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村為家」幫民富——記瀘溪縣駐長坪村扶貧幹部王薇的感人事跡

2020-12-05 華聲在線

通訊員 向民貴 謝宏麗 楊衛國 劉濤

「我明天就回寧鄉了,你在村裡扶貧又要照顧寶寶,我心裡真的過意不去啊……」臨行前夜,劉澤成滿含歉意地對妻子王薇說。

「你放心,我在村裡還有婆婆幫忙,你寧鄉那邊的扶貧工作也不能落下啊。」

對於王薇而言,自從2017年4月駐村以來,這樣的離別場景早已成為生活常態。

今年30歲的王薇是吉林省吉林市人,畢業以後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瀘溪縣電視臺工作。2015年的一次火災,把王薇從火中救出的消防隊員劉澤成,後來成為了她的丈夫,兩人於2016年9月迎來了他們的愛情結晶「維寶寶」。

由於工作能力突出,2017年4月王薇被單位派駐到瀘溪縣浦市鎮長坪村。而同樣從事扶貧工作的丈夫劉澤成卻被調回寧鄉,一對感情深厚的璧人因扶貧工作開始了異地分居的生活。

扶貧責任扛在肩,迎難而進駐山村

溫暖幸福的小家庭

來到長坪村後,王薇起初並不適應,倒不是因為村裡環境艱苦,而是初為人母的她太過思念未滿一歲的「維寶寶」。山水相隔,他們只能通過視頻相見,孩子在視頻那端的哭聲常常讓王薇心如刀割。「我當時覺得最虧欠的就是孩子……」說到這裡她淚水簌簌不停地往下流。

但是長坪村脫貧致富戰鼓既已擂響,又豈能臨陣退卻?王薇沒有選擇向單位言述自己的難處,而是選擇了咬牙挺住。她把婆婆和孩子從寧鄉接來住在村裡「以村為家」,劉澤成一有空也會趕來長坪村看望他們,王薇的家庭生活慢慢走上了正軌。

悉心安頓好家事後,王薇開始沉下身來,靜下心來,準備「大幹一場」。

但有些村民對她卻愛答不理的,不久,王薇就聽到了這樣的風涼話:「咋還派個女幹部?還帶著婆婆和孩子,來村裡能幹啥?」

面對村民的不理解,王薇咬著牙在工作日誌上寫下這樣一段話:人都是有責任的,作為一名黨員,我不能辜負組織對我的信任。女人,同樣能扛起脫貧攻堅這一大梁!」

脫貧攻堅先攻心,無私付出情切切

王薇入戶向貧困戶解釋政策

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獲取村民的信任,王薇和工作隊同事深入田間地頭和群眾家中,熟悉村情,了解民意,她聽不懂瀘溪話,溝通時就請村組幹部來當「翻譯」。

入村不到兩個月,王薇就完成了全村所有貧困戶的走訪,做到村裡的「大事小情、家長裡短」都瞭然於心。她還發揮自己的電腦特長,和大家一起處理表冊、上報材料、熬夜加班,體驗著駐村扶貧生活的苦與樂。

「她工作紮實,能吃苦,接地氣,和群眾打交道不擺架子,是帶著真感情來駐村扶貧的!」長坪村駐村工作隊隊長楊建軍把這一切看在了眼裡,對王薇十分讚賞道。

正是靠著真情的付出,村民慢慢認可了這位「拖家帶口」的女幹部。「她經常來陪我聊天、幫我幹活,我眼睛看不見她還幫我剪指甲。」說到這裡,孤寡老人向喜英灰濛濛的眼睛裡泛起閃亮的淚花,從這樣的細節中,王薇的真情付出贏了貧困群眾的愛戴與稱讚。

產業幫扶實打實,託起村民小康夢

王薇耐心地為老人解答疑問

駐村以後,工作隊大力實施基礎設施配套和產業建設,硬化村組公路2.6公裡、村間道路2.28公裡,方便了5個自然寨1183餘人的出行;維修、新鑽水井126口,使158戶890人告別了飲水困難;維修水渠1.2公裡,溪壩6座,確保了800多畝農田旱澇保收;貧困戶危房改造完工,目前陸續遷入新居;投入103萬元,購進收割機、耕田機等農業機械13套,村民實現了農業機械化作業;給貧困農戶發放632頭鐵骨豬,對種養貧困戶進行了培訓,並帶領村幹部先後到新化、芷江等地學習種養技術。

