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嵛山保護區:扶貧路上的感人事跡

2020-12-05 瀟湘晨報

崑嵛山保護區文化和旅遊局 韓川川

在崑嵛山保護區,活躍著一批又一批的扶貧人,他們心裡裝著貧困群眾,懷揣著鄉村振興的夢想,奔波在村莊的每一寸土地上,摸村情、思良策,為貧困戶脫貧、改變農村落後的面貌,嘔心瀝血,以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特區精神,開闢一條條扶貧新路,續寫著精準扶貧不讓每一戶貧困戶掉隊的感人故事。

我是今年5月份,接到我第一個貧困戶,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是接到通知第二天,我跟著其他扶貧工作者一起去走訪慰問,見面時滿是忐忑,深怕第一次見面留給老人不好的印象,但是等見到老人第一面時,老人便漏出和善得笑容,頓時感覺緊繃的心情放鬆下來,走進老人家中,漆黑的灶臺、髒亂的院子、破爛不堪的門窗,後來通過聊天,得知老人丈夫已經離世,老人有一兒一女,女兒已經結婚定居在外地沒有工作,只有依靠女婿打工來維持家用,兒子在附近縣城打工,工作也是不太穩定,家裡有果園,但是沒有勞動能力無法耕種,老人身體患有糖尿病,腿也時長疼痛,也沒有收入來源,說著說著老人留下眼淚,滿是傷心和無奈。

走訪慰問結束後,回到單位,我放心不下,等到下班便買了水果,趕回到老人家中,幫助打掃衛生、擦鍋臺,臨走時我告訴老人:大姨,以後家裡有什麼困難或者需要幫忙的,直接給我打電話就行,雖然您兒女都不在身邊,但是您可以把我當成您的兒子。老人滿臉激動,想說什麼確無法表達,緊握著我的雙手。後來每當我去老人家走訪慰問,老人都會主動拉著我手,親切不已。

這些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中,暗自在心裡下定決心,一定要幫助這家改變現狀,讓老人重新找回以前的歡聲笑語。隨後,我主動幫老人打掃衛生、並為老人購買了一些洗漱用品.後來崑嵛山保護區文化和旅遊局,統一為貧困戶房屋改造,也為我所幫扶的老人粉刷了牆面、更換了門窗。改造後,等我走進老人家中,瞬間清亮、乾淨許多。老人笑容更多,更願意走出去,老人撫摸在潔白的牆面和嶄新的門窗上臉上堆滿笑容。看到改造已經完成,我便準備離去,但是老人死活不讓我走,必須在留下吃過午飯,同時又拿出了幾個杏往我手裡塞,我本應拒絕,但是終究還是在老人的熱情下敗陣下來,最後來個各退一步達成妥協,午飯我就不吃了,杏拿了幾個,雖然杏可能對於旁人來說,微不足道,但是對我卻是最好的禮物,放在手心久望,感覺到心裡暖暖的。

在與結對幫扶對象相處的日子裡,這樣的小故事很多很多,小故事大感動,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潤物細無聲,只要用溫暖的力量,堅毅的行動,就會改變他們的一切,他們的隻言片語,舉手投足,質樸熱情,撞擊著我的心靈,讓我久久不能釋懷。

