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武漢當醫院院長

2021-01-11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央視網 ,作者央視網記者

央視網

央視網是中國網絡電視臺旗下網際網路站業務,也是中央重點新聞網站,以視頻為特色,以互動和移動服務為基礎,以特色產品和獨家觀點為核心,面向全球、多終端、立體化的新聞信息共享平臺。

疫情之下,醫護人員是最忙碌的人。

一位是武漢本地醫院的院長,一位是陝西援鄂醫療隊的隊長,在與新冠病毒鬥爭的這一個多月時間裡,他們究竟經歷了什麼?

「驚心動魄」的緊急任務

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武漢疫情嚴峻。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被確定為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定點收治醫院。

病房急需改造,工人哪裡找?

央視網《院長說》系列採訪截圖

武漢大學人⺠醫院東院區新冠肺炎救治指揮部總指揮張丙宏回憶道,26日、27日工人的工價開到1000多塊一天,但是到了28日,開到6000塊一天都招不到人。

醫院只能向火神山醫院工地「借人」,派車把工人接來,才按時完成改造,這時床位有400張。

2月5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被確定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定點救治醫院,當天要將床位擴充到800張。

緊急命令下達,張丙宏用「驚心動魄」來形容。

醫護人員齊上陣,將分散的病床拖至指定病區,又成立12個人的「敢死隊」,進病區去放床。

病床從400張增加到800張,張丙宏帶領醫護人員在三個小時之內完成任務。那天下著大雨,他們整個晚上都沒有睡。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即將進入汙染區的護士們在穿戴防護用具。

培訓醫護、改造病房、接收病人、協調物資、保障後勤供應......數不清的工作如山塌一般壓來,張丙宏曾連續30多個小時沒睡覺,接了300多個電話,直到手機電量耗盡,「人也撐不住了」。

帶領「精兵強將」,支援來了!

還是2月5日,還是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支援來了!

施秉銀帶隊提前出徵

施秉銀是西安交大一附院院長,當天他帶領3名醫護骨幹緊急奔赴武漢,提前熟悉將要接管的七、八病區情況,根據病區收治能力和患者情況「排兵布陣」。

2月7日,西安交大一附院133名多專業「精兵強將」前往武漢,西安交大一附院援鄂國家醫療隊集結!

作為全國知名的內分泌專家,施秉銀親自參與了院內每一位重症患者的診療,他說,「挽救每一位患者的生命是我們的頭等大事」。

人文關懷同樣不落下,在施秉銀負責的兩個病區內,醫患建立了交流微信群,患者有什麼問題,隨時隨地可以通過微信和醫護人員進行交流。

據他介紹,除了一些很危重的患者,其他有手機的患者都加到了微信群中,每天互動頻率很高,患者和醫護人員都很積極地在群裡交流。

施秉銀進入隔離病房查房

支援的力量來自全國各地,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12省市14支醫療隊共3500餘名醫護協同作戰。問題卻也接踵而來。

院長有話說

1

12省市14支醫療隊共3500餘名醫護,張丙宏院長作為總指揮如何管理?

央視網《院長說》系列採訪截圖

張丙宏院長表示,管理上強調「四統一」。

第一是統一指揮,無論你從什麼地方來,無論你的地位多高,到了我們醫院就必須統一指揮,聽我指揮或我們指揮部的指揮;

第二是統一管理,一定是我們一起來管理,不可能是哪一個隊哪一個醫院自己去管理,不可以;

第三是統一診療標準,嚴格按照國家衛健委公布的診療指南來;

第四是統一流程和規範,標準不適應的我們做適當修整。

2

施秉銀院長帶領團隊援鄂,有何體會?

施秉銀院長對醫患關係十分感慨,他說:「有出院的患者流著眼淚,說將來一定會到西安去看我們,也有出院的老同志說將來一定要委託子女到西安當面感謝我們,所以我們也非常欣慰和高興。在這裡也要感謝我們的醫護人員付出的艱辛努力和勞動。」

3

經歷過這次疫情,兩位院長對未來醫療體系的建設又有何感想?

