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謝遠忠,是高職教師,也是普安縣興中鎮掛職副鎮長,辣子樹村田邊寨組的一名駐村網格員。
我駐村幫扶後,把農村當做一所更廣闊的「大學」,全身心投入到駐村扶貧工作中。
一年多來,我緊緊圍繞「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與村兩委班子走田間地頭、入村民家中,與全組45戶村民促膝談心,與老黨員、群眾代表、致富能手共謀發展,掌握了第一手民情資料,也讓我對村子的經濟發展現狀、教育觀念現狀、群眾脫貧願望和扶貧規劃等有了深刻的認識。
扶貧和教育一樣都是「人」的學問,備好課上「田間講臺」。村民變成了我的「學生」,我既要管好當代,又要管好下一代。
謝遠忠(左)走訪了解貧困戶產業發展情況
我注重做好貧困戶心理疏導,引導他們從心理上、思想上轉變觀念。
貧困戶楊學海行走不便,家有三口人,見人不抬頭、不說話,意志低沉,透露出深深的自卑。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經常到楊學海家看望他,背他出去散心。
此外,我幫助他落實了房屋改造,建了兩間火房,為他母親安排了在村裡的共益性崗,既能照顧不便的他,又能增加收入緩解壓力。如今,楊學海重拾生活信心,見人熱情了,也順利脫貧了。
沉下心巧用勁,誠辦事解疾苦,讓我從手拿教鞭的老師變成村民的「自己人」,在我帶動和感染下,參與扶貧工作的全體同志「走出去」、「動起來」,進一步優化了本組扶貧工作思路,讓住房安全、醫療保障等系列問題相繼得到解決,為持續做好扶貧扶志創造了條件。
謝遠忠背殘疾貧困戶楊學海
教育是我最熟悉,也是最敏感的。我務求扶智與扶志結合,發揮文化扶智補腦、凝魂聚氣、強心壯骨作用。
貧困戶吳明澤、譚龍明是我的包保戶,在走訪幫扶中,我帶著好方法、好理念,引導家家重視、關心教育,讓孩子樂學。今年,吳明澤戶之女吳儀順利考上了貴州大學法學專業研究生,成為了本村第一個研究生,譚龍明之子也考上了湖南工業大學。
同時,我感受到了群眾對知識和發展的渴望,我牽線搭橋把高校資源和村子本土人才的培養緊密結合,扶技術、扶知識、扶思路,實現育、勵民、惠民、富民。
這一年,我數次回「娘家」尋支持,搭乘「教育+人社+行業」的培訓就業新模式春風,集合力量送科技下鄉到村民家門口,免費舉辦了種植、養殖、電商等培訓班,用「理論+實操」等方式為群眾開展茶葉、水果、蔬菜、畜禽類的管種養殖技術、農產品電商銷售等培訓。
普安縣興中鎮開展技能培訓
村裡湧現了曾啟軍、曾啟富、劉遠昌等致富典型,進一步激發了貧困戶自主脫貧的內生動力、強烈願望,也在農村孩子心裡埋下了「知識改變命運」的種子。
村子如考場,扶貧如考試,考驗著我的各項能力,如今田邊寨組煥發出勃勃生機,村民精神抖擻,一幕幕可喜變化就是我的答卷。
【人物小傳】
謝遠忠,43歲,2001年10月任教於黔西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商務系(學生科副科長),2019年8月被黔西南州委組織部選派到興中鎮掛職鎮副鎮長、駐辣子樹村田邊寨組網格員。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錢星星 整理
編輯 趙雨思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