【來源:膠東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成員點讚崑嵛山特色農產品
    膠東在線12月31日訊(通訊員 尹霞) 12月13日至17日,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CBRN)第22屆大會在煙臺召開。大會開幕前,與會代表到崑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觀摩,實地調研保護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特色發展成果,並對崑嵛山特色農產品給予認可、讚揚。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訪談|崑嵛山保護區工委副書記...
    「作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21年崑嵛山保護區將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舉旗定向,在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第一年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崑嵛山保護區工委副書記、管委主任於叢剛表示,保護區將重點從三個方面著力攻堅,全力推進。毫不動搖聚焦生態保護修復。
  • 生動再現扶貧路上黃文秀感人故事
    生動再現扶貧路上黃文秀感人故事 ——大型民族歌劇《扶貧路上》觀後感      在全國上下即將全面奪取脫貧攻堅最後勝利之際,由中國話劇院副院長、國家一級導演田沁鑫導演的大型民族歌劇《扶貧路上》上演了。
  • 扶貧路上,事跡感人!黃文秀被追授「八桂楷模」榮譽稱號
    發布會上,黃文秀的同事、派駐村村幹部、大學校友,以及黃文秀的姐姐,從不同側面講述了黃文秀如何滿懷對黨忠誠和為民情懷,毅然踏上「心中的長徵」,從繁華首都回到家鄉,把初心鐫刻在扶貧路上的感人事跡,為大家還原了一個感黨恩、守初心、獻青春、為人民的優秀共產黨員黃文秀形象。
  • 說說煙臺崑嵛山林場的事兒
    崑嵛山林場的老一輩在森林中是如何艱難的一步步開拓,守護這片翠色山林,從1944年開始,延續了幾十年的時間,到如今開創這份偌大的家業,創造出無數輝煌的成績。試想,如果沒有幾代崑嵛山林場工作者悉心照料養育,這一片林木將會是怎樣的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林業工作者在平凡中肩負著光榮而神聖的使命!篆刻文化,品格塑造。
  • 崑嵛山腮扁葉蜂
    崑嵛山腮扁葉蜂(Cephalcia kunyushanica)是膜翅目扁葉蜂科腮扁葉蜂屬的一種完全變態的昆蟲,在胚後發育過程中要經歷卵
  • 崑嵛山中的珍稀瀕危植物
    崑嵛山「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蘭科植物10種,主要有天麻、二葉舌唇蘭、朱蘭、綬草等;「山東稀有瀕危保護植物」46種,主要有白鮮、紫草、玉竹、山東銀蓮花、宜昌莢蒾、鹿蹄草、玉玲花等。天麻:蘭科天麻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味常用較珍貴的中藥。
  • 崑嵛山到處是龐大的黑體白花石塊
    崑嵛山到處是龐大的黑體白花石塊,被歲月磨礪得無稜無角,這些斑駁的石塊記載著它在世間的滄桑經歷,它們毫無規則地隨意而臥,佔據著一塊地皮,分割著山坡。尋不到成片的可犁耕之田,巨大的黑體石塊白天從陽光裡採熱,夜間釋放,使崑嵛山區的溫度高於外界,崑嵛山溝谷縱橫,溪河如網,雨量充沛,為樹木花草的生長創造了一個特殊的環境,難怪這裡奇樹異花怪草繁多。
  • 「時代楷模」感人事跡 引發扶貧幹部強烈反響
    11月18日晚9點,央視《時代楷模發布廳》節目深入介紹了黃詩燕、毛相林兩位時代楷模的先進事跡,他們用新時代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為偏遠地區脫貧攻堅工作貢獻出自己的力量,甚至是生命。
  • 煙臺市崑嵛山自然保護區,流淌萬年的九龍池,屹立千年的古松樹王
    崑嵛山是膠東名山,以前歸煙臺牟平區政府管轄,現在屬於煙臺市崑嵛山自然保護區。崑嵛山景點眾多,有石門裡,嶽姑殿,煙霞洞,無染寺,九龍池等等。要說炎夏出遊,哪裡風光最美,最能避暑,當然要首推有山多水多的地方。九龍池,天藍,風涼,山綠,樹古,水清,魚豔。是崑嵛山之行絕佳的去處。
