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中的墨法是什麼?淡墨傷神,濃墨滯筆怎麼破?竅門就這兩個字

2021-01-21 書法家

學書法,一般人很重視筆法,而忽視墨法,這是不對的。

明代書法家董其昌重視墨法甚至超過筆法。他在《畫禪室隨筆》中說,字之巧處在用筆,尤在用墨。可見,墨法在書法中的重要性。

書法中的墨法是什麼?

墨法就是墨色在濃淡乾濕枯之間變化,使書法作品表現出「五色」的層次,達到一個「色彩」豐富的藝術效果。

墨法在書法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墨淡容易傷神(神採),墨濃容易滯筆(筆毫粘絞在一起)。

墨濃到墨淡變化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墨濃和墨淡這個度很難把握,同樣是濃墨,有人用起來就不會滯筆;同樣是淡墨,有人用起來就不會傷神,反而神採飛揚。

竅門在哪?

清代書法家周星蓮用的竅門就兩個字——墨寬,用墨寬破墨濃墨淡之病。

墨寬的意思是墨飽,引申義就是書寫淋漓酣暢。說白了,墨法問題還是要靠筆法去解決。

筆法淋漓酣暢就能解決墨濃滯筆,墨淡傷神的問題。

董其昌即使用淡墨也不會傷神

詳細說一下。

墨濃滯筆和墨淡傷神現象,實際上就是毛筆的使用方法出了問題,也就筆法出了問題。

墨濃對於初學者可能出現滯筆現象,但對於一個書法高手來說,完全可以通過筆法來化解,同樣墨淡傷神現象也可以通過筆法來化解。

怎樣化解?

其實很簡單,中鋒用筆。讓筆鋒時時處在彈力最大區,即使墨濃也不會出現滯筆現象。

同樣你用淡墨中鋒行筆,筆畫處處「錐畫沙」,即使用淡墨寫出的字也會神採奕奕,怎會出現傷神現象?

濃墨宰相劉墉用濃墨寫小字,也不會滯筆

結束語:

