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3月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沈軒) 「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這一重要講話,以恢弘的歷史視野向我們闡明了一個唯物辯證法的深刻道理:歷史的演進從來都不會一帆風順、一馬平川,總會遭遇曲折坎坷、風險困難。但險與夷、危與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察勢者智、馭勢者贏,只要敢於逆境奮進、善於化危為機,就能變壓力為動力、化險阻為夷途,從而在倒逼中掌握戰略主動,獲得新的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傳播速度之快、感染範圍之廣、防控難度之大,可謂新中國成立以來前所未有。防控重大疫情,既是對信心與意志的考驗,更是對智慧與能力的檢驗。浙江省委提出,更大力度更加精準做到「兩手都要硬、兩戰都要贏」,交出浙江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高分答卷。疫情造成的損失如何挽回?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強化不進則危的倒逼意識、因勢而變的機遇意識、銳意革新的進取意識,將這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作為精神力量淬火成鋼、改革發展飛躍變遷的重大契機,在勇擔責任、砥礪奮鬥中努力交出「兩戰」高分答卷。
化危為機就要善於危中尋機、順勢而為,以「轉型升級」增創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時曾多次指出:「困難是一道坎,是一道分水嶺。就像鯉魚跳龍門,跳過去就是一片新天地,進入一種新境界」。雖然這次疫情影響了部分社會生產力,卻也催生了新的生產力。疫情在對經濟發展造成短期衝擊的同時,也推動了新業態、新模式更加壯大。要抓住形勢變化中的難得契機,堅定產業升級方向,跑出動力變革的加速度,全面推動經濟社會回歸高質量發展的正常軌道。
數字經濟迎來加速發展的「風口」,必須抓緊鞏固發展領跑優勢。「誰掌握了數據,誰就掌握了主動權」。數字經濟是一場新的經濟革命。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市場處於巨大風險的不確定之中,卻讓數字經濟迎來加速發展的「風口」。疫情應對中,我省數字經濟「一號工程」發揮了經濟築底、防疫提效、治理增益等多重作用,增強了經濟和社會的「免疫力」。「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要充分發揮我省擁有完整網際網路產業鏈的優勢,搶抓數字經濟變革的時間窗口,大力發展網絡診療、在線辦公、在線教育、在線文旅、數字娛樂、數字生活等新業態,加大機器人、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產業支持力度,保持好領跑態勢。數字經濟在此次戰「疫」中的韌性「補位」,彰顯了其作為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的重要產業定位。要深入實施「網際網路+」「大數據+」「機器人+」「標準化+」,推動數位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讓浙江經濟加快裝上智造的「大腦」、接上網際網路的「雲端」,讓浙江人民在「對話框」「快捷鍵」中擁有更多的獲得感。
科技創新盡顯「第一引擎」硬實力,必須加大力度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引擎」。在抗擊疫情工作中,科研攻關發揮了「強心劑」的重要作用,也深刻啟示我們,誰佔據了科技創新高地,誰就是經濟社會發展高地。創新曆來是浙江發展實現另道超車的「秘笈」。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唯有超常規投入才有超常規發展」,要強化創新強省工作導向,瞄準科技前沿、「卡脖子」關鍵技術,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精準高效落實科技新政、人才新政,大力實施尖峰、尖兵、領雁、領航四大科技攻關計劃,加快構建「產學研用金、才政介美雲」十聯動創業創新生態系統,積極打造「網際網路+」、生命健康等科技創新高地,勇當創新發展的弄潮兒。
化危為機就要善於科學應對、應勢而動,以「治理升級」推進省域治理現代化
「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大考,意味著不是單一科目的考試,而是一種系統性的考驗。大考,最能考出真水平,也最能考出緊迫感。當前,既要圍繞「實現疫情防得住發展搞得好」,全力打贏疫情防控總體戰,更要針對工作中發現的短板弱項,運用倒逼思維,創新機制、完善舉措,推動省域治理現代化更具特色、更富實效。
抓住「精準」這一關鍵詞,構建精密智控型重大疫情防控機制。精準施策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疫情防控工作提出的總要求之一。靶向發力,舉措才有「準頭」;精準施策,才能抓住關鍵。要圍繞省委提出的「如何更好發揮精密智控作用」的問題,強化「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精準意識,及時研判疫情新動向新特徵,堅持防輸入防集聚的策略,全面落實「一圖一碼一指數」精密智控八大機制,努力實現疫情防控、百姓生活、企業生產、經濟運行、社會秩序多目標優化。當前,防控要求已從緊急性應對轉變為常態化管理,要著眼長遠,既優化工作手段,不斷拓展「城市大腦」「健康碼」等應用場景;又完善工作制度,全面加強重大疫情應急響應機制、突發重特大疫情防控規範和應急救治管理辦法、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機制、智能化疫情防控體系等的深入研究,提出體現針對性、精細化的創新舉措,形成更多制度化成果。
