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現迄今為止,太陽系周期最短的小行星,只有151天!
為了找到阿提拉小行星,ZTF團隊一直在開展一項專門觀測活動,以一天中最適合發現這些天體的時間命名為「黃昏」(Twilight)。「暮光之城」是由臺灣國立中央大學葉和葉永煥共同開發的項目。到目前為止,該項目已經發現了另一顆Atira小行星,名為2019 AQ3,在2019LF6出現之前,2019AQ3是已知小行星中周期最短的,大約每165天繞太陽一周。
-
太陽系內發現公轉周期最短的小行星:一年只有151天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9日報導,美國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內發現了一顆不尋常的巖石小行星2019 LF6,其直徑約1公裡,公轉周期約為151天,是迄今發現小行星中一年時間最短的。加州理工大學的天文學家團隊利用帕洛馬山天文臺的「Zwicky瞬變設施」(ZTF)成功鎖定了這顆阿迪娜(Atira)小行星。
-
[圖]僅151天:太陽系內發現公轉周期最短小行星
近日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內發現了編號為「2019 LF6」的小行星,其直徑約1公裡,公轉周期約為151天,是迄今發現小行星中公轉周期時間最短的
-
這顆小行星的軌道非常接近太陽,它的一年只有151天
LF6是一顆非常接近太陽的小行星,以致於它的一年只有151天。它的軌道完全落在地球的軌道內,被稱為「阿提拉」小行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為數不多的天體之一。加州理工大學的葉全志領導的一個天文學家團隊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他們使用加州帕洛瑪天文臺的Zwicky瞬變設施(ZTF)發現了2019 LF6。
-
公轉周期最短!離太陽最近的小行星已被發現,地球一年是它的兩年
洛厄爾天文臺對近地小行星的研究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星體。這顆小行星被命名為2004 JG6,是觀測者布萊恩·斯基夫在晚上發現的。」我立刻注意到這顆不尋常的星體「,斯基夫說,」它比普通行星更有趣。「他很快向位於麻薩諸塞州劍橋的小行星中心(MPC)報告了這一發現,該中心是小行星和彗星發現的國際交流中心。
-
首次發現目前在太陽系發現運行速度最快的小行星!
據探索小組成員說,當時他們發現了一個非同尋常的天體,它的軌道幾乎不偏離金星的軌道,這是一項驚人的觀測。這是人類已知的小行星中繞太陽公轉最短的一年。這塊被稱為2019AQ3的天體,可能是太陽系內部一個巨大且幾乎不為人知的群體的一部分。這是小行星2019 AQ3繞日超快軌道。
-
發現周期最短的熱木星,一年只有18個小時!
然而,在新的一項研究中,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宣布發現了一顆軌道周期最短的「熱木星」。這顆行星(NGTS-10b)距離地球1060光年,只需18個小時(一年)就能完成其繞恆星運行的完整公轉軌道。正如該團隊在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的研究報告中所述:這顆行星是由NGTS發現的,該望遠鏡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ESO)Paranal天文臺,由歐洲大學和機構組成的聯合體用來尋找太陽系外的行星。具體地說,NGTS關注的是在明亮恆星周圍發現海王星和超級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到目前為止,大多數軌道周期較短的大型行星都是熱木星,使用凌日方法,特別是地面望遠鏡,最容易發現木星。
-
天文學家發現大而罕見的小行星,近日點和遠日點均在地球軌道以內
據外媒CNET報導,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不同尋常的小行星,是目前發現的公轉周期最短的小行星。 編號為「2019 LF6 」小行星的公轉周期僅為151天。 這顆小行星以一種非常不尋常的橢圓軌道旋轉,其有時比一端的水星更接近太陽,然後在另一端經過金星。
-
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短熱木星公轉周期:或引發毀滅
這是迄今為止所見到過的熱木星最短的公轉周期,據悉,其公轉距離只有恆星直徑的兩倍。 當地時間周四,這一發現被發表在《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大而罕見的小行星 近日點和遠日點均在地球軌道以內
據外媒CNET報導,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不同尋常的小行星,是目前發現的公轉周期最短的小行星。
-
短周期彗星的發源地——柯伊伯帶
柯伊伯帶在太陽系圓盤外圍,海王星軌道以外,距太陽30~500天文單位(AU)的環帶天區內,分布以億計的固態小天體,是短周期彗星(繞太陽運行不到200年)的發源地。柯伊伯帶內可能有成千上萬個大於100公裡的冰體,估計有一萬億顆或更多的彗星。
-
火星兩顆衛星極有可能來自小行星帶,而火衛一是太陽系最暗的衛星