筆法是書法的基礎。雖然董其昌強調墨法重要,但也是在筆法好的前提條件下。

墨法的根本是用來表現筆法的,筆法不好,即使墨不太濃也會出現滯筆現象,墨不太淡也會出現傷神現象。

周星蓮用墨寬的方法來解決,其實還是在用筆法來解決。

筆法是墨法的基礎,重要的話再強調一遍。說一說你的看法。

原創作者:墨蟲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書法中的墨法?它和筆法誰更重要?過度運用墨法是今人之病
    比如國畫側重的是墨法,墨分五色其實其實就是墨法在國畫中的應用;而書法側重的是筆法。我沒有說國畫不需要筆法,書法不需要墨法,我只是說側重點不同。如果反過來就不行了,比如書法側重墨法,國畫側重筆法,這就本末倒置了。什麼是書法中的墨法?它和筆法比誰更重要?
  • 書法中的墨法是個什麼貨色?
    先不管這裡他劃分的依據是什麼,就出處而言,很有問題。這裡要注意到他說的是畫,也就是說他講的墨法是畫中的,適用於繪畫的「墨法」,那麼這就牽扯到一個書畫的問題了,繪畫的技法到底是不適用於書法呢?有人又講:書畫同源,繪畫技巧同樣應該適用於書法。
  • 【龍靈書道】墨法,在書法中為什麼如此重要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龍靈書道」免費學習海量書法視頻 書法美通過形式要素表達。本文對古人的書法理論與實踐中對墨法的理解和運用梳理,從而闡釋書法墨法與筆法、字形與章法三者的關係,旨在從書法形式美的體系中看墨法的作用。
  • 什麼是書法的「墨法」?墨法用得好,書法才有魔力
    真正高妙的書法作品,在各個方面都應該是妙到毫巔的,所以在現有的基礎下,創作者如果能夠加上用墨的技巧,會讓作品有很大的提高。現在的書法高手,一般都是用研墨進行創作,也有很多書法家將研墨結合現成墨汁進行創作的,可以看出他們創作時的講究。在用墨方面,董其昌可謂是高手,他的作品喜用淡墨,營造出淡雅的氣息。
  • 毛筆書法中的墨法原理
    於是藝術家們在創作書畫時,若要追求並達到「筆情」的藝術效果,便出現了種種筆法;要達到「墨趣」的藝術效果,於是又產生了種種「墨法」。在談論墨法之前,我們還必定先得經過一道門檻,就是對於墨的選用。那麼,如何才能選用到一錠好墨呢?這首先得從墨的光色上去加以鑑定,一般說來,墨以紫光為上品,黑光次之,青光再次之,白光為下。
  • 書法之「墨法」詳解,要達到用墨的最高境界,這三點要領悟
    你好,歡迎來到「維知書法」,我們今天來聊聊書法中的墨法。中國書法中,用墨與用筆是緊密地相關在一起的。它們是唇齒相依、缺一不可的孿生子。前面文章我們講了「筆法」、「結體」、「章法」,現在,我們再來探討一下墨法。
  • 書法學習入門——墨法
    書法中,除了有筆法一說,還有墨法的說法,也即對墨的使用方法。筆法與墨法互為依存,相得益彰,正所謂「墨法之少,全從筆出」。「用墨之法,濃欲其活,淡欲其華。活與華,非墨寬不可。」《臨池管見》中接著再提到,「作書時須通開其筆,點入硯池,如篙之點水,使墨從筆尖入,則筆酣而墨飽;揮灑之下,使墨從筆尖出,則墨浥而筆凝。」
  • 看書法大家的墨跡,領悟墨法之妙
    一語道破了用墨之法對於書法的重要程度。誠然,書法對於墨的要求,沒有繪畫那麼高,而且很長一段時間內,書法用墨的技法比較單純。宋代以前,用墨大多以濃墨為主,到蘇軾這裡,他也主張「須湛湛如小兒目睛乃佳」。宋之後,特別是董其昌之後,繪畫上的很多墨法借鑑到書法上,大大的豐富了書法的表現能力。今天我們分為濃墨法、焦墨法、淡墨法、漲墨法,用實際的書法作品,看看各種方法的優劣。
  • 書法用墨九法,掌握墨法也很重要
    在中國藝術中,無論是中國畫還是書法,都十分重視對墨的駕馭,從古今書論中對墨的規定和各種傳世墨跡來看,墨的使用與技巧問題一直是創作者乃至欣賞家、理論家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通過對古代書論中關於用墨內容的考察與欣賞、實踐中對墨法的關注,最為常見的用墨之法大概有如下九種,試作些舉要證明。
  • 淺談:林散之書法中的墨法「一團墨氣眼前來」
    包世臣把書法中的墨法置於和筆法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畫法字法,本於筆,成於墨,則墨法尤書藝一大關鍵己。而林散之最偉大的貢獻就是把繪畫中的墨法運用到草書創作當中,他的草書墨法豐富,酣暢淋漓,意境高遠。他強調:「寫字要有墨法。 濃墨、淡墨、枯墨都要有。」
  • 五分鐘了解書法墨法,最全的都在這裡啦~