抓住「科學」這一關鍵詞,構建更加完善的風險防範化解機制。問題起於毫末,禍患積於忽微。無論是疫情防控還是社會治理,都必須樹立風險防範的底線思維,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當前,我省疫情態勢持續向好,但反彈風險不可忽視。同時從歷史規律看,大疫大災往往帶來社會失序,社會失序又會使抗疫抗災雪上加霜。「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要高度重視「如何有效防範疫情可能引發的各類矛盾風險」的問題,堅持加強源頭管控和風險鏈防控,完善全方位風險防控體系,提高精確預測、精細預警、精準預防和科學處置水平。社會治理的最好辦法,就是將矛盾消解於未然,將風險化解於無形。「巧幹能捕雄獅,蠻幹難捉蟋蟀」。防範和化解風險決不能簡單粗暴、辦過頭事,必須始終堅持依法治理、穩妥處置。要用好用足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設優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實施網格化管理、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等基層治理制度,發揮「最多跑一地」改革「春風化雨」的作用,切實把各類矛盾風險防範於早、化解於小,做到治之於未亂。
抓住「聯動」這一關鍵詞,構建聯防聯控治理機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疫情防控不只是醫藥衛生問題,而是全方位的工作」。這就意味著它不是一個部門或一部分人能夠完成的,而是一個全體系的過程、綜合性的治理。當前我省已連續多日無新增確診病例,聯防聯控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何打好防重點地區輸入、防境外輸入和返工復工疫情防控的「下半場」戰「疫」,最終鎖定疫情防控勝局、實現長治長效,還需要強化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推進治理聯動。要緊緊抓住當前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整合利用方方面面的力量和資源,統籌推進「雙線作戰」,合力推動疫情風險持續降下來、各行各業有序動起來。要圍繞「如何加快補齊這次疫情所暴露出的突出短板」的問題,認真查找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處理急難險重任務能力、城市公共環境治理、重點衛生防疫物資儲備、非法野生動物市場和貿易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短板、死角,進行全面、徹底整治,守牢、控住、管好公共衛生要害處關鍵點,切實維護好人民群眾生命健康。
化危為機就要善於辯證統籌、明勢篤行,以「開放升級」構建開放強省大格局
實踐告訴我們:任何危機都是機遇與挑戰並存,不抓機遇,抓不住機遇,剩下的就只有挑戰了。新冠肺炎疫情無疑給經濟社會發展蒙上了一層陰霾。但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經濟發展態勢。疫情壓抑的有效需求,一定會迎來「消費回補」與潛力釋放。「不拒眾流,方為江海」。開放是浙江發展的生命線,我們要把握好疫情防控總體戰的節奏,認真研究「如何主動加強與各方面的對接合作」的問題,以更大力度的開放對衝疫情影響,把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
強化命運共同體意識,更好參與和服務國家戰略。「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面對疫情威脅,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夠獨善其身,必須共同應對風險挑戰。疫情之下的「一帶一路」倡議已不僅僅是經濟合作,而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浙江作為「一帶」和「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樞紐,要研究新形勢,搶抓新機遇,充分發揮浙商優勢、通道優勢、平臺優勢,努力在參與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中走在前列。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的重要參與者、積極推動者、直接受益者,浙江要全省域、全方位接軌融入長三角,落實好長三角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機制,畫好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工筆畫」,努力為長三角區域乃至全國大局作出更多貢獻。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經濟帶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思想,為長江經濟帶發展起到畫龍點睛的戰略支撐作用。