張丙宏院長表示,未來新院區的建設,可以做一些雙通道的打算,一開始就把醫生跟病人的通道分開,院內感控做好,該密封的密封好。

這樣的改造花費是有限的,但如果發生一次疫情,花費比這個投入大得多。就像消防一樣,寧可它一百年不用,但是一用起來就能派上用場。

施秉銀院長表示,最近幾年,很多醫院傳染科變成了感染科,這是基於很多傳染病得到了有效救治,比方說B肝、C肝等。

但是傳染病學科對於人類健康的保障作用不能忽視,就像國家,不能說因為沒有戰爭就不做國防建設。所以,一定要加強傳染病學科、傳染病人才培養的工作。

白衣執甲,逆行出徵

健康所系,性命相託

幸得有你,暖春終來

武漢大學

-luojia1893-

來源:央視網

原標題:《我在武漢當醫院院長》

相關焦點

  • 武大中南醫院院長王行環:雷神山醫院院長的職務,我已經圓滿卸任了
    楚天都市報4月26日訊(記者陳凌燕 通訊員高翔)今日武漢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記者採訪了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院長、雷神山醫院院長王行環,他笑著說,雷神山醫院院長的職務,我已經圓滿「卸任」了。王行環院長(左二)在雷神山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院長王行環:數天之內,從無到有,武漢雷神山醫院邊建設、邊治病、邊培訓,用統一的醫療質量和安全標準救治更多患者,克服了條件艱苦、設施不夠完備、制度不夠周全、團隊來不及磨合等太多意想不到的困難,書寫了中國奇蹟。
  • 武漢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去世
    據央視新聞報導,記者從北京協和醫院派往武漢的醫療隊了解到,經全力搶救無效,武漢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於今天上午10時30分去世。公開資料顯示,劉智明是武昌醫院院長。湖北十堰人,1969年生,199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醫學院,擅長顱腦外傷、顱內腫瘤、腦血管病及椎管內病的診斷和治療,特別擅長神經外科疾病手術治療。現為湖北中醫藥大學和江漢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2月15日,武昌醫院還曾在微博發布該院護士柳帆因新冠肺炎去世的消息。
  •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院長王高華:公立醫院為民分憂是使命擔當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院長王高華(中)、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院長肖紅軍(左),武漢大學健康學院教授李十月(右)參加「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院長訪談」。記者柯志剛 攝 訪談嘉賓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院長 王高華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院長 肖紅軍 武漢大學健康學院教授 李十月 「重大創傷性事件發生後,往往會有5%—10%的人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其中又有三分之二的人能自我修復,另外三分之一的人病情會慢性化,需要幹預和治療。」
  • 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懇請康復患者捐獻血漿
    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懇請康復患者捐獻血漿發布時間:2020年02月14日 09: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抗擊新冠肺炎)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懇請康復患者捐獻血漿  中新社武漢2月14日電 (記者 郭曉瑩)在13晚召開的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表示,康復患者體內有大量的綜合抗體對抗病毒,懇請康復後的患者積極捐獻血漿。
  • 王辰院士:我當過院長,中國醫院的院長們確實很難
    (央視新聞)【疫情趨緩 新加坡最大的方艙醫院關閉】8月25日,新加坡規模最大的方艙醫院樟宜展覽中心關閉,樟宜展覽中心曾收治140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佔新加坡總確診病例的四分之一。(央視新聞)(北京日報)【全國首個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在武漢揭牌】8月27日,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武漢醫學會會長、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陳孝平教授領銜的「陳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揭牌儀式在武漢醫學會舉行,武漢市政府副市長陳紅輝出席儀式並為工作室揭牌。由院士領銜命名建立健康科普工作室,在國內尚屬首次。
  • 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身患絕症、妻子被感染,抗擊疫情最前線奮戰30...
    自2019年12月29日轉入首批7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以來,武漢市金銀潭醫院600多名醫護人員,已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奮戰了29天。  這裡是武漢最大的專科傳染病醫院,目前收治的全部為轉診確診的患者。  晚上9點,57歲的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定宇帶著疲憊,一瘸一拐走向記者。突然,手機鈴聲響起。
  •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院長王行環入選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
    楚天都市報12月28日訊(記者李碗容 通訊員張慧萍)今日,記者從湖北省科協獲悉,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院長、武漢雷神山醫院院長王行環入選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國共評選出10名,王行環為湖北省唯一入選人員。王行環從事泌尿外科醫教研工作30餘年,是泌尿外科微創醫學領域的開拓者之一。
  • 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康復病人的恢復期血漿的輸注顯示出初步效果
