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貧路上也有她——記高陵區耿鎮衛生院張姍扶貧感人事跡

2020-12-06 華商網

她叫張姍,是高陵區耿鎮衛生院一名醫務人員,現在也是健康扶貧團隊的一名成員。在幫扶活動中,張姍同志包抓王家灘4組陳選平一家,經過兩年多的親情幫扶,她與貧困戶陳選平,家中共5人(母親、妻子、一對兒女)結下了深厚的感情。

張姍同志初見這一家人時:趙桂蘭(母親),91歲,老人常年多病,身體瘦弱,初見老人滿臉傷痕,衣裳髒破,身上散發著酸臭的味道,兩眼充滿淚水,眼中流露出對生活的無助、絕望。張淑亞(妻子),是一位重性精神病患者,因多年前受精神刺激,家庭經濟有限,不能及時醫治,導致病情不穩定,經常亂跑,時不時胡言亂語,不願與人交流;陳晨(兒子),是一位重性精神病患者,整日見人傻笑;喃喃自語;陳丹(女兒),遠嫁;陳選平(戶主),左眼視網膜脫落,只有右眼視力能維持平日的生活所用視力,還患有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

張姍同志一切看在眼,記在心中,內心被深深震撼了,暗暗在你心裡下定決心,一定要幫助這家改變現狀,讓這家人重新找回以前的歡歌笑語。隨後,張姍同志拿出自己工資的一部分,為老人及其家人購買了舒服可身的衣物,洗漱用品等,為老人洗澡,打掃衛生…。老人眼裡含滿了感激的淚水,拉著張姍的手說:「娃呀!你怎麼對我這麼好呀!你不嫌我老婆臭、髒,還給我買新衣服!娃,你咋把我這死老婆看的這麼重呢!讓我如何回報呀!」張姍微笑的回答道:「奶奶,這是我應該做的。如果您想回報我的話,您的健康長壽就是對我最好的回報!」老人對這份真情所感動,心情久久不能平復,不知如何回報這份真情說:「那,娃呀!你娃結婚的時候我去給你放個炮!」(張姍兒子7歲)老人這簡單、質樸言語,像一股暖流,流進了張姍的心裡,張姍眼裡含著淚花笑了:「好的,奶奶到時您一定要來噢!」像這樣暖心的故事還有很多,作為黨員幹部她以真幫,真幹,真心為民的實際行動,讓群眾從內心深處感到滿意。

張姍同志不怕苦、不怕累,主動聯繫上級醫院,全程陪同陳選平做眼部檢查,及時和醫生商討、研究他的病情,第一時間和他女兒聯繫並及時反饋她父親的病情進展,患者在第四人民醫院做了眼部手術,現在視力恢復到1.0佩戴眼鏡。她和王家灘村村長張戰利同志、高陵區精神衛生中心領導溝通聯繫並協商,對張淑亞進行住院治療。經過治療現在張淑亞能和大家進行簡單的交流,也能主動和人打招呼,不再亂跑,亂罵,打人。張姍同志對他們就醫後的費用和醫保局及時溝通,進行報銷,落實報銷政策,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

時至今日,張姍同志仍然每月至少兩次來到陳選平家中,噓寒問暖,購買生活食品、用品,為家人進行身體常規檢查,為他們講解健康脫貧醫保好政策,全面了解黨的政策,進行疾病預防相關的公共衛生健康宣傳,並及時把家人的身體狀況告知遠方的女兒,讓她不在為家人的身體憂愁,能更好的安心在外面工作。

張姍同志把共產黨員先進性體現在健康幫扶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角落,堅持群眾關心什麼、期盼什麼,就腳踏實地地幹;群眾缺什麼、愁什麼,就傾其所能地幫;群眾反對什麼、不滿意什麼,就真心實意地改。深入、全面、客觀地了解群眾情況,不斷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斷豐富做基層工作、群眾工作的辦法,密切了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推動基層衛生院健康幫扶工作的不斷深入,得到了群眾廣泛的讚譽和好評