    古人有「不知用筆,安知用墨」,「字字巧處在用筆,尤在用墨」,「墨法尤書藝一大關鍵」等論述,正是說明墨法在書藝創作中的重要地位。傳統書論有「墨分五彩之說」,指的是「濃、淡、潤、渴、白」。具體地說:濃欲其活,淡欲其華,潤可取妍,渴能取險,知白守墨。
  • 一文讀懂:如何玩轉「墨法」?
    弘揚傳統文化,傳播書畫藝術 傳播:書法 |國畫|文化 | 藝術| 教育 書法美通過形式要素表達。本文對古人的書法理論與實踐中對墨法的理解和運用梳理,從而闡釋書法墨法與筆法、字形與章法三者的關係,旨在從書法形式美的體系中看墨法的作用。
  • 從張旭、黃庭堅、王鐸、董其昌等人書法作品來看書法中墨法的運用
    書法中的墨法是書法藝術中極為重要的表現手段,書家通過對墨法的濃淡枯溼的變化來營造渲染藝術效果,有時一幅作品中濃墨、淡墨、枯筆交替使用,用這種墨色的自然變化來增加作品的藝術表現力。王鐸可以說是書法史上最擅於用墨之人,歷代的書法家在用墨的變化和手段上均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 《書法問集》561、王鐸的墨法享有盛譽,請問如何理解墨法?
    原來題目:王鐸的墨法在書法史享有盛譽,請問如何理解書法中的「墨法」?我是一人。書法沒有」墨法「,有些書法家已經把墨法是當成了魔法。王鐸近些年名氣很大,但是過譽了。近些年總是有人吹捧日本人多麼喜歡王鐸的字,但是和」墨法「沒有關係。」墨法「是我們國內有些書法家的發明。書法說到底是在寫字,寫的是字,不是在畫畫。我當然知道」墨分五色「,但是這是我們傳統繪畫中的。我們當代有一些中國的書法家,一個勁地想要在書法中提出」墨法「這個詞。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淡墨、潤墨等用法
    本文乃作者圓圓滾滾大寶貝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淡墨的用法:古人作書,很少用淡墨,墨太淡則傷神採。其實淡墨要用得不薄,要富有淡古之韻,的確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謂「淡墨」, 先須將墨磨濃,然後用水衝淡,近代日本人寫大字,有喜用淡墨者,水潰旁沁,衝出筆觸之外,富有韻味。
  • 書法攻略之第三章,紙法,墨法,章法,第一節,紙法,墨法篇
    自王鐸在墨法上動了些腦筋後,後人逐漸加大了墨法的研究力度。其實,早在唐代,孫過庭就在《書譜》裡強調「紙墨相發」,也就是說,至少從那時起,人們就重視墨法了,強調筆,墨,紙相互之間的配合關係。只是到了後來,尤其是當代,專業的書家把墨法當作專業書法創作的必要手段之一了。在當代的「國展」中,行草書,篆隸甚至大楷書法中,那些所謂的「精英」都能把墨法表現的淋漓盡致。
  • 書法作品是怎麼辯分的,普通人怎麼辨識書法的優劣?標準是什麼?
    無論是哪種書體創作出的書法作品,用筆須符合法度。用筆符合法度,書法作品就雅,反之就俗。第三,從字法上識別。雅的書法作品,字的結構布局都有傳統的元素,且結字變化多端,點畫經得起認真推敲,有神韻,有風彩。第四,從章法上識別。雅致的書法作品,章法布局是科學的,合理的,是充分體現意在筆先的。第五,從墨法上識別。
  • 書法有法:筆法、章法、墨法
    所謂中鋒就是漢代蔡邕在《九勢》中所說的:「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中鋒行筆不太容易,它要克服兩個困難首先是不使筆鋒偃臥。這是主張將筆管朝筆畫運行的相反方向傾斜,抬起筆肚,讓筆尖受壓後強力反彈,緊緊咬住紙面逆行,寫出蒼茫渾厚的點畫,這是碑學的中段行筆方法。帖學和碑學的行筆方法不同,表現效果大相逕庭。中鋒行筆時歷代書家的共識,但是漢字書寫時一個連貫的過程,筆鋒在運動過程中會旋轉,不可能始終在線條的中間,這就要求學會調峰,當然通過調峰還能產生不同的效果。
  • 繪畫技法研究:中國畫墨法運用
    張一心作品文 / 張一心在寫意中國畫中,筆墨的概念有三個基本因素組成:一是富有特性的毛筆和宣紙;二是筆法和墨法;三是意境。本文就墨法而言之,略述其要。「墨即是色」、「 墨分五色」、「墨分六彩」,「水墨為上」……這是古人對純墨色價值的無以復加的高度認可。以極簡一色表現大千世界,沒有高超的技藝是做不到的。
  • 如何讓書法創作更上一層?墨法的運用十分關鍵!
    墨色是指刮在刮樣紙上的厚層油墨的顏色,也是書法的一種造型元素。唐代的張彥遠曾在《歷代名畫記》中寫到:「運墨而五色具。」意思是說墨色分為五種,分別為焦、濃、重、淡、清。而對於相同的墨色幹和溼又有著明顯的變化,這就是中國書法以及繪畫用墨的奇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