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我從大學畢業生的角色轉換到了基層幹部的角色,成為了一名幫扶網格員,逐漸開始接觸扶貧、了解扶貧。
錦屏縣平略鎮八洋村就是我幫扶的村落,在扶貧路上,我與同事們一起過五關斬六將、越過重重關卡,曾經的搶晴天戰雨天、曾經的走村串戶、曾經最難做工作的村,我們都一一克服過來了,這些經歷正是我作為一名扶貧幹部的最大收穫。
「姜妹,我家已經結束訪談了,感謝你們這段時間的付出。」2020年8月8日,遠在浙江省富陽區跟崗學習的我接到了來自幫扶戶梁鳳花的「報喜」電話。當天,正是八洋村開展脫貧攻堅普查的日子,由於外出學習,我所幫扶的9戶貧困戶政策宣傳工作均由村脫貧攻堅前沿指揮部的夥伴們分擔,我同時通過電話,宣傳強化貧困戶對政策的知曉率。
姜月姣入戶向群眾宣傳醫療健康政策
梁鳳花戶,正是我9戶幫扶戶裡最不放心的一戶。梁鳳花戶家庭人口5人,大女兒在讀大專三年級,二兒子在讀高三,戶主楊長瑞患有糖尿病,一家人的生活開支靠梁鳳花就近務工和大兒子外出務工維持。
楊長瑞多年受疾病折磨,記憶力差、不良情緒頻繁,曾因對幫扶工作不理解,打電話向我及村「兩委」大發脾氣。為做好這戶幫扶工作,我沉下心來,堅定地告訴自己不能逃避問題,鼓勵自己用心去面對問題。
我利用夜間走訪,用自身經歷向他們表達我的感受,當晚,夜訪結束返回途中,我把內心的委屈通過哭一場的方式發洩了出來。
姜月姣在農戶家中採集信息
回到村裡,我認真思考尋找突破口,逐一梳理了該戶存在的困難和訴求,結合其困難情形,及時向上級民政部門申請了4000元臨時救助資金,並申請了就業援助崗位,臨時救助和就業援助的申請,既幫助他們緩解了因病無法外出的困難,又幫助解決了就業問題。
「姜妹,現在有沒有技術培訓?我想參加!」「姜妹,今年合醫在村裡可以交嗎?」「姜妹,聽說像我的情況可以申請失業救助嗎?」......這些都是楊長瑞戶電話諮詢政策的日常,而我也早已習慣並樂意第一時間幫助他們解答疑難。
現在,通過不怕踏光門檻的決心,我深深感受到,楊長瑞及家人已經從心底裡認可了我的幫扶工作。
姜月姣在向網格內留守老人宣傳殘疾人補助政策
「姨,你哪天回家?村裡這兩天有迎檢工作,需要你回來」「姜妹,那我明天提前回來!」,在脫貧攻堅省際交叉檢查之際,我與幫扶戶龍大妹打電話說著,當時,龍大妹正在湖南省看望女兒。
龍大妹戶因為夫妻二人年齡偏大,無法外出務工,2019年因就業不穩定被列為八洋村脫貧監測戶。為使該戶按期解除脫貧,我積極向村脫貧攻堅前沿指揮部反映,並幫助龍大妹申請了護林員工作,年工資一萬元。2020年,該戶順利解除了監測,龍大妹也因工作積極、熱心公益,成為了村「兩委」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過去,八洋村工作難做,已經成為了大家的刻板印象。然而,經過五年的工作,通過入戶走訪、完善村規民約、真紮實駐、召開院壩會、原籍幹部大走訪等多種方式,我親自用雙腳丈量了八洋這片土地,用心拉近了幹群距離,我對這個村多了一份熱愛。
【人物小傳】
姜月姣,錦屏縣平略鎮八洋村網格員。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吳運鎮 整理
編輯 趙雨思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