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嵛山中的珍稀瀕危植物

2021-02-12 崑嵛山國家森林公園

稀有瀕危植物的產生,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界的因素,自身的原因是受植物的個體發育和系統發育特徵所制約,而外因除地質變動等不可抗拒原因外,主要是人類活動所造成的,而這種作用遠遠超過了生物自身的原因。

崑嵛山「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蘭科植物10種,主要有天麻、二葉舌唇蘭、朱蘭、綬草等;「山東稀有瀕危保護植物」46種,主要有白鮮、紫草、玉竹、山東銀蓮花、宜昌莢蒾、鹿蹄草、玉玲花等。

天麻:蘭科天麻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味常用較珍貴的中藥。天麻有鎮靜、鎮痛、抗驚厥作用;能增加腦血流量,降低腦血管阻力,輕度收縮腦血管,增加冠狀血管流量;能降低血壓,減慢心率,對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在崑嵛山有分布,但近年來分布逐漸減少。

紫草:紫草科紫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長於山坡草地,有涼血活血、清熱解毒、滑腸通便的作用。在崑嵛山有零星分布。

綬草:蘭科綬草屬草本植物,綬草是一種生態指示性植物,它的生長、繁殖都需要真菌、動物的幫忙,形成一個小生物鏈,所以綬草能夠對環境變化做出敏感反應,在植物研究上很有價值。在崑嵛山呈零星分布。

小斑葉蘭:蘭科斑葉蘭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入藥,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軟堅散結,補腎的作用。

