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故事真實感人

2020-12-05 梅州日報數字報

本報訊 (記者陳潮華)入選全國優秀現實題材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廣東站)的客家山歌劇《春鬧》,經梅州市梅縣區客家山歌傳承保護中心在原基礎上進行了精心打磨,成為一出反映當下精準扶貧感人故事的山歌劇精品。在赴廣州參演前,26日、27日在廣東漢劇院南國牡丹劇場為梅州觀眾公開演出兩日,受到觀眾熱烈好評。

這是一個精準扶貧的故事。《春鬧》是一部詼諧幽默的輕喜劇,剛進機關的90後「富二代」李文浩自告奮勇到貧困閉塞的山區百崗嶺當駐村扶貧幹部,他滿腔熱情地投入到扶貧工作中,籌資為百崗嶺修水利改善生產條件,發動群眾利用優越的自然環境種植紫玉淮山發展生產脫貧奔康,卻得不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有的人只想著爭戴貧困帽子拿扶貧款,扶貧過程中他遭遇了種種困難和挫折。他從低沉中振作起來,經過艱苦的工作,改變了群眾等、靠、要的觀念,大膽推進扶貧項目實施,帶領百崗嶺群眾一步步脫貧。該劇反映了新時代扶貧幹部的作為和擔當。

這也是一個扶貧幹部自我成長的故事。「富二代」李文浩不坐享其成,選擇到艱苦的扶貧一線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經歷了種種挫折磨練後,他也獲得了成長,反映了當代青年的理想追求。

編劇廖惠玲介紹,《春鬧》是一部現代題材客家山歌劇,改編後的主角李文浩由一般的公務員多了一個富二代的身份,故事情節也一波三折,起伏更大。劇中不少情節和細節都來自於扶貧第一線,更真實感人。矛盾衝突也更加激烈,使得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立得起來。在音樂、服裝和道具等方面也進行了改變和創新。

該劇在梅城公演兩天得到觀眾的熱烈反響。我市部分扶貧幹部觀看了演出。不少觀眾看後說,這是一個接地氣的作品,故事真實感人,100多分鐘的演出十分精彩,讓人有笑有淚。

《春鬧》去年6月首次公開演出,曾榮獲2017客家文化(非遺)藝術周匯演優秀劇目一等獎。為了把該劇進一步打造成精品劇目,梅縣區客家山歌傳承保護中心進行了精心打磨。為了寫好這個題材,主創人員下到南口鎮桃寶村、松口鎮七賢村等扶貧第一線,走訪了扶貧幹部、村幹部和村民,獲取了大量第一手素材。值得一提的是,該劇主創班子人員全部由梅州本土客家藝術人才擔綱,他們以地方劇種和時代內容相結合,用傳統藝術講述本土故事。

據了解,《春鬧》將於12月2日在廣州廣東演藝中心大劇院參加「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全國優秀現實題材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廣東站)演出。

