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有法:筆法、章法、墨法

2020-12-05 書法網

文/一者

書法的表現對象是漢字,經過一點一畫的書寫構成一個漢字,書寫這個過程由一定的方式方法,逐步有了筆法一說。書寫每一個點畫皆有起筆、行筆、和收筆過程,期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筆法建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自楷書產生,由使轉開始有了提按,最能說明筆法問題的是楷書。

筆法的基本理論是姜夔《續書譜》提出的:「故一點一畫,皆有三轉;一波一佛。皆有三折。」即使再短的筆畫都要「三過其筆」起行收,才能寫出俯仰相背。

筆法

1. 起筆

起筆有兩種方式:露鋒起筆或藏鋒起筆。

露鋒起筆例字

露鋒就是鋒穎暴露在筆畫的起訖之處,它承上啟下,連接上一筆的收筆,開啟這一筆的行筆,中間有一個大角度的轉向,它會使筆畫線條產生弧勢,並且使露出的鋒穎略微偏向線條的一邊,又叫側鋒。

露鋒有兩個作用,暗示了上下筆畫的連綿關係,表現出一種運動的態勢。二是視覺效果,點畫的角度尖的外形,給人以強烈的的視覺感受。因此,古人多用露鋒起筆,尤其是唐以前的法書,朱和羹《臨池心解》說:

「王羲之《蘭亭》取妍處時帶側鋒。」

露鋒與藏鋒相比,外形比較單薄和軟弱,初學書法者最容易犯這種毛病。如果想要避免,唯一的方法就是加強勢,加強書寫速度。藏鋒用筆是逆鋒入紙,然後反方向折筆鋪毫,進入行筆,由於筆鋒是圓柱形的,反方向折筆時,頂端輪廓留在紙上的痕跡是圓形的,因此稱作圓筆。圓筆藏鋒具有內斂的造型特徵,表現出一種渾厚含蓄、圓潤豐美的趣味和效果。藏鋒入筆還沉思方筆。橫畫直入筆鋒,豎畫橫入筆鋒,好像要橫截筆畫一樣,由此形成方折的起筆形狀。方筆稜角分明,骨力開張,表現出一種駿利豪爽、氣骨雄強的趣味和效果。

2. 行筆

行筆示意圖

行筆也有中鋒、側鋒之分,更有帖學、碑學之分。所謂中鋒就是漢代蔡邕在《九勢》中所說的:

「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

中鋒行筆不太容易,它要克服兩個困難首先是不使筆鋒偃臥。筆鋒受壓後打開,一進入行筆,就會偏向與運動方向相反的一邊,筆肚接觸紙面,按得越重,筆肚接觸紙面越多,筆鋒的偏側越大,這樣,有很大部分作用力會因為筆鋒的偏側而轉移為與紙面平行的力量,使點畫不能力透紙背,人木三分。董其昌說:

「發筆處便要提得起筆,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傳之語。」

意思是儘量提起筆,讓筆尖在紙上行走,以此保證中鋒,保證點畫的清挺遒勁,這是帖學的中段行筆方法。包世臣《藝舟雙楫》說:

「蓋筆向左迤後稍偃,是筆尖著紙即逆,而毫不得不平鋪紙上矣。石工鐫字,畫右行者,其鋅必向左,驗而實之,則紙猶石也,筆猶鑽也,指猶錘也。……鋒著紙,即宜轉換,於畫下行者,管轉向上,畫上行者,管轉向下;畫左行者,管轉向右。」

這是主張將筆管朝筆畫運行的相反方向傾斜,抬起筆肚,讓筆尖受壓後強力反彈,緊緊咬住紙面逆行,寫出蒼茫渾厚的點畫,這是碑學的中段行筆方法。帖學和碑學的行筆方法不同,表現效果大相逕庭。中鋒行筆時歷代書家的共識,但是漢字書寫時一個連貫的過程,筆鋒在運動過程中會旋轉,不可能始終在線條的中間,這就要求學會調峰,當然通過調峰還能產生不同的效果。