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有的行星並沒有衛星,比如水星和金星就沒有衛星;有的行星擁有的衛星數量很少,比如我們地球,只有月球這一顆天然衛星,比如地球的鄰居火星擁有兩顆衛星。火星的兩顆衛星太陽系中剩下的四顆行星都擁有數量較多的衛星,比如木星,截止目前我們已經發現了木星擁有69顆衛星,是太陽系擁有衛星數量最多的;土星截至目前發現了擁有62顆衛星;天王星截至目前發現了擁有27顆衛星;海王星截至目前發現了擁有14顆衛星。
-
天外來客?法國天文學家發現首顆太陽系外來小行星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5月22日報導,法國天文學家通過模擬實驗研究發現,正在木星附近軌道運行的小行星「2015BZ509」是一顆「天外來客」,它於45億年前來到太陽系並長期停留至今。這顆發現於2015年的小行星「2015BZ509」與太陽系其它行星不同,儘管它共享木星軌道,卻一直逆向圍繞太陽運動。科學家從而開始研究其獨特的運行軌道。經百萬次計算機模擬實驗,科學家發現在距今約45億年前的太陽系誕生初期,這顆小行星已經出現在現今位置上,因此它應來自太陽系外星系。
-
火星兩顆衛星極可能是火星俘獲的小行星,火衛一是太陽系最暗衛星
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有的行星並沒有衛星,比如水星和金星就沒有衛星;有的行星擁有的衛星數量很少,比如我們地球,只有月球這一顆天然衛星,比如地球的鄰居火星擁有兩顆衛星。火星的兩顆衛星太陽系中剩下的四顆行星都擁有數量較多的衛星,比如木星,截止目前我們已經發現了木星擁有69顆衛星,是太陽系擁有衛星數量最多的;土星截至目前發現了擁有62顆衛星;天王星截至目前發現了擁有27顆衛星;海王星截至目前發現了擁有14顆衛星。
-
科學家首次發現距離太陽第二近的自然天體!
我們知道,太陽系離太陽最近的自然天體是水星,其次是金星。但是一項最新發現可能改變這個格局了!科學家最新發現了一顆小行星,它距離太陽比金星還要近,因此它成為了距離太陽第二近的自然天體!這張照片就是新發現的小行星2020 AV2,它比金星離太陽更近。這顆小行星在金星軌道內圍繞太陽公轉,打破了各種記錄。這顆被稱為2020 AV2的太空巖石,除了是已知的第一個有這一軌道的小行星外,它是太陽系中除水星外所有已知自然天體中離太陽最近的一個。
-
2019LF6的特殊小行星年,小行星有怎樣的軌道特徵?
天文科學家們在觀察日出邊緣、夜幕降臨後不久的天空時,發現了目前被稱為2019 LF6的小行星,它擁有迄今為止最小的小行星「年」,大約每隔151天就可以完成繞太陽運行一次。這些物體吸引人的另一個原因是它們傾斜的軌道,並且和金星/水星的距離又特別近,這可能表明在過去的某個時間,它們曾被拋出了太陽系的平面。不論是運行軌道,還是行星本身的大小,這顆新發現的小行星2019 LF6都是非常罕見的,這個0.6英裡(一公裡)長的大塊巖石,也是20種已知的所謂Atira小行星之一,這類近地物體會比地球更靠近太陽。
-
我國科學家發現短周期類地行星形成機制
新華社南京2月24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24日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中科院行星科學重點實驗室、紫金山天文臺季江徽研究員領銜的科研團組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發現了太陽系外短周期類地行星的形成機制和軌道特徵。這一研究,對了解行星系統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短周期類地行星是一類距離恆星很近、質量與地球相當的系外行星。
-
離太陽最近小行星
2020 AV2 圖片來源:《科學》 今年早些時候,天文學家在金星軌道內發現了一顆奇怪的小行星——它是預測存在的靠近太陽的小行星群中的第一個成員。一些天文學家認為,這是太陽系初期形成的一些小行星的線索,這些小行星從未得到正確的解釋。 已知的近100萬顆小行星大部分位於火星外的一個小行星帶,並受到木星引力的控制。科學家僅在地球軌道內發現了23顆阿提拉小行星,因為與內行星的相互作用打亂了軌道,這些小行星最終撞向其他行星或太陽。
-
金星軌道內驚現一顆小行星
科技日報北京1月21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科學新聞》網站20日報導,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日前發布公報說,該校科學家在太陽系內發現了首顆完全在金星軌道內運行的小行星,這顆小行星可能因為與太陽系內行星碰撞而墜入現有軌道。 科學家利用設在美國帕洛馬天文臺的巡天相機「茲維基瞬態觀測設備」發現了這顆小行星,並將其命名為「2020 AV2」。
-
矮行星和小行星
小行星:小行星 asteroid, minor planet或planetoid小行星是太陽系內類似行星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至今為止在太陽系內一共已經發現了約70萬顆小行星,但這可能僅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小部分,只有少數這些小行星的直徑大於10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