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最新一項研究表明,太陽系中,關於一些遙遠天體奇怪的聚集軌道的解釋可能和尚未發現的「第九大行星」無關。
根據這項研究,有吸引作用的引力拉動可能來自許多海王星外天體(TNOs),而不是某個單一的巨大行星。
「如果你把第九大行星從模型中移除,然後讓大量的小天體在大範圍內分散,這些天體之間的共同吸引力可以輕易解釋我們在某些海王星外天體中看到的偏心軌道。」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Antranik Sefilian在一份聲明中說道,他是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系的博士生。
2014年,尋找第九顆行星——或者一些人更喜歡稱之為行星X或第五顆巨行星——的行動正式開始。那年,天文學家查德·特魯希略(Chad Trujillo)和斯科特·謝潑德(Scott Sheppard)提出海王星之外存在一個看不見的巨大的「攝動天體」,它的引力影響可以解釋遙遠天體軌道上出現的奇特天體,比如矮行星「塞德娜」(Sedna)和2012 VP113。
2016年1月,康斯坦丁·巴蒂金(Konstantin Batygin)和邁克·布朗(Mike Brown)提供了更多證據,宣稱其他海王星外天體似乎也帶有這種引力。巴蒂金和布朗估算這個攝動天體的質量可能是地球質量的10倍,距離太陽平均600個天文單位(AU)(一個天文單位指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大約9300萬英裡,1.5億公裡。)
自那以後,隨著天文學家發現越來越多的海王星外天體「聚集」在一起,這種例子越來越多:目前總數大約是30個。
但是要證明第九大行星的存在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一些天文學家認為,形成軌道的引力更有可能來自許多小天體。Sefilian和貝魯特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 of Beirut)的Jihad Touma共同進行的這項新研究探討了這種情況。
兩人的建模工作表明如果柯伊伯帶(海王星外的天體環)的質量是地球的幾倍到十倍的話,那這個假設的質量相當大。因為大多數估算認為柯伊伯帶的質量不到地球質量的10%(最近的一項研究認為是地球質量的0.02)。
但是Sefilian和Touma指出,其他的太陽系在它們的外部區域也有大量的物質盤。他們強調說,我們不能在太陽周圍發現它們並不意味著它們不存在。
「問題是,當你從太陽系內部觀察物質盤時,幾乎不可能馬上看到物質盤的全貌。雖然我們沒有直接觀測到這個圓盤的證據,但我們也沒有關於第九大行星的證據,這也是我們研究其他可能性的原因。
「也有可能這種說法都是真的——可能同時有一個巨大的圓盤和第九顆行星,」他補充說,「隨著每一個新的海王星外天體的發現,我們收集到更多可能有助於解釋它們行為的證據。」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