3. 收筆

收筆比較

收筆的方法與起筆相同,都是增加與線條運動方向成傾斜、垂直和逆向的動作。目的也相同,都是一方面豐富形的變化,使三角形、方形、圓形交相輝映。不同的收筆方法會產生強烈的視覺效果,如上圖,馮承素摹王羲之《蘭亭序》用側鋒的方法收筆(圖左),「足」字末筆往下側鋒,「矣」字末筆往下側鋒後回收,「其」字和「不」字的末筆往上側鋒,「欣」字的末筆往上側鋒後又往下側鋒,這些側鋒都極大地豐富了點畫的造型變化,同時使勢的方向變幻莫測,帖學的韻味就來自這種細節表現。顏真卿《爭座位帖》(圖右),用中鋒圓筆的方法收筆,「其」字末筆、「志」字斜鉤、「聞」字豎鉤等,都是反方向用力回頂之後再出鋒的,不僅頂直了筆鋒,而且蓄集了強大的勢能,忽然爆發,拔山舉鼎,與「二王」的韻味截然不同,表現出種雄肆的氣概。

章法

宋以前、書法的幅式主要是手卷、手帖。書法創作和理論研究都以點畫和結體為主要對象。

宋代以後作品幅式發生變化,開始出現條幅。作品懸掛壁間,全部打開,所有造型元素作為一個整體,同時呈現在觀者面前。遠觀章法,近看點畫,章法最先進入視覺,審美作用特別重要,因此引起書法家的關注。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說:

「古人論書,以章法為一大事。」

積畫成字,積字成行,積行成篇,一件書法作品由許多不同的點畫和單字所組成,這些點畫和單字都有相對的獨立性,怎樣將它們組合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並且賦予這個整體以各種藝術魅力,是章法所要關注和表現的問題。

再,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必會有空白,因此留白在書法審美也至關重要,笪重光《書筏》說:

「精美出於揮毫,巧妙在於布白。」

包世臣《藝舟雙楫》引鄧石如云:

「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

章法是一種組合形式。但是必須強調,隨著書法藝術的發展,這種組合的內容也應當有所發展,章法不僅指筆墨,而且還包括留白,是作品中所有造型元素的組合形式。

墨法

空間的模式變化:楊維楨《真鏡菴募緣疏

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說:

「字之巧處在用筆,成在用墨」

展廳書法

我們知道,對比反差越小視覺效果平和,對比反差越大視覺效果越強烈,一幅書法作品不同的墨法,包括濃、淡、幹、溼,飛白等等,無疑增強視覺效果,今天書法畢竟是懸掛在展館或廳堂,遠看其勢,近看其質,還必須考慮視覺效果。