相關焦點

  • 6集動人故事,「手挽手」帶你走進央企精準扶貧第一線!
    節目內容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全面展現了央企扶貧背後的的人,事,情,展現央企扶貧智慧,推廣央企幫扶特色農產品和講述央企一線扶貧幹部深入基層、紮根基層、奉獻基層的感人故事。為了真實再現中央企業精準扶貧工作歷程,6個導演組分赴全國50多個受助地區,從青藏高原到怒江天險,從魯冀交界到黃海之濱,央企扶貧攻堅任重而道遠,對央企扶貧工作進行了全景式記錄。
  • 徵集|精準扶貧,記錄歷史!一線扶貧幹部口述故事徵集活動啟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開展了精準扶貧的偉大實踐,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基本標誌,明確到2020年年底,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動員全國全黨全社會打響脫貧攻堅戰。2020年4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與茶農們親切交談。
  • 用話劇講述精準扶貧故事
    劇情在演員們的精彩表演中緩緩展開:臨近退休的機關幹部陳放,帶著黨的精準扶貧政策,帶著抗聯老戰士爺爺的夙願,來到遼西最貧困的柳城……話劇《戰國紅》根據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同名長篇小說《戰國紅》改編,是一部以農村精準扶貧為題材的現實主義力作。該劇以精準扶貧為主線,以話劇藝術形式講述了即將退休的共產黨員陳放,主動請纓,到遼西最貧困地區扶貧扶志的感人故事。
  • 大涼山精準扶貧的故事感人至深
    這部取材於大涼山彝區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具體實踐的電視劇,充分展示了大涼山獨具魅力的人文特色和自然生態環境,反映了脫貧攻堅主戰場、精準扶貧第一線的真實情況,也表達了深度貧困地區幹部群眾脫貧奔康的強烈願望。  在這次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四川省委宣傳部主辦的研討會上,記者注意到,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吉狄馬加也出現在現場。對《索瑪花開》來說,他有著一個特別的身份,那就是主題曲的詞作者。
  • 生動再現扶貧路上黃文秀感人故事
    生動再現扶貧路上黃文秀感人故事 www.gxbszx.gov.cn  2020-09-18 09:37  閱讀:11094次  作者:莫維銘  編輯:班潔  來源:右江日報
  • 精準扶貧路上,那些動人的故事
    黨的十八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大力度,加快脫貧攻堅步伐: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調研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2015年6月,他在貴州考察時,進一步就扶貧開發工作提出「六個精準」的要求,即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 演繹「精準扶貧」動人故事
    原標題:演繹「精準扶貧」動人故事10月10日晚,大型現代花鼓戲《桃花煙雨》在湖南省花鼓戲劇院首演。湖南日報10月10日訊(記者 李國斌 通訊員 銀錚錚)經過半年的藝術創作,湖南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以「精準扶貧」為題材的大型現代花鼓戲《桃花煙雨》,今晚在省花大舞臺首演。《桃花煙雨》由著名劇作家曹憲成編劇,導演何藝光執導,著名音樂家陳耀作曲,舞美設計由青年新銳藝術人才張滴洋擔綱,王亦文、張小虎、黃涓涓、曾志輝、劉海霞、陳建平、劉宏、夏思維等傾情演繹。
  • 時代報告劇《石頭開花》:真實的力量讓扶貧劇生動起來
    重回拍攝地,劇中扶貧情景成為火熱現實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石頭開花》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創作的。它用10個故事把精準扶貧政策在中國大地上落地生根取得實效的艱難過程告訴觀眾,展現了一線扶貧幹部堅韌不拔的精神風貌,具有鮮明的紀實性,發出了中國人民的脫貧宣言。
  • 庫恩:精準扶貧是消除西方對中國偏見的強有力的故事
    我試著講述一個真實的中國:我不忽視中國的錯誤,也不粉飾中國以往或者當前存在的問題。真正的朋友說實話,即使有時會「忠言逆耳」。而且,真相往往不是那麼簡單,尤其是政治問題上的真相。 雖然中國取得了很多成就,但重大的成就——扶貧,在國際上、甚至在國內都沒有得到重視。這是必須講的中國故事。在改革的前幾十年中,領導人對扶貧本身幾乎沒有重視。他們專注於經濟增長。
  • 崑嵛山保護區:扶貧路上的感人事跡
    崑嵛山保護區文化和旅遊局 韓川川在崑嵛山保護區,活躍著一批又一批的扶貧人,他們心裡裝著貧困群眾,懷揣著鄉村振興的夢想,奔波在村莊的每一寸土地上,摸村情、思良策,為貧困戶脫貧、改變農村落後的面貌,嘔心瀝血,以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特區精神,開闢一條條扶貧新路