  • 犧牲扶貧幹部黃文秀事跡將搬上舞臺
    新華社北京1月10日電(記者白瀛)由國家話劇院副院長田沁鑫任總編導的民族歌舞劇《扶貧路上》將於3月在廣西百色首演。該劇通過犧牲在扶貧第一線的幹部黃文秀事跡,展現全國扶貧戰線面貌。田沁鑫10日在京介紹,《扶貧路上》講述了黃文秀擔任百坭村第一書記後,下決心帶領全村走出困境,犧牲在扶貧路上的感人事跡,並以此致敬280多萬奮戰在「扶貧路上」的駐村幹部、青年黨員和第一書記們,以及犧牲在扶貧崗位上的770餘位一線幹部。「心中有人民,筆下才能出精品。」
  • 民族歌劇《扶貧路上》首演,以黃文秀先進事跡濃縮還原全國...
    《扶貧路上》演出現場,黃文秀生前的扶貧足跡、村幹部與村民之間誠摯樸素的感情、旋律優美激蕩人心的音樂、廣西地貌風情的再現,以及王麗達等歌唱家唱演俱佳的表現,都令觀眾感動至深。 《扶貧路上》通過對黃文秀事跡的再現,挖掘廣西扶貧的主戰場——百色這片土地上的先進典型和可歌可泣的故事,展現奮鬥在基層扶貧第一線的駐村幹部、第一書記等黨員幹部、預備黨員勇於擔當、永不懈怠的扶貧精神,濃縮還原全國扶貧攻堅戰線,實現文藝作品傳遞的時代性和引領性。
  •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巡迴報告會在長沙舉行 扶貧經歷個個感人
    10月19日上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巡迴報告會在長沙舉行。紅網時刻10月19日訊(記者 陳雪驊 廖潔 攝影 李長宏)10月19日上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巡迴報告會在長沙市舉行。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傅振邦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李克強總理重要批示並致辭。省委副書記烏蘭主持報告會。
  • 這昆蟲在崑嵛山隨處可見,最短的生命周期只有幾天!
    作為北方人幾乎人人都見過且在崑嵛山隨處可見的卻在城市中,極為稀少崑嵛山綠樹成蔭哇哇叫的知了隨處可聽它的叫聲象徵著夏天真正來到了每一個小動物都是大自然上不可或缺的存在>崑嵛山物種繁多讓我們共同認識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 民族歌劇《扶貧路上》廣西首演,以黃文秀事跡致敬扶貧幹部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山歌飄在雲霧間,日子一天又一天,布洛陀拜了千百拜喲,百姓的生活盼改變……」隨著序曲《好大的事情在身邊》響起,壯鄉的好山好水鋪展出畫卷,打動人心的扶貧故事開啟篇章。
  • 煙臺全市平均降雨量80毫米,崑嵛山下得最大
    煙臺全市平均降雨量80毫米,崑嵛山下得最大 2019-08-12 11:55:01 來源:大小新聞
  • 精準扶貧故事真實感人
    本報訊 (記者陳潮華)入選全國優秀現實題材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廣東站)的客家山歌劇《春鬧》,經梅州市梅縣區客家山歌傳承保護中心在原基礎上進行了精心打磨,成為一出反映當下精準扶貧感人故事的山歌劇精品。在赴廣州參演前,26日、27日在廣東漢劇院南國牡丹劇場為梅州觀眾公開演出兩日,受到觀眾熱烈好評。 這是一個精準扶貧的故事。
  • 扶貧路上的小故事大感動
    一本本整齊的資料彙編、一疊疊密集的工作記錄、一份份詳細的貧困戶資料、一張張樸實無華的工作照片,串聯起湖南永州聯通道縣基層單元扶貧專幹張滔感人的扶貧故事也正是這場大雨讓鄉親們對扶貧隊員張滔另眼相看,讓彼此的心連得更緊了。張滔說:「現在村民每次碰見我都會叫我一聲小張,有時候會跟我說一聲小張辛苦了,我就覺得值了,這就是我來這裡扶貧的意義。」一條大路  野牛洞村沒有通公路,一到下雨這條路就成了村民出行的「攔路虎」,摔跤翻車是常有的事;除了路不通,這裡還缺水,村民日常用水都要「翻山越嶺」。
  • 理論專題丨學習王新法 扶貧路上續輝煌
    編者按 5月4日,「扶貧楷模」王新法先進事跡報告會在長沙舉行。為進一步闡釋弘揚王新法高尚品格,推動深入學習王新法精神,本報今天推出理論專題《學習王新法 扶貧路上續輝煌》。 學習王新法 鼓起信仰之帆 周德睿 高尚的信仰,是淨化靈魂的甘露,是催人奮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