山茴香:傘形科山茴香屬多年生草本,生於山頂巖石縫中。茴香油可作驅風劑,在腹氣脹時排除氣體,減輕疼痛。崑嵛山泰礡頂附近巖石縫中有分布。


相關焦點

  • 崑嵛山腮扁葉蜂
    崑嵛山腮扁葉蜂(Cephalcia kunyushanica)是膜翅目扁葉蜂科腮扁葉蜂屬的一種完全變態的昆蟲,在胚後發育過程中要經歷卵
  • 說說煙臺崑嵛山林場的事兒
    崑嵛山林場的老一輩在森林中是如何艱難的一步步開拓,守護這片翠色山林,從1944年開始,延續了幾十年的時間,到如今開創這份偌大的家業,創造出無數輝煌的成績。試想,如果沒有幾代崑嵛山林場工作者悉心照料養育,這一片林木將會是怎樣的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林業工作者在平凡中肩負著光榮而神聖的使命!篆刻文化,品格塑造。
  • 崑嵛山到處是龐大的黑體白花石塊
    崑嵛山到處是龐大的黑體白花石塊,被歲月磨礪得無稜無角,這些斑駁的石塊記載著它在世間的滄桑經歷,它們毫無規則地隨意而臥,佔據著一塊地皮,分割著山坡。尋不到成片的可犁耕之田,巨大的黑體石塊白天從陽光裡採熱,夜間釋放,使崑嵛山區的溫度高於外界,崑嵛山溝谷縱橫,溪河如網,雨量充沛,為樹木花草的生長創造了一個特殊的環境,難怪這裡奇樹異花怪草繁多。
  • 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成員點讚崑嵛山特色農產品
    大會開幕前,與會代表到崑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觀摩,實地調研保護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特色發展成果,並對崑嵛山特色農產品給予認可、讚揚。據悉,150名嘉賓考察了解崑嵛山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後,在石門裡景區觀看、品鑑了崑嵛山保護區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集中展示的特色生態農產品。
  • 煙臺市崑嵛山自然保護區,流淌萬年的九龍池,屹立千年的古松樹王
    崑嵛山是膠東名山,以前歸煙臺牟平區政府管轄,現在屬於煙臺市崑嵛山自然保護區。崑嵛山景點眾多,有石門裡,嶽姑殿,煙霞洞,無染寺,九龍池等等。要說炎夏出遊,哪裡風光最美,最能避暑,當然要首推有山多水多的地方。九龍池,天藍,風涼,山綠,樹古,水清,魚豔。是崑嵛山之行絕佳的去處。
  • 崑嵛山保護區:扶貧路上的感人事跡
    崑嵛山保護區文化和旅遊局 韓川川在崑嵛山保護區,活躍著一批又一批的扶貧人,他們心裡裝著貧困群眾,懷揣著鄉村振興的夢想,奔波在村莊的每一寸土地上,摸村情、思良策,為貧困戶脫貧、改變農村落後的面貌,嘔心瀝血,以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特區精神,開闢一條條扶貧新路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訪談|崑嵛山保護區工委副書記...
    「作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21年崑嵛山保護區將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舉旗定向,在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第一年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崑嵛山保護區工委副書記、管委主任於叢剛表示,保護區將重點從三個方面著力攻堅,全力推進。毫不動搖聚焦生態保護修復。
  • 這昆蟲在崑嵛山隨處可見,最短的生命周期只有幾天!
    作為北方人幾乎人人都見過且在崑嵛山隨處可見的卻在城市中,極為稀少其實只有雄知了會叫,雌知了是沒有這個功能的。它不是用嘴巴「叫」。 夏蟬的藥用價值:《中國藥材學》中記載,夏蟬有益精壯陽、抗菌降壓、保肺益腎、治禿抑癌等作用;蟬蛻(也就是殼)中富含甲殼素等物質,具有疏風散熱、透疹、補腎、清熱、解毒的功效。
  • 珍稀瀕危植物驚現靈石!
    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蘭科植物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褐花杓蘭驚現靈石!美美的褐花杓蘭~↓↓↓近日記者獲悉,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蘭科植物、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褐花杓蘭驚現靈石太嶽山主峰牛角鞍。這是首次發現褐花杓蘭在其模式產地之外的新分布,也為太嶽山蘭科植物增添了一個新種。
  •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英文版)出版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英文版)出版 2020-08-31 華南植物園 【字體:大 中 小】   該書是首部系統總結全球和中國植物回歸研究進展的著作,由國內開展珍稀瀕危植物保護和回歸的主要單位和專家參與編寫。該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包含中國的植被和植物多樣性、中國的珍稀瀕危植物、中國的植物就地和遷地保護、中國的植物野外回歸概況。第二部分通過案例形式介紹了報春苣苔等14種珍稀瀕危植物以及蘭科和蘇鐵類植物的回歸進展。
  • 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獨葉草
    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獨葉草花木君中國是世界動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我們國家地域遼闊,動植物資源豐富,迄今為止,目前發現的植物(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32000種,動物(獸、鳥、爬行類和兩棲類)2100種,各佔世界總數10%。
  • 廣東野生珍稀瀕危植物生存鏡像側記
    直到20世紀50年代末,時任中科院華南植物研究所所長陳煥鏞才為國人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報春苣苔,是我國特有的多年生喜鈣草本植物,屬苦苣苔科,僅生長於南方海拔約300米的石灰巖山洞口附近。20世紀90年代,國家林業部門啟動全國第一次珍稀瀕危植物普查。結果發現,報春苣苔在廣東湖南兩省交界處共分布了11個種群,但分布範圍狹小、野生植株數量極少。
  •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英文版)》出版
    近日,由任海研究員主編的《Conservation and Reintroduction of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in China》(中譯名
  • 煙臺全市平均降雨量80毫米,崑嵛山下得最大
    煙臺全市平均降雨量80毫米,崑嵛山下得最大 2019-08-12 11:55:01 來源:大小新聞
  • 靈石發現珍稀瀕危褐花杓蘭,山西還有這些瀕危植物
    近日,晉中靈石太嶽山主峰牛角鞍發現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蘭科植物、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褐花杓蘭。這是首次發現褐花杓蘭在其模式產地四川、雲南之外的新分布,也為太嶽山蘭科植物增添了一個新種。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珍稀瀕危植物知多少?
    海南島植物組成種類不僅豐富且富於熱帶性,古老植物保存較多、又加上是典型的島嶼環境,因此珍稀瀕危植物種類眾多。  海南,物華天寶,資源豐富,植物資源尤其令人嘆為觀止。古人云:「欲求名材香塊者,必於海之南也。」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梁淑雲認為,海南島植物組成種類不僅豐富且富於熱帶性,古老植物保存較多、又加上是典型的島嶼環境,因此珍稀瀕危植物種類眾多。
  • 珍稀瀕危植物蛛網萼:首次踏上野外回歸之路
    9月27日,珍稀瀕危植物蛛網萼野外回歸活動在樂清市雁蕩山林場舉行,樂清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以及浙南(溫州)林業科學研究院的工作人員讓100株人工繁育的蛛網萼幼苗首次順利回歸野外。蛛網萼(Platycrater arguta)繡球花科(Hydrangaceae)蛛網萼屬(Platycrater) 植物,落葉小灌木,因其不孕花萼片有密集脈紋如蜘蛛網,故名蛛網萼。為東亞特有單種屬植物,是日本與亞洲分離以前即存在的孑遺植物,由於其特殊的中國—日本間斷分布模式,對研究東亞植物地理、植物區系有較高科學價值。
  •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英文版)》出版
    近日,由任海研究員主編的《Conservation and Reintroduction of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in China》(中譯名: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一書近期由國際知名學術出版機構Springer出版。 該書是首部系統總結全球和中國植物回歸研究進展的著作,國內開展珍稀瀕危植物保護和回歸的主要單位和專家參與編寫。
  • 廣東首個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基地——南嶺基地啟動建設
    4月22日,由廣東省林業局、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韶關市政府共同舉辦的廣東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南嶺基地開園儀式在韶關林場舉行,這標誌著廣東珍稀瀕危植物保育「一中心三基地」項目全面啟動。南嶺基地正式開園,標誌著三方合作開展珍稀瀕危野生植物遷地保育的一次成功實踐,成為廣東首個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基地,將為鞏固粵北「生態發展區」的功能定位,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將產業重要影響。
  • 「紅花木蓮」國家級瀕危珍稀植物在洪雅出現了
    別說見了小編連聽都沒提說過要說這紅花蓮可是大有來頭它可是國家級瀕危珍稀植物最近在洪雅破天荒地出現了!近日,洪雅縣漢王鄉一村民在日常勞作時意外發現一株木蓮花,經林業權威部門認定為國家瀕危珍稀野生紅花木蓮,也是該縣首次發現此類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