    在今晚召開的湖北省第23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針對如何提高救治、降低死亡率的問題,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 張定宇回答總臺央視記者的提問。A: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 張定宇:金銀潭醫院是武漢市收治新冠肺炎的定點醫院,所有的患者都集中定點收治在我們醫院,輕症、普通型和重症的患者都有涵蓋。現在我們醫院是重症收治的定點醫院,只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所以重症、危重症患者數量在增加,導致了死亡病例的絕對數的略有升高。死亡病例主要還是以老人和有基礎疾病的一些病人為主。
  • 郭東生出任鹹寧市中心醫院院長
    本報訊(記者 夏鹹芳 通訊員 王彪)11月27日,記者從鹹寧市中心醫院幹部大會上獲悉,武漢同濟醫院神經外科教授郭東生任市中心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郭東生,原同濟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博士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委員。留學瑞典4年。
  • 武漢科協認可小學生抗癌研究成果!其父為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
    今日,武漢科協回應稱,兩名小學生的成果經老師專門培訓,能夠獨立完成。據武漢科協官網消息,近日,關於武漢2名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的網絡報導引發社會關注。經初步核實,獲獎作品《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為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學生李某怡和李某卿完成的對比實驗觀察報告。
  • 武昌醫院院長去世 媒體:他不只是統計表裡一個數字
    2月18日10時54分,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感染新冠肺炎搶救無效離世,享年51歲。他是自疫情暴發以來武漢首位因感染去世的在職院長。截至當日,在抗擊疫情工作中,武漢至少已有8位醫護人員因公殉職。今日雨水,春色在望。畢業於武漢大學、「愛草愛花愛生活」的劉智明院長,沒能再見到盛開的櫻花。他51歲的生命時光,永遠定格在這樣一個草木萌動的日子。斯人已逝,長歌當哭。疫情形勢下,這位儒雅溫和、以身殉職的劉院長,告別得太過匆忙。
  • 第十所方艙醫院建成 由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武漢亞心總醫院全面接管
    2月16日上午,經過一天一夜的忙碌,武漢經濟開發區民營工業園南區的一所物流倉庫,「變身」成為一座容納996張床位的「方艙醫院」。這是武漢開闢的第十所方艙醫院,它的建成,為感染新型冠狀肺炎的患者鑄就了又一座阻擊疫魔的「生命之艙」。
  • 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為保衛武漢,我們打好遭遇戰
    更不同尋常的是,不僅捐錢、捐物,泰康甚至為這場武漢保衛戰「捐」了一家醫院。經武漢市政府批准,在疫情炮火中誕生的泰康同濟(武漢)醫院,於2月7日提前投入使用,2月14日戰地揭牌,成為首家入列抗疫主戰場的大型民營醫院。經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批准,軍隊增派醫護人員支援武漢抗擊疫情,承擔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確診患者醫療救治任務。全體醫護人員與援漢部隊軍民融合,共抗疫情。
  • 「漸凍症」院長張定宇:我努力地工作,就是因為我熱愛生活
    「漸凍症」院長張定宇:我努力地工作,就是因為我熱愛生活 2020-09-02 20: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武漢小學生姐妹研究「喝茶抗癌」獲獎,院長父親回應
    繼「昆明小學生研究基因治癌症獲獎」後,武漢一對小學生姐妹「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獲獎再度引發熱議。7月16日,這對小姐妹的父親——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李先生回復上遊新聞(報料微信號:shangyounews)稱,他沒有參與女兒的實驗研究,該實驗由湖北省人民醫院的實驗技術員王茜全程指導完成,王茜是其愛人的朋友。
  • 我是院長 | 「掙錢」不「爭錢」與鈕富榮的醫院發展觀
    老太太斷斷續續地講:家裡有一個兒子,兩個孫子,地震過後,一個都沒有留下……「當時我就不敢往下問了,兩個七八十歲的老人,本來兒孫繞膝,地震後一個都沒了,」鈕富榮頓了頓,「(聽到)這個,內心是吃不消的。」近十年前的一幕,在這位湖州市中心醫院院長的腦海中依然清晰可見,恍若發生在昨日。
  • 武漢小學生姐妹研究「喝茶抗癌」獲獎,院長父親:沒參與
    7月16日,這對小姐妹的父親——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李先生回復上遊新聞稱,他沒有參與女兒的實驗研究,該實驗由湖北省人民醫院的實驗技術員王茜全程指導完成,王茜是其愛人的朋友。「我個人認為這次研究、申報都是符合規範的。武漢市科協調查一下午了,結果會公布的,懇請大家不要傷害孩子。」武漢小學生「喝茶抗癌」研究獲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引發爭議。
  • 武漢大學李紅良被免去兩重要職務,並主動辭任武大基礎醫學院院長
    此外,在9月15日的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換屆大會,李紅良主動辭任基礎醫學院院長職務,目前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官網尚未更新此信息。另外,根據武漢大學審計處公布的通知,武漢大學審計處已派出審計組,從 2020 年 9 月 1 日開始,對基礎醫學院院長李紅良進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
  • 專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顧建英:援助武漢的136名醫護人員...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田進9月11日,2020中國醫院大會在北京舉行,會上同時表彰了2020年優秀醫院院長和突出貢獻獎獲得者。會議期間,經濟觀察網專訪了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顧建英,她也在當天的會議上獲評優秀醫院院長。
  • 張思兵升少將、任空軍軍醫大學校長,曾任火神山醫院院長
    空軍軍醫大學官方網站「學校領導」欄目最新信息顯示,火神山醫院院長張思兵已出任該校校長,軍銜已由此前的大校晉升為少將。張思兵資料圖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從方案設計到建成交付僅10天的武漢火神山醫院,於2月2日正式交付,張思兵出任醫院院長。火神山醫院1月28日,身在北京的張思兵接到命令,要他在1月29日到武漢部隊報到。