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靜閱湖,ID:JYH20161216】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我的好朋友
汪珊宇
人生中,每個人都有自己心目中喜歡的對象,而那個人可能是親切的老師,也可能是幽默的同學,我最喜歡的就是我的朋友。我的朋友,倒是有很多,好朋友也不少,但可以讓我沒有顧慮的,隨心隨意的,類似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朋友可真不多!
她是我在這個新學校認識的第一個人,也是第一個朋友。第一次走進這個學校的時候就覺得有點丟人,因為我以前的好朋友都基本上考上了高中,沒考上的也復讀了。心裡莫名就有了虛榮心,就覺得丟人,可是我小姨說,跟你在一個學校的人水平都差不多,只要你好好努力,比別人用功就有可能超過別人,以後才有更多選擇。
剛到這個學校誰都不認識,我對陌生人就有一點膽小,不敢跟別人講話,就會有一點尷尬,去哪裡都是一個人,心情就會失落,很想以前初中的時候,去哪裡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好朋友陪著,越想心情就越失落。我覺得我要改變,不能因為好面子不去結交新的朋友,所以我就鼓足勇氣跟認識的第一個人講了話,問她以後可不可以在一起吃飯,她也是那種比較內向的人,不喜歡跟陌生人,假如混熟就會變得很開放,話也會變得很多,還會很搞笑。
她是一位長著小麥膚色,帶著一副金色眼鏡,讓人有莫名的錯覺像個有學問的人。我開玩笑說她長得有點像格格巫,她很開朗,也很穩重,和我衝動的性格正好互補。她的想像力很豐富,雖然沒有我的腦洞大開,但她是為數不多的,可以在我發精神時跟上我那腦洞大開思維的。我們很喜歡和對方鬥嘴,有時可以因為一個簡單而無聊的話題爭論得面紅耳赤。哈哈,那種感覺,就像遇見了旗鼓相當的對手,讓人情不自禁地產生一種一定要和她一決高下的衝動,又好像遇見了知音,讓人忍不住把心裡的喜怒哀樂都和她分享。
有時,我真羨慕她的穩重。她可以在別人急得火燒眉毛,不知所措時,依然不急不慢地按照自己的速度來,絲毫不受影響,這正是我不具有的,也是我一直想具有的。她還有點毒舌,有時候說的就能給我氣死了,可是第二天就又好了。我們兩都不是很會記仇的人,很好相處。
自從上了這個學校,我就學到了很多東西,只要主動就會交到朋友,雖然我的過去不是很好,可是我到了這個學校,就是新的開始,我會努力的。
老師點評:
寫不盡的友情
朱延華
打聽了一下,知道昨天吳瑀桐寫的好友是汪珊宇,於是今天把汪珊宇的文章找來發表並點評,很有意思,汪珊宇寫的人物剛好是吳瑀桐,友情到這裡就形成了一個小閉環。
學生社會生活相對簡單,主要就是校園、家庭兩大部分,在批閱這次命題為身邊人物的作文時,就發現,寫老師文章是個位數,寫奶奶媽媽的也是個位數,絕大多數都是通過友情來塑造同學好友形象的,友情是寫不盡的重要校園母題。
母題有很多定義,本文所指母題,是指文化傳統中具有傳承性的文化因子,是指文學作品中最小的敘事單位和意義單位,母題是文學中反覆出現的人類基本行為、精神現象和關於周圍世界的概念,能夠在文化傳統中完整保存並在後世不斷延續和複製。我們從母題這個視角來分析汪珊宇同學的這篇《我的好朋友》,就會發現,汪珊宇對於朋友的理解,正是建立在友情基礎之上的。
所謂友情,是因為長期交往而形成的深厚情誼,所謂好朋友,則是互相擁有友誼的人。那麼,到底是先有友誼再有朋友,還是先有朋友再有友誼呢?這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難題一樣難以回答。汪珊宇同學的這篇文章,則對這個千古難題進行了很好的解答。
汪珊宇自己說自己也是一個內向的人,到了新學校沒有朋友,怎麼辦?於是她鼓足了勇氣,跟認識的第一個人講了話,並且問她可不可以一起吃飯,這是多麼難得的行動,正是她的主動交友的行為,讓她與吳瑀桐開始了友誼之路。在她們的交往當中,似乎是先有朋友後有友誼的。