來源:高陵區

編輯:張夢潔

相關焦點

  • 生動再現扶貧路上黃文秀感人故事
    《扶貧路上》講述感人的扶貧故事,以百坭村為原點,以犧牲在扶貧崗位上的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原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事跡為創作架構,聚焦基層扶貧第一線艱苦奮鬥、歷經風雨的黨員幹部、扶貧隊員,濃縮還原全國脫貧攻堅戰線,圍繞黃文秀先進事跡展開舞臺劇情。
  • 扶貧路上,事跡感人!黃文秀被追授「八桂楷模」榮譽稱號
    發布會上,黃文秀的同事、派駐村村幹部、大學校友,以及黃文秀的姐姐,從不同側面講述了黃文秀如何滿懷對黨忠誠和為民情懷,毅然踏上「心中的長徵」,從繁華首都回到家鄉,把初心鐫刻在扶貧路上的感人事跡,為大家還原了一個感黨恩、守初心、獻青春、為人民的優秀共產黨員黃文秀形象。
  • 崑嵛山保護區:扶貧路上的感人事跡
    崑嵛山保護區文化和旅遊局 韓川川在崑嵛山保護區,活躍著一批又一批的扶貧人,他們心裡裝著貧困群眾,懷揣著鄉村振興的夢想,奔波在村莊的每一寸土地上,摸村情、思良策,為貧困戶脫貧、改變農村落後的面貌,嘔心瀝血,以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特區精神,開闢一條條扶貧新路
  •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巡迴報告會在長沙舉行 扶貧經歷個個感人
    秦永剛感言:扶貧扶到心坎上,群眾就會把你記心上。每年瓜果豐收,群眾都會大筐小筐送到營區,讓官兵嘗一嘗,每次進村入戶,老鄉們都爭著把我往家裡拽,一碗熱茶、一盤抓飯、一個烤饢,吃在嘴裡、暖在心裡,再苦再累,也值了!
  • 民族歌劇《扶貧路上》廣西首演,以黃文秀事跡致敬扶貧幹部
    9月16、17日,由田沁鑫任編劇、導演的民族歌劇《扶貧路上》,在廣西文化藝術中心與觀眾見面。編劇、導演田沁鑫謝幕該劇以在扶貧一線殉職的廣西百色樂業縣百坭村原第一書記黃文秀的真實經歷為藍本。以再現黃文秀事跡、講述黃文秀扶貧故事的形式,致敬數百萬名奮戰在扶貧路上的駐村幹部、第一書記,以及犧牲在扶貧崗位上的一線幹部,從廣西百色一個村的「扶貧之路」,照見全中國貧困地區的小康大道。廣西百色田陽縣的壯族姑娘黃文秀,2016年從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時,原本可以留在大城市工作,但她毅然回到百色深入農村基層,成為百坭村第一書記。
  • 「時代楷模」感人事跡 引發扶貧幹部強烈反響
    11月18日晚9點,央視《時代楷模發布廳》節目深入介紹了黃詩燕、毛相林兩位時代楷模的先進事跡,他們用新時代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為偏遠地區脫貧攻堅工作貢獻出自己的力量,甚至是生命。
  • 民族歌劇《扶貧路上》首演,以黃文秀先進事跡濃縮還原全國...
    《扶貧路上》通過對黃文秀事跡的再現,挖掘廣西扶貧的主戰場——百色這片土地上的先進典型和可歌可泣的故事,展現奮鬥在基層扶貧第一線的駐村幹部、第一書記等黨員幹部、預備黨員勇於擔當、永不懈怠的扶貧精神,濃縮還原全國扶貧攻堅戰線,實現文藝作品傳遞的時代性和引領性。
  • 犧牲扶貧幹部黃文秀事跡將搬上舞臺
    新華社北京1月10日電(記者白瀛)由國家話劇院副院長田沁鑫任總編導的民族歌舞劇《扶貧路上》將於3月在廣西百色首演。該劇通過犧牲在扶貧第一線的幹部黃文秀事跡,展現全國扶貧戰線面貌。田沁鑫10日在京介紹,《扶貧路上》講述了黃文秀擔任百坭村第一書記後,下決心帶領全村走出困境,犧牲在扶貧路上的感人事跡,並以此致敬280多萬奮戰在「扶貧路上」的駐村幹部、青年黨員和第一書記們,以及犧牲在扶貧崗位上的770餘位一線幹部。「心中有人民,筆下才能出精品。」
  • 巾幗力量·扶貧"她"故事 | 陳蕾:行進在扶貧路上的真情女漢子
    奔康路上,有我巾幗力量!即日起,廣安市婦聯將陸續刊發「巾幗力量·扶貧『她』故事」,帶領大家領略廣安扶貧戰一線的巾幗風採。今天讓我們走近武勝縣街子鎮扶貧專幹 陳蕾來看看她的扶貧故事吧~01用實際行動踐行一名基層幹部的初心都說,扶貧專幹是多面手,是最基層的致富「領頭雁」,是服務群眾的「貼心人」,只有當好這個「多面手」,才能在脫貧攻堅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 平壩:脫貧攻堅在路上 醫療扶貧暖人心
    據她介紹,她的兒媳婦石汝翠2009年患上了終末期腎病後,由於醫保報銷比例不高,巨額的治療費讓原本收入還不錯的家庭負債纍纍。當他們無路可走之時,鎮政府將他們納入了貧困戶,令他們想不到的是,貧困戶「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醫療保障政策的整體報銷比例之高讓他們看到了意外的驚喜。2019年1月--2020年6月,石汝翠住院保內總費用13700餘元,醫保給予了全額報銷。