強化合作共贏意識,更高質量推進開放型經濟。「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疫情告急,跨國界、跨省域、跨行業的信息溝通、服務支援、物資流通變得至關重要。這深刻啟示我們,只有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才能安全度過危機、實現共同發展。要圍繞實現開放型經濟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的目標,抓住抗擊疫情的倒逼之勢,切實解決我省開放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全力發展更高水平的國際貿易和投資,進一步鞏固提升全球市場份額,加快確立優進優出的國際貿易格局、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的國際投資格局,推動我省開放型經濟迸發出更加強勁的活力。
強化人才第一資源意識,更優機制集聚人才和資源。「功以才成,業由才廣」。疫情防控期間,人才和資源缺口成為了橫亙在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全省各地紛紛想真招、出實招、用妙招,通過建立「雲招聘」「雲籤約」「雲開工」「雲路演」機制、落實扶持政策與關心關愛舉措、加強市場化激勵等措施,吸引人才、資源,初步滿足了用人單位疫情中的復工復產需求。「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要進一步借勢破題,突出人才強省、開放強省導向,充分發揮我省民營經濟、特色產業、生態環境和海洋經濟等優勢,加強高校院所深度對接,以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態度參與國內外人才、資源交流合作,讓浙江成為全球有夢想的創業者、創新者、投資者的嚮往之地。
化危為機就要善於揚優避短、迎勢而上,以「服務升級」打造最優發展環境
「環境就是競爭力,服務就是生產力」。「七山一水兩分田」的浙江,發展歷來靠的不是自然資源稟賦,而是一流服務營造的良好環境。優質的服務是區域發展的硬支撐,越是遇到風險挑戰的衝擊,越能檢驗其價值和優勢,也越能倒逼其優化機制、完善功能。要深入研究抗擊疫情「兩手都要硬、兩戰都要贏」要求下全面提升政府服務質量的問題,在打造最優發展環境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加快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向各領域延伸。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在當下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尤其要把「最多跑一次」改革蘊含的理念方法作風運用到各方面體制機制創新中、貫通政務服務各方面、全過程。要堅持群眾和企業期盼什麼、呼籲什麼、「吐槽」什麼,就把什麼列入改革範圍,探索推出更多「疫期版」的「最多跑一次」。要強化數字賦能,廣泛運用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邊緣計算、物聯網等前沿技術,加快建設「掌上辦事之省」「掌上辦公之省」 ,切實把數字經濟優勢轉化為服務優勢。要提高信用浙江建設水平,深入實施信用建設「531X」工程,推動全社會「說到做到」。深入實施社會治理「最多跑一地」改革,讓群眾更滿意、更舒心。
乘勢打造「三服務」工作品牌。服務永無止境、常做常新。「三服務」是我省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創新載體,是推進浙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也是打贏疫情防控總體戰的重要之策。當前,要把疫情防控、恢復產能與深化「三服務」緊密結合起來,聚焦恢復產能的支撐、保障問題和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行業,在「持久、深入、精準、有效」上下大功夫,打好紓困幫扶政策組合拳,把服務送到企業最需處,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點。「企業、群眾和基層的需求在哪裡,『三服務』就跟進到哪裡」,這是鄭重承諾,也是不懈追求。要著眼「多一些繡花功夫、多一些細水長流」,加快完善全覆蓋全過程全天候的工作體系,真正以常態化、精準化、系統化、規範化、智能化實現真服務、深服務、大服務。
不斷深化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越是大疫當前,越要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好言一句三冬暖」。要發揮我省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的基礎作用,全面落實「米袋子」「菜籃子」責任制,強化對困難群眾的兜底保障,統籌解決制約春耕生產的問題,做細經常性幫扶工作,確保疫情期間民生服務不斷檔。要重視從抗擊疫情期間為民服務的難點盲點遺漏點中尋找突破口,立牢「旨在為民、重在辦事、成於務實」的標尺,不斷健全為民辦實事的指標體系、工作體系、政策體系和考核評價體系,以更高水平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謀福事。
馬克思曾經說過:「如果鬥爭只是在機會絕對有利的條件下才著手進行,那麼創造世界歷史未免就太容易了。」成長於磨難者骨骼健壯,奮起於磨難者心恆志堅。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幹擾了我們發展的節奏,但無法阻滯我們奮進的步伐。「風雨壓不垮,磨難中開花。」只要我們堅持勇立潮頭,全力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仗,一定能夠迎來風雨散盡、花開似錦的美麗春天,一定能夠交出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高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