  • 《中國扶貧人物故事》重磅推出,看「小人物」匯聚大能量
    該系列短視頻通過人物訪談這一主要表現形式,加入大量的航拍、跟拍與人物特寫,在真實、細緻地記錄了數個扶貧一線人物典型的同時,也全面、立體地展現了脫貧攻堅這一宏大主題。脫貧戰場上的波瀾壯闊、追夢路上的砥礪前行,在數位主人公繪聲繪色的動情敘述中盡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般引發了觀眾的共情共鳴,讓那些歷盡磨難與考驗的歲月化作一股無形的力量,震撼著每個人的心靈。
  • 快來聽聽這個鐵路精準扶貧的故事
    快來聽聽這個鐵路精準扶貧的故事 2020-06-10 04: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行走的「精準扶貧」——湖南作協組織脫貧攻堅主題文學創作
    作家隨扶貧幹部深入江華瑤族自治縣走訪貧困戶作家在張家界武陵源採訪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湖南湘西自治州考察時,在十八洞村首次作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湖南省廣大幹部群眾響應「精準扶貧」號召,向三湘大地千百年來的貧困頑疾發起攻堅拔寨的衝刺。湖南省作協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鼓勵和支持廣大作家聚焦脫貧攻堅題材,投身三湘四水,走進扶貧攻堅一線,進行深度採訪調查,以文學的方式見證並記錄這一偉大事業,創作了一批反映湖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優秀作品。
  • 社會各界齊發力 精準扶貧路上動人故事不斷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鄭松波 實習生 田博 通訊員 李清慧 在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統一戰線上,社會各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建立聯動互助機制,不斷完善精準扶貧模式,為貧困戶解決了不少實際問題。
  • 《江山如此多嬌》聚焦「精準扶貧」
    劇中,滿腔熱血的年輕村支書濮泉生(羅晉飾)將與省電視臺記者沙鷗(袁姍姍飾)攜手,譜寫一段築夢綠水青山的扶貧故事。該劇突破傳統劇作方式,在主旋律劇的拍攝和探索上堅持創新,致力於打造中國首部全景式聚焦「精準扶貧」的國民勵志大劇。總製片人肖寧表示,每集片尾後兩分半鐘的「創作札記」真實記錄現實生活中的扶貧幹部典型,成為該劇的一大創作亮點。
  • 備好紙巾 小涼山扶貧微電影《星星的旅行》溫情上線
    影片取材真實,由原型人物、星星村第一書記張月曦和她的一對兒女出鏡,演繹了一幕幕扶貧故事和真情片段。2018年,張月曦告別4歲女兒和1歲兒子來到小涼山上的星星村。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第一書記張月曦用心用情,帶領鄉親們繼續星星村的鄉村振興之路。2020年的暑假,還在上幼兒園的姐弟倆來到了心念念的小涼山星星村。
  • 「案例」落地生根才能講好扶貧攻堅故事:紀錄片《落地生根》創作啟示
    在超過1250天的時間裡,他們用脫貧攻堅精神踐行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用心用情用功講好脫貧攻堅故事,真實記錄這個貧困村「一步跨越千年」的艱苦而偉大的脫貧攻堅歷程。啟示三用超強「腦力」挖掘脫貧攻堅的感人故事好故事是在踐行「四力」中發現的,好片子是在踐行「四力」中成就的。紀錄片沒有劇本,故事都是未知的,需要記錄者在拍攝過程中去分析、判斷、跟進記錄。對於紀錄片人而言,長期蹲點拍攝的艱苦艱辛都不是問題,影片沒有拍攝好才是最要命的事。用真心換真情,想方設法得到村民們最最寶貴的回饋——信任、支持、配合。
  • 精準扶貧電影《山路十八灣》定檔1月18日 三大看點 引發期待
    由凌學松導演,杜鴻編劇,郭秋成領銜主演,李彥萱、高星豪、提愛民、宋沐心、姚勇、許穎鵬主演的2020年宜昌市精品文藝扶持項目,精準扶貧主旋律電影《山路十八灣》即將在全國院線正式上映,影片根據宜昌駐村扶貧先進典型真實事跡創作改編,講述了馮曙光帶領十八灣村村民脫貧致富的真實故事,塑造了黨員幹部帶領人民群眾脫貧攻堅的光輝形象
  • 「精準扶貧」之關鍵在於「精準」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經使6億多人成功脫貧,但仍有7000多萬貧困人口,距2020年還有不到6年的時間,為確保全部如期脫貧,習總書記強調要做到「精準扶貧」,並指出「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根除貧困是最終目標,關鍵在於如何做到精準。     問題調查要「精準」。
  • 7個動人故事,帶你走進天河精準扶貧第一線!
    健康扶助暖人心 …… 打造高質量精準扶貧樣本 天河這樣幹 7個動人故事 帶你走進天河精準扶貧第一線 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