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發行《港珠澳大橋》郵票!方寸間展示國家記憶

2021-01-11 大洋網

資料圖:港珠澳大橋青州航道橋。 中新社記者陳驥旻攝

中新網10月30日電 港珠澳大橋通車運營近一周時間,令三地的市民都感受到了大橋的舒適和便捷。為了紀念大橋啟用,中國郵政、香港郵政和澳門郵電在30日共同發行《港珠澳大橋》紀念郵票。

《港珠澳大橋》紀念郵票小全張 圖片來源:中國郵政網站

大橋的風採相信很多市民近期都已經領略過了,為其發行的紀念郵票同樣非常精美大氣,更何況還有著如此重要的紀念意義。因此不論是否是集郵迷,應該都會喜歡上這套郵票的。

同樣是展現大橋的特徵,三地的郵票設計者各自是如何進行表達的呢?讓我們大家一起來看看。

中國郵政:格調凸顯恢弘大氣 畫面整體令人耳目一新

中國郵政發行的一套三枚紀念郵票,其圖案名稱分別為:青州橋、東人工島和海底隧道。這套郵票由史淵設計,他曾設計《中國高速鐵路》《中國古鎮(一)》《中國船舶工業》《瘦西湖》《劉海粟作品選》等多套郵票。

《港珠澳大橋》紀念郵票青州橋 圖片來源:中國郵政網站

郵票第一圖展現了橋結構的代表——青州橋,青州橋橋體上的「中國結」造型與畫面前景的三地地標性建築(香港會展中心、珠海大劇院、澳門大三巴牌坊)形成呼應,寓意三地緊密相連。

《港珠澳大橋》紀念郵票東人工島 圖片來源:中國郵政網站

第二圖展現了東人工島,東人工島是可以駐足欣賞白海豚和遠眺美景的多功能人工島。大橋在建設過程中注重環境保護,為中華白海豚營造了良好的生存環境,畫面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港珠澳大橋》紀念郵票海底隧道 圖片來源:中國郵政網站

第三圖展現了大橋中創多項世界之最的海底隧道。在畫面背景中,展現了東、西人工島和海底隧道上方航道的全貌。

據史淵介紹,這套郵票在總體面貌上追求一種恢弘大氣的格調,三枚郵票分別以紅、黃、藍為基本色調,統一中追求變化,給人一種磅礴的視覺體驗,畫面整體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香港郵政:以大橋名稱為設計重點 線條充滿現代感

香港郵政發行的則是一套特別郵票,其中包括一套四枚郵票及一枚郵票小型張。這套郵票由藝術家陳伸及其女兒陳彥設計。

《港珠澳大橋》特別郵票一套四枚 圖片來源:香港郵政網站

一套四枚郵票以港珠澳大橋的中英文名稱為設計重點,分別印上代表香港的H和「港」字、代表珠海的Z和「珠」字、代表澳門的M和「澳」字,以及表達「大橋」之意的B和「橋」字。這些字母和文字與背景的線條圖案交織成細密網絡,象徵公路網絡緊密連貫,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內各地融合。

