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發現大而罕見的小行星,近日點和遠日點均在地球軌道以內

2020-11-24 騰訊網

據外媒CNET報導,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不同尋常的小行星,是目前發現的公轉周期最短的小行星。 編號為「2019 LF6 」小行星的公轉周期僅為151天。 這顆小行星以一種非常不尋常的橢圓軌道旋轉,其有時比一端的水星更接近太陽,然後在另一端經過金星。

這使這顆小行星成為已知的20顆所謂的「阿迪娜(Atira)型」小行星中的其中一顆,其近日點和遠日點都在地球軌道之內。但「2019 LF6 」小行星是罕見的,因為它相對較大,直徑大約一公裡左右。

「最近經常找不到直徑1公裡左右的小行星,」 加州理工學院的小行星發現者Quanzhi Ye在一份聲明中說。「在現在已發現的大部分(較大的天體)中,這個更大的天體是稀有之物......其獨特的軌道解釋了為什麼這麼大的小行星在數十年的仔細搜索中未被觀測到。」

天文學家使用Palomar天文臺的Zwicky Transient Facility 發現了這顆小行星,該天文臺今年早些時候還發現了另一顆Atira小行星。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 Tom Prince說道:「這表明過去它們有時被拋出太陽系,因為它們離金星或水星太近了。」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大而罕見的小行星 近日點和遠日點均在地球軌道以內
    據外媒CNET報導,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不同尋常的小行星,是目前發現的公轉周期最短的小行星。
  • 解碼行星地球公轉軌道近日點、遠日點蠕動漂移
    天文學觀測表明,白天由長變短的轉折點對應地球公轉軌道的遠日點(太陽直射北回歸線),而白天由短變長的轉折點對應地球公轉軌道的近日點(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只有當地球經過遠日點後,才會開啟晝短夜長的日子。 傳統慣性思維認為,過了夏至節氣,意味著地球公轉過了遠日點,開始晝短夜長了。即夏至日與地球公轉軌道遠日點是重合的。
  • 為什麼冬天的時候,地球在近日點?夏天卻在遠日點?
    為什麼近日點和遠日點不足以影響到地球四季變化呢?想了解這個問題,就需要知道地球的四季變化是怎麼來的?,上圖中的數字可以看到近日點和遠日點實際的差距,並不是很大。也能看到在每年的1月地球就運行到了近日點,7月北半球最熱的時候就運行到了遠日點。地球的近日點和遠日點不足以影響地球大氣溫度的原因是因為它們之間的差距很小,近日點的時候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陽輻射只比遠日點強了不到6%。這種微小的差異不足以左右地球的溫度變化。那麼到底是什麼因素導致了地球四季變化呢?
  • 小行星差異大,對地球威脅各不同
    和直徑在10—30公裡的小行星相比,直徑為22—49米的2011ES4號小行星的確是個「小不點」。有人可能會好奇,都是小行星,為何體積差異這麼大? 王錚解釋說,最早的類星體是先形成較小的核,然後通過吸積集聚周圍物質逐漸變大。在這個過程中,行星星子不斷碰撞聚合,形成大小不一的行星個體。
  • 2018/1/3 花神星衝 + 地球過近日點
    發布單位: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丨 觀測方式:★花神星衝  8號小行星花神星(8 Flora)2018年1月3日上午7:14衝,即以地球為中心,太陽和花神星分別位在地球兩側、經度相差180度的位置。  花神星於1847年10月18日由英國天文學家John Russell Hind發現,是第8顆被發現的小行星,位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主小行星帶裡,平均直徑約128公裡,是所有大型小行星中最靠近太陽的,同時其平均亮度+8.7等也是所有已知小行星中第7亮的。有天文學家認為:花神星很可能曾是某顆微行星的殘餘核心,這顆微行星應該曾被強烈加熱過,使內部結構經歷分異作用,然後不幸遭遇撞擊而碎裂。
  • 小行星2019OK與地球擦肩而過 抵達地球前幾小時才被發現
    儘管沒有對地球造成任何的實質性損害,但這顆臨時代號為2019 OK的小行星依然將天文學家嚇出一陣冷汗。小行星「2019 OK」飛掠地球天文學家後怕的是,直到7月24日這顆小行星飛掠地球前幾個小時,才由巴西索納爾天文臺和美國天文學家們分別獨立發現
  • 地球近日點比遠日點離太陽近500萬千米,為什麼我們卻是冬天?
    關於近日點和遠日點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面我們稱為「黃道平面」,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一個近似於正圓的橢圓軌道,其偏心率僅為0.0167(約接近0就越圓)八大行星公轉軌道動態圖太陽並不位於地球公轉橢圓軌道的中心,而是位於其中的一個焦點上,這樣一來,地球在公轉過程中就有一個距離太陽最近的位置,稱為「近日點」,近日點大約距離太陽1.471
  • 每日科普|小行星差異大,對地球威脅各不同
    和直徑在10~30公裡的小行星相比,直徑為22~49米的2011ES4號小行星的確是個「小不點」。有人可能會好奇,都是小行星,為何體積差異這麼大?王錚解釋說,最早的類星體是先形成較小的核,然後通過吸積集聚周圍物質逐漸變大。
  • 這顆小行星的軌道非常接近太陽,它的一年只有151天