該村村支書鄧九妹說:「工作隊在我們村以組為單位選出能人大戶,負責帶動本組貧困戶,開發了500畝椪柑,養豬1200頭、羊300隻,共同致富奔小康。」

2018年底長坪村的椪柑大豐收,但出現了「滯銷難題」。王薇藉助網絡平臺幫助村民推銷椪柑,從宣傳推銷、聯繫客戶到包裝郵寄,她全程參與,忙前忙後,終於為村民換來了近4萬元沉甸甸的「過年錢」。

村主任李紹先說:「王建好、王治家、王偉是村裡人在南京務工,知道村裡的新變化合股回村創業,投資51萬元流轉土地120畝,種10畝草莓、20畝荸薺,養鴨5000多隻,年產值達100萬元,人均純收入3萬多元,安置了20名村民在家門口勞動致富。」

心血沒白費,汗水沒白流。2017年底長坪村經上級扶貧部門實地驗收,累計脫貧211戶,807人,貧困發生率由三年前的29.5%降至1.3%,順利實現整村脫貧退出。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長坪村脫貧成效得到了顯著鞏固,很多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精準施策增加了收入,逐漸擺脫了貧困。看到自己的付出有了收穫,王薇露出欣慰的微笑,火光映照著她笑容,顯得格外美麗。

圍坐在溫暖的炭火前,說起駐村以來的點滴,王薇顯得十分平靜:「雖然帶著孩子和婆婆在這裡駐村有很多不容易,有時群眾還會不理解,但是我堅信真心能夠換回信任,付出就會有收穫!」

思路一新,遍地生金。而今在長坪,「致富」成為廣大幹群的心聲,「小康」成為廣大村民的追求!

眼下,王薇正在引領幹部群眾鞏固脫貧摘帽成果,奮力續寫同步小康新詩篇!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陸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授權:0731-84329818蘇女士。轉載須註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責編:莫成]