《港珠澳大橋》特別郵票小型張 圖片來源:香港郵政網站

郵票小型張同樣利用背景的線條代表公路網絡,寓意大橋為社會注入新動力,令粵港澳三地的發展大放異彩。

《港珠澳大橋》特別郵票郵折 圖片來源:香港郵政網站

香港郵政發行的特別郵票郵折,內含一套四枚郵票及一枚郵票小型張。

《港珠澳大橋》特別郵票首日封 圖片來源:香港郵政網站

此外,特別郵票首日封23日在香港各大郵局發售,吸引不少市民前去購買。

澳門郵電:花朵象徵三地連成一體 溫馨又具親和力

澳門郵電本次發行的紀念郵票包括一套三枚郵票及一枚小型張,郵票的圖案及資料單張的文本均由澳門郵電局設計及撰寫。

《港珠澳大橋》紀念郵票一套三枚 圖片來源:澳門郵電網站

一套三枚郵票同樣採用橋、島、隧來分別展現大橋的特色。

《港珠澳大橋》紀念郵票小型張 圖片來源:澳門郵電網站

而小型張展示了青州橋「中國結」造型橋塔的標誌性景觀,並襯以洋紫荊、簕杜鵑、蓮花,分別代表香港、珠海和澳門,象徵港珠澳三地連成一體。

《港珠澳大橋》紀念郵票資料單張 圖片來源:澳門郵電網站

澳門郵電發行的紀念郵票資料單張,發行數量為5000張。

用方寸間的精彩來記錄歷史性的時刻

《港珠澳大橋》紀念郵票小全張郵折 圖片來源:香港郵政網站

此外,三地郵政在30日共同發行一款聯合紀念郵折,內附一張小全張,小全張的設計者同樣是史淵。小全張內含三地郵政的郵票各三枚。

香港郵政高級經理(集郵推廣)李振宇表示,港珠澳大橋是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聯合完成的重要基礎建設,意義重大。為紀念港珠澳大橋通車,記錄這一歷史性時刻,特發行的這套郵票。李振宇稱,人們非常關注這套郵票的發行,首日封和郵票的預訂情況十分理想。無論是個人、公司還是郵商,訂購熱情都很高漲。

有香港的集郵愛好者一口氣購買了160個首日封,她稱在得知大橋要開通後,便數次來郵局詢問首日封的發行日期如今終於買到,非常開心。她認為此次發行的首日封與郵票意義非凡,因為大橋通車象徵著香港、澳門及珠海三地生活上的互通。

資料圖:航拍鏡頭下的港珠澳大橋秋日美景。Vincent Chan攝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紀念,記錄,展現,這正是這套郵票發行的意義之所在。

其實早在這套紀念郵票設計之初,國家郵政局副局長趙曉光就指出,港珠澳大橋是我國交通建設領域的國家名片,而郵票作為方寸間展示國家記憶的載體,將運用色彩和構圖,通過最好的形式展現港珠澳大橋這一超級工程。

趙曉光要求,三地在郵票設計時要注意做到主題突出鮮明,集中反映大橋的浩大和宏偉,突出大橋的標誌性特徵。同時要融合有代表性和衝擊力的三地元素,凸顯大橋「一國兩制」框架下連接三地的特點。

趙曉光建議,三地的紀念郵票在形式上既要有各自特點,又要考慮整體的系統性和協調性,保持風格一致。

很顯然,三地郵政的設計者們達到了要求,不僅為我們展現出一套精美絕倫的作品,更是用如此別致的方式來記錄港珠澳大橋通車的歷史性時刻。(魏巍)

