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存在傳說中的第九大行星,它近日點時對地球有多大影響?

2020-12-05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並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尼比魯」的存在,但我們可以假設一下尼比魯假如存在,那麼它將以什麼方式影響太陽系,當然特別是地球,畢竟咱都在地球上!

一、潛在的第九大行星的影響地球的方式

1、軌道穿過柯伊伯帶;

2、軌道穿過小行星帶;

3、軌道距離地球太近;

4、近日點擾動太陽,引起太陽劇烈活動繼而影響空間氣候;

我們一一來分析下這些過程如何來影響地球:

軌道穿過柯伊伯帶和小行星帶兩者是可以合併在一起討論的,一個巨行星穿過彗星倉庫和小行星帶時其引力擾動將會導致大批彗星和小行星天體脫離原來的軌道,除了被它帶走的以外,其餘的都將進入太陽系冥王星的內行星軌道,這影響很容易理解,正常難以見到的彗星就會變成常客,當然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地球遭受彗星襲擊的概率大大增加,可能會持續上百年,這個影響不小吧?

軌道距離地球太近這一點也很容易理解,如果距離太近第一影響則潮汐引力將會極大影響地球結構,繼而導致地殼破裂,火山與地震成為家常便飯,這個影響暴力而又直接的!

另一個也會因引力極大影響地球的軌道,可能近日點和遠日點出現改變,當然這個可能性比較小,畢竟地球存在45億年了,要改變也早就改變了!

近日點擾動太陽這點可能性應該是最小的,畢竟一顆質量對太陽來說微不足道的行星想要擾動太陽實在有些不自量力,但太陽活動增加一些也是有可能的,但對於地球來說,即使1%的光度改變也足以引起一場潛在的災難!

綜上所述,第九大行星穿過柯伊伯帶和小行星帶的影響最大!

二、第九大行星有候選對象嗎?

當然到現在為止都是一個謎,我們並沒有找到第九大行星的確切證據,不過有幾個疑似的推測,不妨來圍觀一下:

加州理工的天文學家在2016年時發現幾個特殊的軌道的柯伊伯帶天體,他們推測是受到了一個大質量天體的影響,根據受影響軌道計算這個天體可能是一顆質量超過地球10倍的巨行星級天體,它的軌道近日點約為200天文單位,遠日點1200天文單位!

從日球層的半徑約100天文單位來看,這顆理論上可能存在的第九大行星的近日點甚至都在太陽系以外!而從影響來看,它一直都在奧爾特雲內,簡單的說該擾動的奧爾特雲內天體都已經擾動了,而近日點也遠在柯伊伯帶以外,從這個角度分析的話,並不會對太陽系的內行星有多大影響,即使有,可能也極其微小!

有很多朋友都懷疑地質史上的五次大滅絕和這顆理論上存在的第十大行星有關,那麼這顆行星的軌道大約是多久呢?1.5萬年,看來也跟這個周期沒關係!不過有另一個說法是太陽存在一顆黑暗伴星(推測期在褐矮星和紅矮星之間),軌道周期是2600萬年,地質史上的滅絕事件和它有關,但事實上歷次滅絕事件沒有個是2600萬年或者以它的倍數為周期的,從這點來看造成地球生物大滅絕是來自超新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至於黑暗伴星,則是子虛烏有!