  • 科技扶貧路上的三顆「中」國心——記中科院女科學家扶貧故事_中國...
    科技扶貧路上的三顆「中」國心——記鍾彩虹、仲乃琴、鍾瑾的中國科學院女科學家「三『中』扶貧」故事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2020 年,是我國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在中國科學院眾多扶貧項目和對口幫扶地區中,有這樣
  • 精準扶貧故事真實感人
    本報訊 (記者陳潮華)入選全國優秀現實題材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廣東站)的客家山歌劇《春鬧》,經梅州市梅縣區客家山歌傳承保護中心在原基礎上進行了精心打磨,成為一出反映當下精準扶貧感人故事的山歌劇精品。在赴廣州參演前,26日、27日在廣東漢劇院南國牡丹劇場為梅州觀眾公開演出兩日,受到觀眾熱烈好評。 這是一個精準扶貧的故事。
  • 城口:魯渝協作 助力健康扶貧顯成效
    城口:魯渝協作 助力健康扶貧顯成效發布時間: 2020-12-02 13:52:59   |  來源: 新華網   |  責任編輯: 張豐東西部扶貧協作開展以來,山東省臨沂市委、市政府攜手重慶市城口縣健康事業,不斷深化交流合作,雙方籤訂了《臨沂·城口衛生與健康扶貧協作框架協議》,制定了《2018年—2020年臨沂·城口健康扶貧實施方案》,山東省臨沂市選派 72名專家以「組團」支醫方式,為城口縣脫貧攻堅戰貢獻了「臨沂力量」「臨沂智慧」。
  • 扶貧路上的小故事大感動
    一本本整齊的資料彙編、一疊疊密集的工作記錄、一份份詳細的貧困戶資料、一張張樸實無華的工作照片,串聯起湖南永州聯通道縣基層單元扶貧專幹張滔感人的扶貧故事也正是這場大雨讓鄉親們對扶貧隊員張滔另眼相看,讓彼此的心連得更緊了。張滔說:「現在村民每次碰見我都會叫我一聲小張,有時候會跟我說一聲小張辛苦了,我就覺得值了,這就是我來這裡扶貧的意義。」一條大路  野牛洞村沒有通公路,一到下雨這條路就成了村民出行的「攔路虎」,摔跤翻車是常有的事;除了路不通,這裡還缺水,村民日常用水都要「翻山越嶺」。
  • 先進事跡材料範文:扶貧個人事跡材料5篇
    xx市委副書記、市長賀懋燮到xx村走訪時聽到了xx的事跡後給予充分肯定,並多次在不同場合對他進行了表揚。三年來,xx被評為「全縣扶貧工作先進個人」、全鎮「扶貧先進」、「優秀黨務工作者」,並提名為xx縣「最美選派幹部」。「爸爸寫這封信,你們或許能聽懂,或許以後才能明白。
  • 《扶貧路上》唱給所有扶貧人的歌
    謹以此曲獻給所有奮戰在一線的扶貧幹部們,向他們致敬!《扶貧路上》(卓尼縣脫貧攻堅之歌)作詞:韓明生作曲:胡旭東演唱:王麗達(女高音版)牛彥俊(男高音版)編曲:鄂 矛指揮:胡旭東合唱:亞洲愛樂合唱團樂隊:亞洲愛樂交響樂團出品:中共卓尼縣委 卓尼縣人民政府走在扶貧的路上,烈日雨雪難以阻擋
  • 理論專題丨學習王新法 扶貧路上續輝煌
    編者按 5月4日,「扶貧楷模」王新法先進事跡報告會在長沙舉行。 (作者系省扶貧開發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 大力學習和踐行王新法精神 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委黨校基地 王新法異鄉義務扶貧的事跡經媒體報導後,我們都經歷了從不可思議到深為敬佩的心理過程。王新法的事跡看似超出常理,實則遵循常情;所作所為雖簡單平凡,卻人格境界崇高。
  • 《秀美人生》拍出了新時代青年的扶貧精神
    31日,根據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改編的電影《秀美人生》在北京舉行了專家研討會,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鴻激動地點評道,「影片拍出了新時代青年的精神面貌和社會責任感,片中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跡跟我們現在的時代精神高度一致。」
  • 「以村為家」幫民富——記瀘溪縣駐長坪村扶貧幹部王薇的感人事跡
    通訊員 向民貴 謝宏麗 楊衛國 劉濤「我明天就回寧鄉了,你在村裡扶貧又要照顧寶寶,我心裡真的過意不去啊……」臨行前夜,劉澤成滿含歉意地對妻子王薇說。 「你放心,我在村裡還有婆婆幫忙,你寧鄉那邊的扶貧工作也不能落下啊。」
  • 鏡頭裡的扶貧印記⑦丨紅絲線裡的扶貧情 鄉鎮女扶貧幹部的扶貧路
    山東把脫貧攻堅擺到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建立省負總責、市抓推進、縣鄉抓落實,五級書記抓、黨政一齊上、社會齊動員的大扶貧格局。不斷深化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著力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