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昆蟲在崑嵛山隨處可見,最短的生命周期只有幾天!

2021-03-01 崑嵛文旅

小時候在農村,每到夏季

三五個小夥伴就會帶上手電筒和長長的竹竿

然後到樹上去尋找一種「寶貝」


住在地下,蠢萌可愛,進化前從地底鑽出來

進化後擁有飛行絕技,噪音大,攻擊力低

沒錯,所說的正是大名鼎鼎的知了


變形前我們叫它知了猴

作為北方人幾乎人人都見過

且在崑嵛山隨處可見

卻在城市中,極為稀少

知了猴變成知了的整個過程

鑽出地面,蛻皮後重見光明的成年蟬,絕大多數存活期在半個月以內,最短的只有可憐的3天,最長的黑蚱蟬成蟲,在陽光下也只有45天到60天的存活期。在短短存活期中,「成蟲」要完成生命中最重要的歷程:交配、產卵,然後死去。

其實只有雄知了會叫,雌知了是沒有這個功能的。它不是用嘴巴「叫」。知了的發聲器官位於腹背交接處,其內側有一層透明的瓣膜,那裡有一個包著角質外殼的小孔。它的發聲原理簡單點說,就是通過腹部的收縮,震動瓣膜,產生聲音。 

因為對溫度要求很高,所以蛻變後的整個夏天,最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繁殖後代,鳴叫就是雄蟬對雌蟬「愛的呼喚」。實驗表明,知了的鳴叫聲可傳遞一公裡之遙,當雌蟬聽到「呼喚」之後,就會不遠萬裡飛去交配。

當雄蟬完成了生孩子的使命,很快便衰老而墜地死去。蟬媽媽則孤軍奮戰,開始產卵的任務。蟬寶寶出生後,她也就不吃也不喝,也很快地死去找蟬爸爸。

夏蟬,營養價值高,素有唐僧肉的美譽。

 夏蟬的藥用價值:《中國藥材學》中記載,夏蟬有益精壯陽、抗菌降壓、保肺益腎、治禿抑癌等作用;蟬蛻(也就是殼)中富含甲殼素等物質,具有疏風散熱、透疹、補腎、清熱、解毒的功效。