相關焦點

  • 太陽系第九行星「尼比魯」存在嗎?它到近日點時會對地球有影響?
    太陽系第九行星「尼比魯」存在嗎?它到近日點時會對地球有影響?早在2012年世界末日這一謠言盛行的時候,網絡上就流傳出了一個名為「尼比魯」的行星會接近甚至撞上地球。但這個所謂的太陽系第9行星,真的是存在的嗎?
  • 我們的太陽系或許存在第九大行星
    自從2006年冥王星被取消在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的地位後,我們常識中「太陽系具有九大行星」便變為了「太陽系具有八大行星」,按距離太陽從近到遠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然而科學家們一直在理論上認為在距離太陽很遠的地方有一個第九大行星的存在。它尚還沒有發現,但是假如它真的被探測到,那麼就可以解釋很多困擾科學家多年的問題。比如太陽的自傳軸與在天王星外圍聚集著的小型冰凍彗星的公轉軌道存在的傾斜角。這塊區域被稱為柯伊伯帶。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存在新證據:質量地球十倍 軌道奇異
    它屬於柯伊伯帶天體,有著形狀奇異的軌道。布朗還在推特中說道:「嘿,第九大行星的粉絲們,我們又發現了一顆軌道非正圓形的柯伊伯帶天體,正好位於傳說中應該處在的位置。」 推特中所指的柯伊伯帶天體被稱作「uo3L91」,圖中以藍色實線表示。布朗在推特中寫道,這張幻燈片來自於地外文明搜索研究所(Seti Institute)近期開展的一次討論會。
  • 太陽或曾有「孿生兄弟」 第九大行星與它有關
    8月20日,有媒體報導稱,太陽系外圍物質的奇怪特徵,讓科學家推測,或許在很久以前,太陽有一個「孿生兄弟」,這個「兄弟」或許能幫助科學家尋找第九大行星。  太陽系真的有個「兄弟」嗎?科學家根據哪些線索提出這一可能性?如果地球真的擁有2個太陽,人類將會過著怎樣的生活?
  • 太陽或曾有「孿生兄弟」第九大行星與它有關
    我們所在的太陽系中,太陽是唯一的主角,絕大部分天體都圍繞著太陽運轉。但如果說太陽其實不是「獨生子」,在其誕生之時很可能有一個「孿生兄弟」,這個畫面讓人難以想像。張曾華表示,即便太陽真的誕生於一個雙星系統,也不會對我們造成多大的影響。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員推測當時太陽伴星距離太陽1500AU,也就是說它與地球的距離比地球到太陽的距離還要遠1500多倍,光輻射比太陽輻射弱200多萬倍,幾乎不會對地球生物產生影響。
  • 第九大行星在哪裡?它是否存在?
    今夜,讓獵戶座來為你指明夜空中那顆理論上可能存在的第九大行星的大概位置。目前為止,還沒有人看到過這顆太陽系行星,有時也被稱之為X行星。如果它是真實存在的,那麼它應該很大很遙遠。但是——依舊是理論上來說——有它存在的依據(也有它不存在的依據),對於天文學家和天文愛好者來說,對它的搜尋已經持續了幾年。兩名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麥克·布朗和康斯坦丁·巴特金聲稱已掌握堅實的理論依據,證明第九大行星沿著一個奇異的、極其狹長的軌道運行。然而,最近一些天文學家根據他們的數據做出了其他解釋,認為並不一定是第九大行星存在的證明。
  • 太陽或曾有「孿生兄弟」,第九大行星與它有關
    天聞頻道我們所在的太陽系中,太陽是唯一的主角,絕大部分天體都圍繞著太陽運轉。但如果說太陽其實不是「獨生子」,在其誕生之時很可能有一個「孿生兄弟」,這個畫面讓人難以想像。8月20日,有媒體報導稱,太陽系外圍物質的奇怪特徵,讓科學家推測,或許在很久以前,太陽有一個「孿生兄弟」,這個「兄弟」或許能幫助科學家尋找第九大行星。太陽系真的有個「兄弟」嗎?科學家根據哪些線索提出這一可能性?如果地球真的擁有2個太陽,人類將會過著怎樣的生活?
  • 太陽或曾有孿生兄弟,第九大行星與它有關
    8月20日,有媒體報導稱,太陽系外圍物質的奇怪特徵,讓科學家推測,或許在很久以前,太陽有一個「孿生兄弟」,這個「兄弟」或許能幫助科學家尋找第九大行星。太陽系真的有個「兄弟」嗎?科學家根據哪些線索提出這一可能性?如果地球真的擁有2個太陽,人類將會過著怎樣的生活?
  • 太陽系是否存在第九大行星?如果存在,它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是人類生存的家園,而太陽系是地球生存的家園。在人類走出地球之後,首先看到的就是廣闊的太陽系,過去科學家對太陽系行星的認知是九大行星,可是後來隨著觀測技術的進步,科學家發現冥王星太小了,如果它也能稱之為行星的話,太陽系還會存在第十顆行星,第十一顆行星。
  • 第九大行星
    2014年,卡內基科學研究所的特魯希略和斯科特· 謝潑德就在《自然》雜誌上聲稱,他們發現的一顆名為2012VP113的較小天體,以及之前觀測到的存在於外太陽系的少量天體的運行軌跡,暗示那裡可能存在一個行星大小的天體。證據存在於這些小天體的軌道中,尤其是一個名為近日點輻角的、不為人關注的參數上。該參數是用來描述一個天體到達其近日點的時間,與其穿越太陽系平面的時間之間的關係的。
  • 第九大行星或不存在?最新發現另有它解
