的墨。

金農將濃墨運用到極致,用濃稠似漆的墨,書寫漆書,點畫厚重、線條凝重而澀勁,有體積感。 吳昌碩擅長《石鼓文》,喜用如糊濃墨,用筆渾厚,使得篆書線條粗重圓厚,深得篆籀之意。這幅六言聯,墨色烏黑,能感受到用墨很濃,如「魚」字,感覺寫到後面濃墨已經糊住了筆,產生了一些飛白。

但是,要注意墨濃以不滯鋒毫為前提,尤其書寫行草,墨濃容易導致行筆不流暢,氣勢受阻,難以淋漓盡致。

吳昌碩 六言聯

焦墨法

黃賓虹認為焦墨即:「於濃墨淡墨之間,運以渴筆,古人稱為乾裂秋風,潤含春雨,視若枯燥,意極華滋,明垢道人獨為擅長。」

黃賓虹是用墨大師,按他的理解,焦墨最妙在於枯墨渴筆中含潤,筆畫不枯槁。他說的這個「明垢道人」就是明末清初的程邃,程邃的書法特點是筆畫在波曲的乾擦運筆中產生,時明時晦,線條內蘊豐富,在視覺上造成極強的衝擊力。(程邃的畫作,也多用枯筆渴墨,別有韻味)。

使用焦法時,不可一味的筆畫乾枯甚至筆畫模糊交代不清,要有潤燥變化。

程邃 題跋

淡墨法

墨少水多,墨色較淡,淡墨法常常給人一種清淡幽遠的意境。

董其昌開創淡墨一派,通過淡墨表現幽淡空靈的禪境, 淡墨蘊含著悠遠的氣息, 大大豐富了書法創作的審美趣味和境界。董其昌的這幅臨帖,墨色較淡,給人的感覺安靜素雅,一筆之中黑線和淡墨夾雜,筆路清晰耐人尋味。

使用淡墨,容易產生軟弱無神之弊,所以用淡墨要明淨無渣。

董其昌 臨《顏真卿奉命帖》

漲墨法

書寫時飽蘸墨與水之後,落筆後字跡會被水滲化。漲墨的精妙處,就是筆觸在漲墨中依然清晰可見。

王鐸喜用漲墨,極為大膽,往往在一幅字的開頭一二字,重新蘸墨剛落筆的幾個字,字跡會被水滲化為一個塊面,之後一直書寫至墨色乾枯,墨色反差極大,對比異常強烈豐富。比如「聞海外諸奇 」,「聞」字明顯是剛蘸墨,線條有漲墨效果,一直寫到「奇」字,顯示出一種完整自然的書寫過程。

漲墨法,用得好會有奇特的趣味,稍有不當,則容易造成用筆過髒、大塊墨團、血肉模糊。

王鐸 《贈湯若望詩冊》

結語

看了上面四種書寫墨法,各位是不是特別想自己動手試一試。但是要注意,並不如看到的簡單,特別是焦墨法和漲墨法,想要寫的好看有趣味,是需要豐富的經驗的。

這裡另外提一下墨的問題,算是一個延伸。 如果大家有條件,還是建議買好點的墨塊,自己磨。好一點的墨一般濃而不滯筆,淡而不傷神,給人的書寫體驗好很多 。 墨汁肯定是方便省事的,但是為了方便保存,墨汁添加了大量的防腐劑、添加劑和芳香劑,一般膠性也大。濃墨容易裹筆,寫小楷就特別能感覺出來。