相關焦點

  • 科技歷程的「方寸印記」
    《港珠澳大橋》紀念郵票  圖片由作者提供  桂下漫筆  今冬, 中國郵政發行了一組新郵票,圖案分別為:「嫦娥四號」「體細胞克隆猴」「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回顧往昔,我國曾多次發行科技成就題材郵票,方寸之間記錄了科技事業的變革與騰飛,以及從學習模仿到自主研發的輝煌歷程。  最早反映我國科技建設成就的郵票,是1958年發行的《我國第一個原子反應堆和回旋加速器》特種郵票一套2枚。其中一張郵票畫面是一座正在運行的、龐大的重水型反應堆。郵票的左下角,活動著的穿白色工作服的科技人員,既襯託出原子反應堆的高大、雄偉,也給畫面增添了動感。
  • 地評線|港珠澳大橋,一座同心、自信、復興橋
    一橋連通三地,天塹變為通途!港珠澳大橋開通意義非凡,這座同心橋、自信橋 、復興橋不僅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重要作用,也為華夏兒女共圓夢創造更多機遇。這是一座順應民心的「同心橋」。伶仃洋上造橋,是發展所需、民心所向。「一國兩制三地」經濟所需。
  • 港珠澳大橋通關攻略(通關口岸通關手續時間)
    3.1 口岸通關模式  三地口岸採用「三地三檢」的通關模式,其中珠澳之間採取「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創新模式。  注 :  (1)合作自助通道 : 三道匣門、界線分明的新式自助過關通道。  3.2 口岸通關時間  三地口岸均實行 24 小時通關。其中連接珠海公路口岸及澳門口岸的珠澳大堂於 22:00 至次日 08:00  會臨時關閉 ( 適時作出評估及調整 ),而澳門口岸港澳大堂及出入境車道維持 24 小時開放。
  • 《港珠澳大橋》新書發布 - 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
    港珠澳大橋是當今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被英國《衛報》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2017年六七月間,電視紀錄片《港珠澳大橋》先後在中央電視臺和中國國際電視臺播出,以國際視角解密大橋為何能成為21世紀的「超級工程」,受到國內外高度評價。不久,美國Discovery探索頻道也同版進行了播出。
  •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唯一項目 一橋連三地!
    項目十大優勢1、【超級奇蹟】港珠澳大橋,1269億世界工程奇蹟,全國唯一陸路相連港澳的橋隧工程,緊密連接兩岸三地。港珠澳半小時生活圈核心樞紐,5分鐘到達珠海市中心,10分鐘到澳門,30分鐘到香港。2、【超級戰略】國家戰略,兩岸三地,一國兩制,深度整合大灣區資源,匯集高端人才,推進大灣區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高水平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新平臺。3、【超級門戶】港珠澳口岸島作為世界最大口岸,一年累計84.45億美元進出口,覆蓋全國26省,1500億政府紅利加持,能級全面超越橫琴。
  •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怎麼防止被水淹?
    作為鐵路工程師,我對港珠澳大橋一直比較關注,還寫過相關科普文章,港珠澳大橋有三個核心關鍵的工程,其一就是跨海大橋,其二就是跨海隧道,其三就是銜接隧道和大橋的人工島,這三個超級工程合在一起,鑄造了港珠澳跨海大橋這個舉世無雙的超級大工程,也證明了我國工程建造技術已經在世界上遙遙領先
  • 世茂 港珠澳口岸城!港珠澳大橋人工島上唯一可開發可售的項目!佔據千億橋頭堡港珠澳口岸!
    港珠澳大橋橋頭堡兩大酒店集群佔位:香港東湧世茂福朋喜來登酒店和珠澳口岸島的世茂喜達旗下凡象,茂御,茂御居,睿選星級酒店。作為港珠澳合作創新(珠海)中心匯集兩岸三地高端人才。北側正對珠海拱北及吉大高端居住區,南側為澳門本島,東側為港珠澳大橋及珠江口遠眺香港大嶼山。
  • 【新中國的第一】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
    原標題:【新中國的第一】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  2018年底,經過6年籌備、9年建設,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這一超級工程集橋梁、隧道和人工島於一體,其建設難度之大,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它的建成,不僅標誌著中國從橋梁大國走向橋梁強國,也意味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式駛入快車道。
  • 世界史上最貴的大橋,港珠澳大橋厲害之處在哪?
    D、2019年12月10日,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工程榮獲「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E、2020年8月,港珠澳大橋榮獲「2020年國際橋梁大會(IBC)超級工程獎」。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裡程最長、沉管隧道最長、壽命最長、鋼結構最大、施工難度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科學專利和投資金額最多的跨海大橋;大橋工程的技術及設備規模創造了多項世界記錄。