    第九大行星或不存在?關於一些遙遠天體奇怪的聚集軌道的解釋可能和尚未發現的「第九大行星」無關。根據這項研究,有吸引作用的引力拉動可能來自許多海王星外天體(TNOs),而不是某個單一的巨大行星。「如果你把第九大行星從模型中移除,然後讓大量的小天體在大範圍內分散,這些天體之間的共同吸引力可以輕易解釋我們在某些海王星外天體中看到的偏心軌道。」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Antranik Sefilian在一份聲明中說道,他是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系的博士生。
  • 科學家確認行星HD106906 b的軌道,或能解釋第九大行星是否存在!
    HD 106906 b行星擁有超遠公轉軌跡,該行星距離母星的最遠位置是地球距離太陽的730多倍,科學家認為超遠公轉軌道的存在或許也能證明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存在。由於科學家發現太陽系柯伊伯帶的一些小天體擁有異常的運行軌跡,似乎受到了某大質量天體的磁場影響,科學家認為有軌跡特殊的天體在遠離太陽的地方運行,這顆大型天體可能就是傳說中的第九大行星,由於這顆天體大多數時間在很遠的位置上緩慢行進很難被人們發現,科學家希望能證實這顆天體就是造成太陽系行星異常的原因,只是大型天體在如此遙遠的位置上還會圍繞太陽運行嗎?
  • 科學家疑發現第九大行星,太陽系或重新定義,地球會有影響嗎
    如果說現在的天體有變化的話,比如說多一顆行星或者少一顆行星,都會破壞這種平衡的局面。眾所周知,太陽系目前有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而在此之前,我們還以為太陽系有九大行星,那就是冥王星,它曾被認作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但後來被開除了。為什麼會被開除的呢?主要原因是它不符合行星的條件。
  • 太陽背面還有一顆地球,是第九大行星?太陽中唯一看不到的地方!
    第九大行星一直是天文學家想要尋找的目標,對於科學界來說,發現第九大行星不只是令人矚目的科學榮譽,同時也是太陽系疆域和形成的重新認識,而數百年來,這顆呼之欲出的行星卻始終無影無蹤!太陽背面存在另一顆地球,它就是第九大行星?
  • 太陽系真存在第九大行星?確認還需更多證據
    太陽系真存在第九大行星?「第九大行星」,它的質量約為冥王星的4500倍、地球質量的10倍,沿「奇特的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環繞一周需時1萬年至2萬年。「這顆未知行星距離太陽十分遙遠,行星表面反射的太陽光極其微弱,看起來就像黑屋子中的一顆煤球,極難發現。科學家們寄希望於2021年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大麥哲倫望遠鏡建成時,或許有可能觀測到這顆未知行星。」鄭永春指出。
  • 有人說太陽背面還有一顆地球,也就是存在第九大行星,是真的嗎?
    行星繞恆星運轉時單位時間內掃過的面積相等的,而行星的軌道都是橢圓形的軌道,距離太陽有近日點、遠日點,遠日點到近日點距離太陽表面的高度在不斷變化,重力勢能與行星運行的動能不斷變化。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嗎?
    有科學家推測,柯伊伯帶之中直徑超過100千米的小行星可能有3000 多顆,那麼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有沒有可能就隱藏在柯伊伯帶之中呢? 柯伊伯帶受太陽引力影響較小,雖然有著超10 億顆小行星,但它畢竟沒有經過複雜的天文演化,附近也沒有超大型的行星,所以柯伊伯帶基本可以說是太陽系形成初期的原始成分,確實有科學家猜測第九大行星就隱藏在柯伊伯帶之中
  • 第九大行星的存在或可確定,雖是個大個頭,但想找到它卻太難
    說起第九大行星,我們首先都會想到冥王星,因為十多年前它還是公認的第九大行星,然而冥王星已經在2006年1月被天文學家們踢出了行星的行列,降級為矮行星,所以目前我們的太陽系的行星是八顆,由內向外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 真的存在第九大行星?科學家回答:有望十年內發現!
    在冥王星被排除出九大行星以來,第九大行星的位置一直無星代替,科學家一直寄希望於太陽系靠近邊緣的柯伊伯帶,希望能夠在那裡找尋到第九大行星的線索,卻始終未能如願。似乎在我們太陽系寒冷的廣闊區域外,軌道上的一些天體與我們太陽系的八顆行星相比毫無意義。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嗎
    雖然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將冥王星「開除」出行星行列,太陽系九大行星就此變成了八大行星,但很多科學家依然相信存在另一個沒有被發現的「第九大行星」。一項新研究稱,神秘的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應該位於太陽系外緣某個地方,但它可能根本不是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