下次找機會好好地整理一些墨的知識和大家分享。

相關焦點

  • 書法之「墨法」詳解,要達到用墨的最高境界,這三點要領悟
    你好,歡迎來到「維知書法」,我們今天來聊聊書法中的墨法。中國書法中,用墨與用筆是緊密地相關在一起的。它們是唇齒相依、缺一不可的孿生子。前面文章我們講了「筆法」、「結體」、「章法」,現在,我們再來探討一下墨法。
  • 書法中的墨法是個什麼貨色?
    最近我看很多網友在討論書法的時候都在講筆法、結構、章法,我覺得這三部分確實值得一講,但是有人就說我們還不能忘記一個東西,那就是墨法。關於墨法,乍聽上去,似乎有些道理,畢竟書法都有筆法,為什麼不能有墨法呢?但是如果細細推敲,這裡面大有問題。
  • 什麼是書法的「墨法」?墨法用得好,書法才有魔力
    真正高妙的書法作品,在各個方面都應該是妙到毫巔的,所以在現有的基礎下,創作者如果能夠加上用墨的技巧,會讓作品有很大的提高。現在的書法高手,一般都是用研墨進行創作,也有很多書法家將研墨結合現成墨汁進行創作的,可以看出他們創作時的講究。在用墨方面,董其昌可謂是高手,他的作品喜用淡墨,營造出淡雅的氣息。
  • 書法用墨九法,掌握墨法也很重要
    在中國藝術中,無論是中國畫還是書法,都十分重視對墨的駕馭,從古今書論中對墨的規定和各種傳世墨跡來看,墨的使用與技巧問題一直是創作者乃至欣賞家、理論家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通過對古代書論中關於用墨內容的考察與欣賞、實踐中對墨法的關注,最為常見的用墨之法大概有如下九種,試作些舉要證明。
  • 淺談:林散之書法中的墨法「一團墨氣眼前來」
    包世臣把書法中的墨法置於和筆法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畫法字法,本於筆,成於墨,則墨法尤書藝一大關鍵己。而林散之最偉大的貢獻就是把繪畫中的墨法運用到草書創作當中,他的草書墨法豐富,酣暢淋漓,意境高遠。他強調:「寫字要有墨法。 濃墨、淡墨、枯墨都要有。」
  • 【龍靈書道】墨法,在書法中為什麼如此重要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龍靈書道」免費學習海量書法視頻 書法美通過形式要素表達。本文對古人的書法理論與實踐中對墨法的理解和運用梳理,從而闡釋書法墨法與筆法、字形與章法三者的關係,旨在從書法形式美的體系中看墨法的作用。
  • 書法學習入門——墨法
    書法中,除了有筆法一說,還有墨法的說法,也即對墨的使用方法。筆法與墨法互為依存,相得益彰,正所謂「墨法之少,全從筆出」。「用墨之法,濃欲其活,淡欲其華。活與華,非墨寬不可。」《臨池管見》中接著再提到,「作書時須通開其筆,點入硯池,如篙之點水,使墨從筆尖入,則筆酣而墨飽;揮灑之下,使墨從筆尖出,則墨浥而筆凝。」
  • 五分鐘了解書法墨法,最全的都在這裡啦~
    古人有「不知用筆,安知用墨」,「字字巧處在用筆,尤在用墨」,「墨法尤書藝一大關鍵」等論述,正是說明墨法在書藝創作中的重要地位。傳統書論有「墨分五彩之說」,指的是「濃、淡、潤、渴、白」。具體地說:濃欲其活,淡欲其華,潤可取妍,渴能取險,知白守墨。
  • 什麼是書法中的墨法?它和筆法誰更重要?過度運用墨法是今人之病
    比如國畫側重的是墨法,墨分五色其實其實就是墨法在國畫中的應用;而書法側重的是筆法。我沒有說國畫不需要筆法,書法不需要墨法,我只是說側重點不同。如果反過來就不行了,比如書法側重墨法,國畫側重筆法,這就本末倒置了。什麼是書法中的墨法?它和筆法比誰更重要?
  • 書法攻略之第三章,紙法,墨法,章法,第一節,紙法,墨法篇
    其一,可以大量的生產,能夠滿足需求;其二,宣紙的化墨,暈染效果也給人一種很好的藝術之感,能夠為書寫者提供一片廣闊的揮灑天地。但是,我們要有一些常識,並不是所有的宣紙適合寫所有的字體的。事實上,不同的宣紙是適合用來寫不同的書體,包括大小的變化。這裡按照字體,簡略地幫大家捋一下。
  • 《書法問集》561、王鐸的墨法享有盛譽,請問如何理解墨法?
    原來題目:王鐸的墨法在書法史享有盛譽,請問如何理解書法中的「墨法」?我是一人。書法沒有」墨法「,有些書法家已經把墨法是當成了魔法。王鐸近些年名氣很大,但是過譽了。近些年總是有人吹捧日本人多麼喜歡王鐸的字,但是和」墨法「沒有關係。」墨法「是我們國內有些書法家的發明。書法說到底是在寫字,寫的是字,不是在畫畫。我當然知道」墨分五色「,但是這是我們傳統繪畫中的。我們當代有一些中國的書法家,一個勁地想要在書法中提出」墨法「這個詞。
