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份,定安通過縣域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省級評估驗收。
「教學質量提升,取得不錯的成績,離不開義務教育發展均衡化。」定安縣委書記陳軍說,通過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持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才交出這份答卷。
近年來,定安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教育工作,尤其是九年義務教育。縣委、縣政府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相關精神,促進教育均衡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努力改善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著力縮小城鄉之間、校際之間差距,切實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努力實現縣域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
保證財政投入
實現辦學硬體設施均衡
清晨,一抹金色的陽光灑進定安龍州中心小學,校長盧宏國望著嶄新的塑膠跑道,他做夢也想不到學校會有今天的變化。
「2013年省政府投入1000萬元,縣政府投入172萬元,用於學校硬體基礎建設。教學樓、宿舍、食堂、操場等都是新建的,校園環境也漂亮了許多。」盧宏國說,學校硬體基礎建成後,定安縣政府又投入3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省級縣級鎮級各領導部門近幾年來,已投入近百萬元用於學校日常工作的推進。」正是強有力的投入支撐,定安縣龍州中心小學用三年時間,從一個辦學水平排名墊底的薄弱學校建設成省級規範化學校。
龍州中心小學的變化只是定安縣加大對教育投入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定安縣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卻一點都不含糊,不斷加大投入,改善全縣中小學辦學環境。
「要切實落實政府義務教育主體責任,將義務教育全面納入財政保障範圍,建立和完善義務教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確保三個『增長』。」定安縣副縣長陳勇介紹,定安縣委、縣政府堅持優先保障教育投入,教育投入逐年增加。
2014年定安縣財政對教育撥款32502萬元,2015年撥款41868萬元,2016年撥款達到51790萬元。今年的教育撥款力度更是空前,為均衡發展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強有力保障。
調整學校布局
教育資源均衡化
「四年前,全校一共130多個學生,今年達到400多人。」盧宏國介紹,「改薄」前,學校承載能力有限,轄區大部分學生湧入縣城,給城區學校帶來很大壓力。如今,通過學校的投入新建,教學質量穩步提升,本地學生在家門口就有好學校讀,在讀人數逐年提升。老師和學生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改變。
如何破解教育資源均衡化問題呢?定安縣委在縣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加大投入,完成薄弱學校改造,優化學校布局,全面整合『麻雀學校』,鼓勵和支持社會辦教育,推進教育均衡發展。」
定安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制定了《定安縣「十二五」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專項規劃》,為全縣中小學布局調整構建了「總框架」,設計了「路線圖」,確定了「時間表」。
「十二五」期間,定安縣將36所完全小學改建為教學點,撤併5所完全小學、3個教學點,恢復4個教學點。為了緩解城區學校壓力,縣政府投資1.8億元建設新定安中學;藉助教育扶貧移民工程,投資1.1億元新建仙溝思源實驗學校、平和思源實驗學校兩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定安還藉助思源學校幫扶項目投資1172萬元新建龍州中心小學。
「利用招商引資,引進山高集團投資2500萬元在老城區創辦九年一貫制學校定安縣山高學校。」定安縣教育局局長韓玉芬介紹,布局調整盤活了資源,促進了均衡,實現了「校點調少、規模調大、隊伍調優、質量調高」的目標。
教育精準扶貧
一個都不能少
「我感謝學校的每一位領導和老師,真不敢想像如果真的上不起學我該多傷心。」定安縣實驗中學初三(9)班林子淇,是一個單親孩子,全家唯一經濟來源的媽媽常年在外打工,家裡條件十分困難。
班主任楊陳敏談起林子淇,就像談到自己的孩子一樣,話匣子打開,收都收不住:「她很努力上進,是數學科代表,今年中考考了713分。」楊陳敏說,最讓她感動的,是林子淇推己及人,樂於助人,平時總不遺餘力地儘自己最大努力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同學。
「這些特殊群體的孩子,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實驗中學德育主任李傳容介紹,學校一直以來高度關愛特殊群體學生:班主任梳理情況,學習生活上給予特殊照顧,不定期進行家訪電訪,發放生活補助,社會愛心人士贊助等。
像實驗中學這樣關愛特殊群體的學校,在定安比比皆是。「定安縣針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適齡三類殘疾兒童、留守兒童義務教育實施關愛政策。」定安縣教育局黨組書記韋馨桂介紹,目前全縣共接收進城務工及外來務工人員子女1046人。全縣適齡三類(智力、聽力、視力)殘疾兒童172人,在校就讀人數155人,入學率90.1%;全縣留守兒童共計5969人,入學率達到100%。同時,定安縣嚴格執行「五免一補」等惠民政策,2014年-2016年共發放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1660.37萬元,2016年為縣內就讀的建檔立卡家庭貧困生發放「因學致貧」資助金129.18萬元,為3937名中小學建檔立卡貧困生發放資金478.45萬元。保障了特殊群體接受義務教育權益。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是社會真正的財富。這是一條定安縣積極探索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之路,也是定安縣實現長久發展的有力保障。
積極引進優質教育資源,立足定安發展教育
藉助外力撬動定安教育發展
「走出去了,才真正知道差距。」定安縣第一小學六(五)班班主任黃春燕,是一名縣級骨幹教師。兩年前,縣一小和海口市十一小學建立友好共建學校關係,兩年來,許許多多和黃春燕一樣的老師,帶領著學生,到海口十一小上公開課,聽講座,參加教學活動,受益匪淺。
「省內我們同海口市十一小學,省外同內蒙古扎蘭屯文化小學締結了友好學校的關係。同時,和臺灣高雄溪浦小學已經進行了4年的交流活動。」定安縣第一小學校長李淑武介紹,與其他學校締結友好學校後,可以互派職工異地掛職學習,取長補短,共享先進教學理念,共享教育資源。
「通過與十一小的交流,學校結合實際,提煉出了『以讀為本、讀中感悟、全程實踐、全員參與、讀練同步、當堂達標』的特色語文教學法。」縣一小老師陳海波介紹,海口市十一小學新的教學觀念也為學校老師的教學方法打開了新局面。「『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是我們學校的教育新理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探索義務教育均衡化發展的道路上,定安縣藉助外力,積極引進優質教育資源。除了定安縣第一小學,目前定安中學與海南中學、山東齊河一中開展深度合作辦學,城南中學與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甪直高級中學、國興中學分別建立合作交流辦學機制。
同時,定安與湖南師範大學近期初步達成了「一縣兩校一園」優質教育資源引進工程和醫療衛生的合作意向,今年內,該校將採取「獨立辦學」「公建民營」等多種辦學模式,在定安建設中學、小學和幼兒園。
本版策劃/洪寶光 撰文/李金波
背景連結
2011年3月教育部與海南省政府籤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明確了共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責任。
根據《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調整各縣(市、區)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發展時間進度的通知》要求,我省各縣(市區)要在2018年底全部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定安縣在2017年7月通過省級評估驗收,並將在年底接受國家審核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