相關焦點

  • 【龍靈書道】墨法,在書法中為什麼如此重要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龍靈書道」免費學習海量書法視頻 書法美通過形式要素表達。本文對古人的書法理論與實踐中對墨法的理解和運用梳理,從而闡釋書法墨法與筆法、字形與章法三者的關係,旨在從書法形式美的體系中看墨法的作用。
  • 書法攻略之第三章,紙法,墨法,章法,第一節,紙法,墨法篇
    第三章紙法、墨法、章法第一節 紙法、墨法本章內容不多,但同樣也很重要。很多人以為,拿起毛筆寫字,就得用宣紙。然而,宣紙在唐朝時才出現。自王鐸在墨法上動了些腦筋後,後人逐漸加大了墨法的研究力度。其實,早在唐代,孫過庭就在《書譜》裡強調「紙墨相發」,也就是說,至少從那時起,人們就重視墨法了,強調筆,墨,紙相互之間的配合關係。只是到了後來,尤其是當代,專業的書家把墨法當作專業書法創作的必要手段之一了。在當代的「國展」中,行草書,篆隸甚至大楷書法中,那些所謂的「精英」都能把墨法表現的淋漓盡致。
  • 什麼是書法中的墨法?它和筆法誰更重要?過度運用墨法是今人之病
    比如國畫側重的是墨法,墨分五色其實其實就是墨法在國畫中的應用;而書法側重的是筆法。我沒有說國畫不需要筆法,書法不需要墨法,我只是說側重點不同。如果反過來就不行了,比如書法側重墨法,國畫側重筆法,這就本末倒置了。什麼是書法中的墨法?它和筆法比誰更重要?
  • 墨法關乎筆法、章法與結字,如何用墨才有意境?歐陽詢早就有言
    墨法乃書法技法中的重要組成,亦稱「血法」,前人謂墨為字之血,所以有此一說。包世臣《藝舟雙輯》中認為:「畫法、字法,本於筆,成於墨,則墨法尤書藝一大關鍵已。」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則強調:「字之巧處在用筆,尤在用墨。」
  • 一文讀懂:如何玩轉「墨法」?
    弘揚傳統文化,傳播書畫藝術 傳播:書法 |國畫|文化 | 藝術| 教育 書法美通過形式要素表達。本文對古人的書法理論與實踐中對墨法的理解和運用梳理,從而闡釋書法墨法與筆法、字形與章法三者的關係,旨在從書法形式美的體系中看墨法的作用。
  • 什麼是書法的「墨法」?墨法用得好,書法才有魔力
    好的書法作品,不僅僅體現在用筆、章法等方面,用墨也是很關鍵的一個因素。古人在創作書法作品時,都是用墨塊研墨,墨和水的比例全憑個人喜好及經驗,所以每個人用墨的效果有很大差別。現代人大多使用現成的墨汁,雖然簡單便捷了,但也讓人在用墨上少了很多創造力。
  • 書法中的墨法是個什麼貨色?
    最近我看很多網友在討論書法的時候都在講筆法、結構、章法,我覺得這三部分確實值得一講,但是有人就說我們還不能忘記一個東西,那就是墨法。關於墨法,乍聽上去,似乎有些道理,畢竟書法都有筆法,為什麼不能有墨法呢?但是如果細細推敲,這裡面大有問題。
  • 書法學習入門——墨法
    書法中,除了有筆法一說,還有墨法的說法,也即對墨的使用方法。筆法與墨法互為依存,相得益彰,正所謂「墨法之少,全從筆出」。「用墨之法,濃欲其活,淡欲其華。活與華,非墨寬不可。」《臨池管見》中接著再提到,「作書時須通開其筆,點入硯池,如篙之點水,使墨從筆尖入,則筆酣而墨飽;揮灑之下,使墨從筆尖出,則墨浥而筆凝。」
  • 書法中的墨法是什麼?淡墨傷神,濃墨滯筆怎麼破?竅門就這兩個字
    學書法,一般人很重視筆法,而忽視墨法,這是不對的。明代書法家董其昌重視墨法甚至超過筆法。他在《畫禪室隨筆》中說,字之巧處在用筆,尤在用墨。可見,墨法在書法中的重要性。書法中的墨法是什麼?墨法就是墨色在濃淡乾濕枯之間變化,使書法作品表現出「五色」的層次,達到一個「色彩」豐富的藝術效果。墨法在書法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墨淡容易傷神(神採),墨濃容易滯筆(筆毫粘絞在一起)。
  • 書法之「墨法」詳解,要達到用墨的最高境界,這三點要領悟
    你好,歡迎來到「維知書法」,我們今天來聊聊書法中的墨法。中國書法中,用墨與用筆是緊密地相關在一起的。它們是唇齒相依、缺一不可的孿生子。前面文章我們講了「筆法」、「結體」、「章法」,現在,我們再來探討一下墨法。
  • 書法作品是怎麼辯分的,普通人怎麼辨識書法的優劣?標準是什麼?
    往期還有許多精彩內容,點擊左上角名稱觀看往期精彩文章自認為,書法作品沒有優劣之分,只有雅俗之分。那麼,普通人(熱愛書法的人,懂書法的人)如何識別書法作品的(雅與俗)優劣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識別:第一,從書法作品的內容識別。判定一幅書法作品的雅與俗,優與劣,先看書法作品的內容,一幅高雅的書法,其內容須健康向上,且有一定的文化內涵。第二,從筆法上識別。
  • 淺談:林散之書法中的墨法「一團墨氣眼前來」