  • 港珠澳大橋將啟動東人工島旅遊開發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廣州6月13日電記者從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了解到,12日至13日期間,大橋管理部門正在對東人工島旅遊及配套設施開發總體策劃及概念設計工作進行評標,並將於近期公布中標團隊。這也標誌著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的旅遊開發提上了日程。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基礎設施,港珠澳大橋自去年10月通車運營至今,已成為境內外遊客熱門「打卡」目的地。據港珠澳大橋邊檢站統計,截至本月6日,驗放出入境旅客已突破1000萬人次。在珠海經港珠澳大橋過關前往香港,成為不少遊客的新選擇。有遊客表示,正是為了能一睹港珠澳大橋的真容,才選擇這樣的方式出行。
  • 港珠澳大橋有海底隧道嗎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如何建成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 全長6.7公裡 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國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海底部分約5664米,由33節巨型沉管和1個合龍段最終接頭組成,最大安裝水深超過40米。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概述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迎來了全線貫通的歷史時刻!
  • 港珠澳大橋:「中國製造」撐起超級工程「世界之最」
    這是世界上最長的鋼結構橋梁,僅主梁鋼板用量就達到42萬噸,相當於建60座艾菲爾鐵塔的重量……  港珠澳大橋——橫空出世,橫跨伶仃洋海域。這是「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世界級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 ——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港珠澳大橋建設紀實
    交通強國一定要有超級工程,它能夠代表這個國家交通行業的能力,向世界展現國家的綜合實力。港珠澳大橋憑藉其自身擎天鎮海的宏偉氣勢,橫亙在港珠澳三地之間,暢通了三地間交流往來,順應了「一國兩制」下民心民意,更契合了國家戰略發展的格局脈絡。在聚光燈下這座超級工程,已然是榮耀滿身,但同樣不能被忽視的,是公規院港珠澳大橋建設團隊的智慧和汗水。
  •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是如何修建的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是如何修建的.   連接香港、珠海、澳門三地,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跨海大橋正式通車的消息刷爆了整個網際網路,這項偉大的工程讓舉國沸騰,讓世界矚目。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今日貫通:「海底呼吸順暢」
    跨海大橋創「世界奇蹟」「一橋飛架三地,大海變通途」,這個港珠澳三地人民共同的夢想不久就要實現了。今天,世界最長海底隧道貫通,標誌著港珠澳大橋主體實現全線貫通。然而,這個夢想從提出到即將實現,三地人民足足等了34年。早在1983年,香港商人胡應湘率先提出了興建連接香港與珠海跨境跨海大橋的大膽方案。
  • 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了!看《人民畫報》上的超級工程
    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儀式並宣布大橋正式開通。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公裡,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核心部件用了24萬噸河北鋼
    港珠澳大橋橋梁基礎使用的高強鋼全部來自河鋼(資料圖)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記者當天從有關部門獲悉,這座我國建設史上又一裡程碑、世界最長跨海大橋不乏「河北元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用於海底隧道、橋梁基礎、鋼箱梁承重等核心部件的24萬噸高強鋼,它們全部來自河鋼。
  • 揭秘港珠澳大橋重要的紐帶——東西人工島
    揭秘港珠澳大橋重要的紐帶——東西人工島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8年10月26日 16:07 A-A+   港珠澳大橋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被英國《衛報》評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線路全長55公裡、使用壽命120年、可抗颱風16級、主梁鋼板42萬噸、橋墩224個。  這些數據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了吧?現在,我們要揭秘的是連接港珠澳大橋的至關重要的紐帶——東西人工島,這也被譽為世界人工島建造史上的奇蹟。
  • 我國或將建造第二個港珠澳大橋?投資近千億,西方國家:不相信
    一、港珠澳大橋港珠澳大橋就是一座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足以在我國的橋梁建築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筆,其建設難度之高,建設價格之高,都令人震撼。這座大橋的落成增強了不同地區之間的聯繫,也促進了多個地區的經濟發展。而我國或將建造第二個港珠澳大橋?投資近千億,西方國家:不敢相信。
  • 港珠澳大橋白海豚島入選央視春晚分會場
    本次粵港澳大灣區分會場取景港珠澳大橋白海豚島,將融合大灣區人文精神和文化特色,展示大灣區發展成果,呈現流光溢彩的灣區城市群像,描繪出粵港澳三地共迎新春、大灣區同創未來的盛世圖景,充分彰顯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