    LF6是一顆非常接近太陽的小行星,以致於它的一年只有151天。它的軌道完全落在地球的軌道內,被稱為「阿提拉」小行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為數不多的天體之一。加州理工大學的葉全志領導的一個天文學家團隊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他們使用加州帕洛瑪天文臺的Zwicky瞬變設施(ZTF)發現了2019 LF6。
  • 水星的近日點太陽和遠日點的太陽看起來大小差多少?
    一個很有趣的話題,但更有趣的是近日點的北半球是冬天,而遠日點的北半球則是夏天,當然大家都知道這是自轉軸歪斜,太陽光的直射與斜射的問題!一筆帶過,我們回到正題,討論下近日點和遠日點的太陽視角問題!一、為什麼會有近日點和遠日點?
  • 太陽系內發現公轉周期最短的小行星:一年只有151天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9日報導,美國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內發現了一顆不尋常的巖石小行星2019 LF6,其直徑約1公裡,公轉周期約為151天,是迄今發現小行星中一年時間最短的。加州理工大學的天文學家團隊利用帕洛馬山天文臺的「Zwicky瞬變設施」(ZTF)成功鎖定了這顆阿迪娜(Atira)小行星。
  • 假如存在傳說中的第九大行星,它近日點時對地球有多大影響?
    ;4、近日點擾動太陽,引起太陽劇烈活動繼而影響空間氣候;我們一一來分析下這些過程如何來影響地球:軌道穿過柯伊伯帶和小行星帶兩者是可以合併在一起討論的,一個巨行星穿過彗星倉庫和小行星帶時其引力擾動將會導致大批彗星和小行星天體脫離原來的軌道,除了被它帶走的以外,其餘的都將進入太陽系冥王星的內行星軌道,這影響很容易理解,正常難以見到的彗星就會變成常客,當然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地球遭受彗星襲擊的概率大大增加,可能會持續上百年,這個影響不小吧?
  • 地球處在近日點反而冷,處在遠日點反而熱?什麼原理?
    根據克卜勒三定律我們知道地球繞太陽運動的軌跡是一個橢圓,太陽位於橢圓的一個焦點之上。每年的七月初地球會運動到遠日點也就是橢圓軌道的長軸處,而在每年的一月初地球會運動到近日點橢圓軌道的短軸處。對於我們北半球來說,處在遠日點是夏天,近日點是冬天;而對於南半球來說正相反,遠日點是冬天,近日點是夏天。
  • 近日點和遠日點
    ( )A.春分到秋分的天數多B.秋分到春分的天數多C.一樣多答案:A當地球離太陽最近(1月4日左右)時太陽公轉速度最快,位於遠日點時公轉速度最慢。因此秋分到春分包含公轉速度最快的冬季,天數較少。近日點時,日地距離是1.471億千米;而遠日點時,日地距離為1.521億千米.兩者差距約500萬千米,和日地距離相比十分微小,而且對於南半球來說,遠日點是冬天,近日點是夏天,所以這並不是四季溫差的原因
  • [圖]僅151天:太陽系內發現公轉周期最短小行星
    近日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內發現了編號為「2019 LF6」的小行星,其直徑約1公裡,公轉周期約為151天,是迄今發現小行星中公轉周期時間最短的
  • 高樓般大小的小行星與地球擦身而過 專家:嚴密監視預防潛在威脅
    一顆高樓般大小的小行星與地球擦身而過,專家表示—— 小行星差異大,對地球威脅各不同「高樓般大小」「與地球擦身而過」……近日,又一顆小行星因飛掠地球刷屏。地球上一些巨大的隕石坑,就是它們當年造訪地球時留下的印記。據推測,約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在10—30公裡的小行星以每秒20—40公裡的速度一頭扎進了地球的「懷抱」。這次異常猛烈的撞擊,導致地球長時間灰塵蔽日,生物史上的一個時代就此結束。和直徑在10—30公裡的小行星相比,直徑為22—49米的2011ES4號小行星的確是個「小不點」。
  • 地球來到近日點,距離太陽只有147091144公裡
    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這寒冷的日子裡,地球卻來到了距離太陽最近的軌道點,即近日點,這是2020年開年以來,地球首次接近太陽。 在太陽系中,地球以接近每秒29.8公裡速度圍繞太陽公轉,但公轉軌道並不是絕對圓形,所以存在遠日點和近日點
  • 天文學家稱:2006QV89不會撞擊地球
    2006 QV89大行星,一塊100英尺長的巖石,已經被憂心忡忡的天文學家重新定位,他們現在已經透露了它今年是否會撞擊地球。這塊太空巖石於2006年首次被發現,因此在科學家們弄不清它的位置之前,就對它進行了分類。BGR當時報導稱,天文學家最快2019年也無法確定發生碰撞的可能性。
  • 地球1月4日經過近日點 全年距離太陽最近
    參考消息網1月4日報導 北京時間1月4日22時,地球經過近日點,這是一年中地球距離太陽最近的時刻。經過近日點時,地球與太陽相距14710萬千米,比經過遠日點時的距離小了500萬千米。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月3日報導,地球過近日點通常在1月初,過遠日點通常在7月初。
  • 周末,地球將過近日點,是一年中看到太陽「最大」的一天
    圖解:上面的卡通片,出自《出土漫畫》中的薩拉·齊默曼天文學家將地球環日橢圓軌道上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點稱作近日點(perihelioin),其中「peri」在希臘語中意思是「靠近」,而「helios」意思是「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