今天活動前,我在班級隊伍當中找到汪珊宇和吳瑀桐,她們兩個果然像她們作文所寫一樣黏糊在一起,我為她們兩人拍了一張合影,告訴她們這個照片是為了配合作文一起發的,汪珊宇提出要美一下顏,並很謙虛很真誠地說自己的文章寫得不好。我說不錯啊,她略有歉意地說,老師,我也有點湊字數。聽這個話,看來她們都讀懂了我對吳瑀桐作文的點評了。
作文的題目是人物,並且在布置的時候,特別啟發同學們可以寫自己的同桌,最聽我話的,有孫冉、王雨婷同桌,有安東梅、孫哲羽同桌,這兩對同桌都是互相寫,特別是孫冉、王雨婷兩位同桌,寫的內容和興奮點幾乎一模一樣,語言並沒有一句相同,非常有意思,也不知道她們在寫作之前是否討論過。安東梅的作文比孫哲羽的要長一些,內容也更為具體生動。從她們的作文當中,我才知道,她們之間的交往與友誼居然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了。
之所以在點評汪珊宇的作文時,也分析另外兩對同桌的作文,就是在思考一個問題,人物寫作與友誼的關係如何處理,友誼如何有效幫助人物樹立起立體生動的形象,而又避免把文章寫成純粹友誼的主題?這個問題的提出,其本身就是對問題的回答,就是說,我們寫作,一定要審題清楚,寫人物,當然主要是塑造人物形象,如果說人物是水,則友情是鹽,如果說人物是樹,則友情是風,友誼只能是塑造人物的輔助材料,是構成人物豐富生動形象和內涵的支撐因素。
按照以上的認識,細讀汪珊宇的這篇作文,可以確定,這篇作文理解題旨是正確的,文章也主要是圍繞人物形象塑造來展開的,雖然從頭至尾都貫穿著友誼,但是始終重視對「我的好朋友」這個人物的書寫。按照形散神不散的標準,單獨看,這是一篇完成度很高的散文。對照作文題目寫人物的要求來評判,文章還不夠聚焦,比如最後一段,主要是寫自己的心態,和好朋友這個人物有點不相關,這是今後要注意的。
說點寫作之外的讀後感。
學生到職業院校技工院校讀書,多是覺得丟人的,這既是一件不容忽視的問題,也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我首先想跟同學們說,大家不必自卑,更不必覺得丟人,因為一場考試並不能決定人生。就像汪珊宇的小姨所說,只要我們認真努力,就會有更多的選擇。
作為職業院校技工院校的老師和管理者,我們自身是不是也和學生一樣感到自卑感到不自信感到低人一等呢?我們老師和管理工作者決不能因為在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工作而不自信,反過來,倒是應當更自信,更驕傲。為什麼,因為招來的學生考試成績稍微差一點,這並不代表學校不好,而是因為職業院校技工院校是不同的教育類型,因為歷史傳統和社會環境的原因,招生是和普通教育用同一個選拔考試的方式和渠道,顯然這種以分取人的方式,是不公平不合理的。我倒覺得,學生入學成績雖然不高,卻給了我們更大的工作空間和成長機會,我們可以避免普通教育那種應試教育,回到教育本真,真正按照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耐心地陪著學生一起成長,這才是最幸福的事情。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早壓擔子早成才,我覺得,我們職業院校技工院校的孩子,她們更早接受挫折教育,更早面對生活的艱難,她們是最懂事的,她們是最懂得感恩的,她們是最知道進取的,「您陪我一程,我念您一生。」左達雪同學在作文中寫的這句話,一直讓我感動著。「雖然我的過去不是很好,可是我到了這個學校,就是新的開始,我會努力的。」今天再讀到汪珊宇文章的這段表態,作為老師,我們既欣慰,又感到責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