相關焦點

  • 「時代楷模」感人事跡 引發扶貧幹部強烈反響
    11月18日晚9點,央視《時代楷模發布廳》節目深入介紹了黃詩燕、毛相林兩位時代楷模的先進事跡,他們用新時代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為偏遠地區脫貧攻堅工作貢獻出自己的力量,甚至是生命。
  • 犧牲扶貧幹部黃文秀事跡將搬上舞臺
    新華社北京1月10日電(記者白瀛)由國家話劇院副院長田沁鑫任總編導的民族歌舞劇《扶貧路上》將於3月在廣西百色首演。該劇通過犧牲在扶貧第一線的幹部黃文秀事跡,展現全國扶貧戰線面貌。黃文秀生前系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委宣傳部幹部,2018年3月主動請纓到貧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帶領88戶418名貧困群眾脫貧,2019年6月17日遭遇山洪不幸遇難,年僅30歲,被追授「時代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巡迴報告會在長沙舉行 扶貧經歷個個感人
    秦永剛感言:扶貧扶到心坎上,群眾就會把你記心上。每年瓜果豐收,群眾都會大筐小筐送到營區,讓官兵嘗一嘗,每次進村入戶,老鄉們都爭著把我往家裡拽,一碗熱茶、一盤抓飯、一個烤饢,吃在嘴裡、暖在心裡,再苦再累,也值了!
  • 邁進門檻 住進心坎——記巴潤嘎查駐村工作隊
    「訪」字排頭 一路留下「腳印」「如何在新一輪扶貧開發中搶抓機遇,做到精準扶貧是我們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共同思考和謀劃的問題。」這是張力2019年9月被選為駐村工作隊隊長後第一時間召開村兩委及村組幹部座談會時提出的問題。
  • 生動再現扶貧路上黃文秀感人故事
    這臺集歌、舞、樂、戲劇表演以及多維空間的舞臺美術為一體的歌劇呈現給觀眾一次次情感共鳴,一次次心靈撞擊,在觀眾中引起熱烈反響。   《扶貧路上》講述感人的扶貧故事,以百坭村為原點,以犧牲在扶貧崗位上的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原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事跡為創作架構,聚焦基層扶貧第一線艱苦奮鬥、歷經風雨的黨員幹部、扶貧隊員,濃縮還原全國脫貧攻堅戰線,圍繞黃文秀先進事跡展開舞臺劇情。
  • 盡職盡責駐村 用心用情扶貧——記南方電網廣西南寧賓陽供電局駐村...
    今年以來,中國南方電網各駐村幫扶工作隊員既助力疫情防控,打贏「疫情阻擊戰」;又幫扶困難群眾,打贏「脫貧攻堅戰」。為深入學習中央領導同志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深入推進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更好地弘揚、反映奮戰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第一線的中國南方電網各級選派駐村工作隊員、扶貧工作隊員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講述他們熱心溫暖的故事,日前,筆者來到了賓陽縣古辣鎮六窯村委,用鏡頭記錄了中國南方電網廣西南寧賓陽供電局選派的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宋志業在脫貧攻堅路上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了他盡職盡責駐村
  • 扶貧路上,事跡感人!黃文秀被追授「八桂楷模」榮譽稱號
    6月23日,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在廣西廣播電視臺舉行「永遠的初心·黃文秀」——八桂楷模發布儀式,追授百色市委宣傳部理論科副科長、派駐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八桂楷模」榮譽稱號。發布會上,黃文秀的同事、派駐村村幹部、大學校友,以及黃文秀的姐姐,從不同側面講述了黃文秀如何滿懷對黨忠誠和為民情懷,毅然踏上「心中的長徵」,從繁華首都回到家鄉,把初心鐫刻在扶貧路上的感人事跡,為大家還原了一個感黨恩、守初心、獻青春、為人民的優秀共產黨員黃文秀形象。
  • 民族歌劇《扶貧路上》廣西首演,以黃文秀事跡致敬扶貧幹部
    9月16、17日,由田沁鑫任編劇、導演的民族歌劇《扶貧路上》,在廣西文化藝術中心與觀眾見面。編劇、導演田沁鑫謝幕該劇以在扶貧一線殉職的廣西百色樂業縣百坭村原第一書記黃文秀的真實經歷為藍本。以再現黃文秀事跡、講述黃文秀扶貧故事的形式,致敬數百萬名奮戰在扶貧路上的駐村幹部、第一書記,以及犧牲在扶貧崗位上的一線幹部,從廣西百色一個村的「扶貧之路」,照見全中國貧困地區的小康大道。廣西百色田陽縣的壯族姑娘黃文秀,2016年從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時,原本可以留在大城市工作,但她毅然回到百色深入農村基層,成為百坭村第一書記。
  • 《駐村的阿外》獲大獎,用心用情最動人
    近日,由達拉特旗委組織部、旗包聯駐村領導小組辦公室出品,鄂爾多斯市黑金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拍攝製作,付兵執導的本土微電影《駐村的阿外
  • 先進事跡材料範文:扶貧個人事跡材料5篇
