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院長王高華(中)、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院長肖紅軍(左),武漢大學健康學院教授李十月(右)參加「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院長訪談」。記者柯志剛 攝 訪談嘉賓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院長 王高華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院長 肖紅軍 武漢大學健康學院教授 李十月 「重大創傷性事件發生後,往往會有5%—10%的人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其中又有三分之二的人能自我修復,另外三分之一的人病情會慢性化,需要幹預和治療。」 近日,作客長江日報策劃推出的「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院長訪談」,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院長王高華就疫後心理幹預問題提出一系列見解。 「公立醫院姓『公』,為民分憂是使命擔當」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院長王高華。記者柯志剛 攝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自元月以來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武漢大學、各級防控指揮部領導下6500名員工全員投入、全力以赴,在本部院區、東院區、武昌方艙、武漢體育中心方艙、武漢市九醫院、金銀潭醫院重症病房、核酸檢測並支援吉林北京、心理抗疫、網際網路醫院及遠程醫療、地市巡診等10餘條戰線並行作戰,共收治患者5510人次,為武漢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勝利作出了應有的貢獻。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作為重症救治醫院,曾是新冠肺炎救治的溫暖之地、希望之地。 李蘭娟院士和全國14省自治區直轄市21支醫療隊2801名醫療隊員在此駐守;那張感動全國的「落日餘暉」照片出自此處,醫務人員和老人王欣共指夕陽的溫馨畫面,帶給人們無限的治癒信心;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人肺移植手術,在此進行,目前病人老崔已出院進一步康復。 王高華2019年11月才接任人民醫院院長,今年初就帶隊打這場「世紀硬仗」。訪談現場,當初的個人壓力只變成了淡淡一笑,他不斷強調的是人民醫院中的「人民」兩字賦予醫院的使命感。「我們是以『人民』命名的醫院,必須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我們也是湖北最大的公立醫院之一,公立醫院姓公,首先要堅持公益性。戰勝一切困難為黨和群眾分憂,是公益性醫院的擔當和使命。」「每一名患者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我們的治療應該有溫度、有情懷。」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院長肖紅軍。記者柯志剛 攝 在東院區院長肖紅軍看來,人民情懷和家國擔當體現為「東院區1600名醫務人員,全程、全線參與武漢保衛戰,無一人退縮,無一人掉隊」。疫情發生以來,東院區5天內完成設計改造,累計收治危、重症患者1624人。肖紅軍記得,收治患者那天,全院戰鬥了10個多小時,冒著雨,大家都被淋透了。 醫療救治中,東院區12樓一直由人民醫院本院醫護守衛,這是一段佳話,也是王高華的「驕傲」。1月28日,各地援漢醫療隊到達人民醫院,此前堅守數日的本院醫護本可與援漢醫療隊員混編,減輕壓力。但12樓的本院醫護「堅決不撤」,將病區整建制保留。 最終,12樓共收治90多位新冠肺炎病人,其中70多位重症、危重症。12樓的醫務人員主動亮出共產黨員的身份,形成多個醫療救治小組,一個小組救治一名重症病人。經過努力,12樓無一例病人死亡,無一例工作人員感染。 預防、治療、康復同等重要」 王高華認為,隨著科學進步,我國居民健康水平大幅提升,人均預期壽命、嬰兒死亡率和孕產婦死亡率三大主要健康指標不斷向好,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臨床醫學的進步。 「實際上,預防、治療、康復應該一體化,無法割裂。預防醫學、康復醫學應該放在與臨床醫學同等重要的位置。」 此前很長一段時間,我國公衛事業發展存在「重醫輕防」現象,這是因為疾病預防相當於「幕後工作」,效果不顯性,老百姓難以感受到,且需要公衛機構長期堅持,因此整個社會對預防的重要性沒有充分認識。在王高華看來,這正應是我們從此次疫情中得出的重大反思之一,也是亟需補上的主要短板。 王高華認為,疾病預防是整個社會的事。醫療機構可通過講座、醫患溝通增強患者的防病意識;醫學院校要抓好醫學生的公共衛生知識教育;家庭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掌握疾病預防知識;個人要樹立預防為主的觀念,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事實證明,預防疾病行之有效,比如近半年來呼吸道疾病、兒童急性傳染病患者大幅減少。 在新冠肺炎病人救治中,人民醫院等定點醫院將患者的康復環節「前置」,從患者住院開始即考慮其肢體力量、心肺功能、心理健康的恢復,康復科醫生提前介入治療,儘量減少疾病的後續影響。
武漢大學健康學院教授李十月。記者柯志剛 攝 武漢大學健康學院教授李十月認為,「預防、治療、康復一體化」體現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是真正的以人為本,從人的健康出發來開展醫學行為。 疫情「退潮」,心理問題「浮現」 王高華說:「疫情期間,武漢市民的心態經歷了幾個階段變化。剛開始是模糊階段,即對這個疾病的認識較為模糊;接著是恐懼階段,以武漢關閉離漢通道為標誌,恐慌心理主導了老百姓的情緒;第三個是焦慮階段,以方艙醫院開始收治病人為時間節點。由於『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的問題得到解決,恐懼情緒逐漸淡化,但人們對疾病的焦慮沒有解除,如擔心被傳染、患者擔心治療效果,同時也擔憂工作、生活、收入等;第四個階段,以武漢『解封』為標誌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生活進入再適應階段。」 儘管恐懼焦慮大大緩解,但人們的生活方式、社交活動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工作方式如學習、開會等都採取了新的方式並將成為新的模式。 他認為,湖北疫情的「潮水」正在退去,而心理「抗疫」逐漸進入主戰場。當大部分人生活重回正軌,部分群體的心理創傷卻會逐漸呈現。這部分人群就是PTSD患者,包括少量醫護人員、康復患者、基層工作者等特殊人群。 出現PTSD症狀,人們會不時地去回想和回憶,並不斷閃現那些造成創傷的事情。一般來說,半年到一年之間會出現PTSD發病高峰。 「如果沒有及時進行心理幹預,PTSD症狀可能會轉換為慢性心理問題並伴隨患者多年。新冠肺炎患者的心理康復關係到他是否能順利回歸社會,這是精神衛生工作人員未來三至五年的工作重點。」 王高華介紹,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今年2月牽頭研發了在線戰疫心理支持系統綜合平臺——「強肺心理支持系統」,為公眾提供全面系統專業的在線心理支持。團隊由全國800多位精神科醫師和心理諮詢師等組成,會根據評估結果提供適當的在線心理幹預措施。 6月12日,「國家精神心理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湖北分中心」落戶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該院將進一步開展高質量的精神心理疾病臨床研究,構建遍布湖北全省的心理支援網絡。 (記者黃琪 通訊員杜巍巍) 【編輯:戴容】 【來源:長江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