 主治: 外感風熱、咳嗽喑啞、咽喉腫痛、風疹瘙癢、遺尿、腸炎、小兒夜哭不止等症。  

崑嵛山綠樹成蔭

哇哇叫的知了隨處可聽

它的叫聲象徵著夏天真正來到了

每一個小動物

都是大自然上不可或缺的存在

崑嵛山物種繁多

讓我們共同認識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相關焦點

  • 崑嵛山腮扁葉蜂
    崑嵛山腮扁葉蜂(Cephalcia kunyushanica)是膜翅目扁葉蜂科腮扁葉蜂屬的一種完全變態的昆蟲,在胚後發育過程中要經歷卵
  • 說說煙臺崑嵛山林場的事兒
    崑嵛山林場的老一輩在森林中是如何艱難的一步步開拓,守護這片翠色山林,從1944年開始,延續了幾十年的時間,到如今開創這份偌大的家業,創造出無數輝煌的成績。試想,如果沒有幾代崑嵛山林場工作者悉心照料養育,這一片林木將會是怎樣的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林業工作者在平凡中肩負著光榮而神聖的使命!篆刻文化,品格塑造。
  • 崑嵛山中的珍稀瀕危植物
    崑嵛山「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蘭科植物10種,主要有天麻、二葉舌唇蘭、朱蘭、綬草等;「山東稀有瀕危保護植物」46種,主要有白鮮、紫草、玉竹、山東銀蓮花、宜昌莢蒾、鹿蹄草、玉玲花等。天麻:蘭科天麻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味常用較珍貴的中藥。
  • 崑嵛山到處是龐大的黑體白花石塊
    麻姑覺得雖然崑嵛山整不出可耕種的地塊,如果在巨石之間栽植各種桃樹——血桃﹑蜜桃﹑黃桃﹑雪桃﹑冬桃,桃花盛開時,崑嵛山將像一位粉面含羞淑女。石縫裡淤積的千年腐草爛葉,會養育得桃樹分外茂盛,各種形狀各異的桃子分期成熟,一年四季有鮮桃可吃,豈不妙哉。  麻姑在悉心研讀月牙石《太上老子道德經》之餘,行走在風哨,溪歌,樹笛,鳥鳴的崑嵛山優美音符裡。
  • 崑嵛山保護區:扶貧路上的感人事跡
    崑嵛山保護區文化和旅遊局 韓川川在崑嵛山保護區,活躍著一批又一批的扶貧人,他們心裡裝著貧困群眾,懷揣著鄉村振興的夢想,奔波在村莊的每一寸土地上,摸村情、思良策,為貧困戶脫貧、改變農村落後的面貌,嘔心瀝血,以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特區精神,開闢一條條扶貧新路
  • 煙臺市崑嵛山自然保護區,流淌萬年的九龍池,屹立千年的古松樹王
    崑嵛山是膠東名山,以前歸煙臺牟平區政府管轄,現在屬於煙臺市崑嵛山自然保護區。崑嵛山景點眾多,有石門裡,嶽姑殿,煙霞洞,無染寺,九龍池等等。要說炎夏出遊,哪裡風光最美,最能避暑,當然要首推有山多水多的地方。九龍池,天藍,風涼,山綠,樹古,水清,魚豔。是崑嵛山之行絕佳的去處。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訪談|崑嵛山保護區工委副書記...
    「作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21年崑嵛山保護區將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舉旗定向,在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第一年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崑嵛山保護區工委副書記、管委主任於叢剛表示,保護區將重點從三個方面著力攻堅,全力推進。毫不動搖聚焦生態保護修復。
  • 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成員點讚崑嵛山特色農產品
    大會開幕前,與會代表到崑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觀摩,實地調研保護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特色發展成果,並對崑嵛山特色農產品給予認可、讚揚。據悉,150名嘉賓考察了解崑嵛山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後,在石門裡景區觀看、品鑑了崑嵛山保護區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集中展示的特色生態農產品。
  • 煙臺全市平均降雨量80毫米,崑嵛山下得最大
    煙臺全市平均降雨量80毫米,崑嵛山下得最大 2019-08-12 11:55:01 來源:大小新聞
  • 發現迄今為止,太陽系周期最短的小行星,只有151天!
    為了找到阿提拉小行星,ZTF團隊一直在開展一項專門觀測活動,以一天中最適合發現這些天體的時間命名為「黃昏」(Twilight)。「暮光之城」是由臺灣國立中央大學葉和葉永煥共同開發的項目。
  • 發現迄今為止,太陽系周期最短的小行星,只有151天!
    為了找到阿提拉小行星,ZTF團隊一直在開展一項專門觀測活動,以一天中最適合發現這些天體的時間命名為「黃昏」(Twilight)。「暮光之城」是由臺灣國立中央大學葉和葉永煥共同開發的項目。到目前為止,該項目已經發現了另一顆Atira小行星,名為2019 AQ3,在2019LF6出現之前,2019AQ3是已知小行星中周期最短的,大約每165天繞太陽一周。
  • 發現周期最短的熱木星,一年只有18個小時!
    然而,在新的一項研究中,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宣布發現了一顆軌道周期最短的「熱木星」。這顆行星(NGTS-10b)距離地球1060光年,只需18個小時(一年)就能完成其繞恆星運行的完整公轉軌道。正如該團隊在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的研究報告中所述:這顆行星是由NGTS發現的,該望遠鏡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ESO)Paranal天文臺,由歐洲大學和機構組成的聯合體用來尋找太陽系外的行星。具體地說,NGTS關注的是在明亮恆星周圍發現海王星和超級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到目前為止,大多數軌道周期較短的大型行星都是熱木星,使用凌日方法,特別是地面望遠鏡,最容易發現木星。
  • 崑嵛花事--懸鉤子屬合集
    崑嵛山上的這三種懸鉤子屬的植物也比較好分辨,牛疊肚為直立灌木,與其它兩種主要區別是單葉,皮刺少,葉背面不發白。
  • 為什麼昆蟲的壽命那麼短,而白蟻后的壽命卻那麼長?
    你看到了哪些昆蟲?一隻蒼蠅坐在你的電腦屏幕上,一隻蚊子在你耳邊嗡嗡叫,甚至是不是咬你兩口。就在你快要睡著的時候,一隻蝴蝶在外面的花園裡飛來飛去,或者一隻螞蟻叼著一隻死飛蛾的屍體回家?我們周圍看到的大多數昆蟲壽命都很短。幾小時,幾天,這就是大多數昆蟲存活的時間。我們沒有注意到它們的消亡,因為它們很快就會被一群新的物種所取代。
  • 壽命最短的動物是什麼?您搜的答案往往是錯的
    說壽命最短的動物是什麼?懂得多的人會說蜉蝣,百度上一搜,答案也是蜉遊,還說什麼朝生暮死,自古就有文記之,更有危言聳聽的說生命周期最短的僅為半小時。這當然是錯誤的!蜉蝣屬於昆蟲,而昆蟲都是變態發育,在中學生物書上介紹了兩種變態: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完全變態的昆蟲有蝴蝶、蜜蜂、蒼蠅等,一生經歷了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而不完全變態的昆蟲有蝗蟲、螳螂、蚱蜢等,一生經歷了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那麼蜉蝣是什麼變態?它們是原變態發育,一生經歷了卵、幼蟲、亞成蟲、成蟲四個時期。
  • 太陽系內發現公轉周期最短的小行星:一年只有151天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9日報導,美國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內發現了一顆不尋常的巖石小行星2019 LF6,其直徑約1公裡,公轉周期約為151天,是迄今發現小行星中一年時間最短的。加州理工大學的天文學家團隊利用帕洛馬山天文臺的「Zwicky瞬變設施」(ZTF)成功鎖定了這顆阿迪娜(Atira)小行星。
  • 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短熱木星公轉周期:或引發毀滅
    這是迄今為止所見到過的熱木星最短的公轉周期,據悉,其公轉距離只有恆星直徑的兩倍。 當地時間周四,這一發現被發表在《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
  • 壽命最短的幾種動物,第一名就活一天,老鼠也只能活一年?
    導語:「壽命最短的幾種動物,第一名就活一天,老鼠也只能活一年?」眾所周知,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的生物種類,不同種類的生物壽命長短也各有不同。其實,不只我們人類追求長壽,動物界也有追求長壽的生物呢。不過,大家知道地球上壽命最短的生物有哪些嗎?
  • 這兩種周期蟬演繹動物界的「白娘子與許仙」
    接下來請聽好這道五年級奧數題:17年蟬和13年蟬要間隔多少年才會相遇一次?相信兩個質數最小公倍數的求法大家還是沒忘記的,答案是221年!簡直久到白素貞都快成仙了! 不過,接下來這道題就有點超綱了,它們在221年一次的相遇中,會不會做一些羞羞的不可描述的事情?這個問題的答案最近還真被科學家揭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