    為保證村民安全、嚴控病毒入侵,xx市氣象局扶貧幹部、駐xx市xx鎮xx村黨總支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xx在市局黨組的支持下,從大年初一起便積極投身於xx村的疫情防控工作。閒暇時,xx會掏出手機和兩個孩子視頻聊天。夜深人靜時,獨自一人在村部,卸下一身的疲憊,思念之情便在這一封家書裡流淌。
  • 三亞選樹扶貧先進典型 事跡感人精神催人奮進
    從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廣大黨員幹部中選樹先進典型,大力宣傳學習,用身邊人講身邊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提振貧困群眾的精氣神、凝聚齊心攻堅的力量,跑出脫貧攻堅「加速度」。為進一步促進專題活動與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工作有效融合,11月20日,市專題活動辦選樹駐村「第一書記」先進典型10名、最貼心幫扶責任人10名和優秀扶貧工作團隊5個。
  • 幫到心坎上 扶到最實處—市人大常委會機關駐村紀實
    紅網吉首站1月6日訊(通訊員 向敏)走進楓香村,整潔寬闊的水泥路延伸到村寨各組,清新別致的農家小院掩映在綠樹叢中,大片大片的果蔬鬱鬱蔥蔥,輕鬆歡快的廣場舞音樂飄蕩在村部上空……展現在眼前的是家和村美民富的和諧景象。這是一份吉首市人大常委會機關近年來的扶貧「成績單」,也是一份沉甸甸的「人大擔當」。
  • 警徽在扶貧路上閃光——記興和縣賽烏素鎮興隆堡村駐村第一書記...
    2018年5月,賈鵬潮被選派至興和縣賽烏素鎮興隆堡村開展駐村工作,擔任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長。 在興隆堡村的700多個日日夜夜,賈鵬潮這名「80後」駐村書記,紮根農村,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讓肩上的警徽在扶貧路上熠熠閃光。
  • 精準扶貧故事真實感人
    本報訊 (記者陳潮華)入選全國優秀現實題材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廣東站)的客家山歌劇《春鬧》,經梅州市梅縣區客家山歌傳承保護中心在原基礎上進行了精心打磨,成為一出反映當下精準扶貧感人故事的山歌劇精品。在赴廣州參演前,26日、27日在廣東漢劇院南國牡丹劇場為梅州觀眾公開演出兩日,受到觀眾熱烈好評。 這是一個精準扶貧的故事。
  • 民族歌劇《扶貧路上》首演,以黃文秀先進事跡濃縮還原全國...
    《扶貧路上》通過對黃文秀事跡的再現,挖掘廣西扶貧的主戰場——百色這片土地上的先進典型和可歌可泣的故事,展現奮鬥在基層扶貧第一線的駐村幹部、第一書記等黨員幹部、預備黨員勇於擔當、永不懈怠的扶貧精神,濃縮還原全國扶貧攻堅戰線,實現文藝作品傳遞的時代性和引領性。
  • 用真心幫扶群眾 用真情聯繫群眾——記皋蘭「85後」扶貧幹部李文靜
    用真心幫扶群眾 用真情聯繫群眾——記「85後」扶貧幹部李文靜在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每個貧困村駐村工作隊和扶貧幹部是打贏打好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的主力軍。正是由於他們的無私奉獻和辛勤工作,讓一大批貧困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眾多的貧困群眾走向了富裕。
  • 重慶工程職院教師葉正泉:駐村一年多 寫下近5萬字的《駐村扶貧隨筆...
    「我由山村之外的思索者,轉變成山村內部的組成者,脫貧攻堅之後的鄉村振興,任重道遠……」一本近5萬字的《駐村扶貧隨筆》記錄著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教師葉正泉奔赴雲陽縣棲霞鎮吉平村,擔任扶貧第一書記以來所經歷的駐村扶貧故事。
  • 哈爾濱銀行駐村扶貧工作隊:脫貧攻堅 一直在路上
    2017年,哈爾濱銀行響應國家號召選派優秀幹部組成駐村扶貧工作隊,進駐延壽縣六團鎮雙龍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2017年9月,為改善村屯泥土路,哈爾濱銀行投入13.7萬元,修建屯屯之間硬化路9.1公裡,實現了「三通三有」(三通:通硬化路、通廣播電視、通寬帶;三有:有衛生室、有醫生、有文化活動場所)脫貧目標之一。  2017年中下旬,駐村扶貧工作隊主動登記貧困戶危房,多次奔走縣、鄉政府及相關部門。
  • 緊盯「兩業扶貧」 強力助推鄉村振興——記宜春電信駐黃茅鎮林場村...
    在大土駐村期間,餘端文兩次考評民主測評皆以全票優秀通過,連續兩年評為優秀。使大土村由一個排名落後的軟弱渙散村連續兩年獲得科學發展綜合排名第一的先進村。2019年5月任期屆滿,由於扶貧工作成效突出,又被委派其至萬載縣黃茅鎮林場村(市定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
  • 曹家鎮梅花洞村優秀扶貧幹部賀慶國先進事跡
    作為扶貧工作隊的賀慶國,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多次到醫院與主治醫師了解病情,想辦法解決生活費,治療費等。他還想到了水滴籌愛心捐助的力量。他發動村幹部和工作隊成員,帶頭捐款。很快,愛心傳遞在水滴籌如滾雪球一樣膨脹,僅僅兩天時間,就收到愛心捐款1.8萬餘元,解了曹運華住院的燃眉之急,愛心款成了曹運華的救命錢,真是大愛無疆,雪中送炭啊。這搭幫賀慶國的組織和宣傳,他功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