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婷婷)今天(11月27日),新中國第一位郵票總設計師、郵票設計家邵柏林作品展在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展出《庚申年》(1980年)整版猴票、猴票原稿、《曾侯乙編鐘》小型張等重量級展品。
除了重量級展品,本次展覽還聚焦郵票背後的故事。邵柏林在設計《曾侯乙編鐘》小型張時,開創性地將微型唱片收入郵折中,這張微型唱片收錄的是有2400多年歷史的曾侯乙編鐘演奏的古曲《竹枝詞》。這套編鐘面世後僅有三次演出,這張碟片的灌錄正是其中一次。展覽期間,觀眾將能聆聽到這首古曲。
邵柏林介紹《庚申年》猴票背後的故事。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邵柏林在擔任郵票發行局總設計師期間,邀約眾多藝術大家操刀郵票設計,令當時的郵票百花齊放、精品頻出。本次展覽也將展出邵柏林約稿的精品郵票作品,同時展出他的110餘幅攝影作品。
為紀念本次展覽的舉辦,中國集郵總公司限量發行紀念封一枚,北京郵政將進行現場銷售。據悉,本次展覽為期一個月,自本月27日至12月27日。
■對話邵柏林:《庚申年》猴票首日封靈感來自日全食
邵柏林是新中國第一位郵票總設計師,從事郵票設計工作近30年,創作設計了23套、共103枚郵票,許多都是載入史冊的郵票精品。新京報記者對話邵柏林,了解這些精品郵票設計背後的故事。
與黃永玉約畫貓頭鷹,獲製作生肖郵票建議
新京報:你設計的《庚申年》猴票是眾多經典郵票之一,黃永玉先生繪畫了這幅猴票。請介紹一下你和黃先生之間的故事。
邵柏林:猴票現在非常受歡迎,1980年發行時它才8分錢一枚。我為什麼請黃永玉先生畫這猴呢?其實我跟黃先生不是普通的約稿關係,我跟他認識有60多年了。1979年元旦,我去看望黃永玉,當時我想約他畫一幅貓頭鷹,印刷成郵票,但他建議畫十二生肖。我覺得這個主意太好了!
當年1月9日,我就拿到了黃先生畫的這幅猴票畫稿。拿著畫稿後,我回到單位,把黃先生畫十二生肖郵票的建議跟單位領導說了,領導也很支持這個想法。就這樣,猴票得以印刷。
新京報:當時你還設計了一幅庚申年的首日封。你的創作想法是什麼?
邵柏林:黃永玉先生畫了一隻挺精彩的猴,我就想這首日封畫什麼好呢?我覺得不能再畫猴了。正當我苦思苦想時,看到媒體報導說,庚申年正月初一,在亞洲、非洲一個狹長地帶將發生日全食,這一下子啟發了我,所以,我就畫了這幅太陽。
中國集郵總公司為此次展覽發行紀念封一枚,邵柏林在紀念封上簽名。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郵折中的唱片錄製於凌晨兩點
新京報:在設計《曾侯乙編鐘》小型張時,你開創性地將微型唱片收入到郵折之中。請介紹一下設計經歷。
邵柏林:曾侯乙編鐘是稀世珍寶,面世後僅有三次演出,這張碟片的灌錄正是其中一次。
當時,編鐘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館,我去的時候編鐘靠牆陳列,前面是玻璃幕牆,通道很窄,我只能拍局部。後經湖北省委決定,為發行郵票將整個編鐘全部移至指定位置拍攝。
為了拍好編鐘,我邀請了當時故宮博物院首席攝影師胡錘先生和我同赴湖北拍攝。此外,我還想灌制一張編鐘的錄音唱片放在郵票裡。
剛開始我們想得挺簡單,一切就緒就開始錄吧?沒想到,當時正是夏天,博物館旁邊是湖,湖邊都是蛤蟆、青蛙,呱呱直叫,我們一直等到凌晨兩點,這蛤蟆、青蛙終於不叫了,才開始錄製。
錄完後一個棘手的問題又出現了。以前的黑膠唱片很大,大概有四五十釐米,怎麼才能做成小唱片,放進郵折呢?我們先找到北京的唱片公司,被一下子回絕了。我們不甘心,又找到上海唱片公司,經過專家的苦心鑽研,才最終完成。
1956年發行的《天安門放光芒》郵票和1957年補發的《天安門放光芒》郵票同櫃展示。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郵票一定要做成藝術精品
新京報:你在任職郵票發行總設計師期間,堅持「敞開大門做設計」,張仃、葉淺予、李可染、吳作人等大師都曾參與郵票繪畫。你認為,這一舉措起到了什麼作用?
邵柏林:被任命為總設計師,我覺得我不是去做官的,而是要幹事業,把中國郵票整體的藝術水平提高上去,是我的職責。
當時我決定要「敞開大門做設計」,面向全國把最優秀的畫家組織起來,參加郵票設計。
社會上的郵票投稿來了,誰說了算?我們組織了一個郵票投稿評審委員會,這裡有張仃先生、華君武先生、周令釗先生、黃永玉先生等。投稿來了後,我們將這些作品進行編號,而不是署名,然後請這些專家來評審。這個辦法讓我國的郵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新京報:如今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是,郵票不像以前那樣受關注了,尤其是年輕人對郵票的熱愛遠不如以前。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邵柏林:現在年輕人獲取信息的渠道多了,欣賞、放鬆的渠道也多了。所以我認為,郵票一定要在技術上做到一流,做成藝術上的精品,這樣才能屹立在歷史長河中。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攝影記者 李木易
編輯 白爽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