    包世臣把書法中的墨法置於和筆法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畫法字法,本於筆,成於墨,則墨法尤書藝一大關鍵己。而林散之最偉大的貢獻就是把繪畫中的墨法運用到草書創作當中,他的草書墨法豐富,酣暢淋漓,意境高遠。他強調:「寫字要有墨法。 濃墨、淡墨、枯墨都要有。」
  • 《書法問集》561、王鐸的墨法享有盛譽,請問如何理解墨法?
    原來題目:王鐸的墨法在書法史享有盛譽,請問如何理解書法中的「墨法」?我是一人。書法沒有」墨法「,有些書法家已經把墨法是當成了魔法。王鐸近些年名氣很大,但是過譽了。近些年總是有人吹捧日本人多麼喜歡王鐸的字,但是和」墨法「沒有關係。」墨法「是我們國內有些書法家的發明。書法說到底是在寫字,寫的是字,不是在畫畫。我當然知道」墨分五色「,但是這是我們傳統繪畫中的。我們當代有一些中國的書法家,一個勁地想要在書法中提出」墨法「這個詞。
  • 毛筆書法中的墨法原理
    於是藝術家們在創作書畫時,若要追求並達到「筆情」的藝術效果,便出現了種種筆法;要達到「墨趣」的藝術效果,於是又產生了種種「墨法」。在談論墨法之前,我們還必定先得經過一道門檻,就是對於墨的選用。那麼,如何才能選用到一錠好墨呢?這首先得從墨的光色上去加以鑑定,一般說來,墨以紫光為上品,黑光次之,青光再次之,白光為下。
  • 天性豪邁,筆法如刀,章法嚴明,書協大師:欒金廣書法作品賞析
    正如他的家鄉黑龍江一樣,北方人性格中與生俱來的豪爽,也在他的書法作品中體現的淋漓盡致。欒金廣老師的書法作品多以魏碑取勝,初光大氣,天性豪邁,章法嚴明,筆法如刀!下面我們來欣賞欒金廣的書法作品:在獎項方面,欒金廣先生不是一等獎就是二等獎,總是能拔得頭籌:全國第十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獎)皖北煤電杯全國書法大展(一等獎)贛粵高速杯全國書法大展(一等獎)冼夫人獎全國書法大展(二等獎)紀念傅山誕辰400周年全國書法大展(二等獎)紀念紅軍長徵勝利70周年全國書法大展
  • 書法用墨九法,掌握墨法也很重要
    在中國藝術中,無論是中國畫還是書法,都十分重視對墨的駕馭,從古今書論中對墨的規定和各種傳世墨跡來看,墨的使用與技巧問題一直是創作者乃至欣賞家、理論家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通過對古代書論中關於用墨內容的考察與欣賞、實踐中對墨法的關注,最為常見的用墨之法大概有如下九種,試作些舉要證明。
  • 筆法固然重要,缺少了結構不成書法!學會這6種結字法寫出精品
    在中國書法理論史上,強調書法用筆重要性非趙孟莫屬,原話是:「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他強調的是「用筆千古不易」,成為後世書法研究者研究筆法的重要理論參考。構成書法藝術最基本的元素是漢字,漢字是由一點一畫按一定結構組合在一起。相對點畫而言,結體是一種組合,一個整體;相對章法而言,它又是一種元素,一個局部。當它作為整體時,要求統一、平衡和完整;當它作為局部時,要求不同、不平衡和不完整。書法藝術是綜合藝術,最基本的還是漢字的書寫,筆法屬於書寫,而結體屬於結構,沒有結體就沒有漢字,因此筆法重要,結體同樣重要。
  • 怎麼寫好書法?胡抗美書法觀摩活動在珠海北山舉行
    南都訊 11月30日,珠海北山兩百年宋晉古宅不礙雲山翰墨飄香,《墨舞|胡抗美書法作品觀摩活動》在這裡拉開帷幕。著名書法家胡抗美與粵港澳大灣區書協會員、港澳等地書法愛好者共聚一堂,感受書法的藝境之美。作為活動主辦方,珠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馬融表示,胡抗美先生的書法,篆、隸、楷、行、草諸體皆備,為當今公認的狂草大家。
  • 率真散逸 樸拙自然 ——程崇正書法作品欣賞
    現任開封市文聯黨組書記,開封市書法家協會主席,河南大學宋文化研究院副院長,河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名城聯誼會常務理事,中國書協會員,《大觀·書畫家》雜誌編委會主任,《民國書法》叢書編委,其書法作品曾赴日本、加拿大、泰國、印尼、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國家和地區交流展出。其大篆,真率散逸;其行楷,樸拙自然。出版有《程崇正書法藝術》和《程崇正楹聯書法集》。
  • 畫花卉,要通曉這「八法」!
    一幅作品,無論篇幅如何,所畫內容必須分清主次,有虛有實,有疏有密、有陰陽向背。構圖不宜頂天立地,太滿或散碎,給人繁悶窒息之感,不符合大眾審美習慣。按照一般的構圖程式,畫花卉宜左一右二,或上奇下偶,給人自然、穩重之感,布置得法,則密的地方不嫌滿,疏的地方不嫌稀。畫之總勢得當,那麼一花一葉也必得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