  • 毛筆書法中的墨法原理
    於是藝術家們在創作書畫時,若要追求並達到「筆情」的藝術效果,便出現了種種筆法;要達到「墨趣」的藝術效果,於是又產生了種種「墨法」。在談論墨法之前,我們還必定先得經過一道門檻,就是對於墨的選用。那麼,如何才能選用到一錠好墨呢?這首先得從墨的光色上去加以鑑定,一般說來,墨以紫光為上品,黑光次之,青光再次之,白光為下。
  • 書法中的墨法是什麼?淡墨傷神,濃墨滯筆怎麼破?竅門就這兩個字
    學書法,一般人很重視筆法,而忽視墨法,這是不對的。明代書法家董其昌重視墨法甚至超過筆法。他在《畫禪室隨筆》中說,字之巧處在用筆,尤在用墨。可見,墨法在書法中的重要性。書法中的墨法是什麼?墨法就是墨色在濃淡乾濕枯之間變化,使書法作品表現出「五色」的層次,達到一個「色彩」豐富的藝術效果。墨法在書法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墨淡容易傷神(神採),墨濃容易滯筆(筆毫粘絞在一起)。
  • 繪畫技法研究:中國畫墨法運用
    張一心作品文 / 張一心在寫意中國畫中,筆墨的概念有三個基本因素組成:一是富有特性的毛筆和宣紙;二是筆法和墨法;三是意境。本文就墨法而言之,略述其要。「墨即是色」、「 墨分五色」、「墨分六彩」,「水墨為上」……這是古人對純墨色價值的無以復加的高度認可。以極簡一色表現大千世界,沒有高超的技藝是做不到的。
  • 一文讀懂:如何玩轉「墨法」?
    弘揚傳統文化,傳播書畫藝術 傳播:書法 |國畫|文化 | 藝術| 教育 書法美通過形式要素表達。本文對古人的書法理論與實踐中對墨法的理解和運用梳理,從而闡釋書法墨法與筆法、字形與章法三者的關係,旨在從書法形式美的體系中看墨法的作用。
  • 書法有法:筆法、章法、墨法
    行筆行筆示意圖行筆也有中鋒、側鋒之分,更有帖學、碑學之分。章法宋以前、書法的幅式主要是手卷、手帖。書法創作和理論研究都以點畫和結體為主要對象。宋代以後作品幅式發生變化,開始出現條幅。作品懸掛壁間,全部打開,所有造型元素作為一個整體,同時呈現在觀者面前。遠觀章法,近看點畫,章法最先進入視覺,審美作用特別重要,因此引起書法家的關注。
  • 書法作品是怎麼辯分的,普通人怎麼辨識書法的優劣?標準是什麼?
    往期還有許多精彩內容,點擊左上角名稱觀看往期精彩文章自認為,書法作品沒有優劣之分,只有雅俗之分。那麼,普通人(熱愛書法的人,懂書法的人)如何識別書法作品的(雅與俗)優劣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識別:第一,從書法作品的內容識別。判定一幅書法作品的雅與俗,優與劣,先看書法作品的內容,一幅高雅的書法,其內容須健康向上,且有一定的文化內涵。第二,從筆法上識別。
  • 從張旭、黃庭堅、王鐸、董其昌等人書法作品來看書法中墨法的運用
    書法中的墨法是書法藝術中極為重要的表現手段,書家通過對墨法的濃淡枯溼的變化來營造渲染藝術效果,有時一幅作品中濃墨、淡墨、枯筆交替使用,用這種墨色的自然變化來增加作品的藝術表現力。王鐸可以說是書法史上最擅於用墨之人,歷代的書法家在用墨的變化和手段上均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 率真散逸 樸拙自然 ——程崇正書法作品欣賞
    現任開封市文聯黨組書記,開封市書法家協會主席,河南大學宋文化研究院副院長,河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名城聯誼會常務理事,中國書協會員,《大觀·書畫家》雜誌編委會主任,《民國書法》叢書編委,其書法作品曾赴日本、加拿大、泰國、印尼、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國家和地區交流展出。其大篆,真率散逸;其行楷,樸拙自然。出版有《程崇正書法藝術》和《程崇正楹聯書法集》。
  • 寫書法用簡體字還是繁體字?這個問題為何一直爭論不休?
    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我們大多使用的都是繁體字,因為古人的碑帖墨跡上使用的都是繁體字,簡體字則比較少見,那麼在簡體字已經普及的今天,我們是用簡體字寫書法,還是用繁體字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